00后心理調查報告優(yōu)質7篇

時間:2024-06-27 作者:couple 自查報告

只有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我們才能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報告,優(yōu)秀的調查報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員工對培訓和發(fā)展機會的需求,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00后心理調查報告優(yōu)質7篇,供大家參考。

00后心理調查報告優(yōu)質7篇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4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鎮(zhèn)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xiàn)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fā)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shù)。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xiàn)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jīng)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jīng)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shù)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yè)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jīng)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jīng)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lián)系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xié)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xié)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yè)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xiàn)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yè)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xié)調性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xié)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xiàn)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

緊張而又快樂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次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fā)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jīng)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zhèn)高中,學校規(guī)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qū)高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于經(jīng)濟的影響,梅州地區(qū)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jīng)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后,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xiàn)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shù)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 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中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于該地區(qū)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

老師就采取了放棄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 部分的教師采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復地讀,以致于達到背誦,然后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xiàn)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fā)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 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一年級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課文。現(xiàn)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jīng)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fā)覺,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磥砝蠋熞靡环N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么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

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 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fā)達城市的學生的經(jīng)歷比較接近,山區(qū)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個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于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fā)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xiàn)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chǎn)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qū)的教育,為山區(qū)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2

面對學業(yè)與就業(yè)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青島農業(yè)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fā)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采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公布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后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于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yè)余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yè)余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wǎng)玩游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jīng)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jīng)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余,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說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經(jīng)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對于“與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qū)。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huán)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qū)同學的情況。于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shù)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咨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數(shù)據(jù)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3

調查步驟:

1、 向全體初二學生發(fā)放《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狀況調查表》;

2、 根據(jù)調查的情況仔細分析,找出造成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

3、 通過和一些典型的學生的交流,幫助他們分析心理壓力的癥因所在,進行疏通,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壓力過大的困惑。

三、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基本狀況

1、8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心理壓力,8%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壓力,6%的學生不確定。事實上,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學生多用好煩、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郁悶等字眼來形容心理壓力,這表明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jīng)超負荷了。

2、學生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人際關系及環(huán)境方面。

首先,學習方面造成的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試;成績排名;學習方法。

(1)當談到考試時,67%的學生的反應是:緊張、害怕、厭煩、討厭、想逃避等消極情緒,1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平常心??荚嚂r適當?shù)木o張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過于緊張或害怕等情緒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在考試中發(fā)揮正常的水平,樹立自信心。

(2)考試結束后,70%的學生認為最關心的是成績,65%的學生認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績排名。成績是學習效果的反映,學生對于成績的關心和獲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強烈,卻畏懼成績排名。成績排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固然是激勵與肯定,同時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他們必須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否則,被師長視為不正常;而成績排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敗,受老師冷落同學歧視家長責備,背上沉重心理負擔,甚至自暴自棄。可見,成績排名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沉重的心理壓力。

(3)是否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沒有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感到苦惱、無助,帶來心理壓力。

其次,人際關系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緊張的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目標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差距太大;父母平時對孩子過問很少,一旦出問題卻沉不住氣,采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對待;父母不愿傾聽孩子的訴說,而以家長權威壓服孩子;父母愛將孩子與他人比較……41%的學生認為這些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繼而帶來心理壓力,59%的學生則認為與父母的關系是和諧的。

(2)難以處理好同學關系也會給中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中學生內心有強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學生表示不知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視,或誤解、猜疑等,為此深感煩惱。

(3)相對而言,82%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較為和諧,而老師的批評、老師不公平對待、評價不當或對學生不夠理解、不夠真誠則容易在師生關系上造成學生心理壓力。

再次,環(huán)境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環(huán)境;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5、我們應該利用學生這股熱情引導他們成為未來時代的先驅!然而,加強網(wǎng)絡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強學生對網(wǎng)絡暴力和色情網(wǎng)絡等不良影響的抵制能力,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網(wǎng)絡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利用網(wǎng)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則顯刻不容緩。網(wǎng)絡是中學生樂于接受的新媒體。開辦心理網(wǎng)站,應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網(wǎng)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疏導,幫助他們排遣心理壓力,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誠然,必要的壓力是中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推動力,為全面發(fā)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學生成長過程所必須承擔的壓力。但是,當前中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是不應該背負的, "減負"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減輕中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全體教師、學校、社會聯(lián)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努力。因此,學校有必要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長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4

