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最新8篇

時間:2023-03-03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為了寫出高質量的教案我們必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后,我們就能夠寫出優(yōu)質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最新8篇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1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征,掌握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一、復習

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

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二、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說出圖意。

(1)有幾條船?

(2)每條船上有幾人?

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么多人,要坐幾輛車?

3、討論解決問題。

4、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在題里都告訴我們了嗎?

(3)必須先算什么?怎么計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讓學生交流說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

7、小結:先求出這群小朋友的人數(shù),(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shù)(24÷3=8)

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說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

(二)比較

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

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三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有6條船,每條船坐4人,每輛碰碰車坐3人,這么多人要坐幾輛?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學反思:

第6課時 整理和復習

目的要求:復習有關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內容,整理用1~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重點:溝通乘、除法的聯(lián)系,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表內乘除的知識和倍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

1、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fā)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jù)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導復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用自己的話解讀題意。

(2)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確立先求全班認輸,再求可分的組數(shù),然后計算。

(3)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二、練習十四

第1題:先算出每道題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2題:采用計時方式,進行百以內加、減、乘、除口算的復習。

第3題:以動物園的鴿子為題材,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問題。

第4、6題:以乘除混合運算為主的練習,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和記憶得更牢固。

第5題:通過游戲復習表內乘除和倍的概念,兩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

第7題:是需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進行解答。

第8題:是一道開放型問題,以學生游泳為背景,給出多個信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從中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第9題:是通過游戲復習倍的概念,體會數(shù)的大小和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第10題: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混合運算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shù),然后組織交流,說一說填數(shù)的策略。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五單元: 混合運算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包括只含同一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體驗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合理性,幫助學生理解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決問題主要是將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轉化成混合運算的應用題,運用括號,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相一致,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情分析

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guī)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guī)定。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基礎知識,懂得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讓學生獨立計算時進行演繹推理,經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guī)劃計算步驟——按次序進行計算——反思并積累體會”的過程,既發(fā)展了他們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聽算為主線。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采用問題——發(fā)現(xiàn)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數(shù)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形成計算技能,并且能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第一課時: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銈兿氩幌胍驳焦珗@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柜,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一包餅干7元,一個面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一些食品的價格。小紅為春游活動準備了午餐,她想買3盒牛奶和1包餅干,一共要花多少錢呢?你能幫小紅列式計算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

學生1: 2×3=6(元)

6+7=13(元)

學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師:你們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學同意嗎?這三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三位同學說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和第3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二、 新授

(一)乘加問題。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學師:觀察這兩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錢數(shù),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shù)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錢數(shù)。

教師:7+2×3又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2:雖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師小結: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三位同學的想法,請你認真觀察,動腦筋想一想,這三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教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計算三盒牛奶的錢數(shù)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shù)與一包餅干的錢數(shù)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總錢數(shù),你們發(fā)現(xiàn)這三種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了嗎?

教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了小紅出游準備午餐的價錢,現(xiàn)在你想不想為自己的出游準備午餐呢?任選2種食物試著買一買,數(shù)量不限,想想該怎樣列式?

學生匯報,一個同學說他列的式子。

教師:快結合這幅圖猜猜這位同學想買什么?這個綜合算式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減問題。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計算出了自己買東西要花多少錢了吧,小明也準備了午餐,但是小明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們想幫助他嗎?

教師: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難,小明帶了20元,想買4個面包,他想請大家?guī)退闼悖€能剩多少錢呢?你們會列示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20—4×4=4(元)

教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先算買4個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減去用去的錢數(shù)就是剩下的錢數(shù)。

教師:你的思路真清楚,那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先算4×4=16,也就是4個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錢減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錢數(shù)。

教師:同學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剛才我們通過為春游準備午餐,一起認識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現(xiàn)在請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綜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都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三)除加、除減問題。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現(xiàn)在我們來做幾組小練習,看看誰學得最好,請你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結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師:通過3、4題我們知道了像這種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要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教師:那么通過我們上面的學習內容,你能總結一下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時,我們應該按著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嗎?

