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實驗教案8篇

時間:2023-04-08 作者:Iraqis 備課教案

只有認真寫好教案,才能使往后的工作順利進行,教案是老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提前完成的教學文書,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光的實驗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光的實驗教案8篇

光的實驗教案篇1

生物實驗室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本節(jié)課是學生進入中學后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因此在本書以至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認真組織并上好本節(jié)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起著重要作用。關于常用實驗器具的名稱和作用,學生在以后的實驗中將逐步接觸到,本節(jié)課做一般了解即可。顯微鏡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實驗中最常用到的觀察儀器,所以關于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和主要作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學生分析

初一新生對于實驗課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于實驗室常有一種神秘感,他們沒有受過在實驗室內(nèi)學習的規(guī)范教育,進入實驗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不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操作、觀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師認真準備,組織好教學。

設計理念

通過學生走進實驗室,熟悉實驗室的環(huán)境,認識實驗室中常用的實驗器具,親身感受科學實驗的氛圍,使他們認識到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實驗器具;

2.說明顯微鏡主要部件的結構及作用。

技能性目標

1.嘗試使用顯微鏡。

情感性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2.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實驗常用器具(每實驗臺一套)、顯微鏡(包括示范鏡)、培養(yǎng)幾名參觀實驗室的引導員。

學生:搜集有關顯微鏡發(fā)展史、顯微鏡用途以及電子顯微鏡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示和建議

組織教學

一、引??

在小學自然課上,同學們就非常喜歡學習與生物有關的知識,升入中學后我們就要在生物實驗室中學習了,老師看到同學們非常興奮,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實驗室里我們都能做些什么呢?

小組討論,發(fā)表見解

⑴能做實驗

⑵能觀察生物

等等本節(jié)課在實驗室上

二、講授新課

實驗室是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來探索生命活動規(guī)律。

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獲得許多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奧秘,學會很多科學實驗的方法。向往實驗,渴望在實驗室學習。

1.組織參觀實驗室在引導員的帶領下分成四個小組:

⑴參觀實驗室的布局、設施;

⑵參觀實驗室內(nèi)櫥窗、模型、標本;

⑶參觀教師制作的動、植物標本;

⑷參觀學生制作的動、植物標本。

坐回實驗臺。分成小組避免擁擠,節(jié)約時間。

激發(fā)他們熱愛實驗室,尊敬老師的情感及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實驗室規(guī)則”

引導學生討論:

⑴為什么要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

⑵怎樣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看課本第3頁上圖示資料。

分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各小組交流,互相評價。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個策略,而且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參與,獲得自身的充分發(fā)展。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適當補充一些在實驗中經(jīng)常碰到的、應讓學生知道的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

2.了解實驗室常常用到的一些實驗器具

引導學生按照書上彩圖,認識常用實驗器具。

鼓勵學生說出各器具的主要功能并給與補充。這些實驗器具在以后的實驗中,我們會逐步接觸、了解它們,指出顯微鏡是我們生物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儀器。邊看書邊認識實驗臺上的實驗器具。

學生分小組討論,根據(jù)已有知識說出各器具的功能,互相補充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3.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及作用

要求學生按照書上彩圖,了解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及作用,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學生小組學習。在此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相信學生,欣賞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對照顯微鏡說出各部分結構及作用。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并作為“評委”,主要指出:

⑴做得好的地方

⑵不足之處?;顒雍笠o與鼓勵性評價,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后的喜悅。

肯定同學們的學習成果。把主要部分如鏡頭、反光鏡、準焦螺旋的作用再加以強調(diào)。

指出物鏡、目鏡鏡頭上標有的數(shù)字為放大倍數(shù)。為后面介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作準備。

4.用顯微鏡觀察毛發(fā)

課前已調(diào)好的兩臺示范鏡放在講桌上。按小組有秩序地到前邊觀察毛發(fā)(其他同學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結構)。教師要提示學生觀察不清楚時可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

在學生觀察時,可盡快在學生實驗臺上再多調(diào)幾臺顯微鏡,并指導觀察。興趣濃厚,觀察認真。學生沒使用過顯微鏡,教師要幫助學生調(diào)好焦距。

提出問題:顯微鏡下觀察的毛發(fā)與肉眼觀察的結果有什么不同?踴躍回答。

如粗了,放大了等。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適時指出: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放大儀器,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40—1500倍。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認同顯微鏡的作用。

請一名同學到示范鏡前計算毛發(fā)被放大的倍數(shù)。告訴其他同學目鏡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并計算出毛發(fā)被放大的倍數(shù)。

5.顯微鏡的用途、發(fā)展史

創(chuàng)設情境:半個多世紀前,許多地方瘟疫肆虐,使人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不明,從第一臺顯微鏡發(fā)明后,人們認識到病原體的存在,為戰(zhàn)勝疾病創(chuàng)造了條件。

顯微鏡為人類開啟了認識微觀世界的大門。

在實驗室中顯微鏡為常用的實驗儀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知道哪些地方還用到顯微鏡嗎?