一、問題提出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于20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zhèn)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調研內容: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xiàn)狀,造成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fā)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研結果

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xiàn)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shù)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xiàn)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后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后”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yè)后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yè),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tài)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tài)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三、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生產(chǎn)實踐,并自發(fā)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大多處于一種相對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xiàn)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shù)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初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墒牵捎谫Y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jié)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chǎn)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未來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制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yè)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yè)?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yè)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yè)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huán)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fā)展經(jīng)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shù)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xù)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jīng)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huán)境;三是提高繼續(xù)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xù)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目的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fā)展是否處于一個良性狀態(tài),同時,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shù),對我們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fā)展,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huán)。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了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對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了解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把握其心理動態(tài),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

二、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xx小學四——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對象問卷發(fā)收情況一覽表:

問卷人數(shù) 回收問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級 30 30 100%

五年級 30 30 100%

六年級 30 30 100%

總數(shù) 90 90 100%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系、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設計的問卷,共21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三)統(tǒng)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shù)統(tǒng)計各題各項目人數(shù),以實際答卷總數(shù)作基數(shù)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 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jù)統(tǒng)計,這一類學生達到41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xiàn)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2人,占2.2%。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為主。缺乏自信也是現(xiàn)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群有5人,占5.5%,主要表現(xiàn)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fā)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后面的是個性問題15人,考試焦慮15人,挫折適應問題7人,青春期教育問題8人,情緒問題12人,感覺無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傮w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而言,心理發(fā)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盡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shù)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fā)現(xiàn)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xiàn)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并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chǎn)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jīng)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tài)及反社會行為。

社會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改革中產(chǎn)生的負面現(xiàn)象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小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中心論,讀書無用論,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適宜兒童的影、視、報刊、電子游戲及網(wǎng)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有的學生就產(chǎn)生了巴結權勢,投機鉆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兒童丑惡不分,是非不明,冷漠無情,思想復雜,缺乏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系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后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xiàn)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chǎn)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五、解決措施

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辟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經(jīng)常交流經(jīng)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聯(lián)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家庭層面,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huán)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于心智正在發(fā)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父母要經(jīng)??匆恍┯嘘P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學校層面,學校應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機構設置,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jù)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咨詢室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6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寄宿制學校如雨后春筍在全國興起。寄宿制學校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它的規(guī)模化發(fā)展,事實上還是對學校教育的未發(fā)展產(chǎn)生著影響。尤其是由于寄宿制學校的有別于常日制學校的辦學模式和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差異和獨特性,以及它對學生心理健康和成長期發(fā)展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是我們必須給予關注和反思的重要問題。

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作為寄宿制小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不僅有其心理教育的基本屬性,更構成了寄宿制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內核。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而言,該項工作是本質地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的,必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養(yǎng)成和全面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給予寄宿制小學生以必要的心理調適和全面的成長期關懷,對完善學校教育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注重學生成長關鍵期的發(fā)展,是寄宿制小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應予以高度重視。其具體目標是對開始出現(xiàn)心理偏差的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調適,而對全體學生更應傾注成長期的關懷,為寄宿制小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保護性、支持性環(huán)境,使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發(fā)展。這對“二期改”條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構想在學校教育中得以實現(xiàn),是有其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基于這樣一種考慮,本試圖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整體教改的視角,對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與成長期關懷問題及其內在規(guī)律和機制,給予初步的探討與闡明,希望對改進我們的教育有所幫助。

一、心理調適與成長期關懷——寄宿制小學生教育的重要題

對寄宿制學校種種不同的評價。從積極的方面看,首先,對于“獨生子女”這一代的諸如過分依賴父母、自我中心、不合群等“通病”,通過寄宿學校的學習生活,??梢垣@得程度不同的改善;其次,隨著寄宿制學校學生社會化程度的相對提高,學生的公共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相比常日制學校的學生也要更強;再次,由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和家庭生活產(chǎn)生了相對距離,寄宿制學校孩子回到家中,與家長的親情和交流反而增強了,對家庭生活的融入似乎也更深??傊瑥暮⒆娱L遠發(fā)展與健康成長的角度看,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對孩子心理健康和發(fā)展確有很多好處。

