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7篇

時間:2022-11-20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根據(jù)教學目標來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才能確保工作順利完成,提前寫好適合自己教學任務的教案對于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7篇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法律伴我行》。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看法律遙遠又陌生,缺乏“生活味”,學生學起來興趣索然。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在此之前,學生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學習,了解法律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仔細分析教材,作者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能力來串連相關的法律內容,其意在樹立學生法律的意識和科學的探索精神。

我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重點,以“我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為突破點,通過上網(wǎng)查找讓學生明白我們有哪些基本權利、然后創(chuàng)設了一些活動如“法官說法”、“大家說法大家聽”,在活動體驗中,選取了典型的是件進行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運用自己學到的法律知識進行評析,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知道知法守法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設計思路

我在教學合理優(yōu)化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將教學的目光多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重視學生的體驗活動,引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現(xiàn)代民主意識。

能力目標: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

知識目標: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法律也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教學難點

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讓學生明白法律保護我們,但法律有時又會限制我們的“自由”,讓學生知道該怎樣遵守法律,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原文,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事例,同時指導學生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事例。

學生準備:課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查找公民的基本權利,收集違法給社會帶來危害的事例和遵守法律的人物故事,白紙和彩筆。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36-p37頁內容,話題為“我們的基本權利”。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8-p40頁內容,話題為“法律保護我”。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41-p42頁內容,話題為“知法守法盡義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想一想 猜一猜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故事,大家想聽嗎?

2.師:(播放錄音《你本來就有讀書的權利》的前半部分)聽到這個故事,同學們想到了什么?想說些什么?

3.師:看來我們的學生都認為周媚娟同學應該爭取上學的權利。那么她最后爭取到了上學的權利了嗎?聽完故事后,你又想說些什么?(播放錄音《你本來就有讀書的權利》的后半部分。)

4.師:剛才這為同學說得很好,受教育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享有的權利。那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我們的基本權利》。(板書課題)

5.師:從故事中了解到受教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公民除了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之外,還可以享有那些基本權利?在小組內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及時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挖掘有利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努力讓學生對公民的基本權利有一個初步了解?!?/p>

活動二基本權利知多少

1.師:每個人有多方面的權利,人們共同希望擁有的權利。因為是共同愿望,所以國家就有了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根據(jù)人民的意愿,憲法規(guī)定了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受教育既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板書:憲法 根本大法)

2.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網(wǎng)頁)請大家瀏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找出憲法中規(guī)定公民應享有的權利的部分,結合課前自己的準備,討論交流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

3.師:下面請六名學生依次宣講公民的基本權利。一人講一條你最感興趣的基本權利,并給該條基本權利取一個相應的名字(要簡短),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權不受侵犯”,就叫“人身自由權”,再把這個權利的名字寫在黑板上。

4.小結:現(xiàn)在大家對公民的基本權利有了充分的了解,希望大家能運用這些知識去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

?設計意圖:通過瀏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網(wǎng)頁,幫助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憲法賦予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能初步分辨社會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行為,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p>

活動三 法官說法

1.師:請同學們都來做一名小法官,結合黑板上公民的基本權利,判斷以下事例中的人物的哪些基本權利受到了侵害?(武漢某中學初三(三)班班主任姚老師私自檢查學生抽屜收繳小說;北京奧運會后各大城市陸續(xù)出現(xiàn)劉翔代言的廣告被毀是件。)

2.師:請同學對照黑板上板書的公民權利,講一件生活中發(fā)生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事例,請大家以法官的身份判斷,該事例涉及到公民的什么基本權利。

3.小結: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運用自己所學的憲法知識對生活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現(xiàn)象進行判斷。老師也希望在生活中同學們能合理的運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基本權利。

?設計意圖:通過做“小法官”活動,幫助學生知道社會生活中有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每個人都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利,并尊重他人的權利?!?/p>

活動四 辯一辯

1.師:有一個同學由于每天不能完成各科作業(yè),老師對他進行了多次批評教育未改正,于是老師讓他利用電腦課和體育課的時間來補語文作業(yè)和數(shù)學作業(yè)。由于該生十分想上電腦課和體育課,慢慢地改掉了不完成作業(yè)的壞毛病。你覺得班主任這樣做合適嗎?先分組爭論,再分正方和反方辯論。

