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的教案通用8篇

時間:2022-11-02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寫一篇詳細的教案是我們工作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教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六年級的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的教案通用8篇

六年級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難點:

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細讀課文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復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采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shù)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gòu)成,是一個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diào)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zhì)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后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為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lián)系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為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并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為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lián)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后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jié),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最后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為人民服務”為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為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后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采用范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讀??梢赃@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可以這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p>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為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為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后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后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jié):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jié)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么是為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后,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皬氐住眲t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p>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jīng)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chǎn)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xiàn)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后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啟發(fā)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為后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啟發(fā)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里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后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jīng)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jù)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jù)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jù)地。當時這些根據(jù)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jù)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yōu)榱巳嗣窭妫瑸榱嗣褡褰夥?,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zhàn)士,還是戰(zhàn)士對戰(zhàn)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jié)起來,共同奮斗,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行。()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我們()。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lián)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yōu)椋ǎ?,為(),我們這個隊伍就()。

③我們都是來自(),為了一個(),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jīng)領導著有(),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要(),要提高()。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解救他們,我們要()。要奮斗就會(),死人的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但是我們想到(),想到(),我們?yōu)槿嗣穸溃褪牵ǎ?。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我們的干部要(),()都要(),(),()。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為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jié),使整個民族團結(jié)起來。

(七)總結(jié)課文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后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六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課本第57、58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nèi)半徑、直徑的

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

相互關系,能根據(jù)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有關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具準備:

圓規(guī)、直尺、細線、圓形紙片。

學具準備:

圓形紙片、圓規(guī)、直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學生可能答:邊緣光滑好滾動,半徑一樣長等。(有的學生可能已經(jīng)預習了。)(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體驗用不同工具畫圓

教師提問:可以用什么畫圓呢?

學生:圓規(guī)、尺子、圓形物品、繩子......

2、教師指出:圓形是由一條封閉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58頁第一段。

(2)、自學后填一填。

1.用圓規(guī)畫圓時( )所在的點叫做圓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2.連接( )和( )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 通過( )并且兩端都在( )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用圓規(guī)畫圓

根據(jù)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用圓規(guī)畫圓。

1)介紹畫圓的步驟。

(1)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定半徑)

(2)把裝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定圓心)

(3)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zhuǎn)一周。(旋轉(zhuǎn)一周)

教師強調(diào):畫圓時,一手捏住圓規(guī)頂部旋轉(zhuǎn),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zhuǎn)時要把重心放在針尖的一腳。

2)學生練習畫圓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大小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圓的特征

(1)、①小組討論:同學們可以動手畫一畫或者折一折,看看半徑和直徑分別有多少條?再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看看每條半徑長度怎么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討論時教師要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討論情況。教師出示問題: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無數(shù)條)所有的半徑都相等嗎?(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無數(shù)條)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都相等)

②小組上臺展示他們得到的結(jié)果和使用的方法。

③教師小結(jié):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并且每條半徑都相等、每條直徑都相等 。

(2)、①討論: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②小組展示他們的結(jié)論和方法。

③總結(jié):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1/2。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公式表示:r=d/2或d÷2、 d=2r

三、全課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現(xiàn)在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嗎?

六年級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中的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圓是一種常見的、簡單的曲線圖形,在學習《圓的認識》以前,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小學生很難將圓的認識與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起來,對圓的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在上課時,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折、量、畫的手段,在動手做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達到順利完成本節(jié)內(nèi)容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理解同圓中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會使用工具正確規(guī)范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2、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五、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好圓規(guī)、直尺、圓紙片

2、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學生自帶一兩個輪廓為圓的小物品。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讓學生觀察課本第57頁的主題圖,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請大家認真觀察主題圖看誰在這幅圖上找到的圓多?學生匯報,(車輪、花壇、水池??)

圓與我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誰還能舉一些外形是圓的物體?學生匯報(鐘面,??),老師也找了一些圓,我們一起來分享。

3、引出課題,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密切聯(lián)系,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圓的認識”。

4、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出示圓片圖形:

(二)、探索新知,動手發(fā)現(xiàn)

1、“我能畫”環(huán)節(ji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不限定用圓規(guī))(學生用圓柱、三角板中的小圓、直尺中小圓、茶杯蓋??)

(1)先自己在紙上畫圓,再和組內(nèi)的同學說一說你畫圓的方法。

(2)小組交流:比較你組內(nèi)的畫法,你覺得哪種更好?

