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認識數學教案8篇

時間:2023-08-30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教案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背景和前知,教案可以幫助我們確保課堂紀律的維持,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6~7的認識數學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6~7的認識數學教案8篇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在活動過程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聽取同伴的不同意見。

2、理解"→、"←"、"↑"、"↓"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所表示的意義。

3、嘗試能根據3條路線圖中箭頭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確畫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行走路線。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自備:"←"、"↑"、"→"、"↓"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標記圖。

2、3條路線圖(附圖一),迷宮圖(附圖二),黑、灰、白三只小兔及蘑菇、胡蘿卜、青菜(附圖三)。

3、幼兒用書《走迷宮》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箭頭,理解箭頭所表示的意義。

教師分別出示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標記圖。

二、明確路線圖中每一步的行走的方向。

1、出示三張線路圖:

教師小兔子用這些不同方向的箭頭畫出了3張路線圖,路線圖上有些什么?路線圖中每個格子里的箭頭和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么?你們能看懂嗎?

2、教師:第一條路線圖的`第一步往往哪個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個方向走呢?

三、畫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行走路線。

1、教師出示迷宮圖,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每條線路圖第一步的行走方向進行分析判斷。

3、明確行走的規(guī)則與要求。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走迷宮

2、畫圈

3、畫標記

4、幼兒用書第29頁

五、活動評價。

1、教師:你們幫助小兔選擇正確的路線圖找到它們想要的食物了嗎?

2、教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幫那只小兔選擇的是第幾條路線圖,找到了什么食物?

3、對照路線圖,師幼共同驗證檢查正確與否。

4、請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活動結果,將兔子與相應的食物連線。

課后反思:

我準備了四種顏色的箭頭進行認識,然后利用多媒體讓幼兒了解路線圖中數字和箭頭的意思。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內化重難點我開門見山地出示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們互動完成任務。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請幼兒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線的每個箭頭的方向,并告知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來孩子們對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請幼兒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線圖。并且找到兩者的食物后,用線連起來。幼兒們每個都是認認真真聽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雖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時候很認真,但是一下去就難以“畫皮畫骨”了。我覺得畫一條路線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線圖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對幼兒是一種干擾。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 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 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征。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創(chuàng)設愉悅的游戲情節(jié)。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qū)別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愿不愿意圖?。隨后,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xù)通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么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么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 和名稱說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游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并說出圖形的名稱。

2、游戲;誰的本領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3、游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說說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游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束。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么圖形,它們都有什么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里什么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衛(wèi)生間。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欲望

2、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fā)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伙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

1、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

2、 孩子們興致濃厚,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這樣的調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chuàng)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后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幼兒善于表達的能力。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4

一、班級分析

二(5)班現有學生50名,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知識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識明顯增強,但是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優(yōu)秀生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中間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待優(yōu)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積極性不高、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這學期的教學應繼續(xù)更多關注待優(yōu)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方法的改進以及習慣的培養(yǎng),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觀察物體(一);量一量,比一比;認識時間;搭配(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三、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還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要滲透德育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5、合理布置較為有趣的作業(yè),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四、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3、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9-90練習十三第4-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大小之間的聯系,會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提高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比較、抽象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難點:

理解、歸納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進行圓的有關練習

二、練習指導

1、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厘()

(5)半徑是2厘米的圓比直徑是3厘米的圓大。()

2、完成練習十三第4題。

生口算,校對得數

3、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學生先獨立在書上畫圓,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大?

(2)小組討論:在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是多少?怎么確定最大圓的半徑?

(3)學生試畫最大的圓。

(4)全班交流

①展示學生畫的正方形內最大的圓。

②指名說一說怎么確定正方形內最大圓的半徑?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③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4、完成練習十三第6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較圓的大小,其實就是比圓的半徑或直徑的大小。

5、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生填空,交流填法

問: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8題。

生思考,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交流:為什么這樣測量圓的直徑?

2、完成練習十三第9題。

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出:因為同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位置上,無論車論怎樣滾動,車軸到地面的距離都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使行駛的車輛始終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

3、完成練習十三第10題。

先說出對稱軸的條數,再畫一畫

四、總結延伸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硬紙片模型鐘若干件。

2、課件ppt3、玩偶一個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簡單認識鐘及其作用

1、引入并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提問:⑴你們猜猜是什么聲音?(鬧鐘的鬧鈴)⑵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有鬧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⑶鐘有什么作用?(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

(教師操作鐘表)提問: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寸姷臅r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結束部分

活動反思: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公開教學活動,“課前準備、內容的選擇、環(huán)節(jié)的準備”我絲毫不敢懈怠,此次活動讓我又經歷了一次專業(yè)化的成長,現將我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鐘表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于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孩子來說,認識鐘表,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時鐘》這個科學活動,之后我發(fā)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準備階段:

①為使幼兒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在知識積累階段,我發(fā)揮家長的積極作用,讓幼兒事先對鐘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讓幼兒制作鐘表,為教學提供服務。

②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

實施階段:在活動過程中我采用了探索操作法、觀察法、游戲法、說學法等幾種教學方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是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fā)展,主要體現在:

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動的一開始,我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交談進行導入:“你在家中喜歡做什么事情?引出孩子們喜歡的少兒節(jié)目《智慧樹》,并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準時收看?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提問把幼兒的思路引發(fā)到鐘表上,很自然的就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

