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教案推薦7篇

時間:2022-11-05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每一篇教案都應該融入老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案在書寫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注意講授內容要點,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物素教案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生物素教案推薦7篇

生物素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huán)境》第三節(jié)《生態(tài)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jié)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和《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yǎng)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yǎng)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tài)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生物素教案篇2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jié)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了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了解一些食用菌,養(yǎng)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征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yǎng)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霉、曲霉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yǎng)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里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初一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后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fā)霉之后的青綠色的霉斑、面包上霉變長的毛、糧食霉變都是由曲霉引起的及衣服發(fā)霉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fā)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霉、曲霉、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霉和曲霉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霉與曲霉的比較

不同點:青霉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曲霉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了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初一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么?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容易萌發(fā)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就可以萌發(fā)

(三)、課后練習

生物素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3.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能力目標

1.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收集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能夠說出引起兩種變異(遺傳變異與不遺傳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教學方法

觀察法、測量比較法、統計法、分析法、討論法等。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 大小兩個品種的大量花生;有關生物變異的多媒體或投影片。

學生準備: 收集生物的變異的資料或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關于“生男與生女”的問題,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內容。 (注:打開投影片,讓同學們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生物素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生物的錄像。

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出現的生物與非生物。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后,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后,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而后其他小組同學再發(fā)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總結:除了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還有其他別的生物特征嗎?(根據生物的特征說)

補充:

1.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

2. 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3.生物體能遺傳變異

4.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等

能力訓練:可用書上練習p6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著的鐘乳石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說明。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征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幾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可以先安排課后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征后,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征。對于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應該逐一分析,并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然后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生物素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概述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2.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3.概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jié)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2)人腦的高級功能。

2.教學難點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三、教學課時 2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生思考,師提示。

?提示〕:這些問題具有開放性,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興趣。

?板書〕一、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縮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條件發(fā)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種類 驚弓之鳥

條件發(fā)射 談虎色變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經。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不能;至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纖維經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后,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元發(fā)生突觸聯系;而絕大多數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神經元參與;而且反射活動越復雜,參與的神經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與,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與。

?問題〕反射活動中,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是興奮。什么是興奮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提問:興奮的本質是什么呢?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傳導的呢?

?答〕略。

?板書〕二、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三、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思考與討論2〕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及板書〕很明顯,由于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不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探究與交流】:

突觸中傳遞的遞質中有一種是興奮性遞質叫乙酰膽堿,乙酰膽堿在發(fā)揮作用后,很快被膽堿酯酶分解為膽堿和乙酸。研究發(fā)現有機磷殺蟲劑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膽堿不被破壞。結果動物會怎樣呢?

?課外實踐】: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yī)學獎授予瑞典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人類腦神經細胞間信號的相互傳遞”方面獲得了重要發(fā)現。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早發(fā)現了在神經細胞之間某種信號的傳導,即所謂的“慢突觸傳遞”。這些發(fā)現對了解大腦的正常功能,以及信號傳導中的紊亂如何引發(fā)神經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這些發(fā)現的基礎上,人們研制出了治療帕金森綜合癥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藥物。請你收集相關資料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板書〕四、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jié)

?資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fā)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現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這些例子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板書〕五、人腦的高級功能

?思考與討論3〕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可能是h區(qū)出現了問題。

?旁欄思考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能持久,鞏固的方法是復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據估計僅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復被運用的。通過反復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huán),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轉入長期記憶。

生物素教案篇6

實驗假設

溫度影響酶作用速率。具體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溫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以后,再增加溫度,酶作用速率下降,高溫導致酶失去活性。

實驗器材

冰箱,燒杯,試管,量筒,溫度計,酒精燈,淀粉溶液,稀釋的唾液、碘液等。

實驗步驟

①取8支試管,分別標記為1、2、3、4、5、6、7、8;用量筒各量取2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別加入上述8支試管;對上述8個試管分別進行0 ℃、17 ℃、27 ℃、37 ℃、47 ℃、57 ℃、67 ℃、100 ℃的溫度控制5分鐘;同時,取另一組8支試管,用量筒量取2 ml稀釋的唾液也進行同樣的溫度控制處理。

