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邏輯清晰,不要墨守成規(guī),教案與教學工作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制定十分重要,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模板6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shù)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shù)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磥碓跍y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tǒng)一的工具?,F(xiàn)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數(shù))有哪些數(shù)?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shù)??潭?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yōu)槭裁炊紡目潭?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shù)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shù)一數(shù))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xiàn)在厘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xiàn)在和好朋友玩?zhèn)€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yè))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zhàn)?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借助對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shù)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yè)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xù)研究嗎?
課后: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jīng)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四條邊,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提問學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有什么?
學生回答:(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學生自己填完課本14頁的表格。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每組對面面積相等;
正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面積都相等;12條棱長度都相等。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物體的運動,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能區(qū)分、判斷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能在平面圖上將物體按指定方向和距離(格數(shù))平移。
2.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模擬、判斷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的運動,感受平移和旋轉的不同運動方式,培養(yǎng)觀察、判斷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比較等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識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或旋轉后前后相關的圖形教學準備:課件,小轉盤、長方形卡紙、小棒、三角尺、游戲紙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暑假里,南京舉辦了青奧會,你們知道嗎?(自由簡單交流) 歡歡她們一家也來到了南京觀看的青奧會的比賽,讓我們隨著她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二、認識平移和旋轉
1.運動現(xiàn)象中初識平移
出示視頻,介紹:首先他們坐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到了賓館,上了電梯;最后,在比賽場館,看到了三面國旗冉冉升起。(視頻停,出示例1)
(1)車廂平移現(xiàn)象
小朋友們,還記得火車車廂(貼出火車圖片)是怎樣運動的嗎?
(學生說,引導說出:軌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來模仿一下,(學生動起來),片刻后讓學生演示:你的“小火車車廂”是怎樣運動的,走了什么路線? 小結:火車車廂的運動是直直的向前。貼“”。
(2)電梯平移現(xiàn)象
那電梯(貼電梯圖),電梯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說)
用你的手勢來告訴大家,貼出電梯圖,說出:電梯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貼出“ ”。
電梯還能怎樣運動?(直直的向下運動)
(3)國旗平移現(xiàn)象
賽場上,運動健兒努力拼搏、為國爭光,升起了三面國旗,國旗在旗桿上是怎樣升起的?來,用卡紙來表示一下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
貼國旗圖,演示直上,國旗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國旗時,國旗的運動呢?(直直的向下)
歸納:從剛才的幾個運動現(xiàn)象里,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相同的地方呢? 引導大致得出: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
對,像這樣,它們在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這樣的的現(xiàn)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書:平移。)
小朋友們,在我們教室內外,你能發(fā)現(xiàn)平移的現(xiàn)象嗎?那在其他地方呢?(舉例加手勢)
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平移現(xiàn)象,以及說法的準確性。
2.簡單操作中正確理解平移
小朋友們能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平移現(xiàn)象,那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玩平移運動,好嗎?(出示“試一試”)
出示:把數(shù)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學生統(tǒng)一做好,目光巡視,個別糾正)
繼續(xù)出示:把它平移到課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讓學生演示,課件跟著演示。(統(tǒng)計,就是這樣平移的請舉手) 看到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老師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錯誤的平移方法。問:是平移嗎?怎么不是?
小結:原來平移數(shù)學書時,要沿著同一個方向,路線要直直的,數(shù)學書也不能轉動。
繼續(xù)出示:把數(shù)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你還可以怎樣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課件)。問:沿這個方向也是平移嗎?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認為?你呢?(幾生回答,能達到幾個要素)同意嗎?(面對黑板箭頭,手勢變換一些角度)就是說,只要沿著同一個方向,運動的路線是直的,這樣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運動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勢暗示:豎直的),還可以是(斜著的)。說得真好!
3.運動現(xiàn)象中初識旋轉
離開了比賽場館,歡歡她們來到了百貨大廈,看到了一個掛鐘(貼鐘面圖片),我們來看看鐘面上的分針,(演示從12走到3)問:它是怎樣運動的?(來我們抬起左手臂來表示分針從12走到3),問:是平移嗎?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計學生會說旋轉)
歡歡帶著這樣的問題又看到了另兩樣物體(貼風扇葉片、螺旋槳圖片),電風扇葉片、螺旋槳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動作)
這三個物體在運動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們都在轉) 為什么鐘面指針、電風扇葉片和螺旋槳都在一定范圍內轉而沒有轉到其他地方呢?(讓學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這樣的運動現(xiàn)象可以看成是旋轉。(板書:旋轉)
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旋轉現(xiàn)象?(舉例加手勢,師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旋轉)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轉
小朋友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小轉盤,我們來玩一玩旋轉,好嗎? 出示:準備一個小轉盤,把指針指向a。(目光巡視)
把指針從指向a旋轉一圈。(學生操作,選擇學生上展示臺演示,應該是用順時針完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操作逆時針旋轉)
簡單歸納:原來旋轉既可以這樣轉(貼順時針標志),也可以這樣轉(貼逆時針標志)。
老師也想玩一玩轉盤,仔細觀察:指向a轉到指向b,問:這是旋轉嗎?(學生暢所欲言,應該有學生說不是,他覺得要轉一整圈才是)讓學生聚焦到,旋轉是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可以轉一整圈,也可以轉一小段。
請大家從指向a旋轉到指向b,你能繼續(xù)旋轉到指向c或指向d嗎?(學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層練習,深化認識
1.同學們,我們跟著歡歡認識了“平移”和“旋轉”,那老師想考考你們能不能分清這兩種運動現(xiàn)象,真的能嗎?如果是平移運動,我們一起在面前演示“。(動作)
想想做做第一題(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學們真愛動腦筋,老師這兒有根小棒,你能讓它作平移運動嗎?(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轉運動?(重點是找準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長方形的卡紙或三角尺來做出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嗎? 真有趣!同樣的物體,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導說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轉?(引導說要素)
3.秋天到了,一陣風吹過,地面上有許多的落葉,我們來玩?zhèn)€移葉子的游戲,好嗎?哪些樹葉通過平移可以和綠色樹葉重合?可以通過平移和綠色樹葉重合的在括號里打“adic;”。(用游戲紙完成?)