2.小結:人的基本權利是每個人本身就應該有的,是法律規(guī)定的。人因為有了法定的基本權利,才有了生存保障與人的尊嚴。我們在學會保障自己的基本權利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尊重別人的基本權利。

?設計意圖:通過“辯一辯”活動,力求幫助學生強化公民的基本權利意識?!?/p>

活動拓展 課后根據(jù)課堂活動內容辦一期“我們的基本權利”主題小報。

板書設計

我們的基本權利

宗教信仰自由權 人生自由權 言論自由權 勞動權 休息權

憲法根本大法

第二課時

活動一 案例導入

(錄音播放案例:1994年春,13歲的中學生小峰自創(chuàng)一首歌詞,參加當年的“全國少兒歌詞征集活動”。這首歌詞由于新穎、富有情感而被評為特別獎。然而,小峰并未接到獲獎通知書。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是復評中某小學教師李某和他的學生張某做了手腳。小峰于10月八一至訴狀交到人民法院,狀告李某和張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師:猜猜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的?為什么?

?設計意圖:及時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挖掘有利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學生明白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法律也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p>

活動二 我來支招(小組活動)

1.師出示案例:

1)原告劉秀與被告宋志于1993年9月登記結婚。宋志系再婚,劉秀結婚時帶有一名非婚生女宋丹。雙方因性格不和及生活瑣事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劉秀于 10月離家出走至今。宋丹也一直隨宋志生活,由宋志對其撫養(yǎng)教育。4月份,原告訴至人民法院要求離婚,并要求撫養(yǎng)女兒宋丹。被告同意離婚,但子女由誰撫養(yǎng)要求尊重孩子的選擇。宋丹表示愿隨被告一起生活,被告也同意繼續(xù)撫養(yǎng)宋丹。由此,引起撫養(yǎng)權的紛爭。

2)看孩子日記,追查孩子的電話、短信,甚至盯梢、跟蹤……也許由于太關心孩子,中國的父母會采取一些極端手法,少數(shù)教師亦采取類似做法管理學生。

3)班主任王老師懷疑玲玲有早戀傾向,為制止這種行為,便當眾翻玲玲的書包,強迫她交出日記讓老師閱讀,將部分日記和信件的內容在班上公布。

2.學生活動支招。

4.課外拓展:成長是需要秘密的──留給孩子一份獨立的心靈空間

師:聽到這封信,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能想到哪些好的方法處理這些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做“我來支招”活動,幫助學生知道社會生活中有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每個人都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利,并尊重他人的權利?!?/p>

活動三法律的制約

學生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法律“制約”青少年的案例,如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網(wǎng)吧等。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法律“制約”青少年的案例讓學生明白法律保護我們,但法律有時又會限制我們的“自由”。】

板書設計

法律保護我

法律保護 我們的合法權利

法律有時也會限制 我們的一些“自由”

第三課時

活動一 談話導入

1.師:人是社會中的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個人,你希望社會是什么樣子的?

2.小結:我們最希望的當然是社會能夠文明幸福美好,而社會要實現(xiàn)文明幸福美好就要有基本的社會秩序。為了規(guī)范社會秩序,你能針對全社會的人制定幾條管理制度嗎?

?設計意圖:及時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挖掘有利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幫助學生了解守法的社會意義】

活動二 了解我們的義務:

1.小組商定“社會管理制度”,再集體交流,并說說為什么制定這些社會管理制度。

2.師:其實,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我們,也代表全國人民制定了我們國家各方面的規(guī)范管理制度,這就是法律。我國憲法規(guī)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弊袷胤墒菓椃ㄒ?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3.請學生說說什么是“義務”

?設計意圖:及時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挖掘有利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基本義務?!?/p>

活動三 法官說法

1.讀教科書第41頁中“案例”。

2.補充故事:想象吳威攜帶鞭炮乘車的可能后果和危害。

3.法官說法:說說吳威違反了哪一條法律,他為什么會違反法律規(guī)定。

4.討論交流:別人不會發(fā)現(xiàn)或我們年紀小就能做違法的事嗎?我們想做一件事而法律不允許,該怎么辦?