②取出上述兩組試管,將稀釋的唾液分別加入到對應溫度的試管中,再水浴保持相應溫度5分鐘。

③取出試管,加入碘液2~3滴,觀察顏色變化,用“+”表示顏色變化的深淺。

實驗數據與分析

1 2 3 4 5 6 7 8

加入i2后顏色變化 +++ ++ + - + +++ +++ +++

數據分析(酶作用速率) - + ++ +++ ++ - - -

關于實驗數據的分析說明:實驗中,加入碘液后顏色變化越明顯,直接表明淀粉被水解的越少,間接證明酶在該溫度條件下的催化活性越低,酶作用速率降低;反之,則相反。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學生進行實驗或討論:

(1)假如實驗中將步驟③換成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學生探究結果:在試管4中出現的磚紅色沉淀最明顯,而1、7、8試管幾乎無沉淀。

(2)假如進行重復實驗,在步驟②之后,將實驗中的試管1、7、8再置于37 ℃的條件下水浴5分鐘,有何現象?

學生探究結果:試管1中加入碘液無顏色變化(不顯藍色);而7、8試管加入碘液顯藍色。

(3)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在0 ℃時,酶的活性會受到抑制,但在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其活性會增加,說明這種低溫導致的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復的;而在57 ℃、67 ℃、100 ℃時,酶的活性會受到抑制,并且隨著溫度的降低,其活性不再變化,說明高溫導致的這種活性的降低是不可以被恢復的。

(4)能否根據數學的函數思想,繪出唾液淀粉酶作用速率與溫度之間關系的函數示意圖?你能否對該函數圖進行解釋?

學生自主完成:

學生解釋:說明酶的催化需要適宜的溫度范圍;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個特定的最適宜溫度;在最適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過最適溫度范圍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最終失去活性;低溫對酶活性的抑制是可以被恢復的,而高溫導致酶的活性喪失是不可以被恢復的。為什么呢?

高溫導致了酶的空間結構的破壞,而這種破壞是不可以被恢復的,因而酶的活性中心失去其催化活性;低溫僅抑制了酶的活性中心的催化能力,并沒有破壞酶的空間結構,所以這種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復的。

(5)有些細菌生活在火山噴發(fā)口,也有一些生物生活在溫泉之中,你如何來解釋這種現象呢?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生活在這些環(huán)境中的生物,其體內的酶與人體內的酶的種類是不同的,所以所需要的最適溫度與人的也不同。

(6)人體內有許多種類的酶,這些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適溫度都相同嗎?

人體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適溫度是有所不同的,但大多是37 ℃左右。具體情況,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生物素教案篇7

一、激發(fā)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愿意說一說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愿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癥一樣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了解這些病的發(fā)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復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fā)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一)過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范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說足說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yī)生和查閱資料之后,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床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fā)病機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癥狀聯系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霉素、頭孢霉素,普魯卡因,鏈霉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于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于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①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損傷組織細胞;

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fā)生的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敘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匯報查閱的資料也可能過于復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fā)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①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tài)。通常這種致敏狀態(tài)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tài)可自行逐漸消失。

②激發(fā)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③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fā)生的快饅和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fā)生,可持續(xù)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后6~12 h發(fā)生反應,可持續(xù)數天。

4.防治措施

關于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后會匯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脫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匯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了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重癥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并出現癥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fā)病機理

關于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于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fā)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fā)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fā)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么?

學生根據上述發(fā)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于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么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匯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于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復的、持續(xù)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于惡性腫啟的發(fā)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匯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對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書上并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癥、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fā)生于出生后較晚時期,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yǎng)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著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于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fā)病機理、癥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于發(fā)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后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癡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癥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后,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著教師提出啟發(fā)性問題:

(1)什么叫免疫預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制劑、病毒性制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guī)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fā)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么?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么?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于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huán)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床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么,并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么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tài),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jié)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qū)別在于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后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一)過敏反應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fā)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fā)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