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教案8篇

時間:2023-04-11 作者:Brav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考慮講授內(nèi)容要點,馬上新學期到來,相信教師們一定都在制定教案了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自然角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自然角教案8篇

自然角教案篇1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的地點變了,上課的老師也變了,有那么多的老師來聽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緊張!

師:來,伸出你的右掌,我們來擊掌一下!我把信心通過掌心傳遞給了你,你還緊張嗎?

還有嗎?

師:高興!能不能把你的高興表現(xiàn)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興奮!

師:告訴你哦,此刻我也有這樣的感受!……

……

師:先來背背古詩,字正腔圓,不錯!再來一首!聲音真響亮,真有感情!

接下來,要開始上課了,準備好了嗎?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起來讀讀!這個題目有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

生:……

師:這是你的理解;有點道理;

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生自讀)

師:從同學們的表情,陳老師發(fā)現(xiàn)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xiàn)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

師: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繼續(xù)?。ㄉx)這里有個新筑巢孵化:不對——這個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知道嗎?

對——這里有個新詞,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嗎?(生講不出來——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p>

生:做窩……

師:對??!第二小節(jié)誰來?好,你來?。ê谩x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jié)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要想讀好這兩個小節(jié),先要讀準這兩小節(jié)里的4個新詞,自己先來讀讀;誰來?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再讀!再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偵察:

誰再來讀讀?(指名)

師:現(xiàn)在有把握讀課文了嗎?我請你來!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生讀)

師:你的心情是怎樣?(3—4)

生:……

師;是啊!……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p>

出示畫面及文字:你們看,這就是發(fā)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chǎn)生了這樣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diào),說說你的理解?。ㄉf)是啊,出乎意料!誰來讀?始料不及?。≡賮?!

啄:“他用嘴啄幼龜?shù)念^”,多危險,誰來讀?多狠?。∧阕x!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ㄉx的慢,同學們,眼看幼龜就要被嘲鶇吃掉了呀!還會這樣慢悠悠嗎?再來!(速度快點?。┻€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生回答)它的出是為了什么?

(生回答)對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躊躇不前)小綠龜?shù)挠鲇种?,小綠龜?shù)能P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師:“突然……”

師: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請同學們課文的第4小節(jié),去找找,去劃劃!

師:我和同伴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生:很焦急

師: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

生:……

師:著急??!誰再來!

生:……

師:萬分焦急!再來!

生:……

師:我們焦急萬分!而向導呢?

生:若無其事!

師:若無其事,理解嗎?

生:沒有事!

師: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覀冎?、擔心,揪心,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向導說的話?(無動于衷的向導,鐵石心腸的向導,無情的向導,殘酷的向導?。?/p>

師:讀到這,你對向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說)

師:(不要管它,隨它去吧……)“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生:……

師: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向導?。?/p>

師:苦苦的哀求;發(fā)自內(nèi)心的勸告;你對他進行了指責;……

這一節(jié)語文課便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結束了。從教學情況看,既定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得到了實現(xiàn),教學的難點“自然之道”的內(nèi)涵也深入人心。聽課老師都以為這是一節(jié)毫無爭議的“優(yōu)質(zhì)”課了,卻不想風波乍起,這節(jié)課在評委組中產(chǎn)生了較大的意見分歧。

聲音一:語文之道不能拋棄

犝飩誑畏噶朔較蛐緣拇砦蟆N頤竊謔導新課標時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母語教育幾十年總結出來的優(yōu)秀經(jīng)驗。這節(jié)課違背了“語文之道”!語文之“道”是什么?語文之道就是閱讀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guī)律,這堂課把文本攔腰一刀,分二次呈現(xiàn)文本,這是肢解了文本,腰斬了文本,先從“部分”入手,沒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文本,一個整體感知,這是不符合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的。

聲音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驢偽曛賦觥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如果按照常規(guī)教法,讓學生先整體感知,通讀文本,學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個故事的變化和結局,就會很難提起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他們的情感就會波瀾不驚,對于“自然之道”的內(nèi)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談。就好像你已經(jīng)知道了電視劇的大結局后,你對情節(jié)的曲折發(fā)展的關注就興味寡然了。而陳老師能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采用了“不完滿閱讀對話文本”,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重組,二次呈現(xiàn)教材,給學生帶來的是巨大的“情感沖擊波”和“視覺震憾力”。學生主動地去填補、完善、建構,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內(nèi)涵,并且這種道理的悟得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參與的,更顯得刻骨銘心。一堂課好不好,發(fā)展是硬道理!

牪⑶藝庋做并沒有破壞文本的整體性,并沒有違背“語文之道”,因為最后的教學還是回歸整體,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現(xiàn)的時間、呈現(xiàn)的手段、呈現(xiàn)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綱上線到方向性的錯誤呢?

