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教案7篇

時間:2023-01-23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為了能給孩子們呈現(xiàn)精彩的課堂,一定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準備適合自己的教案,上課前準備好一份詳細的教案是會讓老師上課的時候有更大的安全感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九年級語文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7篇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1

?變臉》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糍粑、陰霾”等詞的讀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魏明倫及《變臉》的劇情。

3.了解川劇的一般特點。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把握戲劇情節(jié),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2.了解戲曲唱詞和說白的語言特色,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

了解我國傳統(tǒng)社會底層人民極其艱難的求生經歷,感受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破除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與時代同步。

教學重點

1.把握劇情,理解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沖突。

2.悉心體會劇中的細節(jié)刻畫、心理刻畫,理解它們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水上漂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視屏導入:觀看川劇變臉片斷

(1)根據你收集的資料談一談川劇變臉藝術

(2)師媒體展示:川劇變臉藝術的特點及發(fā)展歷史

導語:蘆花叢中,漁夫唱晚。一個身懷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與他新來的“孫兒“拉開了家常,其樂融融。老人不禁為自己的變臉藝術終于有了傳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卻落了空──面對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怎樣變臉的?

(二)〈〈變臉〉〉劇情介紹

?變臉》全劇共六場,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二場。這場戲描寫了水上漂發(fā)現(xiàn)狗娃是女孩時,要將她拋棄而最終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上半場主要寫水上漂與狗娃閑拉家常,細致的描繪出了一幅爺孫共樂和美悠然的生活圖景。下半場則直接表現(xiàn)了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各自內心沖突。這場戲,情節(jié)起伏跌宕,矛盾沖突尖銳,動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讀,整體感知

(1)找四名學學生讀人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學生讀幫腔人。了解劇情。

(2)積累詞語:預習成果交流

詞語注釋

學生發(fā)言后,[電腦多媒體]顯示:

(3)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語言說一說劇情。

明確:這部戲曲描寫的是老藝人水上漂與他收為“孫子”的狗娃之間的命運碰撞

(四)精讀課文

(1)細讀課文,選自己感受最好的情節(jié)用筆劃出并闡明理由。

(2)學生自由發(fā)??

教師小結:《變臉》是

一個美的綜合體,情節(jié)美、形象美、語言美。真所謂是美不勝收,讓我們慢慢的欣賞,盡情品味吧!

(五)布置作業(yè)

1.把劇中的幾段唱詞找出來,體會一下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在劇中分別起什么作用。

2.課外閱讀《變臉》全劇。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中暴風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流利的朗讀。

情感目標:反復朗讀中理解詩中所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的朗讀。理解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所包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詩歌品味、熟讀成誦

學法指導:反復朗讀,查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了解預習情況: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二、根據學過的詩歌欣賞的四個步驟來共同學習探討這首詩歌。

三、進入學習的第一層次“讀”:自讀,聽讀、自讀

四、學生通過自讀講、歸納朗讀要求或注意方面

聲音(響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穩(wěn)、雄渾);節(jié)奏(鮮明停頓安排重音突出);語速(適當變化有起伏)

1、學生自讀

2、播放朗誦錄音,出示幻燈片:關注節(jié)奏、重音;熟悉全詩

3、請學生根據自己歸納的幾點要求自己試讀全詩(放聲朗讀):

自由地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請某學生朗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并請同學點評;

五、進入學習的第二層次“品”:意境美、音樂美、語言美

解釋意象:包含詩人強烈感情的物

思考討論:

1、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征比喻著什么?

2、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并說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如何理解最后兩句?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暴風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國土的踐踏、蹂躪;

“洶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國人民滿腔的悲憤;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象征比喻革命斗爭聲勢浩大、從不間斷;

“無比溫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國革命勝利后的美好的生活;

點出體會意境需要展開想象的翅膀;

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最后兩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怎樣朗讀能讓人體會音樂美?

