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古詩教案8篇

時間:2023-01-29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制定教案是為了更好的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們,不管是什么學科的老師,都要掌握寫教案這項技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山行古詩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山行古詩教案8篇

山行古詩教案篇1

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鹿柴》教案

教材分析

古詩是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它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寫景寫人記事抒情。通過學習古詩讓我們陶冶情操,體會意境,同時也感受到漢語文化的豐富!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開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覽廬山時所作。原詩兩首,這是第二首。詩人采用夸張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景象。詩的大意是: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繚繞著紫色的云煙,遠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高高地掛在山川之間。瀑布從峭壁上一瀉千尺,好像銀河從天而降。

這首詩用詞十分精妙: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一個掛字描繪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是寫出了瀑布飛流而下的壯觀氣勢。詩人在對壯麗的自然奇景的描繪中,也展現(xiàn)出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

?鹿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作品,主要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本詩的大意是: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見人影,卻能聽到人講話的聲音。落日的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映照在青苔上。

這首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后兩行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夕陽的明亮襯托山林的幽暗,愈加讓人感到幽暗。這首詩以詩、畫、音樂相結(jié)合,具有王維山水詩詩中有畫的一貫特點。

教學目標

1.運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注意疑、響、深。

2.反復朗讀,結(jié)合注解,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喜歡大自然的感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增加積累。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詩句,感受詩中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和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搜集李白、王維的有關(guān)資料,搜集描寫瀑布的詩詞、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望廬山瀑布》

一、激趣導入

廬山,風光綺麗,景色秀美。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暢游于此,寫詞賦詩,描景狀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廬山瀑布的詩――《望廬山瀑布》。

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設(shè)疑自探

1.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shè):

廬山在哪里?

廬山瀑布是什么樣?

2.出示自探提示,學生自探。

(請大家拿出筆,借助工具書,畫出文中的生字詞并解決。在讀詩句時結(jié)合文中的注解,獨立學習,認真體會。)

1.作者筆下的廬山瀑布是什么樣的?

2.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嘗試體會詩中的意境。

3.《望廬山瀑布》表達了作者的什么的思想感情?

三、解疑合探

1.首先看看我們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大屏幕,誰能起來讀一下這些字詞?

(教師隨機找學生回答,并讓學生認讀。特別是瀑和疑。)

看來大家對文中的生字詞掌握得很不錯,接下來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畫出重點詞看看廬山瀑布是什么樣子。

(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重點抓住:紫煙,川,三千尺,九天等詞??梢钥吹狡俨及蹴绲臍鈩?。)

2.紫煙用在這里恰當嗎?三千、九天是什么意思?你能從詩中感受到什么?(視學生回答情況,師相機補充)

(同桌交流后回答。同時教師在學生回答困難的`情況下可做適當點撥。紫煙展現(xiàn)了水氣升騰的樣子;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九天使人想想到瀑布的氣勢多么壯闊??梢缘贸鲈娙艘姷綇]山瀑布那種驚嘆,贊美之意。)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站在什么位置觀察?你以為哪些詞用得格外好?

(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里散發(fā)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遠遠看見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作者應是遠眺,通過遙字可以看出。)

4.指名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同學們在大腦中想像到什么樣的景象?

5.現(xiàn)在誰能完整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呢?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教師小結(jié):是呀,通過這首詩我們看到廬山瀑布的壯觀磅礴氣勢,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由衷贊美之情,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祖國山水壯美,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四、質(zhì)疑再探

1.通過學習這首詩大家還有什么疑問?

(預設(shè):(1.詩句中哪一句是在遠處觀察,那一句是在近處觀察?

(2.對于這首詩的寫作修辭上都有哪些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解疑。

五、運用拓展

1.請你為自己的同桌或同學設(shè)計幾道題。

(預設(shè):1.《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2.解釋詞義

疑:

生:

直下:)

老師也為大家出了一道題:

請拿出你的小畫筆,把詩文用圖畫展示給大家。

板書設(shè)計:

36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第二課

一、設(shè)疑自探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首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二首。

1.板書課題:《鹿柴》,指導朗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感知課題:從課題中,你讀出了什么?

3.介紹作者。

4.同學們,學習這首詩歌,你認為應該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預設(shè):1.《鹿柴》這首詩描寫了什么?

2.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3.從中我們能學到什么?)