自然角教案篇2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游。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只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群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群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shù)膫?。描寫了眾人與向導對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xù)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范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后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shù)脑~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要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發(fā)是重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么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fā)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于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jié)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a、指名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拼讀生字;b、進行默寫填空

you( )龜 zhen( )察 tui( )喪 qi ( )圖

我用這個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a 默讀課文 帶著以下的問題:

*這個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 一邊讀一邊動筆劃出

成語

,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b 再次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精讀

我這里要求學生再次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把握理解字詞。

問題:*在朗讀中注意剛才不理解的字詞

*當向導救起那只幼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從中體會到什么?

自然角教案篇3

1.教學本文,可以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

(1)自由朗讀,自主預習。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布置學生自讀自學。如,把課文讀兩三遍,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認識生字,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2)了解學情,確定目標。教師檢查學生朗讀是否正確、流利,讓學生匯報已讀懂的內(nèi)容,提出疑問,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3)突出重點,精讀研討;一個重點是交流大家的閱讀感受,指導有感情朗讀,主要是結合具體語境交流;另一個重點是交流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示,這要結合全文交流,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如果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diào)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guī)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對學生的不同見解,要加以引導。最終學生要明確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4)回顧小結,啟動綜合性學習活動。

2.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nèi)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nèi)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nèi)容概括得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nèi)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要急于求成。

3.小綠龜?shù)拿\牽動著“我和同伴”及“向導”的心,也清晰地展現(xiàn)出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fā)展到震驚與后悔;“向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fā)展到發(fā)出十分難過的悲嘆。兩者對太平洋綠龜習性的了解以及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導致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法與感情的不同。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結合上下文,采用聯(lián)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向導”的話語與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具體說來,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導的話,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細細體味,“悲嘆”比“感嘆”表現(xiàn)的感情更強烈,更突出了向導傷心難過的心情。其實,向導的態(tài)度、做法也是一個激活學生思維發(fā)表個性化感受的引發(fā)點,可以引起課堂的爭辯: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4.本課生字詞較多,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方法?!皞?、嘲、蠢、徹”的聲母都是翹舌音,“吁(xū)”不要讀成“yū”,“幼”要和“幻”區(qū)別開,“啄”不要少寫一點。必要時,教師要范寫難寫的生字。課文中生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查字詞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理解,不要照搬詞典意思。

5.關于“綜合性學習”。

本課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目的是提示教師此次綜合性學習應從本課的教學為開始,及早進行課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把綜合性學習貫穿全組的學習的始終。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把語文學習與科學探究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觀察大自然,增長知識,了解大自然,并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組織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是要調(diào)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明確任務與方法,落實小組分工與活動安排等??梢愿鶕?jù)學習提示自主確定某一活動方式:觀察大自然探究發(fā)現(xiàn)(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xiàn)象)、收集資料、調(diào)查訪問、動手實驗、進行小發(fā)明等。其次,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掌握信息,適時調(diào)控指導??梢酝ㄟ^與學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組長匯報活動進程、與課文學習有機結合、適時小結(如學生的奇思妙想、靈感火花,教師表揚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項)、與家長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等方式調(diào)控,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活動心態(tài),應用多種方法去發(fā)現(xiàn)與探究。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側重組織某項活動,把活動抓扎實。

這次綜合性學習,重點在于使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并從中獲得啟示,要注意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有所區(qū)別??梢砸龑W生采用這兩種思路進行:一是直接去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fā)現(xiàn),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身邊熟悉的動植物或自然現(xiàn)象;二是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與閱讀積累,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把觀察、思考、查資料、提出創(chuàng)意,乃至動手實驗緊密結合起來。

自然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 偵察 愚蠢”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自然對人類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話,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這些詞。

(開火車復習詞語)

2、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自由速讀,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說。

4、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

5、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jīng)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

2、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① 請同學自由選擇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③ 指名匯報,學生補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龜: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

潮鶇:企圖。

四段:指導讀。

抓住重點詞:焦急 若無其事 冷淡 極不情愿

解釋:規(guī)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較句子。

Ⅰ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學習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自由讀6-7自然段。

② 同桌討論。

③ 指名說。

④ 向導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補救到不得不發(fā)出悲嘆,齊讀最后一句。

⑤ 同學們,當海灘上最后一只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么?

⑥ 指名說。

師引導:萬事皆規(guī)律,有法天下和。(板書)

四、小結

1、出大屏,布置自選作業(yè),生寫師巡并指導。

2、指名讀。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練習冊。

2、推薦讀課外書。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能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以讀,演 悟等多種形式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向導最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崩斫饬俗匀恢兰础叭f事皆規(guī)律,有法天下和”。學生說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小練筆,學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

1、課題中的“道”還應在課尾小結時再點一下就好了。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所加強。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不斷鉆研,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自然角教案篇5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并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精神,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系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么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么?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么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游戲:跳遠

自然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 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 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繩子、長棍、紙筒、筆

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過程:

1、 邀請幼兒測量桌子的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 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工具(長棍、繩子、筆等)

(2) 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由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

(3) 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的方法,(mamanv)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2、 教師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測量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 討論: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后移動小木棍從這個點開始繼續(xù)測量?

