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與浮科學教案模板6篇

時間:2023-10-25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在寫教案的時候,如果過于馬虎,教學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沉與浮科學教案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閱。

沉與浮科學教案模板6篇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了解水的特征,知道水是透明的。

2.知道水可以反復利用的,萌發(fā)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3.對水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節(jié)約用水的視頻、有關干旱的圖片、一次性杯子、勺子、臉盆、水桶、奶粉、果珍、米、水。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杯水,還有一杯米?,F在,老師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把玻璃珠偷偷放入米中和水中)。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能看到水中藏的玻璃球卻看不到米中藏的玻璃球?

小結:因為水是透明的,所以能看見水中藏的的玻璃球;因為米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見里面米里藏的玻璃球。

二、觀察與比較

實驗一:幫水寶寶搬家。

選用工具,把水從臉盆里搬到水桶里,實驗結束后,說說你是用什么工具給水寶寶搬家的?搬了幾次?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用了很多種方法給水寶寶搬家,有的用勺子,有的用杯子,有的什么都不用,直接倒過去。

實驗二:了解水是流動的。

提問:老師這里有很多種勺子,我們來看看,用這個有小洞洞的勺子能不能給水寶寶搬家?為什么?

小結:因為水是流動的,所以有小洞洞的勺子不能給水寶寶搬家。

實驗三:了解水是無色無味的,知道溶解現象。

請小朋友們自由進行制作飲品,并品嘗。

小結:水是無色無味的,因為在水中加入了奶粉或者果珍,水才變得有顏色有味道的。像奶粉和果珍倒入水中,用力攪拌下,過一會看不見奶粉和果珍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

三、知道水的作用,探討如何節(jié)約用水

活動延伸:

設計節(jié)約用水的標志,玩紅黃藍三元色水變色的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進行歸類。

2、明白蔬菜營養(yǎng)豐富,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

活動重點:明白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較異同點,構成蔬菜概念。

活動準備:

1、與資料有關的課件2、西紅柿、白菜、土豆、蘿卜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1、今日教師帶小朋友們到多媒體教室一來上課,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2、剛才教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小朋友想不想明白是誰給教師打來的?(想)是蔬菜王國的國王給教師打來的,它告訴教師說他們蔬菜王國給咱們小朋友寄來了許多東西,放在了咱們教室里,小朋友想不想明白是什么?(想)那咱們一齊來看看吧!

3、實物(各種蔬菜):提問: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對,這些都是蔬菜,那小朋友喜歡吃哪一種蔬菜呢?有的喜歡吃…那小朋友知不明白你吃的是他的哪一部分呢?

4、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大屏幕)(根、莖、葉、花、果實、種子)5、小朋友明白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么小朋友就該回答教師的問題了。

6、猜謎語: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yǎng)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么樣貌的?(顏色、形狀、味道、能夠做菜也能夠生吃)那我們應當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那小朋友知不明白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呢?(茄子、辣椒、黃瓜、南瓜、冬瓜、胡子)。

7、教師這兒還有一個謎語猜猜看: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卜)小朋友一齊說一說蘿卜是什么樣貌的?(形狀、顏色、能夠生吃也能夠做菜)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應當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8、看圖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教師能夠說說白菜的樣貌。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青菜,包菜)

9、這是什么?(土豆有好幾個名字,我們還能夠叫洋芋也能夠叫馬鈴薯。就像咱們小朋友也有幾個名字一樣,在家里爺爺奶奶叫……在學校里教師叫……)土豆的樣貌。土豆發(fā)了芽時有毒,不能吃。我們吃它的莖。教師還有一個關于土豆的兒歌:教師說一遍,下課后再教小朋友說。(土豆下蛋)小土豆,圓溜溜,藏進土里不露頭,整天下蛋又忙活,累得葉兒精又瘦,老爺爺看見了,趕緊拿著镢頭摳,一窩全是黃皮蛋,個個都象小皮球。

10、我們剛才認識了幾種常見的蔬菜,并且明白了該吃它的那一部分,此刻教師要考考小朋友對我們蔬菜的了解,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教師這兒還有幾個問題,還有小獎品呢,誰答對了給誰貼一個)看看都有什么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西紅柿,黃瓜蘿卜)

(2)那些蔬菜吃他的葉子(青菜,大白菜,菠菜,油菜,包菜)