你知道顯微鏡的發(fā)展史嗎?為人類的聰明才智而感到自豪。

發(fā)散思維,舉手發(fā)言,互相交流。

交流課下收集的資料。

給予肯定性、鼓勵性評價。

通過收集資料和資料分析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處理生物科學信息的能力。

展示圖片或通過投影等了解顯微鏡發(fā)展史中幾臺典型的顯微鏡。有條件的學??梢岳眯@網(wǎng)播放錄像。認真觀看圖片、投影或錄像。感受顯微鏡制作技術的發(fā)展。

三、小結

用啟發(fā)、鼓勵的語言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進行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教師可以從學生回答問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學生總結,并互相補充??梢藻憻拰W生的表達能力及總結、概括能力,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精加工處理,使之結構化、條理化。

四、討論題

生物存在于我們周圍,生物學問題也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身邊。探究生物學問題,除在實驗室進行外,還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呢?請同學們思考,舉例說明。學生舉出實例加以說明。引導學生的知識遷移,鼓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的發(fā)展,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

五、結束語

鼓勵同學們掌握好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為以后的學習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光的實驗教案篇2

目的要求:

1、設置一個適于蚯蚓生存的環(huán)境并飼養(yǎng)蚯蚓。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tài),

3、觀察蚯蚓的運動。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紙、棉球、放大鏡、制作飼養(yǎng)蚯蚓的裝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驟:

1、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一個蚯蚓的生存環(huán)境,并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食性。建議參考課本上的插圖制作飼養(yǎng)和觀察使用的工具。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tài)。

(1)取一條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觀察他的身體外形是否分節(jié),數(shù)數(shù)從蚯蚓的頭部到環(huán)節(jié)帶共有多少節(jié)?

(2)用手觸摸蚯蚓體壁,覺察體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jié)近腹面處,你有什么感覺?并用放大鏡觀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

3、觀察蚯蚓的運動。

(1)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他的運動,注意其身體的粗細長短的變化。想想這些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

(2)、將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他的運動及身體變化,并與它在糙紙上的運動作比較。

注意:在觀察過程中,應該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

討論:

1、蚯蚓適于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2、在實驗過程中,為什么要使蚯蚓體表保持濕潤?大雨過后,為什么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

3、身體分節(jié)有什么意義?蚯蚓的體節(jié)和剛毛在運動中各起什么作用?

4、為什么蚯蚓要在潮濕的土壤深層穴居?

實驗二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作出假設:鳥的身體輕,受到地心引力小、鳥有翅膀、鳥的肌肉發(fā)達。制定計劃并實施計劃

提示:

1、你所觀察的鳥(如家鴿,或其他善飛行的鳥)的體型是怎樣的?這與它的飛行有什么關系?

2、將鳥的翅膀輕輕展開,你能否識別出在飛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這些羽毛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排列上是彼此重疊還是相互間留有間隙?想想這是為什么?鳥的翅膀成什么形態(tài)?這與飛行有什么關系?

3、摸摸鳥的胸部肌肉,與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發(fā)達程度怎樣?

4、看看鳥的骨骼,可以發(fā)現(xiàn)胸部的骨頭很突出,將胸骨特點與這塊骨上附著的肌肉聯(lián)系起來考慮,你會做出怎樣的推測?