下面就請我們一起走進古詩,讀懂意思,體會感情。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自探提示。(10分鐘)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古詩,采用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詩句、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鉛筆批注在旁邊,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1.《鹿柴》這首詩寫了什么?

2.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的意境你能體會到嗎?

3.從中我們能學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接下來,大家一起交流下自學效果。

1.指名讀古詩。

2.通過自學,你讀懂了哪些詞語、詩句意思?

(預設(shè):青苔是什么意思?

返景是什么意思?

復照如何解釋?)

(指名回答。)

3.大家想一想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同時老師也可做適當補充。有山林,陽光,青苔等,這首詩其實就是一副畫。)

4.在詩中哪些是聽到的,哪些是看到的?

(指名回答。第一句是聽到的,第二句是看到的。)

5.從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說出它的意思嗎?

(同桌交流,討論。通過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可以看出山間的幽靜和空曠。意思是: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

只隱約聽到遠處有人說話的聲音。)

6.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你能體會到什么?

(分小組討論,教師可做引導。以光亮反襯幽暗,可以看到山林的幽暗。)

7.現(xiàn)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

(指名回答,如果不完整,可以找學生繼續(xù)補充。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見人影,卻能聽到人講話的聲音。落日的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映照在青苔上。)

剛才大家都說得非常好,那么從這首詩中你能體會到作者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組織全班交流討論。主要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

那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何收獲?

(組織學生討論。

預設(shè):1詩中寫出了山林的幽靜。

2寫出了山林的美麗。

3寫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美的贊嘆?。?/p>

小結(jié):《鹿柴》這首詩描繪了山林的,寫出了詩人在山林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

三、質(zhì)疑再探

看來這節(jié)課大家收獲真不少,那在學習了本節(jié)課之后誰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可以提出來。

(預設(shè):1柴是多音字嗎?為什么在這里念zhai?

2詩文是如何以動襯靜?)

四、拓展運用

1.請大家互出幾道題考考同桌或同學。

(1詩文中哪句是寫聽到的,但聞中的但是什么意思?

2默寫古詩。)

老師也有道題,請大家來做一做。

1.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講給同學們聽。

2.接下來在課后自學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板書設(shè)計:

36古詩兩首

鹿柴王維

詩中有畫

空山

人語

返景

深林青苔

恬淡幽靜

山行古詩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詞卡: 振 欲 蟬 忽 閉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p>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p>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了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 欲 捕 鳴 閉 口 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nèi)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chǎn)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

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jié)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教案點評:

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五言絕句《所見》,語言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本課教學從內(nèi)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觀的的圖畫,讓學生邊看邊想,理解詩句意思。引入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從而發(fā)展兒童的語言和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1.收集有關(guān)袁枚的資料。

2.想象牧童捉蟬的.樣子,看圖聯(lián)系課文編故事。

山行古詩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身的話說一說感受)

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和時提醒

(3)結(jié)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jié)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jié)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和時進行協(xié)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身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和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jié)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wù)勛陨淼捏w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與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與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依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 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jié)構(gòu),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身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五、安排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和:板書設(shè)計:

5 江雪(柳宗元)

難字: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與“鉤”字的區(qū)分。

山行古詩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關(guān)于春天的畫面,領(lǐng)略春天的美和生機。

2、能充滿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曉》,體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jié)合所表達地詩情畫意,并對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xiàn)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的愿望。

3、通過演唱和欣賞兩首不同速度的《春曉》,體會不同的速度對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所產(chǎn)生的作用。

教學內(nèi)容:

學唱與聽賞兩首不同速度歌曲《春曉》,并進行相關(guān)的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輕柔安靜的聲音及恰當?shù)乃俣妊莩枨洞簳浴?,以此來表達古詩的意境,體驗音詩畫相結(jié)合所帶來的美感。

難點:能體會到不同的速度對音樂情緒音樂形象所產(chǎn)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音詩畫欣賞《春意盎然》

師:每一句詩就是一幅畫,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詩,詩人用優(yōu)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一串串音符帶我們走入了美妙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吧?。ㄕn件播放)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這樣唯美的情境,不僅為下面的教學做了情感上的鋪墊,也讓課堂一開始就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激發(fā)他們對此探究下去的興趣。

(二)朗誦詩歌

1、媒體出示古詩《春曉》。(點名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師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的朗誦詩歌。(媒體出示)

設(shè)計意圖:詩畫相結(jié)合讓學生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美麗的意境。

(三)欣賞學唱歌曲

1、欣賞《春曉》

過渡:在古代詩人們吟誦的古詩詞都是可以唱的,到了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F(xiàn)在就讓我們來聽聽這首根據(jù)家喻戶曉的唐詩改編的歌曲——《春曉》。(課件播放《春曉》)

2、聽這首古詩在歌中出現(xiàn)了幾次,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兩個樂段。

3、學唱第一樂段:

(1)聽第一樂段旋律(老師鋼琴彈奏)。

邊聽邊想象:這段旋律與古詩的意境是否吻合?

