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6篇

時間:2022-10-22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在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后,就可以提筆制定一份教案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6篇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秋葉輕盈飄落的樣子,感受秋葉飛舞的意境美。

2、嘗試運用重疊遮擋的方法構圖,表現(xiàn)畫面的均衡和美觀。

二、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資源《秋葉飛舞》(視頻)。

2、勾線筆、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前請幼兒觀察秋天樹葉,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秋天樹葉的變化。描述樹葉是怎樣從樹上飄落下來的。重點引導幼兒從樹葉的顏色、飄落的樣子進行交流討論。

2、欣賞《秋葉飛舞》視頻,進一步感知樹葉飄落的情景。

(1)觀察樹葉落在了什么地方。

可提問:飄落的樹葉都到哪里去了?去做什么?

(2)觀察樹葉飄落時在空中的姿態(tài)。

可提問:樹葉飄落時,在空中的樣子有什么不同?

重點引導幼兒比較垂直和傾斜。請幼兒思考討論:樹葉為什么會斜著飄落下來。

小結:樹葉又輕又薄,總是隨著秋風飄動,不會重重的落地。

3、請幼兒討論怎樣用傾斜和重疊的方法表現(xiàn)樹葉飄落的情景。

(1)請幼兒嘗試用傾斜表現(xiàn)樹葉飄落的情景。

可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樹葉飄動起來呢?

(2)嘗試用重疊遮擋的方法安排畫面構圖。

可提問:許多樹葉落下來,有什么辦法在比較空的地方,再擠進去幾片呢?

4、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大膽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我們是一群什么樹上的葉?要飄到哪里去?會遇見什么朋友?對他說什么?畫出樹葉找到的朋友。

(2)提醒幼兒運用傾斜的方法表現(xiàn)樹葉在空中飄動的姿態(tài),適當添加數(shù)片樹葉。

(3)幼兒作畫,選擇與秋葉相似的顏色進行涂色。

5、交流分享。

(1)觀賞作品中的秋葉是否有飄動的效果。

(2)介紹各自想象的情景:樹葉飄到哪里?他對朋友說了什么?

教學反思

一、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作品內(nèi)容及目標進行適當?shù)膭h減。

本節(jié)課去年已經(jīng)上過,我在去年已經(jīng)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作品進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來的散文欣賞活動內(nèi)容改為故事課,還把其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刪減,并選用了結構相同,意義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后一段幼兒比較難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內(nèi)容刪掉,改為能喚起幼兒想象的“樹葉飄呀飄...”易于幼兒接受和理解。在準備活動中添加了大圖書繪本,并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xiàn)象。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二、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和表達的欲望。

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頭部分我首先用拋灑樹葉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秋葉飄落的意境,激發(fā)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里、樹葉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里?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著我采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于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huán)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愿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三、在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本課題開展時,天氣一直陰天,所以沒有給幼兒提供較好的觀察機會,以至不能較好地拓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在課堂中還應提高自己的應對策略:當我在講完故事第一段后提問: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怎樣對樹葉說話時:沈潤曦小朋友回答說:“樹葉,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嗎?”我沒有及時回應,而是說:小魚是這樣說的嗎?總想把幼兒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預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時,我才作出了較好的回應:你說的不錯,你想和樹葉做好朋友,可小螞蟻和你想得不一樣啊,讓老師來悄悄問問它就知道了,從而較好地回應了幼兒。可惜反應稍遲了一點。因此,教學工作是一項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需要我們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這節(jié)課的反思,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提高。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辨別并找出野菜。

2、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體驗參與野外活動的快樂。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挖野菜的工具及裝野菜的袋子。

2、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引起幼兒挖野菜的興趣。

2、討論挖野菜需要注意的問題。

師:你們都想挖野菜,也帶來了挖野菜的工具,那么在挖野菜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正確使用工具;不離開同伴;如果公園有水,注意提醒幼兒不到水邊玩耍。

3、組織幼兒進行挖野菜活動。

師:每個小組都討論了野菜長在哪里?下面我們就按你們的想法分組挖野菜,注意不要離開老師太遠。

幼兒分組進行挖野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當幼兒分辨不清時,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也可請挖的熟練地幼兒幫助其他幼兒。

4、回園討論,對也才進行分類。

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誰的多。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野菜的種類分類,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檢查,特別要幼兒區(qū)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師:你們都吃過哪些野菜食品?我們挖的野菜可以怎樣吃?

