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課堂活躍起來,我們需要提前制定好相關的教案,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提前完成的教學文書,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古詩蟬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古詩蟬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類型:精讀課
教學準備:①掛圖。②觀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范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jié)奏。
2、再讀詩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后匯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說說怎樣記住它。
3、師范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yè):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復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jié)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后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范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布置
八、板書設計
九、課后反思
古詩蟬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jù)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jù)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huán)境。為什么杜甫喜歡這個環(huán)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實現(xiàn)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后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注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三、理解詩意。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匯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耙弧弊肿x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指導背誦。
五、復習鞏固,背誦并默寫。
六、作業(yè):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并試著畫一畫
古詩蟬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曉、慈”等12個生字,會寫“湖、蓮”等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3、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詩賞句,感受詩人所描繪的美景和詩人的心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出示詩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指名讀、齊讀。教師注意指導“凈慈寺”的讀音及詩題的停頓。
2、相機解釋“凈慈寺”和“林子方”。
3、從詩題當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詩題是什么意思。
(詩人楊萬里)早晨從凈慈寺出來送別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讀古詩,識記生字
1、朗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檢查指正。
(3)聽朗讀音頻,指名讀,指導古詩要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有節(jié)奏感。
(4)分組比賽讀,讀出詩的韻味。
2、學習生字。
(1)學生根據(jù)讀詩的感受,指出不好讀的字,教師指導。
(2)玩一玩“快樂連連看”游戲,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教師讀古詩,學生仔細聽,思考下列問題:
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
2、小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西湖六月風光:蓮葉荷花)2、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這首詩寫的是(季節(jié))西湖的美景。
四、品析詩句,想象意境
過渡:我們知道詩人在詩中寫了西湖六月的蓮葉和荷花。那么詩中具體是怎樣寫的呢?
1、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自由讀第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樣的蓮葉?(碧綠碧綠的蓮葉無窮無盡的綠色)
①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接天無窮碧)
②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看,體會這句詩。
③請學生來講一講自己看到的畫面,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④讓學生解釋“接天”的意思,教師引導學生領會。(荷葉挨挨擠擠,往遠處看,看不到盡頭,仿佛與天相接了。)
⑤指名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放慢,讀出壯觀的感覺。
(2)讀“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一片碧綠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①“別樣”是什么意思?
②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別的嬌艷,你看,她紅得像什么?(圖片展示)
③這荷花為什么這么紅?(映日,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有什么原因?(在荷葉的映襯下)
(3)詩人是早上從凈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的,此時的太陽是朝陽,同學們再想想,在碧綠的荷葉上,你還能看到什么?(晶瑩的露珠……)(齊讀詩句)
2、出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這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什么?(地點:西湖時間:六月)
(2)為什么詩人會說西湖六月的風光“不與四時同”?
(3)指名讀,指導學生讀出贊嘆的語氣。
3、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
(1)看著這樣一幅圖,假如你是詩人楊萬里,來盡情地贊頌一下這六月的西湖吧!誰來讀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2)師配樂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再說說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3)全班入情入境地誦讀全詩。
五、指導寫字
學習“湖、蓮、窮、荷”4個生字。
1、出示生字課件,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結構及書寫順序。
2、進行口頭組詞訓練,加強記憶。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欣賞了西湖六月的美景,這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來學習“詩圣”杜甫寫的一首《絕句》,走進古詩的世界,去感受古詩中如畫的春天美景吧。(板書課題:絕句)8、默寫《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2)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字。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
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理解第1、2句。
(1)你們從詩句中讀出了哪些景物?(黃鸝、柳樹、白鷺、青天)
(2)“鳴”是什么意思?(叫)“翠柳”指什么?(碧綠的柳樹)
(3)此時正是春天,想一想:詩人看到的會是一棵怎樣的柳樹?(引導背誦《詠柳》)
2、齊讀第二句詩,理解“行”“上青天”。(行:行列。上:飛上。青天:藍天。)
3、理解3、4句。(展示圖片,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1)“窗含”是什么意思?(窗對著)“千秋雪”指什么?(終年不化的積雪)
(2)“泊”是什么意思?(停泊靠岸)
4、指名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1)、解釋下列字詞。
鳴:泊:千秋雪:
(2)、找出古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
(3)、根據(jù)意思寫詩句。
(4)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快地唱歌。
5、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呢?(由近及遠)
6、結合插圖想象說話,說說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美景,并體會詩人的心境。(表達了詩人閑適的心境和開闊的胸懷,同時也表達了對閑適、寧靜的生活的向往。)
(1)透過窗戶看得見西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四、指導寫字
書寫“絕、含、嶺、吳”4個字。
1、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學生找出自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
“含”和“嶺”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嶺”的右邊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
[教學板書]
15古詩二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絕句
六月西湖蓮葉:接天,無窮碧
荷花:別樣紅
莘綣獠揮胨氖蓖
黃鸝叫白鷺飛
千秋雪萬里船秀美
[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課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美景中。
在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我遵從了從整體感知到品讀悟情,再到感情誦讀的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fā),落實讀,悟,品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美景。在教學《絕句》這首詩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更鼓勵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理解詩意,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古詩的意境美。
古詩蟬教案篇4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文題目。
我們學習了《識字1》,通過朗讀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大家對春天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草》這首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自讀自語
2、小組合作朗讀,提出不懂的詞互相討論。
三、細讀理解詩意。
通過學習我們對詩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來學習。
離離:指草長的非常茂盛。
歲:年
燒不盡:燒不完
你喜歡小草嗎?喜歡它什么?
