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編寫的時候,大家務必要注意講授內(nèi)容要點,教案是老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預先整理的文字報告。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nèi)容。
3、品味語言,體會詩中描繪的宏偉壯麗景象。
4、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nèi)容,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代梟雄曹操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這一切都緣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調(diào)宣布——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搶救性發(fā)掘的一座東漢大墓被確定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陰險狡詐的白臉奸雄;在讀書人眼里,他是文才卓異的文壇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風云的亂世梟雄;在歷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偉略的蓋世英豪,真實的曹操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讓我們通過一首詩來初步了解一下這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簡介曹操及寫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曹操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代表詩作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2、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攸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袁紹殘部逃到烏桓(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想得到烏桓的支持,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xiàn)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疾書,便有了《觀滄?!芬辉姟?
三、解題:
《觀滄?!肥遣懿佟恫匠鱿拈T行》的首章?!恫匠鱿拈T行》是樂府舊題,又名《隴西行》。夏門,是洛陽的一個城門。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所作的一組詩。這組詩共分五部分,開頭是序曲“艷”,下面是《觀滄?!贰抖隆贰逗铀泛贰洱旊m壽》四章。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四、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古詩的節(jié)奏一般按音節(jié)劃分,但有時也要根據(jù)意義加以調(diào)整,以避免讀破詞語。四至七言句的節(jié)奏型依次是:
四言句XX/XX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五言句XX/XX/X或者(XX/X/XX)
七言句XX/XX/XX/X或者(XX/XX/X/XX)
2、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曹操以強大的優(yōu)勢平定了烏桓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心情自然是豪情萬丈,激動萬分。此時登碣石山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更是觸景生情,堅定了他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中國,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動、豪邁、樂觀、激昂”的語氣,讀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詩歌大意
1、學生根據(jù)注釋及老師提供的資料,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2、交流學習成果。
參考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得很茂盛。
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
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六、研讀課文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詩人在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浩蕩的海水、聳立的山島、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海上的日月。
3、哪些是作者真正“觀”到的?
明確:浩蕩的海水、聳立的山島、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
4、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
海水蕩漾是動景,山島聳立是靜景,相互映襯之中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草木叢生是靜景,洪波涌起是動景,動靜之間展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5、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6、為什么曹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像?聯(lián)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撫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滄海的浪濤一樣洶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想像,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小結(jié):
這首詩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七、拓展閱讀
毛澤東的《浪淘沙北戴河》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曹操的其他詩歌。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2
【教學設想】
《觀滄?!肥菛|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名篇,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秋。當年五月,曹操率軍北片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感慨萬分,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詩中描寫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萬千的壯麗圖景,抒發(fā)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
詩歌先突出寫大海邊碣石山高高聳立,節(jié)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勾畫了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接著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nèi)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統(tǒng)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zhèn)?,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這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教學時應適當介紹詩人的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也可布置學生提前查找相關資料,這樣學生才能理解詩意,理解詩人的感情。教學時,以朗誦為載體,讀中理解,解后再讀。充分領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積累詩詞中的字詞,特別是現(xiàn)在很少出現(xiàn)的文言詞。如“澹澹”,“竦峙”,“星漢”,能背誦默寫這首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能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寄情于景的寫法,激發(fā)為理想奮斗的豪情壯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我們先閉上眼想象一會兒,然后用一個詞歸納你心中“?!钡挠∠?。(學生說)
引導:海是神秘的,時而波濤洶涌,時而恬靜溫順,每一個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會用同一個詞形容海:壯闊。是啊,與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觀海抒情的著名詩篇──《觀滄?!罚氉x這首詩,去感受詩人心靈的震顫,詩人情感與自然的融合,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
二、初讀感悟
1、聽課件錄音范讀。注意字音。
2、請學生相互提醒應注意的生字生詞。(暗含了找,說,練的過程,這一步不必老師提醒,字數(shù)很少,學生相互提醒,記憶更深)
3、學生自由朗誦一遍,注意看課下的注釋。
4、抽學生配樂朗誦(課件展示畫面)。(二至三人,抽學生點評。)
5、學生小組內(nèi)講述初步理解的內(nèi)容,并相互評價。(還可相互提問考查字詞或是詩句意思)
三、精讀理解
1、課件展示:作者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
2、字詞疏通。滄海,臨,以,何,澹澹,竦峙,蕭瑟,洪,日月之行,星漢,歌,詠。
3、內(nèi)容層次理解。這首詩寫了幾方面怕內(nèi)容。(課件展示明確)
4、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理解。(抽學生評價自己的理解,以“我原來認為……,現(xiàn)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講述自己理解的改變。)
5、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
6、學生講述:我最喜歡朗讀的詩句是……,因為……
四、品讀探究
1、提出探究的問題,可補充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內(nèi)容方面:
⑴詩從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順序敘述嗎?
⑵詩人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個詞是大海留給詩人的最初體驗?