學生簡單地描述感受。(輕聲播放《春曉》旋律)

(2)小結(jié):平穩(wěn)的節(jié)奏,質(zhì)樸委婉的旋律正如詩人在向我們訴說……春日清晨那清新美麗、生動活潑的畫面。

(3)邊聽邊用“嗚”哼唱。要求學生用歌聲表現(xiàn)詩境。

(4)學生輕輕的唱出來。

設(shè)計意圖:在對旋律和詩境有一定的感受的時候,再來讓他們說說用歌聲表現(xiàn)詩境不需要太多言語學生很自然地就能體會演唱這一樂段時的力度、速度和情緒了。

4、學唱歌曲第二樂段

(1)欣賞歌曲第二樂段。

師:這一段演唱形式上有什么變化?(出現(xiàn)了二部合唱和朗誦)如果合唱部分與朗誦不融合在一起呢?會是什么效果呢?

(2)學唱合唱部分:

a、欣賞老師范唱高聲部。

b、討論與第一樂段相比,感受有什么不同。

c、老師引導學生感受這兩句如春風輕輕吹拂。

d、(模仿春風)分兩個聲部輕聲跟唱。

(3)朗誦與合唱結(jié)合表現(xiàn),并討論其效果。

(4)小結(jié):音樂與詩相得益彰,帶給我們美妙享受。

設(shè)計意圖:通過在朗誦《春曉》時,運用虛詞“嗚”和不運用的對比,讓學生自己體會音樂與詩相得益彰,所帶來的美妙享受。由于學習時是帶著情境的,所以學生會很自然地注意到朗誦跟合唱速度的一致,聲音的輕柔,猶如春風輕輕吹拂,更加深了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

(5)欣賞老師范唱全曲。

(6)聽后討論最讓你激動的樂句。

(7)學生試唱最后兩樂句。

討論:雖然是第一樂段最后兩句的再現(xiàn),與第一樂段相比情感上有什么變化?尤其全歌在高音“6”結(jié)束,強烈地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設(shè)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需要枯燥地學唱《春曉》,在他們欣賞地同時,在他們一步一步走入《春曉》時,這首歌曲已自然地銘記在心了,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這首歌,因為在欣賞學唱時融入了他們的情感。

(四)歌曲表現(xiàn)(音樂與畫):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師生共同用語言勾勒《春曉》圖。

3、(課件播放)國畫《春曉》欣賞(背景音樂:古琴曲《桃源春曉》)。

4、對畫而歌。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畫中,在畫中漫步,在詩中飛揚吧!

設(shè)計意圖:把想象的具體化,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與歌曲教學沒有太多聯(lián)系,但我認為會使這堂課含義更悠遠深厚,體會歌曲的內(nèi)涵會更深刻,這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因為這首歌不是平時學唱的兒歌,是根據(jù)古詩改編的,我認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滲透一點人文思想,是不會削弱我們的審美感受力,反而體現(xiàn)了編者的意圖——文化傳承的價值。

5、閉上雙眼演唱。(課件:畫和詩慢慢消失)

師:音樂是一首詩,音樂是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又有著詩情畫意?,F(xiàn)在讓我們閉上雙眼,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是我希望你們用歌聲唱出你們心中的畫卷,唱出你們心中的詩篇,我就是你們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們歌聲中的詩情畫意!

設(shè)計意圖:引起聽者的共鳴,是唱歌的一種境界,也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氣氛,在此時已達到高潮。

(五)欣賞另一首歌曲《春曉》,請學生說說兩首不同的《春曉》在速度有什么不同?