5.讀“法官說”,談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做“小法官”活動,幫助學生知道社會生活中違法會給社會造成危害,知道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p>

活動四 大家說法大家聽

1.用自己知道的事例說一說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看教科書42頁圖片內容,再講自己知道的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義務,并說說履行這些義務改怎么做。

3.故事講述:《理智的阿華》,說一說阿華值得學習的地方

4.講述自己知道的守法人物的故事。

5.師:我們不僅要自覺守法,還要宣傳法律,讓全社會的人都樹立起守法意識。你想向社會宣傳什么?

6.根據(jù)說的宣傳內容,寫兩句法律宣傳廣告詞,創(chuàng)作一張普法宣傳畫報。

7.小結:我們是公民,要時刻牢記遵守法律,履行義務,為實現(xiàn)社會的文明幸福美好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

?設計意圖:通過做“大家說法大家聽”活動,幫助學生知道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自覺做到遵紀守法?!?/p>

板書設計

知法守法盡義務

遵守法律 是 我們的基本義務

我們 應 自覺遵守法律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2

3.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續(xù)編故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比賽,讓學生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美觀。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學會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類放、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及時整理物品等。同時,通過兩次比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4.教法

游戲導入,揭示課題續(xù)編故事,明白道理討論交流,歸納方法

指導行為

聯(lián)系實際,整理講臺運用學具,模擬生活比比賽賽,評選標兵

學會整理

5.學法

在教學中,通過比賽,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自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做,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6.實施

本課我們打算用二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美觀。在教學中,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落實。活動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游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通過游戲,還能使使教師了解到學生整理東西的實際能力。同時,通過游戲評選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樹立起這方面的榜樣。

活動二:續(xù)編故事,明白道理

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發(fā)生在班中學生的身上,通過這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故事,可啟發(fā)學生該怎樣改正這個壞習慣。

活動三:討論交流,歸納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幫助冬冬”這個情境,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歸納并掌握整理東西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類放、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及時整理物品等;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樣,也是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活動一:聯(lián)系實際,整理講臺

在課開始前,教師有意識將講臺弄亂,然后通過這一情境,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活動二:運用學具,模擬生活

通過擺放學具這一模擬生活的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活動三:比比賽賽,評選標兵

整篇課文在游戲中開始,也在游戲中結束,激烈的游戲比賽,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3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本課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愿意嘗試、自己動手。樂于為父母做事,并能體會到成就感。

2、行為與習慣:培養(yǎng)學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基本學習習慣。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識與技能:懂得系鞋帶、刷牙、整理學習用具的小要領,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努力使家變得更可愛,更溫暖。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學教法:

本教案設計力求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通過競賽、評判、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游戲、討論等各種兒童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們則在徒手操、個別示范中學習;在評比、鼓勵中糾正;在競賽、唱兒歌中鞏固;在表演中體驗、提高。整堂課安排了五個活動,體現(xiàn)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五、活動過程

活動一:置身好孩子樂園

課上,將學生分六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間留空。教師帶鳥的頭飾飛來:小朋友們好,我是從好孩子果園里飛來的一只快樂鳥。秋天到了,果園里桂花飄香,黃澄澄、金燦燦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從那里捎來了一些,專門獎勵給積極參與,認真聽課的好孩子。你們準備好了嗎?(教師拿出獎品)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美麗又輕松的氛圍,為一年級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提供方便,同時讓一年級的學生覺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級的孩子對自己的缺點往往容易忽略,而對別人的缺點卻看得很清楚,所以通過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時要爸爸媽媽為她穿衣服的錄像,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心底里發(fā)出: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來吧的呼聲,以此引出課題。

活動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過課前的調查,一年級學生會穿衣的占大多數(shù),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以小組進行穿衣比賽,評出每小組的優(yōu)勝選手一名,在采訪優(yōu)勝選手時,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優(yōu)勝選手戴上成熟的紅蘋果頭飾,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優(yōu)勝選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蘋果的形式,鼓勵并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二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系鞋帶,課本當中安排的是“系鞋帶、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這里做了兩個改變,一是扣扣子省略,因為調查時發(fā)現(xiàn)所有孩子都會扣;二是將課本系鞋帶的穿鞋帶步驟省略,因為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就光光系鞋帶,會的只有22人,占半數(shù),平時自己系鞋帶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帶的方法過多又復雜,一節(jié)課中既要學會系鞋帶還要學會穿鞋帶,要求過高。所以本環(huán)節(jié)只選取單純的系鞋帶為知識技能訓練目標。通過小組內選出系鞋帶小能手,讓他們介紹不同種的系鞋帶的方法,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來掌握系鞋帶的要領。運用可愛的水果貼圖(自制吸鐵石),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的設計打破了課堂里單一、師生相對立的空間關系,課堂中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個學生發(fā)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師生互動,彼此融合,課堂變得更加活潑。