⑵澹澹再現(xiàn)了海水浩渺動蕩的神韻,“何”字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千古傳頌的絕句。
⑷想象詩人寫作時的情景,思考這四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
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情與景的交融。邊讀邊理解,理解后再讀。
2、你曾經(jīng)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產(chǎn)生過豪壯的情感?(意在培養(yǎng)學生融情于景)
師可引導自己的經(jīng)歷(如:在高山懸崖邊,俯視山谷,看鷹在谷中盤旋,然后飛過遠山,產(chǎn)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結(jié)拓展
1、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歌,詩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說出古代一些寫景抒情的詩句嗎?說說它們都主要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課內(nèi)交流或布置課外搜集)
2、寫一篇表達自己豪情壯志的詩歌或散文,運用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
六、齊誦結(jié)束(或背誦結(jié)束)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3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通過朗讀、想像閱讀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朗讀、想像。
(三)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體會詩歌意境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錄音機播放:海潮聲,輕柔音樂聲]
此處的導入設計,用詩化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本堂課的學習情境——詩歌閱讀中;同時,也是作為一個例子,讓學生感性地了解一種詩歌閱讀的方法——朗讀,想像,進而體會詩的意境。這里的設計也明確地揭示出本堂課的思路:以學法來指導課文閱讀。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板書:海]
你們喜歡大海嗎?……我也喜歡。從小,海就是我的夢。于是,讀了很多描繪海的詩文。
“看那閃閃的白沙閃閃地明亮/是珠貝的搖籃/是星星的憩園/是珊瑚的夢鄉(xiāng)/太陽的夢是紅的/月亮的夢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魚在曬月光……”
邊讀邊想著那些優(yōu)美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與海貼得那么近。
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朗讀方法一起來神游大海。
首先,聽老師把這首詩朗讀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師范讀)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誦讀,要求讀準確。
請同學們一齊朗讀,并展開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現(xiàn)詩所描繪的圖景,感受意境。(配樂朗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予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激起學生嘗試探求的積極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時候一樣,體會到了詩的畫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將你最喜歡的詩句展開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繪出來。喜歡圖畫的同學,畫幅畫;喜歡寫作的同學,用三五個句子進行描繪。
四位同學一組,互相交流。然后各組推舉1至2篇較好的作品。(教師巡視,預選。)
我們一起來欣賞和評點同學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繪出了詩所描繪的圖景,表現(xiàn)出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
(老師選出第一種類型的作品一份——圖畫類,是否扣住詩歌文辭的描述。在投影儀上顯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說。)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寫作背景導入
該詩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二、簡介作者,揭示目標
曹操,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曾歷任
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詩人。
三、新授內(nèi)容
1、師范讀,生跟讀。
2、生自由朗讀,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生齊讀。
4、分析課文內(nèi)容
⑴分析字義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觀,看,統(tǒng)領全篇。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
行,運行。若,如同。
星漢,銀河。志,理想。
⑵內(nèi)容
A、詩的前兩句寫什么?最后兩句是寫什么?中間十句寫了什么?
敘事合樂時所加,與正文內(nèi)容無關寫景
B、寫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畫了洶涌的,聳立海中的,島上繁茂的,給人以如畫的感覺。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張)寫出了觀滄海時的什么感受?
D、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總結(jié)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nèi)容。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jié)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數(shù)語,便勾勒出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tǒng)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nèi)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統(tǒng)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zhèn)?、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五、作業(yè):
⑴完成書后習題;
⑵背誦默寫課文。
六、預習下一課。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語句和深邃內(nèi)涵。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闊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學習古人昂揚奮發(fā)的精神。
3、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重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豐富、奇特的想象;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引入《觀滄?!?。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市)人。善詩歌,其詩大都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解題
《觀滄?!愤@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肿骱谓?,能否換“觀大?!边@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本惋@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四、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音頻朗讀,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意;(出示補充注釋)
臨,來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海,渤海。竦,同“聳”,高。觀,看,統(tǒng)領全篇。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行,運行。若,如同。星漢,銀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畫面,感受形象。
4、理解詩歌大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五、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1、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xiàn)詩人開闊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六、賞析詩歌及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敚痈吲R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钡暮I希钕扔橙胙酆煹氖悄峭回B柫⒌纳綅u,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一:這四句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賞析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fā)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xiàn)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fā)了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七、寫作特點分析: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
曹操這首《觀滄?!窚蚀_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xiàn)了大海,也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xiàn)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肥墙杈笆闱?,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队^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yún)s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jié)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fā)性,更能激發(fā)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八、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借景抒情:實景: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
虛景: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開闊胸襟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理想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了解詩歌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觀滄海
一、新課導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今天我們閱讀他的《觀滄?!罚苍S你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會有更客觀的認識。
1、根據(jù)拼音寫出恰當?shù)脑~語。
cāng(滄)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dàn(澹澹)xiāosè(蕭瑟)
2、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各詞的意思。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聳。峙,挺立。
星漢:銀河。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至:極點。
何:多么。
若:好像。
臨:登上。
3、文體知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觀滄?!贰6烟瞥鲁霈F(xiàn)的絕句、律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次北固山下》和《錢塘湖春行》。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guī)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xiàn)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天凈沙·秋思》。
4、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皰短熳右粤钪T侯”后,先后滅呂布、袁術,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敗兵強地廣的袁紹,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常借詩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其詩氣魄雄偉、慷慨悲壯,是文學史上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恫匠鱿拈T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壯。
5、背景鏈接
《觀滄?!肥遣懿俚拿@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jié)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zhàn)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zhàn)爭了。而《觀滄?!氛遣懿僭诒闭鳛趸竿局薪?jīng)過碣石山時寫下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因而成為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
二、新授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交流點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結(jié)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
向東進發(fā)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高聳陡立。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就用歌唱來暢抒心中的情懷吧!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交流點撥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交流點撥
這首詩寫出了3層意思。
第1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景)
第3層(9~12句):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想象)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形象的?
交流點撥
(1)“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將北征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原解除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三)深層探究
1、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币痪??
交流點撥
“東臨碣石,以觀滄?!保_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坝^”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
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lián)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開大海的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展現(xiàn)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
3、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借助了什么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點撥
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四)熟讀成誦
四、板書設計
水:澹澹
觀山島:竦峙(壯麗氣勢)實景——借景抒情
滄樹木:叢生
海百草:豐茂(向榮姿態(tài))
日月:運行—出其中虛景(奇特想象)博大
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胸襟
五、拓展延伸
請你搜集幾句有關“胸襟”“抱負”“志趣”的詩句。
交流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④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