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7篇

時間:2023-02-21 作者:Animai 備課教案

教案是我們備課的文字體現(xiàn),也是檢查我們是否認真?zhèn)湔n的證據(jù),作為教師,為了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一定要認真寫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7篇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1

?ruiwen.-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進行米和千米簡單的化聚;

2、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本事。

教學重、難點:

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復習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誰能從小到大說說這些單位?什么時候要用到這些單位?

米(旗桿)、分米(課桌高)、厘米(書)、毫米(硬幣厚度)

誰能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長?

測量這些物體的長度(高度)用什么單位比較適宜?

那如果要測量駱駝到寧波的距離,用哪個單位適宜呢?

今日我們要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朋友------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二、新授

(一)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師:誰明白繞我們學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請你把它寫在紙上。

(學生會出現(xiàn)2種答案:1000米、1千米)

師:你覺得這兩種答案都正確嗎?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誰來讀一讀:讀時區(qū)分1千米和1000米

個別讀、全班讀

3、米能夠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我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還能夠怎樣表示?(1km=1000m)

4、繞跑道跑5圈是1千米,從我們駱駝小學到堰頭王車站教師測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等會兒教師要請小朋友來說說從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5、1千米是這么長,那誰來估一估從駱駝到貴駟大概是幾千米?(3千米)

(二)千米與米的簡單化聚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樣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個1千米,所以是3000米。)

個別說,看書上的想法,自由讀一遍,全班讀。

2千米500米=米,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怎樣化的?

(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個別說,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2、試一試:

8千米=米

6千米20米=米

做于紙上,投影儀上反饋,指出易錯處,6020米中的&l0&r容易落下。選一題說說想法。

3、剛剛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錯,那米化成千米呢?教師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

4000米=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個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試一試:

6000米=千米

5830米=千米米

三、練習

1、在里填上適宜的單位:

小明的作業(yè)本不細心打濕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學過的知識把它補上去嗎?

冰箱高140。

甬江大橋長約588。

從駱駝到寧波的距離大概是14。

2、真厲害。動物王國里的小動物也在學習&l千米的認識&r,它們學得怎樣樣呢,我們一齊去看一看。

1)比一比:小兔在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些難題,小朋友能幫它解決嗎?

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千米675米。哪座橋長?

2)確定題:這是小熊的作業(yè),請小朋友當當小教師,給它批一批。

汽車每小時行60米

3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6千米57米=657米

3、小熊可真馬虎,小朋友做作業(yè)的時候可別犯馬虎。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明白了多少長的距離大概是1千米,那我們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幾分鐘,走1千米需要幾分鐘呢?下課或放學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結果告訴教師或你的同學。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zhì)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千米?什么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床就沖到衛(wèi)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并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里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后讓學生讀一讀,最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說一說: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nèi)。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并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式,并說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指名口答,并讓學生說說解題依據(jù)。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fā)經(jīng)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后組織交流,并讓學生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了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并填寫表格,再指名匯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匯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各種不一樣的途徑體驗1km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千米(km)。

3明白1km=1000m,明白1公里=1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調(diào)查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里程標志,并作記錄;課前測一段距離,觀察長度,并記錄是多少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訓練場景的錄像)

教師:這星期我們學校就要舉行第16屆運動會了,瞧,這些同學正在加緊訓練,我們來看看他們在訓練什么項目。

(多媒體顯示100m賽跑錄像)

教師:他們在訓練100m賽跑,一組有10個運動員,請你算一算,他們一共跑了多少米?請把它寫在作業(yè)本上,抽學生到黑板上寫。學生可能有兩種寫法:

學生1:1000米。

學生2:1千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認識千米的?你對千米還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見過它嗎?在哪兒見過?

多媒體課件顯示重慶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圖,指導學生想象重慶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長。

提問: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為什么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恰當?

學生:如果用米作長度單位來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就是340000米,這個數(shù)字比較大,我們讀和寫都很不方便,所以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齊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長,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師:(多媒體出示100米跑道)這是一個100米跑道,要多少個這樣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學生:10個這樣的跑道連起來是1000米。教師:對,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憶自我課前測的一段距離是多少米。

小組內(nèi)交流: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000米?學生匯報:

學生1:我們測量學校小操場長40米,25個小操場那么長是1000米。

學生2: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長250米,4圈的長度是1000米。

學生3:我們測得跑道長50米,20個跑道的長是1000米。

(3)教師小結: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動感知,體驗想象1千米的長度

(1)活動1:組織全班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或教室里),任選8位同學排成一橫排。

教師指出: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來大約有10米長。

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長,使學生感受到1千米好長?。≡诖嘶A上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動2: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師先將學生分組,每組確定一組長做記錄,分工合作,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分組體驗1千米的長度。

方案1:學生用卷尺測出教學樓到操場的距離。記錄: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計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計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計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計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學生匯報。先組內(nèi)交流,再抽代表匯報。

學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學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計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學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計走1千米大約用20分左右。

學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計跑了1千米大約用8分。

學生5:我繞操場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學生6:我繞操場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長呀!

3教師小結

剛才同學們親自體驗了1千米的長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長,所以我們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總結

教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4

數(shù)學內(nèi)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該發(fā)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xiàn)新理念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在設計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jié)數(shù)學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fā)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具體體現(xiàn)在: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慕虒W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nèi)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數(shù)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qū)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三、利用現(xiàn)有教材,體現(xiàn)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nèi)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jīng)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shù)學內(nèi)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fā)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xiàn)新理念的重要一環(huán)。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著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復、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jié)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shù)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

長度的感受。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本事。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教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明白從某路口到那里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適宜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70-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1、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走一走大約有多少步。

2、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幾分鐘?

3、向家長了解一下從自己家到那里大約是一千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量出了100米的實際長度。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

(4)測量教室的長。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唐山嗎?如果要測量樂亭到唐山的距離,可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學生討論,得知用米測量太麻煩了。)

師:對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樂亭到唐山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2.千米的應用。

[說明: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米的長度。

1、 同學們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長,用你手中的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

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縣醫(yī)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離大約就是1000米。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從自己家到那兒大約是一千米。

小結:1千米=1000米

[說明: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權勢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說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應用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樂亭到閆各莊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比較長的路程。

[說明: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xiàn)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shù)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

要求

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 10千米;

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

[說明:創(chuàng)設設計秋游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千米和米的認識教案篇7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nèi)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感受,圍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教師板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③教室里的課桌高8()。

④教室地面約長8()。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2、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說一說: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shù)據(jù)。)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此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志、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lián)系生活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shù)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