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
同學們,大火燒得那么厲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風一吹,小草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小草怎么樣?
(把“強”寫在黑板上)“強”字前邊的“堅”字換一個什么字更合適?確切地說,是什么“強”?
生:是頑強!
師:對!是頑強!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火把葉子都燒光了,第二年照樣發(fā)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對小草的遭遇,你覺得大火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覺來讀第三句話。
而小草的頑強又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呢?請你也來讀讀第四句。
正是因為小草的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寫下了這首詩來贊美它。學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小結:是啊!小草雖然狠渺小,但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無情的大火也不能將它燒盡,只要春天溫暖的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這首古詩使我們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五:作業(yè)
填空;
離離—( ) 一歲—( )野火—( )春風—( )
板書設計:
二次備課
古詩蟬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2、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表達的親情;
3、指導朗讀,要求會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和感情
【教學思路】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wǎng),搜索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生字詞。課上先組織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古詩,通過朗讀、品味,深入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感,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精妙之處。再通過訓練,強化理解,達到檢查的目的。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調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有關茱萸的畫片兩張、大字課文、練習紙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課題,介紹唐代重陽風俗。相機教“茱萸”一詞。
3、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進行指導。
二、指導朗讀,理解古詩意思
1、組織學生自由的讀古詩,組內交流如何停頓。
2、組織學生交流朗讀。相機教“佳節(jié)”一詞。
3、指導朗讀,要讀出“××/××/×××”的節(jié)奏,讀出孤獨和無奈的感情。
4、指導學生逐步翻譯古詩的意思。(直譯)在古詩的右邊完成以下板書:
九月九日想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獨自一人在外地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每逢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5、組織學生理解讀,比較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組織討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7、小結,并過渡:詩人是怎樣表達的呢?
三、品讀古詩,深入理解古詩
1、組織學生讀古詩,思考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
3、逐步提問:
①第一句中的一個“獨”和兩個“異”字,表達了怎樣的心情?談談孤獨和思念的關系。
②怎樣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每”字?
③“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感情?它與“思念”有關嗎?為什么?
④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是哪句?為什么?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再組間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5、小結古詩的寫法。
6、組織背誦,組內檢查。
四、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獨_______倍______
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讀一則關于茱萸現(xiàn)狀的新聞,讓學生懂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感情都無法表達。
六、興趣作業(yè)
調查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互相交流交流。
古詩蟬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稕鲋菰~》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古詩蟬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詩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fā)興趣
教師語言:同學們,俺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杜甫。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達到了唐代詩歌的頂峰,后人贊嘆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今天,老師帶來了他倆的寫景詩各一首,想學嗎?有信心學好嗎?
二、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四個生字及一個多音字“行”,認清“疑”的字形;后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
⑴指名讀詩,正音
⑵指名讀詩,指導正確停頓
2、再讀,讀懂詞意
⑴自由讀詩,根據(jù)注釋用自身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出示注釋:
?望廬山瀑布》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出現(xiàn)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絕句》
①.黃鸝:黃鶯。
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終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④.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所以說長江萬里船。
⑵交流詩意,朗讀古詩
⑶教師范讀,指導方法
教師語言:讀詩詞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俺在讀書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自身當成作者,快樂著作者的快樂,悲傷著作者的悲傷,然后通過誦讀的聲調、節(jié)奏等表達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
(一)三讀,想象畫面,體味意境
1、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輕聲讀詩,發(fā)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讀古詩,注意重音,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壯美/秀美)
(二)四讀,品味語??
1、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偉大的詩人都很注意遣詞造句,默讀古詩,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么?
⑴品味“生”、“掛”、“飛”、“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
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
②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俺們無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前……)
俺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按坝形鲙X千秋雪”,你們覺得怎么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靜態(tài)的畫。)可是,俺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么,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tài)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溢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
③讓俺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四、再讀課文,背誦默寫
指名背誦,當堂默寫
五、安排作業(yè),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作業(yè)指導
1、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答案)
2、同學作業(yè)情況摘記
3、作業(yè)評講與矯正性練習
古詩蟬教案篇8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 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chuàng)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