(六)總結(jié)(音詩畫):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春天的風里歌唱,思緒在春天的歌里飛翔,畫為有形詩,詩為無形畫,音樂是用詩畫串成的美妙旋律,意境悠遠,韻味無窮?!按簛硪鞒暎瑲g樂知多少”,讓我們在歌中陶醉,詩中審美,畫中品美吧,你們就是這音詩畫的知音!

山行古詩教案篇5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并且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突出“遠、近、高、低、橫、側(cè)”幾個字的展示的畫面。

通過“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nóng)家的純普熱情、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薄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件、廬山的掛圖。

【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指導學習第二組課文的單元導讀,單元主題是:在觀察中學會思考。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的觀察先鋒隊,在宋代詩人蘇軾的帶領(lǐng)下,來到江西省的廬山參觀。

認識蘇軾,擅長寫祖國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學詩文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蘇軾最愛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蘇軾游覽了廬山,他很認真的觀察了廬山,發(fā)現(xiàn)廬山險峻和柔麗,它的雄奇秀險令蘇軾感觸很深。于是就寫下了這首《題西林壁》。

(解詩題)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請個別同學朗讀詩歌。自有朗讀,理解詩句中的字詞。

學生對字詞質(zhì)疑,學習小伙伴互相解決,或者由老師解決。

(抓字眼)

出示廬山圖。請觀察廬山,你看到的廬山是什么樣子的?

橫著看,廬山 ;

側(cè)著看,廬山 。

我站在遠處看,廬山 ;

我站在近處看,廬山 ;

我站在高處看,廬山 ;

我站在低處看,廬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廬山的真面)。

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交流對這句詩句的看法。

反復朗讀詩句。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快慢。

三、回憶總結(jié)剛才學習古詩的步驟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悟詩情,多誦讀。

四、作業(yè)

默寫全詩。

山行古詩教案篇6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亠、攵”。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二、教材說明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xiàn)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nèi)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可準備描繪寧靜月夜的圖畫、音樂,也可讓學生選一處較為空曠的地方,觀察夜空。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10個生字,“靜”“床”“光”“望”“鄉(xiāng)”是后鼻音,要讀準?!办o、夜、望、故”筆畫較多,字形復雜,讓學生多讀讀,多認認。要結(jié)合“夜、故”的認記,認識“亠、攵”這兩個偏旁。

2、寫字

“目、耳、頭、米”是要求寫的字,要讓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是怎樣擺放的?!邦^、米”的最后兩筆是“”和“”(或“丶”),寫時,要注意這兩個筆畫的呼應。

(三)朗讀

要先讓學生讀準詩中的每一個字,在讀準、讀通的基礎(chǔ)上告訴學生,古詩的朗讀,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揚頓挫。五言詩,每句都有停頓,可一句句標出并示范朗讀。在學生對詩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誦,最后達到能夠背誦。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四)詞句

詩中的“疑”,可聯(lián)系詩句理解;“霜”,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憶初冬時看到的霜;“低頭”、“舉頭”這組反義詞,可用動作示意。對于詩句的意思,只要大體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解。

(五)實踐活動

課后安排了一項“我會說”的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學完這首詩,可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觀察以后,可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

對學生的發(fā)言,要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相互吸取長處,豐富說話的內(nèi)容。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四、教學設(shè)計舉例

(一)釋題

“思”,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

(二)初讀古詩

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三)細讀古詩

1、互相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如,說說自己見過的“霜”,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等。

2、配樂朗讀《靜夜思》。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五)認記生字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六)練習寫字

(七)布置作業(yè)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說給同學聽。

五、參考資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全家遷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當作自己的故鄉(xiāng)。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jīng)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zhuǎn)折時期。他的一生中,既親見了歷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慘不忍睹的戰(zhàn)亂禍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與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分不開的。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難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其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山行古詩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fā)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繼續(xù)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nóng)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nóng)民鋤地的圖片):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nóng)》,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并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呀?那

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jié):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nóng)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松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并學做農(nóng)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nóng)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師小結(jié):太陽火辣辣的照著,一會兒工夫農(nóng)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農(nóng)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并學做農(nóng)民伯伯(jy135幼兒教育 )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么?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并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么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才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diào)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fā)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范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nóng)》。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后,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五、結(jié)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山行古詩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八姟笔鞘裁匆馑??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jié):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讀課文插圖。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1、齊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4、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1)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2)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3) 齊讀詩句。

(4)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里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5)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6)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7)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也可播放的的范讀),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4、評價、指導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