5、你所提出的假設都能通過觀察來檢驗嗎?如果不能,請你查找資料。

(見課本提供的資料,對你理解鳥的飛行會有所幫助。)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結論是:

表達和交流:

實驗三動物的繞道取食

背景

“嘗試與錯誤”是常見的學習行為,在前面介紹蚯蚓走“t”字形迷宮的實驗中,蚯蚓要經(jīng)過大約200次失敗的嘗試,受到許多次輕微的電擊后,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動物越高級,學習能力越強,學會某種行為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越少。當動物和它所發(fā)現(xiàn)的食物之間設有障礙時,它可能會經(jīng)過若干次“嘗試與失敗”學會繞道取食。當然,也不排除不經(jīng)過“嘗試與錯誤”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

提出問題:

根據(jù)以上背景材料,就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提出你的探究問題。

你提出的問題是:

作出假設:

你所做出的假設是:

制定計劃:

你所制定的計劃中,應當包括:確定作為研究對象的動物,準備適當?shù)氖澄?,選好實驗場所,設置障礙等。參考課文插圖作為示例。

實施計劃:

按你確定的計劃進行探究。認真統(tǒng)計一下動物需要經(jīng)過幾次的“嘗試與錯誤”才能解決繞道的問題?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果支持你的假設嗎?你的結論是:

討論:

1、跟同學交流這個探究的過程、結論和結果、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

2、你對家養(yǎng)的小動物進行過學習行為的訓練嗎?它們有哪些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這些行為對它們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3、這項探究活動對你自己的學習有什么啟發(fā)?

光的實驗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重點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難點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教學突破:要想使學生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從實驗中得出結論的過程,所以在本課題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學又是以什么為基礎建立的呢?

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chuàng)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板書:課題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陳述: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秘。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zhì)地、密度等,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

(1)蠟燭是石蠟和棉線做的燈芯組成的;一般蠟燭為圓柱形、乳白色、固體;特殊的蠟燭,如生日蠟燭,有多種顏色和形狀,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蠟燭一般都具有輕微的氣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塊蠟燭放入水中,會發(fā)現(xiàn)蠟燭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的密謀比水小。]

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結合蠟燭的這些性質(zhì),點燃蠟燭,觀察燃燒著的蠟燭有哪些特點。

燃燒著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么改變?[蠟燭點燃后,可以持續(xù)安靜地燃燒,不會發(fā)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蠟燭的火焰有什么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如果沒有風,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輕微的閃動。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最里面一層火焰較為暗淡,底部呈淡藍色,為焰心;第二層火焰較明亮且呈圓錐形,為內(nèi)焰;圍繞在最外面的第三層火焰呈黃色,明亮而不耀眼,為外焰。

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溫度、質(zhì)地上有什么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著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態(tài)石蠟儲存于凹槽中,浸沒著燈芯。]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可以看到處于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里層變化最??;這說明火焰的溫度是從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溫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溫度是最低的。

充分肯定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表現(xiàn),繼續(xù)引導:現(xiàn)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后生成了哪些物質(zhì)。首先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又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推測蠟燭燃燒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

[(1)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后,過一會兒,燒杯壁有水霧生成。

(2)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3)說明了蠟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導學生:現(xiàn)在請大家熄滅蠟燭,會發(fā)現(xiàn)有一縷白煙從燈芯飄出,立即用點燃

的火柴去點白煙,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會發(fā)生。[火焰會順著白煙重新將蠟燭點燃]

提問:通過探究這個小實驗,大家得到了什么啟示?有什么感受?[第9頁]

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p>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nèi)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nèi)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中一定含()、()元素。

光的實驗教案篇4

實驗教學案例

課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兵團二中

呂篤康

20xx年7月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學案例

課題:第四章第一節(ji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以"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為實驗課題,了解綠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機物——淀粉,同時知道光照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最后,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對生物圈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到綠色植物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新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以期使得生物實驗教學更為科學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之一,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轉化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梢哉f,沒有光合作用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奧秘就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課題。學生在學習了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之后,繼續(xù)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重要的生理現(xiàn)象。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設計、操作、探究和討論,使學生對實驗的設計原理、技巧,有更深層次的感悟。通過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學情分析:

1、七年級同學對生物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實驗探究積極主動,愿意與同學合作性探究學習,敢于大膽質(zhì)疑。

2、七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較抽象。學生相應的知識鋪墊不夠,動手能力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來源之本,通過光合作用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節(jié)知識要用具體的,形象的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體驗到由現(xiàn)象到理論的過程,即通過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知識。

學法、教法分析: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家們探索光合作用的歷程,激勵他們努力獲得與科學家結論相似的結果,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模擬探究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像科學