二、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出示實物鐘讓幼兒很輕松的認識了時針、分針。又通過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了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鞏固整點、認識半點。(觀看幻燈片幫助小動物看時間的情景中,通過讓孩子觀察、發(fā)現、比較得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整;分針指6,時針后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顒又姓c到半點的過渡不清晰,也沒有具體讓幼兒實際用表撥一撥,缺少的是讓幼兒充分感受時間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和對時間重要性的探究。在課程的中難點把握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在第二課時中我就將認識半點做為重點重新安排并組織了一節(jié)活動,并且充分利用了自制時鐘來輔助這一教學活動,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孩子們也充分掌握了相應的知識經驗。)

三、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學習方式。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動手操作練習。我以幼兒的實際能力分為4個組:畫一畫、連線、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我說你撥。(準備材料時我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層次不同的四組操作材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孩子們在操作中跳一跳,夠得著,因此非常的投入,寓教于樂中激發(fā)了他們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結尾小故事。(又把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通過故事讓孩子一下就能明白他們喜歡有時間觀念的小狗,讓孩子自己用語言表述作息時間重要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要遵守時間并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加強了幼兒的時間觀念,思想教育很到位。)

我的體會:我認為每一次活動結束,教師都應該針對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反思,提出調整、改進的方法。而且幼兒園的一課多研會出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活動,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教師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如在目標的定位上怎么樣就準確、活動的重難點把握等,這些意見都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也使我認識到反思確實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相結合的話,那無疑會錦上添花。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7

設計意圖:

幾何體的數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圓柱體、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圓柱體、長方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圓圓的、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們已認識了多個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了用游戲的形式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通過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正方體的特征,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的異同,發(fā)展孩子們的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并能說出名稱及其特征。

2.仔細觀察、樂意探索。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事先收集一個正方體的盒子。

2.黑板,記錄表一張;吸管、剪刀、筆、a4紙;磁力棒若干,3個大筐、3張桌子。

3.長方體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鞏固正方形特點。

1.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們看這張是什么形狀的紙。

2.幼兒進行觀察,說說是什么形狀的紙。如:正方形的紙。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紙呢?

4.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來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結:四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點。

1.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盒子,提問:它們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2.a、幼:一樣的,都是正方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誰有方法證明盒子的這個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紙貼在盒子上,與其中的一個面進行比較驗證。

師:那另外的面呢,誰有辦法能驗證?

3.b、不一樣,盒子好像有幾個正方形。一個是立體圖形,一個是平面圖形。

4.剛才有小朋友說盒子上有幾個正方形?到底有幾個正方形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5.集體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b.教師事先準備若干正方體圖形貼在黑板上,根據幼兒的回答方法進行小結,并用圖示表示。如:按顏色、做記號、方位等。

6.教師小結:原來每個盒子都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8.出示驗證工具。這里有一些工具,請你們用這些工具來驗證剛才的猜測,你們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師講解要求:每位幼兒拿1個正方體選擇位置坐下,3張桌子上分別放一個筐,里面有5只筆、5根吸管、5張a4紙、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兒可以運用這些工具進行驗證,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個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種方法進行驗證。

10.集體交流,說說驗證方法。

a.你們有結果了嗎》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b.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各自的結果。如:用重疊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鋪等方法進行驗證。

11.出示記錄表,總結盒子的特征。

12.總結:原來由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是正方體。你們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體。

三、活動延伸。

1.我這里還有一個盒子,它是正方體的嗎?

2.拿現在我們回教師用今天學過的新本領來驗證吧!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6~7的認識數學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感受和體驗平面下立體圖形的不同。

活動準備:

皮球、乒乓球、茄子、蘿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筆等實物,圓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球體

1、請每一個幼兒取一些圓形紙片和一只乒乓球,讓幼兒分別觀察、比較。運轉圓片及乒乓球時形狀怎么樣?發(fā)現了什么?

(幼兒運轉圓片發(fā)現有時看上去是圓形,有時不圓,有時成一條線。撥動乒乓球時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

2、小結:這些圓片,正面看是圓形,轉動后有時看上去是橢圓,再轉動成一條線,繼續(xù)轉動又成了圓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因為它是球體。(讓幼兒知道球體名字)

3、請幼兒將各種球和茄子、蘿卜等玩一玩,轉一轉,滾一滾,并組織幼兒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

有的東西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有的東西轉得慢,時間短,滾不遠。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的是球體。

4、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球體?

(如皮球、彈子、籃球等,凡舉到麻球、西瓜、土豆時教師應肯定:“對,像球體?!保?/p>

幼兒說不出時教師可以把已準備好的.球體物品讓幼兒觀察,啟發(fā)引導。

二、認識圓柱體

1、請幼兒將鉛筆、易拉罐、水杯滾一滾,玩一玩。

2、組織幼兒討論并幫助幼兒總結:你發(fā)現了什么?

如:有的東西可以滾動,有的東西滾不了,鉛筆、易拉罐可以滾動,水杯(有把的)不能滾動。

3、請幼兒觀察并說出,鉛筆、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也是圓形,二個圓形一樣大,中間一樣粗的物體是圓柱體。

5、廚師大小,高度不同的圓柱體實物,讓幼兒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圓柱體。

6、請幼兒想一樣,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

三、游戲:奇妙的口袋

讓幼兒逐個摸出袋中的物體,摸出后按圓柱體,球體分類。

活動結束:

由圓形過渡到球體,對幼兒來說較有難度,應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較中感知球體和圓形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