學生:在算式中,有加減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板書)

三、 練習

1.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當小老師,判斷,并改錯。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老師相信只要你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的。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混合運算及兩步計算應用題練習題

一、用脫式計算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二、列式計算(文字題只能寫綜合式,然后脫式計算)

(1)21加上24,再減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積再除以6得多少?

三、應用題

(1)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還剩多少米?

(2)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做短跳繩用去8米,還剩多少米?

(3)學校用80元買體育用品,買籃球用去60元,還剩多少元?

(4)學校用80元買體育用品,買籃球用60元,剩下的買了4根跳繩,每根跳繩多少元?

(5)菜站運來60筐黃瓜,一個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給6個副食店,平均每個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廠一天生產了98袋水泥,上午運走50袋,下午運走23袋,還剩多少袋?

(7)自行車廠要生產80輛自行車,已經生產了50輛,剩下的每天生產6輛,還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條90米長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編成用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再解答出來)。

第六單元: 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內容包括體會余數(shù)的含義及利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問題兩大部分內容。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shù)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本單元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包括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問題。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shù)。掌握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也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數(shù)學思考:通過例題教學,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使學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審美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目標: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商的取值和單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你們喜歡野餐嗎?看一下這個班的同學們,他們來到野外可高興了,有的扎帳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們想去看看嗎?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1) 請同學們找找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想一想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討論,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解決第一個問題:每人分4條,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22÷4=5(人)……2(條)

組織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強調:要弄清楚式子的意義,22條魚,每人分4條,可以分給5個人,還剩2條魚,所以5后面的單位是人,而2后面的單位是條。

(3) 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板書豎式 ,并講解每一部分的名稱。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豎式。

提醒學生注意:各數(shù)位一定要對齊

(4) 小組內解決:48個野果平均分給9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橫式及豎式。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商的?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觀察比較:觀察一下上面兩道算式,觀察一下除數(shù)和余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余數(shù)一定是比除數(shù)小的。

(6)請學生獨立解決:需要搭多少頂帳篷?

學生找到需要的條件,在本子上寫出算式并集體交流。

2、練習鞏固

(1)自主練習1 ( )里最大能填幾?

這是一道試商練習。

請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2)補充練習

先擺一擺,再計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還剩( )根

板書:9÷2= ( )……( )

② 把11個蘋果平均分給4人,每人有( )個,還剩( )個

板書:11÷4=( ) ……( )

再一次提醒學生注意:在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題時,所得的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3、總結:同學們,你們真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圖上的小朋友們一起去搭了帳篷,還學會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課后請你們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解決?

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商的取值和單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抽取游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抽取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抽取問題的基本原理。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

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幾個球?

1.猜一猜。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2.實驗活動。

(1) 一次摸出2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有可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一定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啟發(fā):摸出球的個數(shù)與顏色種數(shù)有什么關系?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shù)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題。

(1) 獨立思考,判斷正誤。

(2) 同學交流,說明理由。

第2題。

(1) 說一說至少取幾個,你怎么知道呢?

(2) 如果取4個,能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1、3題。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p76-77練習十二第6-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靈活運用所學規(guī)律和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規(guī)律和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課前準備:

小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

6/7÷6/11 1/9×3 1÷2/3 3/4÷3/5

11/6×3/11 4/9÷3/8 24×5/6

二、完成練習十二第6-11題

1.完成第6題

指名學生板演,集體練習評講。

2.完成第7題左邊豎排。

讓學生先劃出運算順序,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3.計算下面各題,能簡便的要簡便。

4/5×10/3—2/5×10/3 7/8÷3/8—1/8÷3/8 5/9×(18/35—9/40)

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4.完成第8題

先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體評講。

5.完成第9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題

學生弄清題意,找出所需條件,列出算式,解答,師生共同評講。

三、強化訓練

1.在( )里填上適當?shù)姆謹?shù)。

4/5×( )-2/5=2 ( )÷6/25-2/7×7/8=19/4

2.小明是個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時,把除數(shù)5/6看作5/8來計算,算出的結果是120,這道算式的正確結果是多少?

