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計算教案7篇

時間:2022-11-03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我們在寫完一篇教案的時候要反復琢磨里面的內容,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計算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計算教案7篇

小學計算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jié)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 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 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 探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fā)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小學計算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fā)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

9分○90秒 4時○24分 1分15秒○65秒 3時○200分 140秒○2分 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yè)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yè):課本第7頁第8題。

小學計算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筆算法則,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加、減法,這節(jié)課練習加、減法的計算。

二、計算練習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練習十四第9題。先指名學生說出口算過各和得數,再指名學生直接口算得數。

(2)小結:口算加、減法,一般從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如果哪一位相加滿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夠減,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來再減。

2、筆算

(1)做練習十四第10題第一小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課本上。

(2)提問:加法用豎式是怎樣算的?減法用豎式是怎樣算的?加、減法的筆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練習十四第10題其余兩小題

(4)做練習十四第11題。做完后提問:用整千數去減,退位后個位上用幾減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減數筆差的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有規(guī)律?為什么差和減數個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誰能說一說這個規(guī)律說說1000減后面幾個數各得多少?誰能說說十位、百位上各用幾去減的?

(6)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第13。

三、應用題練習

做練習十四第14、15題。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12題。

小學計算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計算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 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jié)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統計表, (課件出示) 我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 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zhèn)人口統計圖和鄉(xiāng)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qū)別? 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 激發(fā)情感 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00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yè)廢水排放在逐年? 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 (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fā)現了什么信息?

五、 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計算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探究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過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簡單的經過時間的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經過時間方法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教師:從情境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預設:到奶奶家要坐多長時間的火車?

教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板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讓學生有親切感,并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二)自主探究,尋找策略

1、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和同學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解決問題的。

3、全班匯報。

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

預設:

(1)在鐘面上通過撥針的方法,數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時的火車。(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計時法分段計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車的時間,再加上下午坐火車的時間。即:12-9=3(小時),3+6=9(小時)。

小學計算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進一步掌握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記憶部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對策:借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圖,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解決實際問題

1、p54

(1)看圖理解題意。

(2)先估計哪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長,再計算實際營業(yè)的時間,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1)百貨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時。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時,中午11:00到1:00是2小時,下午5:00到8:00是3小時,合起來是8小時。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時,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時。

(3)比較哪個商店營業(yè)時間比較長。

2、p54

(1)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說明計算時間的方法。

3、完成p54

看圖理解題意。

思考解決方法。

有兩種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時間晚上8時到晚上12時是4小時,再算第二天的時間凌晨0時到清晨6時是6小時,合起來是10小時。

(2)也可以假設從第一天晚上8時睡到第二天早上8時,共睡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是10小時。

4、完成p59(5)

(1)看懂火車時刻表,弄清到達和出發(fā)的時刻,明確“運行”和“??俊钡暮x。

(2)再計算第1、2小題的經過時間。

(3)學生根據運行時刻表,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4)交流各自的問題。

二、介紹數學史料

1、自己閱讀第55頁上的數學史料。

2、布置課外學習任務:上網或到課外書上查找相應的時間知識。

板書設計:

經過的時間

還可以這樣算:

9時50分 9時30分

7時30分 - 7時50分

2時20分 1時40分

課前思考:

由于《簡單的時間計算》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分2課時進行教授,本課時主要是練習鞏固。通過解決一些求經過時間的簡單方法問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其中,第5題最后還提出“你還能知道些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全面地收集、選擇、組合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本課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渠道去尋找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時間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的興趣。

課后反思:

由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計算經過的時間分成兩課時完成,第1課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計算方法作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習起來相對而言比上節(jié)課要容易得多,雖然內容不多,但花費時間也較長,學生中掌握情況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課上提倡學生用自己理解、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經過的時間。如從晚上8時到第二天早上6時中間的時間計算,學生有自己的計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計算方法,火車時刻表這一題,從14:20——16:10,學生在多次練習中,逐漸能將方法領悟,這時,我立即出現兩題類似的計算經過時間的題目,如:7:30——9:50和7:50——9:30,這兩題的對比練習,通過比較,學生能就我們總結的方法進行運用和消化,效果很好。當然,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雖然方法多樣化,有些學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方法,但有個別學生還是覺得內容比較抽象,很難計算經過的時間。另外,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學生還有待于進一步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還不夠清晰,不經意間就產生錯誤,如出現下午15時15分這種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