家那樣不斷深入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嘗試做“小科學家”的愿望。

?探究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級學生剛接觸不多的一種探究實驗,而且操作的準確性強,由學生獨立完成有一定難度。對此,在教學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師的指導,又還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獨立進行探究;而且這個實驗也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么多種類的實驗用具,第一次點燃酒精燈并隔水加熱。為確保實驗安全、順利地進行,我在課前幾天開始培訓實驗小組長,并強調(diào)注意事項,同時設計并印發(fā)實驗報告單給學生,讓他們邊復習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邊分組填寫: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后根據(jù)設計方案小組長帶領組員提前做好實驗準備工作;可以將各實驗小組實驗準備的過程拍成錄像,作為上課資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綠色植物的葉片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chǎn)生淀粉,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生物探究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綠葉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學生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重點: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條件。領悟“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難點:提出問題,應用適當?shù)氖侄谓鉀Q問題;單一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綠色植物)、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酒、小燒杯、大燒杯、培養(yǎng)皿、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wǎng)、鑷子、火柴(打火機)、清水、試管夾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取一盆長勢旺盛的天竺葵,對它進行暗處理兩晝夜,再取多個黑紙片(根據(jù)學生實驗的組數(shù)而定),對多個葉片的上下兩面進行遮蓋,并用曲別針進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進行光照數(shù)小時后備用。

(二)導入

在我們賴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個巨大的生產(chǎn)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yǎng)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這個大工廠就是生物圈中的生產(chǎn)者——綠色植物。

設問: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它們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光照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一下《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個實驗。

(三)實驗講授

1、先找同學起來讀一下本節(jié)課的目的要求,并對本節(jié)課的材料用具進行清點,然后播放《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視頻文件,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這個實驗的大體步驟和某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家們探索光合作用的歷程,激勵他們努力獲得與科學家結論相似的結果,在這節(jié)課中,可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模擬探究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不斷深入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嘗試做“小科學家”的愿望。

(四)實驗過程

1、提前指導興趣小組的學生將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

2、在經(jīng)過黑暗處理的天竺葵上選取1~2片葉子,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然后將這盆小白菜移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選取的葉子必須大小合適,顏色比較新鮮。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

3、學生按照下列步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探究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1)、剪下遮光處理過的葉片,去掉黑紙片

(啟發(fā)思考:.取下遮光黑紙時,遮光部位與見光部位有明顯差別嗎?)

浸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的綠色退去。

在本步驟的操作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沒葉片為準,三角架上墊上石棉網(wǎng),大燒杯里倒入熱水并加蓋。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如果高度不夠,可以在酒精燈下墊上書本,保證用外焰加熱。酒精燈用完不能用嘴吹滅,應用蓋子直接蓋上。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熱?為什么要隔水加熱?)

(2)、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碘液。

由于酒精的溫度比較高,可以用鑷子夾取葉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燙傷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來回晃,期間可以更換大燒杯中的水。直到水變得比較清為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時葉片顏色有沒有變化?)將葉片取出放入培養(yǎng)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實驗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實驗桌。

(啟發(fā)思考: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強調(diào)應注意安全)

(3)、觀察實驗現(xiàn)象:葉片光照部分便藍。

(4)、分析得出結論:

a.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六、總結(學生總結,歸納)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能夠獨立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需要進一步要求學生劃出關鍵詞,加強理解記憶。

注意事項:

a.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實際是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chǎn)生了有機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的目的是讓葉片內(nèi)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實驗。c.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是讓該部分不見光,易形成對比,驗證光與制造有機物的關系。

d.酒精要隔水加熱,直接加熱不好控制溫度防止發(fā)生危險。

e.碘液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使用時一定要小心。

4、整理實驗儀器。

光的實驗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習過程

活動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提問題→猜測→設計→實驗→結論→反思

點燃前

1、蠟燭的組成:

2、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

3、用小刀切割放入水中:討論蠟燭的硬度和密度

點燃蠟燭

1、仔細觀察燃燒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最明亮?哪層最暗?

3、取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比較被燒得情況,得出結論

4、分別取一個干燥的燒杯和一個用澄清石灰水震蕩內(nèi)壁的燒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分別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推測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

熄滅蠟燭

1、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用火柴去點白煙,蠟燭能否復燃?推測白煙是什么?

活動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1、查閱以下信息:

(1)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現(xiàn)象?

(2)帶火星的木條和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氧氣的集氣瓶中,各有什么現(xiàn)象?推測氧氣可能有的性質(zhì)

(3)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二氧化碳集氣瓶中,有什么現(xiàn)象?推測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質(zhì)

2、探究實驗

呼吸是我們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我們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呢?