但事物總有其兩面性。從消極的方面看,寄宿制學校的孩子,由于寄宿生活與常日制學校以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差異,也容易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族”的通病,不僅不能有效去除,有時甚至還可能趨于強烈,尤其是當其以超越行為習慣和一般心理的人格方式表現(xiàn)出時,更是如此。所以,無論是從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還是從學生的人格生成與長遠發(fā)展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格養(yǎng)成,都是至為關鍵的。尤其是寄宿制小學,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有效的保護性、支持性環(huán)境,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成長期的發(fā)展,就成為現(xiàn)代寄宿制學校辦學理念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構成,學校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和道德承諾,也是深入推進整體教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和根本前提。

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寄宿制學校尤應予以高度的重視。其基本途徑是對開始出現(xiàn)心理偏差的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調適,而對全體學生更應傾注成長期的關懷,為寄宿制小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保護性支持性環(huán)境,使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發(fā)展。

二、寄宿制小學生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作用和意義

(一)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具有較為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意義。所謂心理健康教育,通常認為是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依據(jù)心理學的原理,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調適,是指教師通過了解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創(chuàng)設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心理疏導,使學生的典型心理問題得到緩解和糾正,使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心理調適的根本目的是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給予積極有效的正面干預,對小學生而言,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和實現(xiàn)形式之一。

成長期關懷,則是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上的,以學生的成長期發(fā)展為對象的素質教育實踐。具體而言,成長期的關懷是指學校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學生成長期的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密切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變化與發(fā)展,從各個方面創(chuàng)設有利于孩子生長發(fā)展的條和氛圍,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全方位的關懷,使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小學生的身心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诔砷L期關懷的素質教育目標與特征,對寄宿制小學生的成長期關懷,是全面滲透于學生在校學習和寄宿生活的整個過程之中的。寄宿制小學生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其宗旨體現(xiàn)了“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尤其注重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相比而言,心理調適是具體的、局部的,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和實踐針對性;而成長期關懷,則主要面向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精神情感的各個方面。一般心理調適傾向于矯治和糾正,以解決學生已經(jīng)發(fā)生的心理問題為主;而成長期關懷是對學生學習、生活、行為與人格的全面的關懷,是直接面向、關注并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全方位需要,提供全面的保護與支持。總體上講,二者不僅在目標取向上高度一致,而且在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指向未的全面發(fā)展上又是互補的。

(二)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教育教學改革的作用和意義

社會學研究發(fā)現(xiàn),步入小學生活的孩子,事實上都將面臨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第一次挑戰(zhàn)。對孩子而言,小學較之幼兒園,具有更加完全意義上的有別于家庭的社會化的、組織化的特性。孩子們如何適應小學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交往和學習生活,如何從心理上盡快適應?如何使學生在寄宿生活中獲得成長關鍵期的健康發(fā)展?應該成為寄宿制小學制定其培養(yǎng)目標與教育計劃的基本考慮。孩子們進入學校后,由于受社會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學校生活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許多孩子會因習慣了的生活環(huán)境改變而變得無所適從,加上人際關系需要重新協(xié)調,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也將發(fā)生大的轉變,需要他去處理與他年紀不相稱的任何需要處理的事情,甚至需要他們超越直接的感性需要,在義務、道德、責任等人格層面,作出同以往經(jīng)驗和標準不同的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與自主選擇。這與孩子心理發(fā)展的既有水平具有較大差異,從而產(chǎn)生多樣性的心理不適。我們在此給予“換位思考”,不難得出這樣的判斷:從離開熟悉的家庭而進入新奇然卻陌生的學校的第一天起,周遭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原有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似乎劃上了句號。面對相同的新環(huán)境與同一起跑線,孩子們的反應則相差很大。一些比較內向、自理能力較弱的同學,很容易產(chǎn)生類似于“無助者”般的感覺。