指導學生反復朗誦,把握內在的感情和外在的節(jié)奏。

六、進入學習的第三層次“誦”:指明要求,學生練習

朗誦指導后,學生上臺朗誦并點評;

七、進入學習的第四層次“談”

學生上臺漫談,可談感受,品特色或發(fā)疑問。

八、布置作業(yè),遷移練習?

選擇一首你最喜歡詩歌,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采用“讀、品、誦、談”的方法進行探究型學習欣賞,寫出一篇詩歌欣賞小論文,400字以上。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3

?隆中對》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按一定順序說理論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過誦讀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諸葛亮怎樣提出自己的策略?

2、全文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學生交流自己從文學作品、民間傳說、影視戲劇中了解的諸葛形象,可講故事,可說成語,可談典故。

2、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漢室傾頹,局勢混亂,各地群雄割據,人才擇主而事。漢室后裔劉備懷有興復漢室之志,但勢單力薄,無法與群雄抗衡。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劉備廣攬人才,籌謀大計。而此時諸葛亮“躬耕隴畝”,避世待時。劉備三顧茅廬,以誠納賢,終于請得臥龍出山,并按照諸葛亮的意見開始了光復大業(yè)。

3、解題

本文寫的是劉備第三次到草廬時與諸葛亮的談話?!皩Α?,是下對上的回答,這里有“對策”的意思,指諸葛亮對劉備提出興復大業(yè)這一問題作出的回答。諸葛亮的對策,為劉備規(guī)劃了分三步走的切實可行的策略,是指導劉備今后若干年行動的綱領,后來成為劉備的國策。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對照注釋疏通詞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過自讀,基本熟悉文章的內容。

三、誦讀,思考問題

1、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勢的,他怎樣一步步通過說理提出策略的?

明確:天下形勢——對曹操,不可與之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對荊、益二州,可奪之。三步走戰(zhàn)略——主攻荊州;奪取益州;聯(lián)吳滅曹,統(tǒng)一全國。

2、既然是寫諸葛亮,為什么要花筆墨寫徐庶、張飛、關羽等人?

明確:對諸葛亮言行的描寫,既有正面的,又有側面的,使人物形象豐滿。徐庶有引出情節(jié)的作用,關、張二人又埋下伏筆。

3、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本文一開始簡單地交代諸葛亮隱居隆中,繼而點出他“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圍繞此句,安排懸念,引人人勝。

4、徐庶把諸葛亮比作“臥龍”,說明了什么?

這一比喻形象地顯示了諸葛亮是一個隱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龍”是傳說中的動物,“臥龍”是說它目前雖然臥伏在草野之間,一旦風云際會,就會飛騰九天的)。

5、劉備稱他得亮“猶魚之有水”,說明了什么?

照應開頭,再次從側面襯托出諸葛亮的卓越才能。這一比喻也寫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信賴和極為滿意的心情。

6、全文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

一是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等手法,從不同角度來突出諸葛亮的品行、性格、遠見和才能。

二是處處圍繞諸葛亮進行詳略得當?shù)募舨?,使得重點突出,中心明確。

四、教師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 簡單了解作者卞之琳

2、 理解詩歌的朦朧性,賞析詩歌

a、 體會詩歌中的意象

b、 各種對詩歌的理解

3、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學難點

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分析詩歌主旨,理解詩歌的主旨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

詩歌,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個不陌生的詞了,我們也學過許多詩歌,像《雨巷》,《再別康橋》等等,這些詩歌的感情很細膩,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掌握,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小詩,有些不一樣,短短的4句話卻引起了諸多的理解,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斷章》,看看你是怎樣的哈姆雷特??

