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6篇

時間:2022-12-20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在制定教案中教師的工作能力都有所提升,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學科,老師們在教學前都是需要制定教案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6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6篇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鐘。

2、動物手偶

3、實物鐘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簡單認識鐘及其作用。

1、 引入并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diào)鬧鐘鬧鈴引入。

提問:

⑴你們猜猜是什么聲音?(鬧鐘的鬧鈴)。

⑵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有鬧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

⑶鐘有什么作用?

(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shù)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shù)字,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6)。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教師: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他們都摘在數(shù)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教師操作鐘表)提問:⑴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shù)字又表示幾點呢?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shù)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數(shù)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五、全體練習。

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五、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講游戲規(guī)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后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如果老狼撥到6點,那就要吃小羊了。

2、請幾名幼兒和老師先示范一次。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3: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fā)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認識整點、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座大鐘(分針上有一只小兔,時針上有一只小烏龜)。

2、為每個幼兒準備硬紙片做的鐘一個。

3、課件

活動過程

第一版塊:【調(diào)動情緒,引入課題】(b2)

一、教師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鐘表

1、孩子們老師帶你們逛商店去,看看今天逛的是什么商店?(鐘表店)

二、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么?家里還有哪些鐘(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yōu)榱藬y帶方便,將鐘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鐘的作用是什么?(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評價

學生觀察后,利用生活經(jīng)驗回答問題。

第二版塊:【探索新知】(a18)

一、教師出示自制的大掛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鐘是什么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么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數(shù)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shù)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并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二、放課件給幼兒看,幫助幼兒認識較短的時針和較長的分針,感受時針、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三、認識整時

1、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認識,請看鐘面,你知道現(xiàn)在是幾時嗎?(3時)

你是怎么知道的

2、 3時,分針指到幾?時針指到幾?(師將3時的鐘面貼在黑板上)

3、 師出示5時、6時、9時、12時的鐘面圖,請學生說一說——分針指到幾?時針指到幾,是幾時?然后將圖貼在黑板上。

2、整時的特點和認整時、方法

出示課件

這幾個鐘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時,看看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分針都指到12)

師: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看整時的方法嗎?

生: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表揚)

3、認整時

師快速拔出幾個不同的整時,學生回答。

4、拔整時

在鐘面上拔出老師或?qū)W生所說的整時

5、認識半點:出示有半點的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分針的位置特點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

6、小組匯報:請幾個組的代表說說半點時時針、分針的位置特點

7、老師總結:時針走過幾,分針指到6,就是幾時半

評價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第三版塊 【動手操作、嘗試練習】(b7)

1、 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床,上午8半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3半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2、 教室內(nèi)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孩子。

3、 時間對對碰(聯(lián)線):請你把鐘面上的時間和下面的時間用線聯(lián)接起來

4、 小結: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

時針走過幾,分針指到6,就是幾時半

5、 看圖說說小狗,小豬在什么時間,干什么?為什么小豬該睡覺了還沒有完成作業(yè)?教育孩子要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版塊 【玩游戲、鞏固新知】(b3)

玩老狼老狼幾點鐘游戲,請幼兒撥鐘。

1、講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鐘,老師說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鐘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撥正確了就不吃小羊,時間撥錯了,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鐘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游戲。(結束全課)

評價

全體孩子按教師出示的課件內(nèi)容獨立動手操作,嘗試練習,拔準整時和半時,戲中,鞏固已學到的知識。

第五版塊[課后延伸]

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認識時鐘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認識時鐘》前一天,我讓孩子們把家里的鬧鐘帶到幼兒園,方便他們更直觀地了解、認識時鐘?;顒赢斕?,當孩子們把玩著自己的鬧鐘時是那么地自豪,那么地投入專注,但是,從最后的書面操作結果看,孩子們掌握的情況并不理想。為什么有了可以直接操作的材料效果反而不理想呢?深思后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前期經(jīng)驗不足。雖然孩子們都帶了鬧鐘,但是是在活動當天帶來的,帶來后沒有足夠的時間、有效的引導他們?nèi)ビ^察、認識。孩子們對這個新鮮材料缺乏時間去認識、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

(二)活動時刺激太大?;顒又?,孩子們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自己手上的鬧鐘上,再有就是關心別人的鬧鐘有沒有什么新鮮特別的地方,孩子們很難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針對上述兩點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袄侠抢侠菐c了”改成“xx小朋友xx小朋友幾點了”的游戲,在有節(jié)奏的游戲語言的帶動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效果也較好。

(二)操作制作加深對時間、時鐘的進一步認識。準備了大量的鐘面、時針、分針,讓幼兒制作時鐘。在制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整點、半點的認識,還可以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三)繪畫活動增加競爭意識。分別讓幼兒畫兩面鐘,上面的時間分別為整點與半點,具體時間由自己確定?;顒右笫牵赫f出這兩個時間自己分別在作什么,可以把鐘面裝飾得漂亮一些,最后大家比一比,看看誰的時間準,誰的鐘漂亮,布置一個“漂亮鐘王國”