活動三;照鏡子

這一活動通過兩兩照鏡子的游戲,即一人做動作一人當鏡子的游戲(模仿他的動作),在學習簡潔易懂的兒歌中,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儀表,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鏡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師也是我們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還可以正言行。

活動四:自己的事爭著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本領。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體現(xiàn)榜樣示范的作用?在這一活動中,在教室里設計一棵樹,樹上長著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別寫著:“你會獨立作業(yè)嗎”“你會梳頭嗎”“你會刷牙嗎”“做完作業(yè)后自己會理桌子嗎”等一些調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經(jīng)常要面臨的問題。通過讓不同小組對于這個問題特別能干的孩子來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紹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讓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受到鼓勵,其余小朋友在羨慕中進步,顯示一種榜樣示范作用。既能面向全體,又能因材施教。在這個活動中,也讓孩子們動一動,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雙小小手》,在動動、做做、唱唱、跳跳中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父母的情感意識,

活動五:幫助爸媽做事

本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也由身邊的榜樣入手,讓兩名學生演一演《媽媽回來后》,其他學生說一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位小朋友是媽媽的小幫手?并且夸夸這丙位孩子。

本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會怎么做?

b、媽媽做好飯了,你會怎么做?

c、媽媽要去洗衣服,你會怎么做?

d、爺爺在家悶得慌,爸爸媽媽工作又很忙,你會怎么做?

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現(xiàn),體現(xiàn)學習內容從生活中來。第二環(huán)節(jié)將學學到的知識又回到生活中去。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交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師雙向互動,彼此融洽,課堂變得更加活潑,并能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

小結、導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知道,我們雖然是做自己的作業(yè)、幫媽媽拿碗筷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加起來會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可愛,更溫暖。

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所以課堂的最后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擇項目填入表格,在平時的生活中,讓父母來評一評。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努力做父母的小幫手,在現(xiàn)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學生的行為得到鞏固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四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jīng)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jīng)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二、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jù)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lián)系本地區(qū)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fā)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fā)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于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懼進;對于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為了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愿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xiàn)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種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范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適當?shù)耐卣埂?/p>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要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jīng)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教材按一定順序采用圖文結合,通過學生自主讀、看,了解一些糧食的生產(chǎn)過程;還有小泡泡的一問一答,讓學生更深刻認識到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糧食;課外調查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農(nóng)業(yè)知識,體會到農(nóng)民的辛苦與快樂,了解到農(nóng)業(yè)與人們日常生活、農(nóng)業(yè)與工業(yè)的關系,從而認識到勞動的光榮。

學情分析

1、學生們雖然都是農(nóng)村的孩子,但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或留守兒童,幾乎沒有多少個常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的,平時對農(nóng)業(yè)方面的東西也不甚關心,學習有一定困難。

2、孩子們的生活都比較愉快,吃穿不愁,單靠一節(jié)課的學習是很難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的,必須常教育,常督促。

3、學生們雖然認識到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但他們很難體會到農(nóng)民是怎樣的辛苦,了解農(nóng)業(yè)與人們日常生活、農(nóng)業(yè)與工業(yè)的關系是膚淺的,也沒有多少個真正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因此必須鼓勵他們參加實踐勞動,虛心向農(nóng)民伯伯請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又有一定的`勞動技能。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傾聽米粒的訴說,了解一些糧食的生產(chǎn)過程,知道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道,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認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作用,體會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與快樂,樹立勞動光榮感。

2、能力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3、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一些基本的農(nóng)業(yè)知識,了解農(nóng)業(yè)與人們日常生活、農(nóng)業(yè)與工業(yè)的關系;參加實踐勞動,虛心向農(nóng)民伯伯請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又有一定的勞動技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了解一些基本的農(nóng)業(yè)知識,了解農(nóng)業(yè)與人們日常生活、農(nóng)業(yè)與工業(yè)的關系,認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作用,體會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與快樂。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對世界地理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學會處理信息。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一些郵票、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我最關心的問題

1、教師:環(huán)游世界一周,你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是不是更感興趣了呢?

