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推薦5篇

時間:2024-01-17 作者:Brave 備課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預測和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無法在實際課堂中實施的教案是沒有價值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推薦5篇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唱—— 北京民歌《對鮮花》

聽—— 黃梅戲《對花》

創(chuàng)編活動—— 對花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北京民歌《對鮮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韻味。

2、 通過欣賞黃梅戲《對花》,初步感知戲曲的風格特點,感受民族音樂與民俗風情的豐富多彩,增添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

3、 能認識并唱出附點四分音符,了解并會運用“對唱”這一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能夠用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活潑、詼諧的情趣。

教學難點:指導唱準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以及第三、第四樂句的音高。

教具準備:花卉圖片、玫瑰花一支、裝飾教室的鮮花、卡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起共鳴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的變化,揭示“花”的主題。

1、 導入

師: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許多繽紛的鮮花,沒錯,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正是與“花”有關。

2、 交流

師:春天到了,百花爭奇斗艷,你們知道哪些花兒呢?請說出花名。

(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每種花都有獨特的外形和生長特征,老師還想考考大家——

什么花開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長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紅滿山?(山茶花、杜鵑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長滿了刺?(月季、薔薇、玫瑰)

3、聽賞歌曲《對鮮花》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聽聽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a、播放錄音《對鮮花》

b、聽完老師用有節(jié)奏的語言提問,同時指導學生按歌詞中的句子有節(jié)奏地回答

師問:什 么 呢 │開 花兒│在水│里─│ 生答:菱.角│開 花兒│在水│里─│

師問:什 么 呢 │開 花兒│像木│耳─│ 生答:鳳.仙│開 花兒│在水│里─│

師問:什 么 呢 │開 花兒│紅滿│山─│ 生答:山.茶│開 花兒│在水│里─│

師問:什 么 呢 │開 花兒│滿干│刺─│ 生答:薔.薇│開 花兒│在水│里─│

c、出示花卉圖片(鳳仙、山茶),通過視覺讓學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紹屬于薔薇科,讓學生親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學

1、 揭題

師:剛才這首歌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北京民歌《對鮮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吧。

2、 學唱歌曲

a、認識附點四分音符(借助卡片)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說出名稱,再介紹“附點”,認識附點四分音符。

b、 老師唱譜,學生跟著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譜中的附點四分音符。

c、 著重練習帶有附點音符的樂句。

d、分句教唱歌詞,注意反復練習難點句子,比如第三樂句。

3、 介紹“對唱”的演唱形式

師:這首歌跟我們以往學的歌曲不一樣,它的歌詞中多了雙引號,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有幾個呢?(兩個)它表示什么意思?(兩個人唱)

師:對了,歌曲中一人問一人答,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對唱,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對歌。下面我們來用對唱的形式把歌詞的第2、3、4段練習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礎上,演唱歌詞的其他三段。教師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唱歌姿勢和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

三、創(chuàng)編歌詞

師:我們還可以繼續(xù)編歌詞,比如(唱)“什么呢開花兒白有香?”(生唱著答出來:茉莉、梔子)

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并用對唱的形式唱出來。

四、欣賞黃梅戲《對花》

師:其實這種對花的形式不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僅民歌里有,戲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段黃梅戲里的《對花》,聽聽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揭示欣賞題目,播放錄音。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快樂的doremi》,識記doremi三個音;欣賞《哆來咪》。 教學目標:

演唱歌曲《快樂的doremi》.

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認識和演唱音符doremi。

教學過程:

一、聽唱歌曲《快樂的doremi》

1.聽賞歌曲

(1)聽錄音范唱《快樂的doremi》

(2)請你跟琴唱一唱這三個音。

(3)教師演唱《快樂的doremi》,學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2.聽唱法演唱歌曲

(1)輕聲讀歌詞第一段

(2)聽教師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心里默唱一遍,輕聲唱一遍。

(3)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師仔細聽學生演唱,加以指導。 “演唱”四分休止符時,可用手勢動作代替

(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聽錄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體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欣賞《哆來咪》

三、音樂游戲

1.認識五線譜上的dore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戲

四、演唱歌曲

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或領唱與齊唱,小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

3.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

五、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篇3

第一課 老師你好

第二課時

第十課 《多年以前》

第十二課 《夜》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能用輕松。自然、抒情地聲音學會演唱《月圓曲》,能自信、又表情地當眾表演歌曲,并積極參加互評活動;

2、在聽賞《搖籃曲》時,能感受到歌曲抒情,優(yōu)美地情緒,能用自己地肢體語言參與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語難點:

學會唱《月圓曲》,能準確。和諧地唱出歌曲《月圓曲》中的兒聲部。

教學準備:

鋼琴、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情景布置

營造處溫柔、靜謐的氛圍。

2、聽覺感受

學生隨著《月圓曲》的音樂走進教室。

二、導學鋪墊

聽賞《搖籃曲》

1、說一說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一聽(放《搖籃曲》),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搖籃曲的意境)

2、動一動

請你學者媽媽哄寶寶的模樣動一動!

3、唱一唱

師:媽媽是怎樣哄寶寶睡覺的,你能學學嗎?讓我們用“u”來學習媽媽好嗎?

三、課堂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能用輕松。自然、抒情地聲音學會演唱《月圓曲》,能自信、又表情地當眾表演歌曲,并積極參加互評活動;

2、在聽賞《搖籃曲》時,能感受到歌曲抒情,優(yōu)美地情緒,能用自己地肢體語言參與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語難點:

學會唱《月圓曲》,能準確。和諧地唱出歌曲《月圓曲》中的兒聲部。

教學準備:

鋼琴、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導掌握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搖籃曲》描述了媽媽在夜晚哄寶寶睡覺的情景,你還能回想你知道的與“夜”有關的詩或兒歌來告訴同學們嗎?