2、 簡單介紹作家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蘇溧水,生于江蘇海門。詩人、學者。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曾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務,是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主要作品有:《漢園集》《雕蟲紀歷》《十年詩草》《人與詩:憶舊說新山山水水》《小說片斷》《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等。他的詩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詩精巧玲瓏,聯(lián)想豐富,跳躍性強,尤其注意理智化、戲劇化和哲理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的內容并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涵,詩意偏于晦澀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尋味。

3、意象分析

四個意象 : 人、明月、窗子、夢 表達了世間萬物相互關聯(lián)、平衡相對、彼此依存的哲理。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面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tài),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础澳恪?,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么深深打動了那顆心?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謂是風流蘊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面頓時春情蕩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趣的戲劇性場面來: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鐘情于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于風光,憨態(tài)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一個含情脈脈、癡態(tài)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誰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鐘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啊!而詩人正是以這短短的兩行詩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詩的上節(jié)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于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鐘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jié)詩里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蕩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烧l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里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xiàn)于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么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艷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愜意。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鐘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報了橋上人的多情,而橋上人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回報樓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詩以“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一想象天外的神來之筆對此作了饒有情致的回答,從而使樓上人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是毫無希望的單戀之情得到了愜意的宣泄。

這個被“裝飾”了的夢對于它的主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心靈奧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過地顯示了那被各種外部因素所壓抑的單戀之情是多么地強烈灼人。而那橋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變?yōu)閴糁腥?,不正因為他是意中人的緣故?詩里雖然沒有一句愛情的直露表白,但這個玫瑰色的夢又把那沒有表白的愛情表現(xiàn)得多么熱烈、顯豁,而由這個夢再來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覺得那質樸無華的一“看”纏裹了多少風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無盡嗎?

如果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構圖來表現(xiàn)單戀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顯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詩的精妙新奇之處就在于,這個夢的主人不僅僅是夢的主角,而且還從這場愛情角逐的主動者位置上退居下來,而那個橋上人也已不再是毫無知覺的愛的承愛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態(tài)在夢里扮演了一個愛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盡其所能地“裝飾”著這夢,而且,他也是在按著樓上人的心愿來“裝飾”著這個夢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詳盡地描繪出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夢境,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被“裝飾”了的夢一定是無比甜蜜、無比美滿、無比浪漫、無比美麗的。總之,樓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終于得到了橋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熱烈的、遠遠超過希望值的豐盛回報。在這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句千百年來伴隨人生長河,永遠給人以惋惜、懊喪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義。

但夢畢竟是夢,它代替不了現(xiàn)實;裝飾也只是裝飾,它總會露出虛幻的面目。當?shù)诙旒t日高照,酣夢醒來,那樓上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時,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經盡情地領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夢境的樓上人,定會從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緒之中解脫出來,定會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愛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當我們品評著這首小詩的不同凡響的題旨,流連于這首小詩的含蓄雋永的意境之中時,我們?yōu)槭裁催€要作繭自縛,像詮釋一道深奧的哲學命題那樣去對它作枯燥乏味的理性分析呢?

4、 問題探究

有人說《斷章》是一首抒情詩,也有人說《斷章》是一首哲理詩,你怎么看?

a、從愛情的角度看

b、從體驗感受意象審美意境的角度

c、從哲理的角度看

5、背誦并寫一篇鑒賞性的文章。

板書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1、 了解認識卞之琳

2、 意象 人 明月 窗子 夢

3、 抒情詩or哲理詩 a、愛情

b、哲理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5

?敬業(yè)與樂業(yè)》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課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觀,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自己的演講能力。

3.理清文章論證結構,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干勁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勞的人,才會理解歡樂的感情”,他告訴我們工作要有一種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為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關的文章《敬業(yè)與樂業(yè)》(板書)。

二、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

梁啟超,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2.寫作背景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梁啟超八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以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文章題目點明了演講的論題。其中“業(yè)”并不是局限于狹義職業(yè),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因此“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意義,就不限于正式的課主職業(yè),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字詞)。

2.理解課文層次:

(1)鞏固復習議論文三要素、基本結構:

板書: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概括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總體結構是“總──分──總”:開頭總起全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先論述“有業(yè)”,再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兩個分論點,最后總結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釋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yè)、樂業(yè)。

3.課文內容研讀: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1)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論題的來源?有必要嗎?