2、提問:你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獲得信息?

3、生答。

二、從衣著開始認世界

1、分小組研究各國的衣著為什么不同?

2、組員一起討論研究計劃,也可參考書上的基本研究過程。

三、領略異域風情認世界

1、教師提示學生搜集一些郵票、圖片等,合作辦一個“世界風情展”,讓更多的人領略異域風情,了解世界。

2、各小組討論、探究更多如何去了解世界的方法。

四、計劃去旅游

1、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某洲、某國家你最感興趣的事物,想想用什么辦法來了解?

2、小組商議,確定最佳旅行路線,安排行程。

五、活動——世界真奇妙

▲搶答賽1:

1、你知道這些國家的別稱嗎?

泥泊爾——高山之國(泥泊爾是當之無愧的高山之國,大部分土地都位于世界最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

馬爾代夫——無貓之國(馬爾代夫人認為貓是禍根,從不養(yǎng)貓,以至于國內的老鼠又大又肥,成群在大街上亂竄。)

墨西哥——仙人掌之國(在墨西哥,隨處可見仙人掌。在墨西哥的國旗、國徽和貨幣上,都可以見到仙人掌圖案。仙人掌以成為墨西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梵蒂岡——無理發(fā)店之國(梵蒂岡國內有高大的教堂、宮殿和電臺,可卻沒有一家理發(fā)店,人們理發(fā),需要到外國去。)

泰國——千佛之國(泰國是佛教王國。泰國男子成年后,必須削發(fā)為僧一次,否則,將會受到他人的歧視及家人的冷淡。)

冰島——冰與火之國(冰島是一個冰川廣布、氣候寒冷的國家,可就在這樣一個國家,卻又有著眾多的火山與溫泉,形成一道別致的景觀。)

(芬蘭——千湖之國瑞士——鐘表之國新西蘭——綿羊之國

法國——葡萄之國荷蘭——風車之國塞內加爾——花生之國)

2、小組合作交流:給國家取別稱。

▲搶答賽2:

1、分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出本組知道的“世界之最”。寫得多而且正確的組為優(yōu)勝組。

2、小組交流匯報。

▲我是小導游

1、了解該國信息資料互作交流,注意小組團隊合作。派代表導游對組內最向往、最了解的國家作解說。(包括風土人情、動植物、自然風貌……)

2、說說,寫寫,畫畫旅行感受。

3、小導游上臺展示。

4、選取“最佳小導游”

三、活動小結

1、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師小結:是啊,世界真奇妙!讓我們學好本領,期待著親身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奇妙吧!

四、課后延伸

好節(jié)目推薦:中央8套《世界各地》

中央1套《綜藝大觀》

六年級品德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82~83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阿拉伯地區(qū)社會發(fā)展、民俗、民情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qū)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我國的東鄰日本的情況。這節(jié)課,讓我們沿著南海向西行,穿過印度洋,到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去看一看?!?/p>

2、識圖練習。從地球儀、世界政區(qū)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西亞、北非地區(qū)的位置,查找從我國到阿拉伯國家的路線。

3、閱讀與探究。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8~39頁的文字,欣賞教科書第38~39頁的圖片。教師將自己補充的材料也給學生。

思考:(1)阿拉伯人從事什么農(nóng)業(yè)?

(2)阿拉伯地區(qū)最發(fā)達的工業(yè)是什么?

(3)阿拉伯地區(qū)最著名的資源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區(qū)的古老文明?

(5)阿拉伯人為什么喜歡穿著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長袍?

(6)阿拉伯地區(qū)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種?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jù)前面活動的結果,盡可能充分地討論有關阿拉伯國家的概況、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傳統(tǒng),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或講述。

5、教師,布置家庭作業(yè)。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阿拉伯地區(qū)農(nóng)業(yè)、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和發(fā)達的古老文明傳承的資料和圖片。

2、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qū)圖、兩半球圖。

家庭作業(yè)

預習與探究關于非洲地區(qū)的社會狀況。

建議

就學生對西亞、北非阿拉伯國家的了解程度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