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參考5篇

時間:2022-10-29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教案是我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任務所提前制定出的書面計劃,對于教案而言,只有保證質量才能讓同學們愛上課堂,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參考5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參考5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會計算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新知,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生細心計算的意識,鍛煉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規(guī)范脫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喚醒已有經驗

1.回顧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練習題。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指名學生與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并強調脫式計算的格式:橫式的等號寫在式子的右邊,而脫式計算的等號寫在下面,上下對齊,還要寫在式子的左邊。

2.復習小括號的知識。

師:你還記得58-(14+6)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嗎?

?學情預設】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你能進行脫式計算嗎?

學生在進行脫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沒參與運算的部分就照寫。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板書課題: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交流,進一步梳理同級運算、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回顧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鋪墊。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識

1.自主嘗試進行脫式計算。

課件出示教科書p49例3。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情預設】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學生獨立解答,請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學情預設】大多數(shù)學生會結合脫式計算的格式和小括號的作用,寫出脫式計算的過程,但脫式計算的格式掌握得還不夠熟練,教師巡視時注意引導并收集相關的教學案例。

?設計意圖】關于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已有這方面的學習經驗。所以通過獨立練習,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為明確概念留下真實而寶貴的素材。

根據(jù)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2.總結運算規(guī)律。

師: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情預設】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師:兩道算式都含有小括號,有乘除法,也有減法,還沒學你們怎么就會做了呢?

?學情預設】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仡櫯f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

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師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脫式計算的經驗,對小括號也有一定的認識,嘗試知識遷移,獨立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算理。

3.對比練習,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指名說說各題的運算順序,然后獨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課件出示練習題。

師:每列上下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情預設】預設1:上面的算式有括號,下面的沒有;

預設2:第一列上面先算減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減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預設3:結果不同。

師:小括號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學情預設】小括號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設計意圖】在喚起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推,自主學習,親身體會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在算式的比較中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三、練習提升

1.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1題。

師:這6道題有什么相同點?

?學情預設】都是含有小括號的兩步運算。

師:有小括號的算式,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學情預設】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師巡視指導,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2題。

指名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進行計算。

師:加小括號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計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組兩題的得數(shù),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情預設】每組算式都是兩級運算,每組算式中的數(shù)和運算符號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號,運算順序和結果都不同。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改變運算順序。

3.完成教科書p49“做一做”第3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樹狀圖,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能很好地解決填空,但是列綜合算式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例如:65-(5×6),21÷43-36。

教師針對典型錯誤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寫綜合算式時,要和樹狀圖的運算順序相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要給算式添加小括號。

師小結:根據(jù)樹狀圖寫綜合算式時,先找運算順序,再寫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號。需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的,就要加小括號。

4.課件出示練習題。

師: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樣列綜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號?

?設計意圖】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學情預設】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小括號的作用;樹狀圖如何改寫成綜合算式。

板書設計: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教學反思:

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有此基礎,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知識遷移,很容易發(fā)現(xiàn)含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規(guī)律,再次感受小括號的作用。但在將分步算式或樹狀圖改寫成綜合算式(小括號的應用)上困難很大。所以需要通過教師指導以及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加深學生對其的熟練程度,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2.借助計數(shù)器掌握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并且在數(shù)數(shù)中加深對“十進關系”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會正確地數(shù)三位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計數(shù)器、例1中一、十、百、千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觀察下面每組數(shù)是怎樣數(shù)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shù),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shù)。

2.99是幾位數(shù)?再添一個是多少?

二、揭示課題

100是幾位數(shù)?100以后的三位數(shù)該怎樣數(sh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教學“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十”。

①多媒體顯示一個“正方體”,問:這是什么?幾個小方塊?

教師貼出1個小方塊的實物圖,并板書:??

②逐個顯示小方格,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1數(shù)到10(這時進行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10個小方格靠攏成為一條)。提問:多少個一是十?十里面有幾個一?

教師在小方塊的實物圖左面貼出一個木條實物圖,并在下面板書“十”。

③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shù)?多少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十;

(2)教學“一十一十地數(shù),10個十是一百”。

①提問:現(xiàn)在屏幕上有一個十,我們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數(shù)呢?