教師組織幼兒將挖的野菜清洗干凈,送廚房加工。

組織幼兒品嘗野菜食品。

【活動反思】

今天科學活動的主題是“挖野菜”,這個活動有兩課時,3月份科學《挖野菜》教學反思。第一課時是讓孩子們認識野菜,從野菜的外行特征、顏色等方面進行觀察。馬蘭是野菜的一種,它的外形比較容易辨認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而薺菜跟一種野草的外形差不多,孩子們很容易混淆。

第二課時是讓孩子們?nèi)ネ谝安?,這就必須是要小朋友在認識野菜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教學反思《3月份科學《挖野菜》教學反思》。有了第一課時的準備,孩子們都信心滿滿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仔細的尋找著。一有發(fā)現(xiàn)就招呼同伴們一起去挖。

雖說是“挖”野菜,但孩子們都小心翼翼生怕挖斷野菜的根?;顒拥倪^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孩子把草當成了野菜?;氐浇淌液笪易尯⒆觽儗⒆约哼@一組挖到的野菜進行分類,大部分是馬蘭,只有少數(shù)是薺菜,其中還夾雜著一些小草。王欣朵大眼睛問:“這種菜能吃嗎?”我笑著說:“能吃,這種菜你可能吃過了?!毙∨笥讯己芎闷妫谑俏医o孩子們講了幾種野菜食品:如薺菜餛飩、馬蘭豆干絲等。

孩子們聽到后驚奇的說:“我吃過香香的可以炒著吃?!睆埖鲁桃舱f;“回家要和媽媽一起挖野菜,嘗嘗野菜的味道?!泵鎸π∨笥训奶煺婵蓯?,我想上科學活動能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便有坐于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讓幼兒在快樂中探索求知。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由于幼兒缺少接觸動物的機會,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課,通過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白兔,使幼兒了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fā)喜歡小動物、愿意親近小動物的情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3、引導幼兒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動物小白兔;提前讓幼兒在活動區(qū)角準備好給小兔子的禮物;音樂磁帶、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朋友—可愛的小白兔。教師出示小白兔,讓幼兒觀察,通過觀察小兔子,引起幼兒與小兔子交往的興趣,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喂一喂小兔子,了解其特征,

2、老師提出問題:小白兔的頭上都有什么?它的嘴是怎樣的?嘴邊還長著什么?(豐富詞語:三瓣嘴)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顏色的?誰來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樣的?(豐富詞語:毛茸茸)小白兔的身體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體下面有什么?

3、教師把小白兔抱起來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四條腿一樣長嗎?教師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豐富詞語:蹦蹦跳跳)。

4、教師小結:可愛的小白兔有兩只長長的耳朵、還有紅紅的眼睛、三瓣嘴,嘴邊還有胡須。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體后面有條短尾巴,下面有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

5、讓幼兒知道兔子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小白兔愛吃什么?誰來喂喂小白兔?請幾位幼兒給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蘿卜。

6、教師要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小白兔:今天呀小白兔感冒了,咱們應該怎樣做呢,教師引導幼兒用送藥、送食物等方式,讓幼兒關心小白兔,并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聲講話。

7、讓孩子討論:如果我們小朋友自己生病了應該怎么辦?(在家告訴家人,在幼兒園告訴老師,并配合大人找醫(yī)生看病。)

8、教師小結:小兔子喝了咱們小朋友給它送的藥,病很快就好了,它要謝謝大家,還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引導幼兒按音樂節(jié)拍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9、學習節(jié)奏兒歌《蘿卜謠》。

教師講故事《小白兔最愛吃蘿卜》這天中午該吃飯了,小白兔來到菜地,回到家打開水龍頭,小白兔洗干凈蘿卜了,就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蘿卜,然后放在鍋里,開始炒蘿卜,蘿卜炒好了,小白兔就美美得吃了起來。

10、教師反復講2—3遍,請幼兒一起來說兒歌,同時配上自編的動作,可分成四組分別說,也可分成兩組,一組說前半句,一組說后半句,還可用打擊樂器為兒歌伴奏。

11、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進行美工活動

添畫:小白兔吃草。

讓幼兒添畫青草,教師進行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泥工:做蘿卜

12、活動結束:教師說,今天我們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興。下邊我們學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兒隨教師模仿小白兔跳出活動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飼養(yǎng)區(qū)飼養(yǎng)小白兔。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 知道各種"動物之最",了解一些動物的各種特征,積累相關經(jīng)驗。

2.能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動物之最,體驗交流分享的樂趣;主動探索"動物之最"的問題,積極尋找答案。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產(chǎn)生保護小動物的欲望。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動物之最"表格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

(1)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關于動物的謎語: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墻,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

(2)提問:小朋友們真聰明,答案就是長頸鹿,你們知道長頸鹿究竟有多高嗎?

(3)長頸鹿為什么長得這么高呢?它長這么高有什么好處嗎?

小結:長頸鹿是動物王國里面長得最高的小動物,它長長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遠,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敵情,這樣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還能吃到大樹頂上最新鮮的葉子呢!