在文首進行說明,可避免聽者把論題和古籍中的語句原意混淆,又顯示了演講的趣味性。同時提出論題來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演講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2)講演的目的是“敬業(yè)與樂業(yè)”,為什么梁啟超在論證論點之前先說“有業(yè)”的問題?他是怎樣介紹“有業(yè)”的必要的?

“有業(yè)”是“敬業(yè)”、“樂業(yè)”的前提基礎,對“待業(yè)”的態(tài)度,決定能否“敬業(yè)”、“樂業(yè)”。

先引用孔子的話,再用事例證明,然后用自己的話從反面論證了“有業(yè)”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業(yè)”:

對“業(yè)”的理解,不應局限于職業(yè)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等,可以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術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歸納總結

1.結構條理清晰:

課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yè)”和“樂業(yè)”的必要性,末尾總結全篇,提出希望。

2.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道理論證使演講富有說服力。舉例論證使演講詞具體生動,吸引聽眾。

3.語言淺顯通俗。

五、課堂訓練

1.精讀6.7段,思考下列問題:

(1)文段中引用了誰得名言?說說表達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思是專注于某一項工作就是敬業(yè)。名言有性。語言簡潔而深刻,指導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文中舉了什么事例?說明什么問題?有什么作用?

把當總統(tǒng)和拉黃包車這兩項職業(yè)進行對比,指出職業(yè)無高下貴賤之分,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論據能充實議論內容,有力地證明觀點。

2.文中作者所論述的“敬業(yè)與樂業(yè)”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點撥:本題考查我們讀后的感悟,應結合文中主要觀點,討論我們應以何種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談談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價值觀。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6

工具概述

溜索是怒江大峽谷各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們改造和戰(zhàn)勝自然的象征,是他們不畏艱險、勇猛頑強性格的寫照。近幾年,溜索已經從單純的交通工具,發(fā)展為表現(xiàn)各民族頑強意志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過溜有單人、雙人、男女混雙、人與物、人與畜等多種項目。成為怒江大峽谷一大驚險景觀。繩索有牦牛毛繩、藤編繩及鋼絲繩等多種。過渡者將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繩索上,借助于繩索的傾斜度,溜向彼岸。過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一帶的藏、傈僳、怒、獨龍等民族,多使用溜索過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大部分溜索已為橋梁所取代,只有極少數(shù)邊遠地區(qū)仍在使用溜索。在國外,秘魯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運用溜索作為渡河工具。

溜索原理

碗口粗竹纜系兩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帶或繩索系腰間,繩上掛以木制滑輪,俗稱“溜殼子”,借傾斜之勢滑越渡河。河上也可設兩根溜索,一高一低,過河時由高處滑向低處。

上課筆記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握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樂觀向上人生態(tài)度的贊美以及對平庸、畏難的厭棄。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教法學法:

朗讀法、指導法、談論法。

課前準備:

準備相關課件。

精彩課堂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云南怒江大峽谷,被稱為“東方大峽谷”,世界三大峽谷之一。峽谷的谷底是奔騰咆哮的怒江。怒江沒有船,驚濤怒浪上小船無法橫渡,兩岸居民過江,主要靠“溜索”橋。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跟隨作者的描述去感受這種驚心動魄的過江方式。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阿城,原名鐘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慶江津,中國內地作家、編劇。處女作《棋王》。

2.生難字詞

(1)字音

錙銖(zī zhū)滇西(diān)盤桓(huán)

頃刻(qǐng) 千鈞之力(jūn) 絞(jiǎo)

跺(duò) 嘔(ǒu) 戰(zhàn)戰(zhàn)兢兢(zhànzhàn jīng jīng)

(2)詞義

?錙銖】錙和銖是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于一錙,四錙等于一兩。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遲疑】拿不定主意;猶豫。