學生先思考,嘗試解答,教師適當點評。

四、本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第7題第2豎排,第10題。

六、教學思考題。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shù)、合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shù),熟悉20以內的質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shù)、合數(shù)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shù)?

2、自然數(shù)分幾類?(奇數(shù)和偶數(shù))

教師:自然數(shù)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個數(shù)來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shù)的因數(shù)。(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jù)寫出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shù)和合數(shù)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shù)只有兩個因數(shù),這兩個因數(shù)一定是什么數(shù)?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數(shù)(或素數(shù))。

如果一個數(shù),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板書)

2、教學質數(shù)和合數(shù)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shù)中哪些是質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根據(jù)因數(shù)的個數(shù)來判斷)

質數(shù):1、7、29、37

合數(shù):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shù),做一個質數(shù)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shù)表?

(2)匯報:

①根據(jù)質數(shù)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資源:

ppt課件 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xiàn)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fā):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怎么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學例4

1.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觀察例4的三個立體,提問

⑴這三個立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為什么?

⑶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為什么?

2.實驗操作

⑴談話:大家都認為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積乘高。那用什么辦法驗證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醒:圓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我們能不能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辦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嗎?各小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條件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操作一下。

⑶討論交流: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操作教具,讓學生觀察。

引導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來越多,結果會怎么樣?

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拼成的立體會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3.推出公式

⑴提問: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

指出: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樣求圓柱的體積?為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⑶引導用字母公式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v=sh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三、分層練習,發(fā)散思維,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討論:知道什么條件就一定能算出圓柱的體積了?分別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⑴說一說:這兩個圓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圓柱的體積嗎?

⑵各自練習,并指名板演。

⑶對照板演,說說計算過程。

2.做練一練第2題。

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該怎么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根據(jù)底面周長求出底面積。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六、作業(yè)

練習三第1~3題。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應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后,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fā)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后匯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后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里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后再計算。

師:現(xiàn)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guī)則容器),你怎么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shù)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欲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lián)系?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么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lián)系,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xiàn),為實現(xiàn)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fā)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并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shù)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

(3)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jù)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 ↓ ↓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7

難點名稱:理解“滿100減50”與“五折”的區(qū)別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打折銷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銷活動中選擇最佳消費方式,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shù)知識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懂得“滿100元減50元”的促銷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如打五折實惠;如果總價是整百元的,那兩種促銷的方式優(yōu)惠的結果是一樣的,但要得出這種結論,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shù)知識去分析、交流、比較才能解決。

難點教學方法:

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表述,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促銷方式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要由學生獨立完成兩種購買方式所要支付的錢,并通過比較來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提問“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優(yōu)惠都是以“幾折”來表示的呢?

3、購物中優(yōu)惠的形式有很多種,我們要做一個精明的小買家。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購物中的折扣問題。(板書:購物中的折扣問題)

二、教學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1、根據(jù)這些信息,學生提問題。

教師板書: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哪個商場省錢?

2、分析問題,理解題意。

(1)結合題目給出的數(shù)學信息,哪些是關鍵的?

(2)怎樣理解“滿100元減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辦?

3、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能否解決黑板上的這兩個問題?

4、交流并匯報方法。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釋。

5、啟發(fā)思考,辨析原因。

(1)滿100元減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優(yōu)惠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什么情況下兩種優(yōu)惠是一樣的`呢?