(3)為什么土豆發(fā)芽了不能吃?(有毒)

(4)為什么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蔬菜是人身體正常發(fā)育和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包含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12、結束、做游戲。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各個部分組成名稱及種子發(fā)芽生長的秘密。

2.了解種子從發(fā)芽到生長的過程,及其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及條件。

3.有探索精神,喜歡種植活動。

活動準備:

1.各種種子圖片及實物。(黃豆、花生、蕓豆、蠶豆、黑豆等)

2.種子生長發(fā)芽課件、種子發(fā)芽實驗課件。

3.小鏟子、小水壺、小花盆、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種子,激發(fā)幼兒觀察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看一看、認一認、說一說?。ㄓ變夯ハ嗾f一說種子的名字)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外形

1.師:剛才你們看都到了哪些種子呀?(一一出示圖片)再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不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從顏色、形狀、大小等說一說種子的外形特征)

2.師:那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都有一個小孔、或小嘴巴一樣的東西)。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種子的種臍、種孔、種皮。

三、切開種子,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內部結構

師:種子的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種子的里面長什么樣?(想)

那我們怎么樣才能看到種子里面呢?(用刀切、手剝等)

1.幼兒動手打開種子觀察,師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是怎么打開種子的?種子里有什么呢?(小芽)有沒有人認識它呢?

2.請切開種子的個別小朋友,介紹一下。

師:你切開的是什么種子?請你拿上來給大家看一看,里面有小芽嗎?有人和他的一樣嗎?還有不一樣的嗎?

3.出示種子解破圖:胚芽、胚根。胚軸、子葉組成。

師:哦!原來種子里面都有這個小芽,它叫胚芽,胚芽下面的叫胚根,中間的部分叫胚軸,胚軸把胚根和胚芽連接起來了,在胚芽的兩邊像蝴蝶大翅膀一樣的東西呢叫子葉。子葉是用來傳輸營養(yǎng)給胚芽的。種子有了這些才能夠發(fā)芽哦!

4.討論: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發(fā)芽呢?

四、觀看視頻,了解種子發(fā)芽生長的過程

師:你見過種子發(fā)芽、生長的樣子嗎?

邊看視頻邊講解:種子的胚根先長出來,然后是胚芽一點一點的鉆出泥土,長出嫩芽,慢慢變成小苗。

五、觀看實驗視頻,了解種子生長環(huán)境及條件

1.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會發(fā)芽?

師:種子發(fā)芽、生長都需要哪些條件呢?

幼:需要土壤、水、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

2.邊看視頻邊講解。

3.幼兒總結:種子發(fā)芽、生長需要的條件。

六、種植活動

1.小朋友想自己動手種一盆植物嗎?你想種什么?種在哪里?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種子,請你們動手把它種下去吧。

2.用小鏟子在花盆放一些泥土,把種子放進去,再蓋上少量的泥土,澆上適量的水。最后帶你的小種子去曬曬太陽吧!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4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游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記"的游戲時,積累著關于水的經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里會沉下去的”經驗,提出了“為什么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于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tài)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p>

過程與指導

一、在幼兒園里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園中、操場上尋找,并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里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游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里找了5樣東西,現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東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復。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fā)孩子的思維沖撞。

三、驗證假設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里,這個樣子是沉在水里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里原來的樣子(重復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為。

3、說說自己的實驗,并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眾幼兒:沒有用的。為什么?

幼兒1:那是因為,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里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再引發(fā)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里,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么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復,以反問的語氣,引發(fā)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象。

——了解沉與浮的另類現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象。

老師:你們剛才讓一樣東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老師將“郵票”作為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為一種學習資源來開發(fā),從中我們發(fā)現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為線索,將引出的眾多問題,設計成教學活動,并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多途徑地培養(yǎng)幼兒綜合學習的能力。

看了應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于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制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征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驗

這里教師預設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圖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為什么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為什么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為什么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后,師生共同小結: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為圖案,把它設計在郵票上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學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采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chuàng)設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zhí),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fā);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質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yǎng);一個互動學習的契機也在此產生,向同伴學習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最后,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采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為后面?zhèn)€別試驗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zhàn)。幼兒帶著新任務,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chuàng)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嫻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整與應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設“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fā)幼兒更多創(chuàng)意的又一舉措。

應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jié)傳統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出高度的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教育藝術讓觀摩者贊嘆,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素養(yǎng)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備布衣、雨衣、一塊棉布。一塊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試水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傘、紙袋等。

3.音樂磁帶和cd。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

1.教師:準備好兩個塑料桶,將一塊塑料布和一塊棉布分別固定在桶的上方,請幼兒猜一猜。

--教師:我把水澆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引導幼兒猜想)

2.請兩名幼兒分別將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兒驗證猜測。

--教師: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個桶里沒有水漏下去?為什么?