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著幼兒園的生活經(jīng)歷,但同學的年齡差距加大,而老師的授教學方法和言談舉止,也有其不同于幼兒園教師的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尤其是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的方式進行,強度增加,難度加大,導致學生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調節(jié)和適應能力。這對學生中的大部分,都構成了直接的'挑戰(zhàn)。面對變化了的內心感受和外部評價,難免引起情感反應乃至強烈的情緒波動。對剛剛離開家庭和父母呵護的孩子說,極易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甚至出現(xiàn)某種心理偏差。比如個體情感與紀律約束之間的矛盾,社會交往的需要與對社會交往的不適應乃至恐懼之間的矛盾,本能的求知欲與因學習對象和學習方式改變而產(chǎn)生的獲取知識的困難之間的矛盾,還有比如個別化的興趣愛好與集體生活的目標指向方面的矛盾等,都將直接、間接地影響他們的自我評價和自我發(fā)展。在產(chǎn)生這些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問題時,教師的幫助、指導、關愛,對學生身心健康和良好適應能力的形成就有著重要意義。筆者所在學校相關題的研究證明,針對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起碼有以下這樣一些積極價值和意義:

1.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得以緩解和糾正。

專家研究認為:“由于學生心理發(fā)展于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變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根本上取決于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健康”。[1]寄宿制小學在這方面有著常日制小學所沒有的優(yōu)勢教育資,比如通過“全日化”的師生交往、正面引導和全身心關愛,通過集體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包容,師生同學的友誼和兄弟姐妹般的情感,以及健康、溫馨、快樂的集體氛圍和校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等,形成了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優(yōu)勢。

2.有利于學生成長關鍵期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身心發(fā)展非常迅速?!案鞣矫娑继幱谛纬蔂顟B(tài),又充滿多方面需要和發(fā)展可能。”[2]這段時期的心理調適和成長關懷,其價值,“遠遠超出該階段而擴展到終生”。[]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對于學生寄宿生活以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的關心、幫助與支持,對學生成長關鍵期的發(fā)展極其有益。

3.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從發(fā)展的觀點看,健全的人格最終將表現(xiàn)在自立合作精神、生存能力和思想情感等各個方面。事實證明,人格上的偏差是個體融入社會的最大障礙之一。寄宿學校作為一個“小社會”,師生、生生間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矛盾,都要孩子以社會成員的名義去獨立面對。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以及時的心理調適和全面的成長關懷,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識地進行良好的心理暗示與疏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4.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不落在實處就是一句空話。素質教育就是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個性特點、行為能力進行全面的干預和培養(yǎng)。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使學校教育更趨完善,是對素質教育一種最好的實現(xiàn)形式。全體學生的健康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是寄宿制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指向。心里調適和對學生成長期的關懷,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的全過程,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深層次的研究,更有利于學生的素質發(fā)展。

綜上所述,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最終指向的是學生的精神素質的發(fā)展,是對學生的積極、健康的社會人格的全面養(yǎng)成。對作為寄宿制小學生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調適與成長期關懷除了其本身的直接教育教學價值以外,還有著改進現(xiàn)行小學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手段的整體教改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意義。同時,它還深刻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隨著教育工藝和教育技術的日臻完善,還可能發(fā)展成為寄宿制小學的教育教學常規(guī)。所以,我們可以將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看作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呈現(xiàn)方式和實現(xiàn)形式之一。

三、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構成原理和實施原則

(一)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原理

心理調適是一個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綜合性和應用廣泛的科學概念。本是將其作為針對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實踐性策略加以具體應用的,主要是指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它的具體含義是指通過積極健康的校園化的營造和學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運用科學有效的心理教育,對學生中具體存在的消極情緒、心理進行疏導、糾正的教學行為和改進教育的策略?,F(xiàn)行的主要方式與途徑是:

(1)引導學生傾述心中壓抑,去除消極情緒;

(2)引導學生學會積極、全面對待生活,正確的評價自己、表現(xiàn)自己,增強自信心;

(3)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適度的社會交往、情感交流,形成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的健康心理。

成長期關懷,則是在心理調適的基礎上,結合寄宿制小學生的具體實際和相關教育理念所設計、實施的綜合性更強的教育工程。成長期關懷更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發(fā)展所必須的保護性、支持性教育生活環(huán)境的營造,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給予的總體關注和全程幫助。成長期關懷將超越一般心理教育的范疇,向學生在校的全部學習和生活領域全面滲透,指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是在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探索與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的基礎上,從行動研究的角度,對其原理作出如下初步概括:

(1)成長期關懷是在師生、生生的積極互動中增進了解,給予關懷。學生之間主要通過互相傾述、表露內心世界等積極的交流、互動的方式,以增進相互了解,培養(yǎng)同情心和愛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生活,個性獲得發(fā)展;