6、小結:在今天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優(yōu)惠的形式有很多種,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qū)別:

(1)“滿100減50”,就是夠100才能減50,不夠則不減。

(2)打五折實際售價都是原價的50%,不滿100元的也能按50%計算。

(3)售價剛好是整百元的時候,兩種優(yōu)惠結果才是一樣的。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每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小結:

同學們,在今天學習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不同形式的優(yōu)惠有很多種,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qū)別。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和步驟。

2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并能把兩個以上的小數(shù)按大小進行排序。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掌握新知識。

2通過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

3通過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提高初步的觀察、比較和類比推理能力,滲透比較的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你能分別說說這些小數(shù)表示的意義嗎?

54.30米12.6千克(生舉手回答“”)

2、填空

小數(shù)的()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shù)的(),這就是小數(shù)的性質。

判斷題.

(1)根據(jù)小數(shù)的性質,80.600可以寫作8.6()

(2)150.60元=150.6元()

3、說說怎樣比較整數(shù)的大???

①生舉手回答;

②師課件適時出示總結。

4、師過渡:小數(shù)的大小可以怎么比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李建寧、馬金琪、范春凱、王成浩在學校組織的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上,李建寧、馬金琪、范春凱、王成浩跳遠成績如下

姓名成績/米

李建寧3.12

馬金琪3.13

范春凱3.45

王成浩2.95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自主交流,解決問題

(1)教師:到底誰是第一名呢?我們的裁判員會怎么做呢?(學生分組討論,再匯報結果)

匯報:誰跳得最遠,誰就是第一名,因此我們只要兩個兩個的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較3.12米、3.15米、3.45米、2.95米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整數(shù)比較大小的方法,以3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匯報一: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

因為3>2,所以3.45米>2.--米,得出范春凱跳得最遠。

匯報二:整數(shù)部分相同時,就比較位十分位

因為1

匯報三:整數(shù)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時,就比較百分位。

因為2

得出結論:

范春凱第一名,

馬金琪第二名,

李建寧第三名,

王成浩第四名。

3、想一想:你是怎樣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

歸納總結:

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小數(shù)這個數(shù)就大;如果整數(shù)部分相同時,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小數(shù),就說明這個小數(shù)就大;如果十分位也相同時,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小數(shù)這個數(shù)就大;以此類推“”

三、新知檢測

1.小牛初試.

在()里填上“<”“>““=”.

6.53()6.290.458()0.54

0.8()0.804.23()4.32

2.我當包公.

對的打“√”,錯的打“×”.

6.809>6.799()5.1>5.1002()

38.748<38.75()0.009>0.010()

四、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游戲:智力大挑戰(zhàn)第一關、第二關、第三關

第一關:

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大小。(教材第60頁“做一做”)

3元()2.6元6.35米()6.53米

4.723()4.790.458()0.54

先展示比較結果,再說說比較方法。

學生匯報第二行小數(shù)大小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思考:小數(shù)位數(shù)多少與小數(shù)大小有什么關系。

第二關:

判斷下面的式子是否正確,錯的改正過來。

0.511.3改正:---------------

6.089>6.1改正:------------2

第三關:

“挑數(shù)”比賽。(練習十第七題)

0.80.8070.0780.870.780.087

(1)教師認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

(2)教師評價并小結:比較多個小數(shù)時,可先挑最大的,再挑剩下的數(shù)中最大的“”最后再排列起來。

判斷下列式子是否正確,并說出原因。

40.37()

4.099>4.1()4.2>4.148()

五、提高自我

1、下面的里()能填哪些數(shù)字?

6.()8>6.483.11>3.1()

2、甲、乙、丙、丁四個人的身高是1.46米、1.52米、1.38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個人的身高分別是多少米嗎?

六、嘗試歸納,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希望你們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之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你還想學些小數(shù)的什么知識?

七、家庭作業(yè)

1、練習十中的7、8、9題。

2、練習冊的24頁。

八、板書設計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3.05>2.932.93>2.882.88>2.84

小數(shù)大小來比較,數(shù)位多少不重要。

關鍵看好最高位,相同數(shù)位來比較。

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類推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