2、自學課本第58頁,找出有關的關健詞,并把重點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記號。

3、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小結(jié):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4)出示“圓上、圓內(nèi)、圓外”讓學生理解。

(三)、認識圓的特征

1、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議一議,在小組里討論: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小結(jié):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生用尺子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

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jié)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得出結(jié)論:在同一個圓里,[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設

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議一議,相互交流、得到圓的特征,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圓的特征。]

(四)、教學用圓規(guī)畫圓

1、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并小結(jié)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1)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定半徑);

(2)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即圓心)上;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zhuǎn)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2、請同學們用圓規(guī)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觀察對比所畫的兩個圓,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兩個圓會不相同呢?是什么決定圓的大???(半徑小,則圓??;半徑大,則圓大。)

圓的位置不一樣,是因為固定點的位置不同,造成圓心的位置不一樣,因此圓的位置不一樣。

小結(jié):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3、練習:用圓規(guī)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并用字母o、r、d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五)鞏固練習

1、練習中深化認識圓

2、判斷是非

(1)、在同一個圓內(nèi)只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4)、直徑3厘米的圓比半徑2厘米的圓要大些。()

(六)、課堂小結(jié),回顧知識

1、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yè)。

書本p60第1-4題。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1、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2、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3、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用字母表示:d=2rr=d/2

??、圓的特征:

1、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半徑,且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2、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

3、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或直徑)決定圓的大小。研訓小結(jié):運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觀察

六年級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jié)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xiāng)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yè),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xiāng)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jīng)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diào)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睦首x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nèi)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nèi)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明確:一是讀經(jīng)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jīng)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jīng)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diào)上有何區(qū)別?

十三、作業(yè)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六年級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目標,引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意義建構(gòu)

1、看一看

下面幾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慶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圖按照一定的比例畫在紙上,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說一說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圖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40000)倍。

3、議一議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樣表示呢?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②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tǒng)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圖】數(shù)學概念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jié)和概括出來的,自己發(fā)現(xiàn)特征的,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經(jīng)歷知識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1、有時,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大。一個精密零件的長度只有3.5毫米,畫在一張圖紙上是70毫米,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圖上的比例尺用線段來表示。小明家在學校的正西方,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900米。你有辦法找到小明家在圖上的位置嗎?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300米。(在學校正西方向900米。)

3、這位老師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開會,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廣州到北京實際距離是1920千米。

五、總結(jié)新課,整理知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六年級的教案篇6

學習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掌握“上挑式”和“下壓式”傳接棒中的一種傳接棒方法。

發(fā)展跑的能力。

學習內(nèi)容:接力跑

學習步驟:

一、游戲活動,充分熱身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集隊、隊列練習。

2、帶領學生進行游戲。

3、提出柔韌練習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并巡回指導。

學生活動:

1、體育委員整隊,檢查出席人數(shù)。

2、小組長帶領自己一小組進行裂隊和并隊的練習,做到動作正確、有精神。

3、積極地跟著老師進行模仿活動,并按老師提示的信號做動作,聽到停后立即靜止,聽到數(shù)字后立即找到相應的小伙伴。

4、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柔韌練習,進行踢腿和加速跑練習。

組織:六列橫隊、集體圍圈、小組分散

二、合作學習,掌握動作

教師活動:

1、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傳接棒在接力跑中的重要性。

2、請一位學生配合講解示范“上挑式”和“下壓式”傳接棒的方法,提示動作要點。

3、提出要求(想一想用哪只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又快又穩(wěn)地進行傳接棒,并指導小組長帶領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4、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為學生作好裁判。

5、引導學生作好小結(jié)和點評,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一小組在接力跑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

學生活動:

1、了解傳接棒的重要性,仔細觀察了解動作過程,認真聽明動作要求,初步建立動作印象。

2、帶著問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傳接棒的嘗試練習,提高動作的熟練性的同時能找到最適宜自己的傳接棒方法。

3、積極參加比賽,為自己一小組爭得榮譽。

4、積極參與點評,說出自己一小組在比賽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

組織:小組均勻分配各人的站位

場地器材:操場、接力棒六根

課后小結(jié):本課中比較令人滿意是準備活動的游戲,這個游戲雖說很簡單但學生游戲時的興趣卻是非常好,表現(xiàn)得積極而緊張,可以在不同的年級中運用,作為準備活動既可充分活動又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傳接棒的掌握三個班級掌握各不相同,但總體還可以,傳接棒都比較穩(wěn),但有的同學的動作做得并不是很好,有的同學的速度也不是很快,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后上這樣的課能有站位的圖示,這樣也許會更利于學生布置位置,同時場地也能保證。

六年級的教案篇7

教學內(nèi)容:p27倒數(shù)的認識,練習六全部習題。

教材簡析:這個內(nèi)容是在分數(shù)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作準備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突出倒數(shù)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它們具有互相依存的特點。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倒數(shù)的概念,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教學過程:

一、用漢字作比喻引入

1、師指出:我國漢字結(jié)構(gòu)優(yōu)美,有上下、左右結(jié)構(gòu),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顛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吳字一顛倒呢?(吞)一個數(shù)也可以倒過來變?yōu)榱硪粋€數(shù),比如3/4倒過來呢?(4/3)1/7倒過來呢?(7/1也就是7)這叫做倒數(shù),隨即板書課題。

2、提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確定本節(jié)課的目標研究倒數(shù)的意義、方法和用處。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數(shù)的意義

師:請大家看書p27第3行的結(jié)語:乘積等于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

學生自學后,問:有沒有疑問?