(2)成長期關懷必須表現(xiàn)為個人經(jīng)驗與感受可以為集體共享、分擔。成功與喜悅的共享,可以加強個體歸屬感和集體凝聚力;而個人遭遇困難和情緒不佳,常常會感到無助和失望因而自怨自艾,但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他們會因傾訴、理解、關心、同情而彼此接近。“這種感受與經(jīng)驗的分擔具有治療功能可以消除個體自責、自卑、退縮等不良情緒,增強彼此的理解與支持”。[4]

(3)面對多元價值和信息的沖擊,集體中同學對問題的不同觀點與理解,不同視角不同立場的多元信息可以互相開啟思路,互相啟示打破自我封閉。

(4)成長期關懷可以提高學生應對學習生活和個體發(fā)展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集體是社會的縮影,也是社會的真實反映。利富特(liftn,1972)說過:“團體咨詢提供成員在一個與真實生活類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學習面對、處理自己的困難的問題?!盵]寄宿學校的班集體,是學習面對處理困難的有效場所,這更有利于學生提高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成長期關懷的教育理念和教改實踐,構成了心理調適教育的拓展、延伸和互補。進而表現(xiàn)為這樣一些機制性的關聯(lián):心理調適主要是糾正已經(jīng)發(fā)生的心理矛盾和偏差,成長期關懷則是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發(fā)展有待形成的健康心理;心理調適的對象一般是消極的被動的接受,成長期關懷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心理調適是針對局部學生,而成長期關懷是面向全體學生及其全面發(fā)展。

(二)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實施原則

1、針對性原則

心理問題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個人的特殊性,所以不是一般性的調適而是有針對性的。小學生寄宿在校,獨立面對自方方面面的影響,會產(chǎn)生各種心理矛盾和偏差。針對學生的個體,心里調適的目的在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并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他們的“自信心和今后戰(zhàn)勝類似障礙的能力增強”。[6]學生群體的調適與關愛,其通性是針對學生的情感生活,身心健康,如:寄宿制小學生最需要的是關愛,他們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生活,使他們對親情充滿渴望。所以關愛都是內在的東西調適也是內在的東西,指向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社會適應性和促進人格成長。

2、私秘性原則

在心理調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嚴格遵守保密性原則”。[7]對學生和家長所反映的背景資料和談話內容保密。在心理調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觸及到學生的痛苦和隱私,”[8]家庭的矛盾沖突,以及師生間,學生間的看法與矛盾。“了解問題的細節(jié)有助于解決問題,”[9]決不是獵奇或當作閑談資料,更不能在學生中擴散。處理不當會給學生帶更大的痛苦和傷害。

3、自愿性原則

在心理調適時要引導學生自愿參加心理咨詢,主動尋找喜愛或信任的老師敞開心扉,宣泄內心郁積的事情和消極的情緒。千萬不可讓學生感到一絲勉強和為難。要讓學生了解,參加心理咨詢是讓我們遠離痛苦,尋求健康快樂生活的有效途徑。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4、集體性原則

成長期關懷更多的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和學校的力量。教師是集體的一員,更是集體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寄宿生活使同齡人的交往增多,集體生活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環(huán)境。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群體間的互相關愛,培養(yǎng)如兄弟姐妹般的手足之情。集體的溫馨,同學間的理解,同齡人對他的疏導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給他以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5、滲透性原則

心理調適和成長期的關懷,應該滲透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層面和細節(jié)。學生在堂教學、余活動、生活作息等全天候的寄宿生活中“不僅表現(xiàn)出他們各種心理品質、心理狀態(tài)、適應能力、人際關系,而且他們的不適應行為,心理障礙也會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表露出”。[10]成長期的關懷需要教師每時每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尋找和把握適當時機給予學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關懷和引導。教師要善于把關愛、預防和糾正有機整合,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的呵護。

