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明確新學期的教學目標后,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教案,很多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習慣先確定好一個教學目標,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角的測量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角的測量教案篇1
教學目標:
能用自然物正確地測量線段及圖形邊的長度,并比較長短。
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名運動員比賽跳遠的圖片(運動員跳出的線段長度是2的倍數(shù)),2厘米長的短棒若干。
2、幼兒用書,形針若干,小木棒若干。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干什么?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啟發(fā)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并說一說為什么。
2、討論并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并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教學反思:
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的情境創(chuàng)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jié)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角的測量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測量活動(第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jīng)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四、作業(yè):
第7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
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角的測量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測量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2、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長度不同的筷子、鉛筆、吸管等。
2、若干張記錄表格。
3、粉筆若干。
4、魔箱和寶藏圖。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看誰跳得遠”引入活動,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2、學習測量方法。
(1)自主探索測量方法。
要求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測量工具(筷子),測量桌子的長度。
測量結束,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想法與老師、同伴們交流。
(2)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時,筷子的一頭要對齊桌子的邊角,在筷子的另一頭用粉筆畫一條短線作記號,第二次測量的時候要從記號的開始處接下去量,邊量要邊數(shù),一根筷子,兩根筷子,……最后就能記住桌子長度有多少根筷子長。同時強調測量工具(筷子)必須沿著邊測量。
(3)幼兒分組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①幼兒兩人一組,用不同長度的筷子,測量活動室的門、窗戶及黑板的邊,并記錄測量結果。
②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③請個別組幼兒交流測量時遇到的困難,并采取哪種辦法解決,再匯報測量的結果。
(4)引導幼兒分析討論:同樣的門、窗戶、黑板,為什么都用筷子測量,而結果卻不一樣?
老師用與孩子一樣的測量工具(筷子)進行演示,引導幼兒觀察筷子的長短,得出筷子長,量出的次數(shù)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數(shù)多。
3、游戲:找寶藏。
幼兒從魔箱里摸出一張畫有藏寶地點的標記圖,根據(jù)圖運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找出寶藏。
4、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長短有關。出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會去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角的測量教案篇4
活動準備
幼兒沒人一張記錄表。
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長方形。
幼兒認識正方形,對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重難點
學會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邊長。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活動目標
知道記錄測量結果。
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
樂于參加測量活動,感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寶寶,你們看看它是誰?(正方形)
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
四條邊一樣長嗎?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夠準確。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邊的準確一點的長度呢?(尺子量)
2、教師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師:是的,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進行測量,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幫手,你們看看是誰?(長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邊長。
(2)師:如果我們要測量這條邊的長度應該從哪里開始測量呢?到哪里結束呢?(幼兒舉手回答)
師:用小長方形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對齊)嗯,第二個小長方形的頭要和第一個小長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個接著一個,一直到正方形邊的另一頭。
(3)師:每個邊量的結果應記錄在對應的格子里,用了幾個小長方形就畫幾個圈。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將一條邊完整的量出來。
(2)把長方形一個接著以首尾相接,再數(shù)數(shù)用了幾個長方形,然后記錄下結果(畫圈)。
4、交流、評價幼兒的記錄結果。
師: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幼兒上臺發(fā)言)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都是這樣嗎?
5、教師及時小結及延伸。
師:原來正方形的邊是一樣長的。小朋友知道剛才的測量方法還可以用來測量什么呢?(幼兒舉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量一量物體。
角的測量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準備:
1、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2、格尺、米尺、卷尺鉛筆、積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線繩子、一段紙條等等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幼兒園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幼兒園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場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試著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給他們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n個水彩筆蓋)。(要把記錄單設計好)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6、師: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些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請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嘗試著測量。
7、請幼兒坐好,總結、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活動室里能測量的物品,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讓我們來量量看……
角的測量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重復使用同一物品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使用記錄的方式,掌握物品長度測量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
重點難點
重點:重復使用一個單位量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
難點:學會以記錄單的方式來進行對測量結果的記錄。
活動準備
鉛筆、記錄單、金箍棒(人手一份)、孫悟空手偶一個、故事書、積木(長方形、正方形)、一根筷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注重幼兒的感受性)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西游記的大師兄孫悟空(出示手偶)。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我的金箍棒有多長(出示金箍棒),今天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幫我,可是我的測量工具只有一根筷子(出示筷子)。
2、(1)請個別幼兒嘗試用一根筷子對金箍棒進行測量。(注重幼兒的體驗性)
結果:用一根筷子測量金箍棒長度的時候,筷子不夠長。
(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一根筷子不夠長,我們該怎么辦呢?
(3)可以重復使用筷子進行金箍棒的長度測量。
(4)請個別幼兒嘗試如何重復使用筷子進行對金箍棒的長度測量。
小結:一根筷子的長度看作被測物體的一部分,并且能將這根筷子沿著金箍棒的長度重復地擺放,不留白、不重疊地覆蓋整個長度,并對這些重復進行計數(shù)。
3、孫悟空只有一根筷子,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來當作測量的工具。我們的教室里面也有:鉛筆、故事書、積木(長方形、正方形)等。
4、分組操作活動。(注重幼兒的.操作性)
(1)重復使用一支鉛筆測量,并做好記錄。
(2)重復使用一本故事書測量,并做好記錄。
(3)重復使用一塊積木(長方形或正方形,幼兒自由選取),并做好記錄。
小結:測量本身就需要特定物品來對它測定結果,而在測量中的方法是多樣性的,結果也是多樣性的。
記錄單:通過學會用記錄的方式,掌握測量的方法。
七、活動結束: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有利于同伴間的互相學習。
2、幼兒有序收拾學具,活動結束。
八、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用來重復使用測量的,請幼兒根據(jù)活動中掌握到的學習方法,自己嘗試在家中尋找,對某一樣物品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并記錄。
活動總結
根據(jù)皮亞杰的理論,量和數(shù)具有同構性,但是兒童對量的認識要明顯地晚于數(shù);相比與5歲的兒童已能很好地掌握數(shù)數(shù)技能。
大班的幼兒已經(jīng)開始理解長度可以分割為若干個單位量,可以重復使用一個單位量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這時幼兒已經(jīng)能在頭腦中建構單位量與長度之間的等量替換關系,表現(xiàn)為重復使用一根小棒來進行長度的自然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