二、進一步實驗。

1.教師將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來,讓幼兒仔細觀察水是怎樣滲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師:怎樣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擰、掛起來曬。烘干、吹風等)

--教師:怎樣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當場讓幼兒試一試)

三、觀察、比較雨衣和布衣。

1.觀察雨衣討論。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覺?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討論。

--教師:這里還有一件布衣服我們來感覺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樣?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門嗎?為什么?你喜歡怎樣穿它?

四、猜猜那些東西能裝水。

1.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龍雨傘、紙袋等,讓幼兒猜猜這些東西能不能裝水。

2.請幼兒裝水試一試。

活動延伸:

聽歌曲,《雨,雨,走開吧》,并學唱。

活動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不要直接告訴幼兒布和塑料的區(qū)別在哪里,引導幼兒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實驗過程中要用水,建議教師提醒幼兒戴圍群和護袖,避免幼兒因為國語專注而把衣服弄濕。

沉與浮科學教案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這個月“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中,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發(fā)幼兒注意。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幼兒來說,他們對動物在熟悉不過了,于是,我從布置可愛的動物照片墻開始,根據幼兒活潑好動、樂意模仿、喜歡表現的特點,,利用故事、兒歌、游戲等不同形式,引導他們用繪畫、肢體動作模仿、收集資料等方式了解和獲得更多的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對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也有了更加豐富的認識。這次活動的內容是“小動物的影子”,它源于一次戶外活動時的生成內容:幼兒在太陽下對自己的影子十分好奇,當時我就讓他們玩“踩影子”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幼兒既投入又開心。由此,我就預設了這次“動物的影子”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愿意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動物有喜愛之情。

2、根據動物的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進一步了解一些動物的明顯特征。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這次活動中學會做事要認真、仔細。

難點:對于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影子有些困難。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游戲的經驗。布置好的“野生動物園”照片墻。四塊大的背景圖塑料板,每塊板分開放,上面有小動物的影子。幼兒每人一張動物卡片。小動物音樂。多媒體課件(樹林背景圖,五個小動物的影子,分別是:兔、雞、鴨、大象、蝸牛,)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

提問:小朋友,你們都喜歡什么動物呀?為什么?(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的經驗)

二、感知特征

1、出示多媒體課件。

提問:小朋友看看森林里都躲著哪些小動物?這些影子又是哪些小動物的呢?(引導幼兒觀察、并從外形特征上進行判斷,進一步感知外形特征)

2、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比較小雞和小鴨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教師用兒歌進行小結,并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

4、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征(結合季節(jié)豐富相關的知識)比較小雞和小鴨(引導幼兒表達各自的理由)。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動物的特征,教師用兒歌小結,拓展幼兒經驗。

三、配對游戲

1、出示樹林背景圖,介紹游戲“小動物找影子”及玩法。

2、幼兒自選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3、師生根據游戲時出現的問題,集體解決或驗證。

四、模仿游戲

師生共同邊聽著快樂的音樂,邊進行動物模仿游戲。

五、師生帶領幼兒共同整理教具,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小班的科學常識為內容,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1、導入部分,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說出自己知道哪些小動物,教師出示課件激發(fā)幼兒興趣,讓他們善于觀察,發(fā)現問題。讓他們覺得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2、從圖入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小動物找影子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這次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動畫的演示,形象直觀,化難為易,便于幼兒理解,有效的突出了重點,成功的突破了難點。

3、教學方式豐富多彩。本次活動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了多種游戲。如:課件演示、彩色鮮活的圖畫直觀教學,讓幼兒主動探索,尋求答案。

4、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個個都積極參與,跟老師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也非常不錯,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足,有些過程沒有交代清楚,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些銜接不自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加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