四、實施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具體策略和做法

(一)加強保護性、支持性校園生活和化環(huán)境的營造

學生的寄宿生活是多元的,班級活動、堂學習,生活休閑,與教師溝通或與同學相處等,寄宿生活的多元性,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也將是廣泛而深刻的。因此,為學生寄宿生活營造一個保護性、支持性的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發(fā)展將產(chǎn)生積極作用。“欲真正持久地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建康,或許更應貫徹某種‘大健康’概念”,將其置于成長期的總體發(fā)展的背景中理解,“以系統(tǒng)發(fā)展觀和生態(tài)發(fā)展觀為指導,探討學生心理的生態(tài)模型”,[11]關注對學生心理健康具有保護性和支持性的校園生活的建設與維護。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促使學生健康、全面、持續(xù)地發(fā)展。為此,必須要形成針對性的策略與具體做法:

1.類家庭環(huán)境的建設

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校雖然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和家長的作用,但可以努力創(chuàng)建家庭的環(huán)境,努力使學生對愛的需求和親情得到滿足,使學生在這方面的缺失降到最低程度。如教師在生活護理方面,盡可能充當媽媽的角色,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述說,充分理解和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對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可以親切的撫摸與擁抱,為她們梳頭,整理衣衫;臨睡前為他們講故事。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布置寢室,使其充滿童趣,符合學生的審美觀,又有家的感覺,使孩子進入宿舍就產(chǎn)生回家的愉悅。

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間兄弟姐妹般的手足之情,學會人與人之間互相包容,互相關愛,學生的感情有所寄托可適當彌補親情的缺失。

2.在班級里建立起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氛圍

(1)引導宣泄,調控情緒。教師要嘗試傳授給學生一些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倘若一個人在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找個朋友傾訴,可以寫日記、彈琴、唱歌、聽音樂,還可以做能使自己愉快的事,玩一玩自己喜歡的活動等。諸如此類的宣泄方法,可使人的不良情緒逐漸消除。如作“我的煩惱”,眾多的學生在中敘述了種種不盡人意的事例,在傾訴衷腸的同時,不良情緒也得到了宣泄,得到了消除。

(2)指導樂觀,開朗性格的養(yǎng)成。為讓學生感覺到我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快樂的,教師可以讓他們人人備有一本“快樂本”,讓他們學著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尋找身邊方方面面的快樂。具體的著眼點是:養(yǎng)成幽默風趣的生活態(tài)度,它不僅可以給生活增添樂趣,而且還能增添戰(zhàn)勝和藐視困難的勇氣;多結交身邊的好朋友,要真誠相助,互相激勵;多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生活內容。

(3)分享快樂,感受快樂。學生每周交流一次身邊的快樂,使一個快樂變成無數(shù)個快樂。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示,感受快樂的心靈世界,并評選出本周的“快樂之星”,使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

(4)要創(chuàng)設親近自然,充滿童趣,溫馨和諧的寄宿生活氛圍。校園生活節(jié)奏要安排緊湊、有豐富的生活內容。用激動人心的活動,興趣盎然的學習,情調高雅的休閑,規(guī)范有序的生活,溫馨和諧的氛圍把學生的心靈填得滿滿的。使學生在校不想家,放假思念同學和老師,畢業(yè)懷念母校生活。

3.幫助學生自我調控和互相寬慰

心理調適和成長期的關懷要努力營造支持性和保護性的寄宿生活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的建設中,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主體主動尋求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行為,使心理調適的過程實現(xiàn)互動,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指導和輸入,而是引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群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作用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成長期的關懷更趨于自然和深厚。

在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時候,教師要及時介入,善于運用班集體的力量幫助學生自我調控和互相寬慰。例:一個學生因父母生意忙不管他,小小年紀覺得活著沒意思,情緒一落千丈,成績急劇下降。老師及時引導班級的學生用各自的方法開導他。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現(xiàn)身說法。雖然他們處境相同,但認識與感受不同:有的覺得“父母讓我在寄宿制學校讀書,是培養(yǎng)鍛煉我,讓我早日成才”;有的則表達對父母的理解,“他們忙于事業(yè)才無法照顧我們,成功人士都很忙”;還有的用詩句格言勉勵他:“要珍惜生命,自強不息,回報父母”。學生互相安慰互相勉勵,哭在一起笑在一起,通過心靈的溝通,一個憂愁被大家分擔。不僅解救了一個學生的心理危機,同時也使全班同學的心理得到疏導。

教師要通過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等途徑引導學生:面對挫折,勇于正視,善于自我調節(jié)心理。要使他們懂得人生總要經(jīng)歷風風雨雨,問題是怎樣勇敢地面對,怎樣使自己百煉成鋼。