二、辯論的形式,說說幾個"動物之最"。

1.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而非洲象是陸地上最重的動物。

2.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么嗎?幼兒辯論。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獵豹)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于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測:有一種動物活了152年,據(jù)科學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歲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中的老壽星(出示海龜)4.提問: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么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它的頭小身子大,不會飛但是跑得很快。另外鴕鳥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出示圖片)。

三、出示一些"動物之最",幫助幼兒認識了解。

簡單介紹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游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依次出示澳大利亞蜻蜓,蜂鳥,旗魚,霸王龍的圖片)

小結:今天我們看來好多的動物之最,有最重的藍鯨,跑的最快的獵豹,最大的鳥鴕鳥,最長壽的烏龜,飛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鳥蜂鳥,游得最快的魚旗魚,最厲害的恐龍霸王龍。

四、分組搶答游戲,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3組,教師提問,幼兒舉手快速搶答,回答知道哪些動物之最,哪個小組回答正確的次數(shù)最多的獲勝。

五、教師:這些小動物可愛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保護小動物,不要輕易地去傷害他們。)

六、完成"動物之最"表格。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教師現(xiàn)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傮w說來,教學內(nèi)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yǎng)。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顒踊蚰軌蚧顒又?。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5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各種果實和農(nóng)作物逐漸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大人們要帶孩子回家團圓的機會,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走進田野,采集果實"的任務。節(jié)后回來,那火紅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粱秸、谷子穗、帶莢毛豆等農(nóng)作物,紛紛登上了我們班的展示臺。孩子們對這個小展臺情有獨鐘,一有空就圍攏過來整理和擺弄。

在一次裝瓶時,有個孩子偶然發(fā)現(xiàn)在他裝滿的一瓶花生里,竟然還能再裝上半杯小米!看著小米慢慢地從花生的空隙里穿過、漏下,孩子們都特別驚奇!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一個關于"物體間的間隙"的科學探索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和探索中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wǎng)、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呢?"

2、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用手抓起小米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一個玻璃瓶里,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注意操作規(guī)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師:"有的小朋友已經(jīng)裝完了,清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wǎng)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討論實驗結果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間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束活動幼兒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qū)里,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后,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優(yōu)質(zhì)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狀的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方便面筒、積木等。

2、幼兒座位前面地上貼點,標有“√”“×”的兩個筐,趕“豬”棒2根。

3、大記錄紙一張,小記錄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

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請你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會滾動,把它找出來,放到打“√”的筐里,不會滾動的放到打“×”的筐里(過會收掉)。

2、幼兒操作,集體檢驗結果(請兩名幼兒來檢驗)。

3、認一認,各形體(圓柱體,球體,豐富“圓錐臺”)

t:會滾動的東西里面可以分成幾類?它們是什么形體?

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

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一頭大一頭小的叫圓錐臺。

4、t: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圓的東西沒有角,所以會滾動。

二、游戲“滾進球門”,探索不同物體的不同滾動路線,并記錄。

1、t:你知道這些圓柱體、球體和圓錐臺它們的滾動路線是怎樣的?(自由討論)我們通過游戲“滾進球門”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

2、玩法介紹:兩人面對面,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集體聽老師口令“123,滾”,注意提醒幼兒觀察物體滾動路線。第二遍交換。

3、幼兒游戲“滾進球門”(操作二)

4、集體交流游戲結果

t:你在玩這些東西時,有沒有都滾進球門?(沒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t:為什么圓錐臺滾不進球門?(圓錐臺一頭大一頭小,滾動的時候會轉(zhuǎn)圈。)

結論:原來圓錐臺滾動時會轉(zhuǎn)彎,不能滾進球門,而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

三、游戲“趕小豬”,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師一手拿圓筒,一手拿皮球t:我們知道了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那你知道它們滾動時誰更靈活嗎?

讓我們通過游戲“趕小豬”來找到答案吧!

2、出示“趕豬棒”,介紹游戲玩法t:這個游戲需要三個人合作,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繞過“兩棵小樹”??纯凑l先到達,誰就靈活。

3、請兩組幼兒游戲,其余幼兒觀看結果。(操作三)

4、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t:你覺得“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誰更聽話,更容易趕?(皮球)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難趕呢?

小結:我們趕圓柱體時,它只會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zhuǎn)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很聽話。

t:你們說球體的滾動路線是什么樣的?圓柱體呢?(四面八方、直直的)

5、出示大記錄紙,帶領幼兒完成記錄表t:玩了這么久,我們趕緊把它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吧!老師這里有一張物體的滾動路線記錄表,我們來看看。

t:你能看懂這些標記嗎?誰來記錄?

總結:原來圓柱體的滾動路線直直的,圓錐臺會轉(zhuǎn)彎,球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四,延伸活動

1、t: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滾動的路線不同。平時在家,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玩一玩、試一試,把它們滾動的路線記錄下來,明天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發(fā)一張記錄紙,回家記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