指名學生匯報結果。有不用意見嗎?判斷時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嗎?(注意做錯的同學,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2、4、6號樹葉雖然通過平移不能和綠色樹葉重合,要怎樣做,它也能與綠色樹葉重合呢?(先旋轉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轉,學生答)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兩種運動現(xiàn)象,它們是(讓學生說平移和旋轉),沿著同一方向、路線是直直的,這樣的運動是平移;繞著一個固定的中心轉,這樣的運動是旋轉。生活中的很多運動中都有平移和旋轉,只要我們帶著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們。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等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 情感目標: 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運用,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 45米/分 96千米/秒 140千米/時 2. 學生交流(做一做): 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 )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1. 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shù)量關系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 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時間
9秒
2小時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 (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三)實際運用
1. 填表:
速度
時間
路程
騎自行車
9分
1080米
駕駛摩托車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時
2. 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 學生獨立練習
b. 反饋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5
教學目標:
1、在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靈活運用多種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計的精確度。
2、通過活動,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養(yǎng)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jīng)認識了很多長度單位,誰來說說?
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劃
師:誰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也可以從你的身上找出這些長度。
3、猜一猜
師:出示1米長的彩帶。
猜:有多長?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4、揭題
預計學生可能說是看出來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長比出來的等,即“估計”出來的,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適時板書課題“估計”。
二、展開活動
1、畫一畫
(1)不用尺子,你能畫一條長8厘米長的線段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誰覺得自己畫的8厘米最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反饋2個學生的作品) 大家畫得準嗎?請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匯報:你是怎么畫得這么準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
師:剛才大家都談了不用尺子怎么畫,如果現(xiàn)在請你來畫,你能畫得更準確嗎?
還想再試試嗎?
(2)不用尺子畫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和一條長2分米的線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說一說自己的方法,眼力有進步的同學請舉手,恭喜這些同學過關。
2、估一估
(1)估計鉛筆的長,你覺得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
(2)估計一下課桌的高,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誰來量一量?
(3)估計一下把鉛筆盒圍一周是多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再量一量。
(4)估計一個同學的身高。
(5)出示:一個盒子,現(xiàn)在要用彩帶圍盒子一周,需要多長的彩帶呢?小組中討論一下,然后把你認為需要多長的彩帶剪下來??纯茨囊唤M的同學眼光最準。 學生反饋,說說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組中課前準備好的包裝盒,先估計一下用彩帶圍一周需要多長,然后剪下來,實際圍一圍。最后匯報。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并記錄下來。
三、聯(lián)系生活
1、圍一圍
(1)請5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
師:5個同學手拉手圍一圈,周長大約是多少?先估計,再測量。
(2) 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
(3)師:人們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估計出大樹或是大柱子的周長,你能估計出來嗎
2、比一比
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你能說出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嗎? (出示課件)
3、想一想
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 米,寬3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還想進行哪些有趣、有挑戰(zhàn)性的估計呢?比如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長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課后再去實踐研究,好嗎?
小學二年級下教案數(shù)學篇6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和比較的過程,學會辨認對稱圖形。
2、經(jīng)歷多種感官多種形式的參與,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能找出對稱軸。
3、經(jīng)歷剪、拼、畫,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對稱圖形的特點。
教學準備:練習紙、圖形紙、剪刀、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優(yōu)美的草地上有許多蝴蝶。
2、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蝴蝶怎樣的?
3、我們今天要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研究它?。ㄕn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來,又展開)
二、認識對稱圖形
1、老師帶了很多圖形,看看有哪些圖形。
2、拼一拼。從上面的圖形中,你能不能選兩個拼成下面的圖形呢?
a、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b、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這些圖形外,你們還能不能拼成同類型的其它圖形?
d、學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對不對,我們先來看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一樣;對折會重合……
4、看看我們同學拼出的圖形,有沒有不是同一類的?(驗證)
5、得出名稱
像這樣的圖形,讓我們給他取個名字。(對稱圖形)
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
6、聯(lián)系生活找找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制作對稱圖形
師: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真多?,F(xiàn)在我們就來制作一個對稱圖形。我們要制作一棵小松樹,有什么好辦法?
生:畫一畫(怎么畫?)畫半棵/直接剪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展示學生作品,你是怎樣剪的?
只有這樣剪,左右才是對稱的,我們就把這條折痕叫做對稱軸,對稱軸的左面和右面形狀是一樣的。(課件展示對稱軸)
你能畫出這條對稱軸嗎?
四、判斷對稱圖形,畫對稱軸
1、仔細觀察,判斷這些圖案是不是對稱圖形。說一說驗證的方法。
2、畫出對稱圖形的的對稱軸。
3、畫正方形和圓的對稱軸(機動)
五、多種形式,自主聯(lián)系
1、上面的圖形對折后會是下面的那一個,用線連一連。
2、上面的圖形展開后是下面的那一個,用線連一連。
3、臉譜欣賞。(出示一半,讓學生想象完整的臉譜,再呈現(xiàn))
六、課外延伸,豐富知識。
對稱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廣泛的應用。我們一數(shù)學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