?俯身】彎腰向前向下,有時同時彎膝;呈曲身狀態(tài)的動作,尤指禮節(jié)或表示服從的姿勢。

?頃刻】極短的時間。

?千鈞之力】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戰(zhàn)戰(zhàn)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fā)抖的樣子。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探視】看望;察看。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反復朗讀、默讀,讀準字音,體會人物心理。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開端:馬幫抵達怒江邊——等待溜索過江。

發(fā)展:馬幫的漢子們決定溜索——將牛們以及馱子熟練沉著地運到對岸。

高潮:在首領的指導下膽戰(zhàn)心驚地溜索。

結局:全隊順利到達對岸——再次上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用一句話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一個首領帶領馬幫一起溜索過怒江。

2.首領是一個怎樣的人,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首領的語句,分析首領的性格特征。

?交流點撥】①“首領穩(wěn)穩(wěn)坐在馬上,笑一笑”。“穩(wěn)穩(wěn)”“笑一笑”與“我”和牛的恐懼形成對比,襯托出首領的從容不迫、胸有成竹。②“首領緩緩移下馬,拐著腿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領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體現(xiàn)了他細心、認真、負責的性格特征。③“(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跨上角框,首領吼一聲:squo;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squo;”帶“我”溜索時提醒“我”不要看下面,體現(xiàn)了首領對他人的關愛??偨Y:首領是一個認真負責、關愛他人、身手非凡、從容不迫、具有領袖氣質的人。

3.本文用不少筆墨寫牛,這對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刻畫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牛不肯挪動半步的恐懼和溜索時流淚發(fā)抖:①側面表現(xiàn)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②與“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互相映襯,又與領隊及漢子們的勇敢無畏形成反襯。

4.文中描寫了峽谷的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

?交流點撥】以壁頂為觀察點,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

跳讀課文,分析語句的表達作用。

萬丈絕壁飛快垂下去,馬幫原來就在這壁頂上。……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

隱喧聲騰上來,著一派森氣。俯望那江,驀地心中一顫,慘叫一聲。

?交流點撥】視覺描寫和聽覺描寫相結合,寫出了怒江峽谷壁頂孤懸、高峻、險惡的特點,“一派森氣”“驀地心中一顫”等心理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我”初次直面峽谷時的震顫、驚恐之情,讓讀者如臨其境。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寫,又有對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峽谷環(huán)境的險惡,又表現(xiàn)出了馬幫漢子們的從容不迫、沉著穩(wěn)重。

2.拓展延伸

平常走的路很多,你有過文中溜索這樣害怕的感覺嗎?

?交流點撥】有。我有一次過玻璃棧橋時嚇得雙腿發(fā)軟,直接坐在了地上,旁邊的好友見狀,不停地鼓舞我不要怕,讓我站起來。好友見勸說無效,試圖上前拉起我,可是這時,懼怕的我硬是賴在地上不敢前進,無奈之下,好友直接把我扛了起來,背我走過了玻璃棧橋。這一幕也讓在場的人忍俊不禁。

3.布置作業(yè)

完成《精英新課堂》本節(jié)內容。

板書設計

溜索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進度比較合理,雖說沒有詳細解讀,但是重點突出。我引導學生們在把握文章內容、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和表現(xiàn)手法做了一定的了解。但其他比較深層的意蘊,如鷹、馬、牛三種動物形象的隱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沒有展開深入研究。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7

?教學設想】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說節(jié)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了解。學習本文時,著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后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教學目標】

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紹。

2、欣賞小說的諷刺藝術。

3、了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夸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其他】

1、教師推薦《儒林外史》精彩片斷。

2、學生預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tài)度變化了解世態(tài)。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科舉制度不但麻煩,而且森嚴,過了這一關,還不知道是否能過下一關,其考試內容多為八股文和試貼詩等。那時取得考試資格的童試令人神往,正考的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試貼詩等令人膽寒。但是,讀書又是步入官場、獲得特權的最好途經,許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極大的魔力,令許多人趨之若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種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板書課題)介紹相關背景,掃除閱讀障礙。