【猜想與假設】

1、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應該比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少。因為氧氣被人體所吸收。

2、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應該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為吸進的氧氣與人體中的某些物質(zhì)反應后轉化成了二氧化碳。

【提出問題】

1、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多呢?

2、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水都比空氣的多呢?

【拓展延伸】:

1、如何收集一瓶呼出氣體?

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內(nèi)的氣體?

3、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斷兩瓶無色的氣體分別是氧氣和二氧化碳?

【總結反思】

光的實驗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調(diào)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diào)查記錄。

2、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3、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diào)查方案、說出調(diào)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diào)查記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diào)查生物的特征

三、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diào)查范圍。了解要調(diào)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1、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jié)調(diào)查課的目的,步驟,

各小組自由選擇調(diào)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qū))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diào)調(diào)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huán)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3、據(jù)報告冊p2~3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yè)是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diào)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

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總結本節(jié)課全班同學的表現(xiàn)。(問題:1.你們組調(diào)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課前準備

學生: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教師:鼠婦若干只或鼠婦圖示。

教學過程

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

各組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jù)方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結果交流

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總結: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除了探究光這個條件外,還有無其他條件?

布置課后作業(yè):

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案

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③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四種標本(寫有“e”字的玻片;動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講授新課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細胞。

取鏡和安放:

強調(diào)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提問: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

引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顯微鏡,并爭取達到人人會使用顯微鏡。指導學生學會通過看書來認識顯微鏡。

隨機叫學號,進行抽測。

2.顯微鏡的使用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動手觀察的欲望。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情況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

歸納: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認真觀看

動手觀察,注意規(guī)范。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給予鼓勵性評價。

先請學生補充,后教師補充。

強調(diào):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光的實驗教案篇7

【教學設想】

1.選擇一次自己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照先后順序把實驗的經(jīng)過寫清楚,寫具體。

2.語句要通順、連貫。

3.注意寫出實驗過程中人物的心情。

4.懂得欣賞他人文章,為他人的文章出謀劃策,避免在今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犯相同錯誤。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題目可供選擇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大家自主挑選的余地比較大,在認真回憶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印象深、感興趣的實驗來寫。

2.題目對實驗的時間和地點均沒有任何限制。不論什么時間,也不論什么地點做過的小實驗都可以做寫作的材料。

3.“按照先后順序把實驗的經(jīng)過寫清楚”是本次作文的重點。寫之前,有條件的話,最好把小實驗重新做一遍;或仔細觀察,請別人把小實驗再演示一次,邊看邊記,記下實驗的步驟: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寫的時候,要分步分節(jié)寫,先做的先寫,后做的后寫。

4.“注意寫出實驗過程中人物的心情”是本次作文的難點。要注意穿插在實驗的過程中分散地寫。如當實驗進行到十分緊要的關頭,當時自己心里是怎樣想的,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反應都可以適當?shù)貙懸稽c。

二、初改探秘

1.明確做法

2.學生初改他人習作

3.分析修改結果

(1)分析全班這次習作修改的基本情況。

(2)分析全班同學的分數(shù)及排名情況,我們先來看看排前幾名的是哪幾位同學?

(3)看了排名,你最想看誰的文章,我們來看看評得準不準確。

4.小結:一個人評價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未能嚴格按照標準來評分,存在誤差。

5.修正誤差:看了兩篇文章評分的比較之后,同學們對你剛修改的文章有沒有覺得評分不準確呢?現(xiàn)在把剛才修改的文章抽調(diào)回去,再把分數(shù)調(diào)整一下。

三、再改求準

1.明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改三篇別人的作文,要求嚴格按照標準來評分,先自己評分修改,再小組合作修改,把分數(shù)打在相應的扣分欄處,最后將結果保存到“二改文”文件夾。

2.學生合作修改

3.分析修改結果

(1)對比前后兩次精細測評結果:我們來看一看兩次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2)美文欣賞:

a.展示得分最高的學生習作,由評改小組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評分,有什么標準?

b.你在評改的過程中,肯定有許多同學也寫得不錯,請向同學們推薦一下?

(3)出謀劃策:還有的同學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夠,請給這些同學提提建議。

(4)有問必答:現(xiàn)在打開自己的文章,看一看同學是怎樣給你的習作修改評分的,如果發(fā)現(xiàn)修改或評分不合理的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總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你有什么收獲?