師引導學生說出:倒數(shù)是對兩個數(shù)來說的,它們是互相依存的。必須說,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shù)是倒數(shù)。

2、學生自主舉例,推敲方法:

(1)師:下面,請大家各自舉例加以說明。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數(shù)為例;如:5/8的倒數(shù)是8/5真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假分數(shù)。)

(b、以假分數(shù)為例;8/5的倒數(shù)是5/8假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真分數(shù)。)

(c、以帶分數(shù)為例;帶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真分數(shù)。)

(d、以小數(shù)為例;分兩種情況:純小數(shù)和帶小數(shù),純小數(shù)相當于真分數(shù),帶小數(shù)相當于假分數(shù))

(e、以整數(shù)為例;整數(shù)相當于分母是1的假分數(shù))

學生舉例的過程同時將如何尋找倒數(shù)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討論0、1的情況:

1的倒數(shù)是1。0沒有倒數(shù)。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因為1與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數(shù)是1。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沒有倒數(shù)。)

4、總結(jié)方法:(除了0以外)你認為怎樣可以很快求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只要把這個數(shù)的分子、分母調(diào)換位置)看看書上是這樣寫的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自己說的居然和書上的意思一樣)

三、反饋鞏固: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重點問:8的倒數(shù)是幾?

2、練習六5(判斷)

3、補充判斷:

a、a是自然數(shù),a的倒數(shù)是1/a。

六年級的教案篇8

1長江之歌

左所小學李密翠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沒有實寫長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稱,將長江作為一個抒情對象,贊美她的“風采”“氣概”“情懷”。其中既涉及她的發(fā)源和流向,又關注她的歷史和未來,概括了長江的豐富內(nèi)涵,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法學法:

1、運用多媒體ppt課件與音樂、自讀與品讀等方法,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領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使學生運用并掌握“讀一讀、劃一劃、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

3、運用抓住關鍵詞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jīng)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呢?請同學們自由說說看。

4、播放歌曲:《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自探

1、教師預設的自探提綱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依戀蕩滌塵埃磅礴灌溉

2、請同學們根據(jù)自探提綱進行自探學習,自主解決自探提綱中的問題。

3、展示自探成果(通過班級交流及時反饋與矯正自探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詞語:

乳汁哺育挽起蕩滌塵埃灌溉奔去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qū)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蕩滌:洗滌。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灌溉:把水輸送到田里。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6、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了范讀,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贊美長江什么?(自由交流總結(jié):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

(2)你還發(fā)現(xiàn)作者贊美了幾次?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大部分?

(3)根據(jù)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

(4)鼓勵大家正確、流利、有感情的仿讀。(女生讀第一部分,男生讀第二部分)

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讀得不錯,我們讀書就是應該這樣,仔仔細細地讀,認

認真真地讀,帶著感情來讀。那么剛才在讀的過程中碰到了哪些詞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書上作個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

7、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滌埃灌溉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8、熟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出感情;指名學生逐節(jié)朗讀,學生評價;再作新的朗讀體驗。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jié)合在其間。

9、師生歸納小結(jié)。

三、運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四、作業(yè)設計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提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歌,聽《長江之歌》。聽了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揭示課題并板書。

2、出示: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3、自由讀,讀了這句詩你有什么疑問?(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guī)范、整理后說明:老師根據(jù)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jié)合學習內(nèi)容歸納、整理、補充成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問題。)

預設:(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二、探究學習

1、出示自探提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

3、出示第1節(jié):

(1)自由讀,要求: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3)默讀第1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哼@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lián)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齊讀第1節(jié)。指導背誦第1節(jié)。

4、出示第2節(jié)。

(1)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jié)。

5、學生談收獲。

6、教師小結(jié)。

三、運用拓展

1、朗誦比賽。

2、學唱歌曲。

四、作業(yè)設計

1、組詞。

潮()推()?。ǎ?/p>

朝()堆()礡()

2、填空。

走出()推動()

乳汁()回蕩()

力量()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