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7篇

時間:2023-01-02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學會寫教案,相信教師自身的能力一定都有所提升,教案在書寫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7篇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北京時間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為什么同一時間,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不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祖國幅員遼闊,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知道祖國地域遼闊,存在時差,理解北京時間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時差的產(chǎn)生以及北京時間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導入法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 情境導入

1、 同學們,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15分,我們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你們知道新疆的小朋友古麗在做什么嗎?

2、 播放視頻。

二、 自主探究

1、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嗎?

2、 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師補充。

三、 拓展應用

1、 看一看,說一說。上午第二節(jié)課時,笑笑和古麗都看了一下表,他們看到的可能是哪個時刻?

2、 根據(jù)笑笑和古麗的話,將時間表補充完整。

學生看視頻,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時差的知識。

(1)說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2)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3)分別計算笑笑和古麗下午每節(jié)課開始的時間和結束。

四、 鞏固練習

1、 完成過數(shù)學書73頁練一練第一題。

2、 制作一個星期六的時間表,并按照時間表完成計劃。

五、 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1、獨立完成時間表。

2、小組中交流,自主訂正。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認真計算經(jīng)過時間。

板書設計:

時間表

北京時間

新疆的日出比北京晚大約2時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2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nóng)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出發(fā)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你發(fā)現(xiàn)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shù)據(jù)。

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shù)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jù)全班的總人數(shù),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匯報自己這節(jié)課學會什么。

四、總結下課。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shù),會讀、寫小數(shù),了解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經(jīng)歷小數(shù)的產(chǎn)生過程,加深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qū)分整數(shù)和小數(shù),滲透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感受小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shù)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shù)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shù)(揭示課題認識小數(shù))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shù),初步感受小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jīng)驗。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shù)

(一)動手實踐,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shù)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shù),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shù)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shù)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shù),這三個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shù)、小數(shù)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教室里課桌的長與寬,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從整數(shù)、分數(shù)自然過渡到小數(shù),重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認識小數(shù)和理解小數(shù),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shù)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shù)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最常見的小數(shù)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jīng)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shù)。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shù)

1、關于小數(shù),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說說哪些是整數(shù),哪些是小數(shù)?并指出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和小數(shù)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設計意圖:小數(shù)的認識是學生認數(shù)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shù)與自然數(shù)的描述性定義等數(shù)學事實和規(guī)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shù)

1、配鑰匙。(分數(shù)和小數(shù)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shù)軸上的小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lián)系實際,應用小數(shù)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shù)?

2、師:古代數(shù)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shù)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shù)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shù)游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shù)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5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第三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創(chuàng)設互相協(xié)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jié)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jié)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lián)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shù)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shù)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jīng)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jīng)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p27 28頁的例1,例2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學會對加減法進行驗算。

2、經(jīng)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3、通過加減法的驗算,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學會對加法進行驗算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語引入,從生活中引出數(shù)學問題情境。

二、探究體驗:

1、在合作學習中,討論加法的驗算方法,從已有的認識出發(fā),去探索加法的驗算方法。

2、體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

3、掌握兩種驗算方法:

(1)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們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