光的實驗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圖表回憶做實驗的情景,將圖表填寫完整。

2.能夠流暢地介紹自己做實驗的情景。

3.把實驗經(jīng)過寫清楚,并能細致生動地記錄自己的觀察過程。

4.適當加入做實驗時的心情和有趣發(fā)現(xiàn)等。

教學重點:把實驗經(jīng)過寫清楚,并能細致生動地記錄自己的觀察過程。

教學難點:適當加入做實驗時的心情和有趣發(fā)現(xiàn)等。

教學準備:準備一只燒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雞蛋、一盤鹽、一把湯匙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學的力量最神奇??茖W,能讓太陽為人類燒水、煮飯,能讓機器人代替潛水員到海底探險??茖W,能讓遠隔重洋的親人面對面地對話……科學能夠改變世界,科學能夠創(chuàng)造未來。今天,我們做一個科學小實驗。

?設計意圖:雖然是小實驗,但開頭就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也許因為此次實驗學生熱愛了科學?!?/p>

1、培育思維

1.實驗開始前,你想說什么?

2.做這個小實驗,需要準備哪些器材?誰能說一說,請用上數(shù)量詞。

?設計意圖:練習了數(shù)量詞的用法,讓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用詞的好習慣?!?/p>

3.首先先看老師做,然后再分組做。你做的時候注意觀察、思考。因為做完實驗后還要進行小組間的比賽。比賽內(nèi)容是說一說你是怎么做實驗的?做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書:做、看、想)

?設計意圖:先明確要求,就是明確了目的,再進行實驗,有的放矢?!?/p>

實驗1:老師把雞蛋輕輕放入清水中。學生接著做此項實驗。

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練說,練說約三分鐘后再出示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選擇運用所給的詞語和句子再次進行練說,最后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老師仍然在表格內(nèi)評分。

提供的詞語:

描寫觀眾的詞語:

目不轉睛 歡呼雀躍 議論紛紛 爭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長脖子

描寫雞蛋雞蛋變化的詞語:

晃晃悠悠 搖搖擺擺 慢吞吞

描寫雞蛋雞蛋變化的句子:

雞蛋像個潛水員慢慢沉入水底。

雞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墜,不一會兒就沉到杯底“睡大覺”,一動不動了。

雞蛋晃了晃身子,又懶洋洋地倒了下去。

(學生在小組內(nèi)練說三分鐘后再出示優(yōu)美詞語、句子,這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不限制學生的思維。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語言豐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這樣進行比賽也是對學生小組學習結果的展示,同時老師要提升。

另外,分開實驗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把實驗過程放大,是在有意識地告訴學生,只要認真觀察就有發(fā)現(xiàn)。)

實驗2:在水中放入鹽慢慢攪動,觀察發(fā)生的情況。(過程同上)

描寫觀眾的詞語: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長脖子 拍手歡呼

描寫雞蛋變化的句子:

雞蛋仿佛輕了許多,從杯底里浮了起來,就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從水里探出了腦袋。

雞蛋浮了起來,就像潛水員的氧氣罐里氧氣不足了似的露出來呼吸新鮮空氣一樣。

雞蛋像一位跳水運動員一樣跳入水中,在清涼的池水里游動幾下,眨眼間又浮起來了。

為什么生雞蛋放在清水里會沉到杯底,而放進有相當濃度的鹽水里,卻會神奇地浮上來呢?(清水的浮力小,鹽水的浮力大。)

二、命題(2分鐘)

三、習作(25分鐘)

要求:

1.不會寫的字先寫拼音,等全部寫完作文后再查字典寫上字。

2.口不出聲、頭不晃動、筆不停止。

4、討論修改:

寫清楚實驗過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嗎?同時注意其他同學的感受了嗎?

五、評議

六、批改(結合語文園地的修改符號)

內(nèi)容 :

1.格式、卷面、錯別字、標點、語病

2.實驗過程是否具體

方法:

把好詞好句用曲線畫出來,并在旁邊寫上理由。不明白或好建議當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

步驟:

1.邊讀邊改自己寫的作文。

2.和小組內(nèi)同學互相修改。

3.找組外的同學修改。

七、反饋(2分鐘)

我的收獲是﹍ ﹍ ﹍ ﹍ ﹍ ﹍ ﹍ ﹍ ﹍ ﹍ ﹍ ﹍ ﹍ ﹍ ﹍ ﹍ ﹍。

八、小結(1分鐘)

師:我們剛才是把做實驗的具體過程寫了下來,這是在記敘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這是記敘文。不但要講清楚,還應把語句說得生動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