(四)區(qū)域中添加與時鐘有關的操作材料,讓能力弱的孩子有繼續(xù)操作、鞏固的機會,而且是自由選擇,孩子沒有心理負擔。

通過上述的補救措施我班孩子對時鐘的認識效果較好,還設計出了一些漂亮的時鐘,豐富了區(qū)域材料,可謂一舉多得。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3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一日生活錄像、課件。

2、實物鐘表一人一份、小鐘表模型若干。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2、談話激趣,觀看錄像,引入主題----鐘表

老師:小朋友在家喜歡做什么事情?(讓幼兒自由說)老師最喜歡看電視了,咱們一起看。觀看錄像《大風車》

老師:《大風車》是幾點播出的?怎樣才能準時收看呢?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3、參觀鐘表店,認識不同形狀、不同種類的表。

4、讓幼兒自選鐘表,仔細觀察。

(1) 上面有什么?(數(shù)字、指針)

(2) 后面有什么?(齒輪)用手撥一撥,有什么發(fā)現(xiàn)?時針和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跑的快,時針跑的慢)

(3)課件《龜兔賽跑》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

5、課件演示:認識整點、半點,尋找他們之間的規(guī)律。

(1)、(對比時間為4點、9點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老師總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幼兒撥整點(6點和12點時針和分針的關系)

(2)、(對比時間為2點半、8點半鐘表)老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分針指在6上,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字中間,就是半點,是兩個數(shù)字中小的數(shù)的半點。

6、觀看幼兒一日生活錄像,取小鐘表模型認識時間。

(1)幼兒看錄像,取出有時間的鐘表模型。

(2)游戲:《找朋友》。幼兒任選一個鐘表模型,老師說出一種活動,時間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課件演示:讓幼兒正確辨認時間。

8、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教育幼兒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老師:鐘表是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就可以按時做事情。比如: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9、延伸活動:做小小設計師。

老師:我們看了那么多的鐘表,也認識了鐘表上的數(shù)字、指針。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一塊獨特的表。聽音樂《鈴兒響叮鐺》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nèi)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0以內(nèi)“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說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說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說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游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說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xù)進行游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jù)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里。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內(nèi)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xù)探索認識。

活動反思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guī)诺然顒又?,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于學生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對于“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nèi)ブv。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復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么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松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nèi)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shù)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shù)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shù)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

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shù)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

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

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shù)字。

五、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六、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認識6到10的教案大班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幣值。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shù)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3、有錢幣購買商品的愿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4、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6、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活動準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yè)員的家長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不同幣值的人民幣10元。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教師讓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人民幣,告訴大家:我?guī)淼氖菐自X?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貨幣的面值,讓幼兒認一認。

觀察錢幣,讀一讀上面的數(shù)字。

2、小組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錢幣有什么用?用錢可以做什么?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幣值的人民幣?

3、實踐活動。

說說自己帶了多少錢?

提出超市購物要求:明天,我們要出去遠足活動,為遠足活動準備一些小食品,每個小朋友只有10元錢,每個小朋友事先考慮好,要買什么東西,觀看商品的價值,然后在10元的范圍內(nèi)購物。

幼兒相互討論,作出打算。

來到超市,自主購物。教師指導幼兒觀看商品的價值,購滿需要的商品。

到柜臺結帳。自己核對商品和價錢。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講述自己買了什么東西?用了多少錢?

活動反思:

在組織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前,我們還在猶豫著是讓老師自己準備,還是請幼兒自己帶?起初我們想自己帶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怕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里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太多,一會兒帶這,一會兒帶那,連錢也要帶?又怕萬一丟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但一想,明天剛好是遠足活動,也許準備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機會來一個購物實踐活動?不是“結合家庭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活動”,很好的一個機會嗎?通過孩子自己帶錢,并去體驗購物帶來的快樂,一舉兩得,再麻煩,我們也決定拋開顧慮,試一試。

于是,我們在家園知心屋中,告知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及緣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時帶了各種幣值的錢幣。在認識錢幣的時候,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介紹自己帶的人民幣,我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已經(jīng)能準確無誤的說出幣值。我意識到,其實讓孩子“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輕松多了。在購物過程中,他們也會盤算著自己有多少錢,明天遠足需要些什么東西?有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

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在放學時,家長們見孩子拎著自己買的東西,興奮地告訴他們自己購物時的經(jīng)歷,那快樂的模樣,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確實成長了,對老師的做法也表示贊同,沒有絲毫的責備麻煩的意識,他們紛紛表示,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

對家長,對孩子,對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們的收獲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