②隨著屏幕上木條逐個出現(xiàn),學生一十一十地數(shù),當數(shù)到九十時,老師提問:幾個十了?再添1個十是幾個十?是多少?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貼出“一百”的木塊實物圖,并板書:一百。

③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shù),多少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shù),10個十是一百;

(3)教學“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一千”。

①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數(shù)呢?(板書:一百一百地數(shù)。)

②誰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數(shù)?

學生數(shù)數(shù)時,屏幕上逐層出示木塊圖,當數(shù)到九百時,提問:再添一個百是幾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隨后貼出“一千”的木塊實物圖,板書:一千。

③多媒體快速重現(xiàn)從一百數(shù)到一千的動態(tài)畫面,強調“10個一百是一千”,并進行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學過程,貼圖形成如下板書:

(4)進一步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理解“相鄰”的含義。

“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shù)單位,它們是互相挨著的鄰居,所以我們說它們是相鄰的計數(shù)單位。(板書:相鄰)

想一想:“百”和哪個計數(shù)單位也是相鄰的?“十”和哪個計數(shù)單位相鄰?

(5)理解“十進關系”。

十里面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說十和一是十進關系。(板書:十進關系)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關系?

百和千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是十進關系?

以上過程,形成如下板書: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每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嗎?

(6)教師簡要小結:一、十、百、千都是計數(shù)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系。今后可以根據(jù)需要,用不同的計數(shù)單位數(shù)數(shù)。

2.教學例2。

(1)初步了解計數(shù)器。

仔細觀察計數(shù)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幾位?請你在自己的計數(shù)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題。

教師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邊撥珠邊數(shù)數(shù),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shù)到一百零九時,提問:再撥一個珠子該怎么數(shù)?

教師邊撥珠邊說明,再加一個珠子時,個位上就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這時要撥去九,進上一。

當撥到一百一十九時,教師提問:接下去該怎么撥?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數(shù)是多少?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shù)器上再練習一遍,要求邊撥珠邊數(shù)數(shù)。

(3)出示例2第(2)題。

重點講清從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撥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這時各個數(shù)位出現(xiàn)的變化。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2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邊練邊講的形式進行,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六第1題。

五、課堂小結

提問:(1)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

10個一百是( ),10個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個數(shù)是( ),后面一個數(shù)是( )。

和八百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和()。

2.從六百七十八數(shù)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練習

有30個桃,最少拿出幾個后,就正好平均分給7個同學?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篇3

第1課時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后,呈現(xiàn)了兩個有聯(lián)系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jié)日,一個屬于同學們的節(jié)日,你們知道那叫什么節(jié)嗎?

生:六一兒童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jié)嗎?為了準備這個屬于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準備布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干什么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任務實踐法: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如果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品析:以任務實踐法導入,非常有挑戰(zhàn)性,學生會躍躍欲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進入學習亢奮狀態(tài)之中?!?口算競賽法:老師用卡片制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

(1)①7×7=( ) 口訣:

②8×7=( ) 口訣:

③8×8=( ) 口訣:

(2)①3×( )=21 口訣:

②( )×6=48 口訣:

(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個?

用( )法計算,列式( ),口訣:

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酒肺?競賽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時梳理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信息。

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

2.學生回答: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

3.改變條件并探究。

結合情景圖,教師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

(1)數(shù)一數(shù):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fā)現(xiàn)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據(jù)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

(3)說一說:怎樣求商,匯報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

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1)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各自想法。

4.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1)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

(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

(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

2.獨立完成。

3.學生列式計算:49÷7=7。

4.學生比較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shù)和商相同。

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酒肺?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時在教學中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進行獨立探究?!?/p>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

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

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不同點: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

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

①找出已知條件;

②找出所求的問題;

③分析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

④列式計算解決問題?!酒肺?本環(huán)節(jié)設置在本課新授知識完成之后,通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系統(tǒng)知識鏈。】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商就是幾。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shù)學信息。為了讓學生掌

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熟練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shù)背除數(shù)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訣:七(八)五十六

↑ ↑

除數(shù)是幾就說幾的乘法口??