二、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tài)度變化了解世態(tài)。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明確學習目標。三、整體感知

1、學生簡介作家、作品,教師相機補充。

吳敬梓,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tài)炎涼,這些使他對現(xiàn)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度辶滞馐贰啡珪且苑饨ㄖR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jiān)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2、聽課文范讀錄音,要求:

⑴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⑵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后”兩個部分。

檢查預習情況。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四、范進形象分析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xiàn)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xiāng)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xiàn)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后:

⑴投影,放范進發(fā)瘋的畫面,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并分析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復,這種反復說明了什么。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這里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復,“我中了”一句話反復出現(xiàn)。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xiàn)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充分表現(xiàn)了范進的利欲熏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⑵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后地位、經濟狀況發(fā)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么?范進對胡屠戶的態(tài)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舉之后,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范老爺”,胡屠戶的言行,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xiàn)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tài)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xiàn)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3、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課后練習五第2小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內涵。五、總結、擴展

本課對于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滓壹簺]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yōu)榻y(tǒng)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相同的主題。課外拓展。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對胡屠戶描寫部分,體會人物性格。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前醉心功名甘受屈辱

范進中舉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的巨大變化

后虛偽世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胡屠戶形象分析。

2、對比、夸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閱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胡屠戶形象分析。

2、對比、夸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閱讀。明確學習目標。

二、分析胡屠戶的形象

1、本文主要用丁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戶形象分析逐一進行說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夸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⑴對比:胡屠戶對范進的前后態(tài)度變化。

對范進的稱呼“現(xiàn)世寶”──“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squo;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干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xiàn)出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⑵夸張:

胡屠戶打了范進之后,“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眾人回家時,“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p>

這種細節(jié)上的夸張,用漫畫式的筆法顯示出胡屠戶對范進畏懼、巴結的情態(tài)。

⑶直接寫實:

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五第1小題。

這里胡屠戶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偽的小人相。

2、小結:

通過對比、夸張、寫實的手法,胡屠戶的性格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偽、庸俗自私。

3、學生討論文中對其他人物的諷刺描寫,如用夸張的手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情狀。

4、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三。以胡屠戶為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了解諷刺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三、總結、擴展

1、總結:

本文通過一個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丑態(tài),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作者用了對比、夸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較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作為比較的雙方應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與個性。我們可以將范進與孔乙己進行,還可進行丁舉人與張靜齋的比較,胡屠戶與張靜齋的比較。這些比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擴展:

下面進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斷的閱讀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找一個帶有明顯諷刺的片斷進行閱讀,然后集中討論。

示例1:第四回寫到范進到知縣湯奉處打秋風,當知縣看到范進因守制而不用銀鑲杯箸,不用象箸時,很擔心他不用葷酒,正在此時,卻見范進“在燕窩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里”,這才放心。一句“大蝦元子”的描述將范進虛偽的性格暴露無遺,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封建禮教的虛偽性。

示例2:第五回寫到嚴監(jiān)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眾人都不得要領,其妾趙氏猜出他的心事“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恐費了油”,挑掉一莖之后,嚴監(jiān)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這兩個指頭使嚴監(jiān)生與葛朗臺一樣,成為世界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之一。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四、布置作業(yè)

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參考答案:《變色龍》的諷刺寫法主要是對比與直接寫實。它的直接寫實就是奧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還借助于道具──軍大衣,來增強諷刺的效果。而它的對比并非簡單的前后對比,而是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臉,每一次都與前一次形成對比。進一步體會諷刺藝術的運用。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范進中舉前:現(xiàn)世寶、尖嘴猴腮、啐

對比胡屠戶

范進中舉后:賢婿老爺、品貌好、千恩萬謝

(趨炎附勢、貪財庸俗的市儈)

夸張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寫實動作描寫、語言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