(2) 教師講解、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請幼兒操作

(3) 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進行自主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表的填寫

(4) 對用不同工具測量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借助自然測量工具測量環(huán)境中的其他事物

自然角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2、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分析

"自然測量"的課例研討活動主要關注教師采用怎樣的教學策略,真正發(fā)揮老師的"主導"和幼兒的"主體"作用,以及大班幼兒對數(shù)學內(nèi)容的反應和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身邊常見的自然物,例如曲別針、腳步、粉筆等,作為測量工具進行直接測量,僅僅是身邊常見的工具的測量,而不是如直尺,曲尺等標準工具的測量。它包括對物體長度、高矮、粗細、輕重等的測量。

幼兒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復練習多次操作,才能獲得,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需要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進行培養(yǎng)。我設計的"自然測量"這一活動(本次活動立足于對物體長度的測量),試圖實現(xiàn)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操作過程中探索出自然測量的方法,以充分體現(xiàn)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這一活動中擔當支持者、引導者和組織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組織幼兒游戲:我的飛機就要飛,熟悉全國各地地名(自由站在大的中國地圖輪廓線上)。

2、結合目測,比比從北京出發(fā)到各個城市誰遠誰近。

(二)、學習自然測量。

1、以充當"地質(zhì)勘察員"為名,請幼兒利用彩色吸管嘗試測量。

2、幼兒交流各自測量的方法,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粉筆或手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結合表格1,教師講解記錄的方法。

4、幼兒倆倆結伴選擇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觀察適時輔導。

5、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三)、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教師提問:"老師這里還有竹簽和積木兩種測量工具,你能不能用這兩種材料,也來測一測路線?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同時請幼兒猜測表格2的使用方法)

2、幼兒再次操作,并進行表格記錄,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并將結果在黑板上呈現(xiàn)。

(四)、活動延伸:

出示毛線,交代如果用毛線測該怎么測?--需要合作、將繩子拉直;出示筷子等其它操作材料(測量時不能剛好測完)--學習新的記錄方法。

活動反思:

1、關注幼兒間的合作。通過幼兒的合作測量,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既滿足了教學時間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又保證了幼兒間互相學習的互補性、合作性。

2、注重各個領域的整合。能將主題活動"我愛祖國"的學習與數(shù)學活動有機融合,一方面讓孩子了解了各個主要地區(qū)在地圖上的相應位置,另一方面也讓孩子通過測量清楚城市間的距離長短(地圖的設計基本按照比例完成,選取的城市具有較強的典型性)。

自然角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2.掌握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3.探索用自然物測量樹干、樹枝、樹葉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難點:會用不同的“量具”進行正確的測量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教具:示范紙一張,筆1支。學具:每人一張記錄紙,各種測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繩子、紙條、布條、毛線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來到小花園,向小樹問好,親親小樹。

二、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嘗試活動)

1.目測:小樹的樹干有多高呢?(幼兒討論)

2.引出測量:我們用筷子來量一量好嗎?

3.幼兒嘗試測量,老師指導,提醒幼兒在測量時對小樹要有禮貌,小心測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來測量樹干的?教師簡單小結。

5.幼兒再次用筷子以正確的方法測量,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并記錄幼兒測量的結果。

三、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第二次嘗試活動)

1.幼兒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長度的“量具”測量同一棵樹干的高。

2.討論:測量同一棵樹,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shù)多?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shù)少?

得出結論:測量同一棵樹,工具越長量的次數(shù)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數(shù)越多。

四、自由選擇工具進行測量(第三次嘗試活動)

幼兒自由選擇“量具”為小樹測量,并互相交流測量情況。

教師作個別指導。

延伸活動

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回活動室測量室內(nèi)物品。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綜合利用和發(fā)揮幼兒園現(xiàn)有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引導幼兒用不同工具測量樹干、樹枝等,激發(fā)幼兒展開探索活動,突破了以往同類教學重認知結果輕認知過程的劃一模式,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確定本次活動目標時,以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為重點。活動以讓孩子們親親小樹開始,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環(huán)境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三次活動嘗試和活動小結引導幼兒逐步掌握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以及測量中簡單的數(shù)關系。第一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類似但長度不一的測量工具,讓幼兒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三次嘗試提供給幼兒較為復雜的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自主地去深入測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結合嘗試教育,滲透環(huán)境教育,較好地體現(xiàn)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在環(huán)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層次感較強,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知識經(jīng)驗,孩子們?yōu)樽约涸诿恳淮螄L試中有所發(fā)現(xiàn)而歡欣鼓舞,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對園內(nèi)的小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孩子們在活動中是那么的專注,測量中小心翼翼,生怕傷到小樹,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樹木的關愛,也勾畫出了一幅人與植物親密無間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