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由衷地為同學進步高興,為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當同學有苦悶時,會傾聽、會安慰、會講笑話轉移別人的情緒。

(二)優(yōu)化管理機制,推進全面實施。

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對于學校工作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雖然在題研究中,我們有了以上的種種認識,積累了我們認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但能否在寄宿制小學的堂教學,行為習慣養(yǎng)成,在生活護理和輔導等各項常規(guī)工作中得以推廣、落實,成為寄宿制小學的辦學目標,還是一個需要在管理層面加以解決的問題。作為學校領導層,應努力在如何優(yōu)化學校管理上下功夫。筆者對此問題作了如下初步思考:

1、通過任務驅動,實現(xiàn)目標管理

在“二期改”的管理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對教學改革產(chǎn)生了迫切需要后,會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和研究的欲望,而且會在團隊的作用下,使研究廣泛而持久的開展。由此遷移,我們結合教師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難對學生的現(xiàn)狀及學校教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使教師深刻理解對寄宿制小學生實施“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與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效性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推進方面產(chǎn)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對提高每一位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積極意義。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涉及學校工作與整體教改的大局,因此學校應在把它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分解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對學校各個部門以及全體教師的工作與應當承擔的責任,提出相應的任務和要求。促使教師產(chǎn)生改革教育、改進工作的迫切愿望、內在要求和具體工作指標,以對學生的心理調適與成長期關懷為己任,從中獲得動力,并且能將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教育教學內容,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中。使學校發(fā)展目標與每個人的工作目標以及發(fā)展目標統(tǒng)一起,最終從總體上推動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整體推進和全面落實。

2、把剛性的行政指令轉變成柔性的引導和服務

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工作,本質上是一個類似于向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全方位滲透和無間融合的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動態(tài)發(fā)展的生命流動過程。需要廣大教師轉變觀念,深度參與、相互合作、自主創(chuàng)造,很難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因此也很難通過具體的行政管理進行約束和控制。同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總會碰到很多困難,或者一些需要方方面面協(xié)調的問題,同時,因老師對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工作的認識理解的程度不同,方法各異,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的差別等等,剛性的管理很難實現(xiàn)對其一一提出要求,統(tǒng)一給予指導。所以,必要改變以往行政指令式的剛性管理模式,而變剛性的管理為柔性的管理,加強引導和服務。這樣不僅有助于工作的深入和展開,同時也有助于發(fā)揮團隊精神和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的整體協(xié)調,從而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的開發(fā)和整合,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柔性管理通過對廣大教師的恰當引導和熱忱服務,采用共同探討,相互切磋的柔性管理方式。比如為教師提供專業(yè)咨詢,提供學習資料,心理疏導方法的培訓,對具體問題進行集體診斷,資共享,協(xié)調“調適”與“關懷”的具體方法和實施途徑。也可以通過組織教師討論案例,使教師交流中更多的吸取有關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成功經(jīng)驗,掌握碰到棘手問題時的應對策略。使教師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

3、把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轉換成教育教學常規(guī)

任何教育教學改革的嘗試,在取得成功經(jīng)驗后,只有轉化為教育教學常規(guī)時,才能體現(xiàn)改革的真正價值和生命力。寄宿制小學的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作為寄宿制小學整體改革的工程,更應如此。在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的情況下,不斷將在點上獲得的趨于成熟的成功經(jīng)驗和方法,在面上全面推開,就要不斷地轉化為教育教學的常規(guī),并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將其同已有的管理常規(guī)互為補充、相互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將工作更好地在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具體推進和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有效展開,也有利于實現(xiàn)全員動員,并且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貫徹。從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素質教育的目標指向而言,只有轉換為教育教學的常規(guī),也才能將全體教師全方位實施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工作,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實現(xiàn)。

(三)優(yōu)化教育資,改進教育方法

學校教育實踐的歷史積淀,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留下了豐厚的可用教育資。寄宿制小學可以通過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資和教育手段,進而加以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同時,也可以在既有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加以針對性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為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服務。本認為,可以嘗試通過以下途徑實現(xiàn):