第2課時 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9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其呈現(xiàn)方式與例1相同,繼續(xù)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將乘法算式去掉了,讓學生繼續(xù)利用遷移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個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法與學法

1.本節(jié)課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教學中采用談話、指導相結合的數(shù)學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歸納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更進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內在聯(lián)系,并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2.本課時在學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研討法,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比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片。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題圖片上還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氣球,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特寫問題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帶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問題:根據(jù)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嗎?課件出示例題2圖片?!酒肺?這種導入方式,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合,可直接過渡到教材例題中?!?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們,過六一啦,我們心形氣球來給小朋友們慶祝六一,要裝扮咱們的教室,我們一共來了27個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幾行?站3行,每行要站幾個?怎么計算,我頭都大了。哈哈,其實我的頭本來就大!我們只會飛,我們可以不會數(shù)學,現(xiàn)在都講究合作共贏。哪位小朋友能幫我們解決這些數(shù)學問題,我們就跟他一起玩,慶祝我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酒肺?把心形氣球卡通擬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進入數(shù)學情境中,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趣味兒歌法:同學們喜歡兒歌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yōu)美的兒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多媒體出示《數(shù)九歌》,配樂朗讀,并一一出示相對應的景色)學生說說聽兒歌的感受。這首《數(shù)九歌》告訴了我們數(shù)九寒天的一些天氣變化,你們知道嗎?這首兒歌里還有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品析:用學生喜愛的兒歌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又為后面練習的設計做好了鋪墊?!?/p>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看圖填一填。

( )×( )=( )

( )÷( )=( )

( )÷( )=( )

(2)匯報交流。

①彩球的總個數(shù)。

提問: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用乘法求。從行數(shù)考慮,每行擺9個,擺了3行,共27個;從顏色考慮,紅、紫、綠三種顏色,每種顏色9個,共27個。

②看圖提問題。

預設:有27個心形氣球,每行9個,可以求什么?(能擺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每行擺9個,怎么求一共可以擺幾行呢?

學生提問并列式,集體交流,27÷9怎么計算,用哪句口訣呢?(三九二十七)

追問:根據(jù)“三九二十七”,你還能想到和它有關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嗎?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擺了3行,怎么求每行擺幾個呢?(列式27÷3,根據(jù)口訣“三九二十七”可以計算出結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呢?

2.學生舉例。

像例題一樣用9的乘法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況。(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訣)

3.感悟算理。

讓學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三道算式的道理?!酒肺?通過在情景圖下面直接給出三組算式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得出結論。在匯報交流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2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

質疑一:用9的乘法口訣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不同點: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用9的乘法口訣求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正確讀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用具: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

談話:開學第一天,老師就準備了10枝新鉛筆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提出問題:這10枝鉛筆我要分給大家??墒?,怎樣分才合理呢?

(1)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統(tǒng)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幾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鉛筆,小組合作)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指導操作。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請一組上臺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后有沒有分完?在表格中板書結果。

自主活動。談話: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況記錄下來嗎?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

①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填寫表格,確認結果。

②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③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枝?這1枝還能分嗎?

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

③認識余數(shù)。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shù)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書。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觀察比較:

10÷5=2、10÷3=3……1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

(4)談話: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

反饋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

(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表示?余數(shù)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擺1個正方形,8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像這樣用12、13、14、15、16根小棒擺正方形,結果會怎樣?

先擺一擺,再填寫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13÷4、14÷4……的余數(shù)與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如果余數(shù)和除數(shù)相等,或者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說明了什么?

小結:請記住,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shù)是6,余數(shù)可能是幾?如果余數(shù)是3,除數(shù)最小是幾?

三、反饋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題:讓學生各自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算一算,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有余數(shù)除法求商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先讓學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目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

3、第3題:先讓學生按照題目讀一讀,再說說每題的商和余數(shù)各是什么?

4、第4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說一說。

四、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shù)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說一說,說父母聽。

五、課堂作業(yè)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教案篇5

課題:

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3、學生在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知道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銳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么角呢?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銳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并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只手動,另一只手不動。

①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銳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銳角的大小一樣嗎?(銳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動角,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③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說說是什么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fā)現(xiàn)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jù)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