1.以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的升華、轉變?yōu)榛A,實現(xiàn)教育資的優(yōu)化和合理配置。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教育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改進影響巨大,隨著教育目標的拓展和轉換,在達成既有的教學目標或德育目標時,進一步指向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更為內在的、本質的方面。因此,需要對既有教育資進行優(yōu)化,并加以有效的開發(fā)和合理配置,為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比如,通過潛程的開發(fā),積極開發(fā)優(yōu)質教育資,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潛程雖然在正式的程計劃里體現(xiàn)不出,但卻能起到顯程起不到的作用。走向社會,親近自然使學生的心理趨向健康??梢宰寣W生融入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的萬物生靈中放飛心靈。可以通過班隊活動考察父輩創(chuàng)業(yè)的足跡,讓學生理解父母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和無奈,學會寬容與關愛。開放式的體驗中,學生獲得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再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表達出,互相溝通和啟發(fā)。學生在感悟人生中不斷走向成熟。

此外,加強校園化建設也是優(yōu)化教育資的重要途徑。事實說明,校園藝術環(huán)境的熏陶,對學生心靈的撫慰所起的作用是神奇的。間時常飄蕩著柔和的古典音樂和學生稚嫩的鋼琴聲;走廊里,學生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電腦作品,科技作品的優(yōu)雅布置;學校經(jīng)常組織體育、藝術、科技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才多藝,展示學生才能,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藝術展現(xiàn)著她神奇魅力,充滿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

2.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對小學生而言,通過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使之適應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具體要求,是改革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例:一年級改新教材的口試是檢測學生識字效果,為了使學生能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測試成功,我們改變了師生一對一的口試方式,采用高、低年級學生一對一的口試方式,使每一個剛入學的孩子面對大哥哥大姐姐考試顯得放松和自然,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tài)下學習,體驗學習的成就感,使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

同時,通過加強多種教育方法、手段的互補與整合,也是實現(xiàn)教育優(yōu)化的重要形式。例如通常體育是小學生極感興趣的一門,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合理整合了“懲罰手段”,比如規(guī)定當學生在活動中違反規(guī)則,要自罰十個俯臥撐后,才能重新參加活動。使得懲罰的外部強制性,轉變?yōu)閷W生內心自我的責任承擔而心甘情愿“自罰”后,才能繼續(xù)參加活動,就是典型的一例。這正是通過多重教學手段的互補和整合,所達到的教育動機與教育效果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強化了學生在參與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必須懂得如何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在提高了學生“耐挫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意識。

本是在筆者多年從事寄宿制小學生心理調適題研究和教改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成長期關懷”的理論視角,其目的是希望對既有的研究和改革的實踐有所推進。作為一名自教學一線的基層領導,深知本所研究的問題,涉及寄宿制小學在新的辦學條下的具有全局性的工作,意義重大。由于筆者能力所限,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完善。展望未,從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的整體教改意義及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未發(fā)展看,它必將成為寄宿制小學的工作常規(guī)。因此,有關該題的研究成果,應該用指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并在實踐中獲得進一步檢驗。

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作為整體教改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動員學校所有力量,實行全員參與。寄宿制小學的有別于常日制小學的特殊性,要求其師資不僅要具備普通教師的一般的教育教學能力,更要具備與寄宿制小學的特殊要求相適應的進一步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要求,包括具有與心理調適和成長期關懷工作相適應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門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切實加強一支有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特色專業(yè)化師資隊伍的建設。結合機制層面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與學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學管理、生活管理形成合力,將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00后心理調查報告篇7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jīng)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yè)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yè)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發(fā)展與職業(yè)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jīng)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yè)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yè)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chǎn)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yè)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chǎn)業(yè)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shù)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yè)的需要脫節(ji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yè)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困擾。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于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yè)的關系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tǒng)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yī),極力掩飾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xiàn),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xiàn)極端事件。

為什么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jīng)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周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xiàn)了大學生熱心、樂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fā)揮作用不大,前來咨詢的學生人數(shù)不多。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

但是,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yè)水平不高、學校經(jīng)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并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jīng)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yè)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咨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現(xiàn)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yǎng)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jīng)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tài)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yǎng)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xù)深化就業(yè)體制改革,加快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yè),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yè)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xiàn)多形式就業(yè)?!跋染蜆I(yè)、后擇業(yè)、再創(chuàng)業(yè),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yè)就業(yè)。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fā)展計劃、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