2、歌詞教學

(1)師:同學們剛剛說得詩和兒歌真棒!老師也想為大家朗誦一首兒歌,好嗎?(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

(2)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兒歌吧?。▽W生一起朗讀)

3、曲譜教學

(1)師:這么美地夜,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地贊美吧!

(2)教師范唱

(3)全體學生用“u”模唱曲譜

(4)分組視唱曲譜,然后合唱共同唱出

4、歌曲教學

(1)輕聲唱詞

(2)師:你覺得有哪些句子難唱?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3)接龍游戲,教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最后一句一起唱,然后交換唱。

(4)演唱整首歌曲

5、雙聲部教學

(1)師:這首歌曲真美,藍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圓月??炜匆蝗嚎蓯鄣男切且拐0驼0驼哐劬砹恕?/p>

(2)互動教唱二聲部

師:讓我們共同來完成它?

師:誰愿意來做可愛的星星?

(3)聽賞童聲合唱《月圓曲》

師:同學們唱得太棒了!還有一群停學也很想唱一唱這首歌,讓我們來聽賞!

(4)師: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注意情境)

二、創(chuàng)編表演

1、師:請你來做小導演,為這首歌去編排一個最佳表演方案。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2、分組討論,匯報演出

3、互評:哪一組好,好在那里?

哪一組還有待改進,可以怎樣改?

三、課堂小結(jié)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視聽結(jié)合法學習,能用高亢、嘹亮的聲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參加勞動而獲得豐收的喜悅心情來演唱曲調(diào)和歌詞。

3、體驗四川方言“喲啥、喲喂”、“哥兒啰喂”等襯詞在歌曲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4、了解山歌的幾種演唱形式。

5、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成旋律悠長,節(jié)奏自由的形式。

教學重點:

1、能用高亢、嘹亮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與語氣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風格。

難點:

1、切分節(jié)奏和附點音符時值的把握

2、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導入山歌,讓學生找出歌曲中歌詞的特點。如歌詞中的“羅兒、朗朗采光采、朗羅”等襯詞。解釋襯詞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調(diào)、勞動號子中,用上襯詞,可以抒發(fā)人的情緒、協(xié)調(diào)勞動時的節(jié)奏、烘托氣氛。剛才這首《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是人們在砍柴時唱的山歌。人們一邊勞動一邊唱歌,心情是怎樣的呢?(高興的)對,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我們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

下次的勞動課,我們可要積極的勞動,因為勞動讓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更美好!

二、新課

1、初聽、發(fā)聲練習

2、打開暢言資源,初聽《放牛山歌》旋律(伴奏)。生隨老師律動。

師:那這些動作都是跟什么有關系???抽生答。

師:跟農(nóng)村勞動有關系。雖然現(xiàn)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現(xiàn)在不一樣,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春天的農(nóng)村,好不好?

師一邊講解,一邊粘貼一些圖片(太陽、牧童、牛兒、花朵、青草)同學們看一看,多美?。∑鋵嵭∧镣∫贿呑咭贿叧鑳耗?!你們聽聽是什么歌兒?

師彈琴唱:哥兒羅喂,哥兒羅喂。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唱。(半度上行、下行)師:(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這讓老師想起一首兒歌:太陽出來照北巖,趕著牛兒上山來,背上背個大背篼,又放牛兒又撿柴。太陽伯伯西山落,牛兒吃得肥又壯,背上背篼挑擔柴趕著牛兒回村莊。同學們,其實沈老師念的這首兒歌和我們剛才的律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師板書:放牛山歌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歌。

2、復聽歌曲并認識四川盤子抽生說說歌曲與沈老師念的兒歌有什么區(qū)別。(有喲,啥什么的)師課件出示歌詞(注:襯詞,襯句用紅顏色的字標出):這些紅顏色的字就是剛上課時老師說的襯詞、襯句。師用四川話唱一遍(暢言伴奏)提問:沈老師唱的和剛剛一體機上唱的有什么區(qū)別?生:不是普通話。師:說得真好。沈老師唱的是四川話。這是一首四川兒歌。它屬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種,它的字句很精練,節(jié)奏很短小。這首歌當中有些字音有了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解說村cen、啥sei、哥guo、巖ai這四個字在字音上的變化。師帶生讀)師:下面沈老師帶同學們用四川話來讀一讀這首兒歌。師帶生讀整首兒歌師:其實四川的民族民間的音樂里更是豐富多彩。今天,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種很民族民間的,

在四川曲藝里經(jīng)常用到伴奏樂器,(出示四川盤子)這叫四川盤子。我們看一看,用兩個指頭夾住盤子的底部,小指翹起來。(師演示)

3師生一起手持盤子,敲打節(jié)奏讀歌詞。(一、二、三、四,太陽出來喲喂)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接龍游戲,看看是左邊的三小組同學讀得好,還是右邊的三小組同學讀得好。左邊的同學讀前半句,右邊的讀后半句(左邊:太陽出來喲喂,右邊:照北喲巖,左邊:趕著那個牛兒啥,右邊;上山來)

3、跟琴學唱歌曲學唱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先念后唱,聽唱結(jié)合,跟唱,對唱,一領眾合等方法進行歌唱教學。

課件出示樂譜:

(1)跟節(jié)奏再念一遍歌詞,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這樣容易記住歌詞。

(2)跟老師的琴聲輕聲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臉上帶著笑容。同學們的歌聲讓老師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3)教唱一遍,生再齊唱一遍。

對唱。師生對唱,男女生對唱。師:太陽出來了,山坡上長滿了青草,牧童趕著他心愛的牛兒,你們說他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那同學們得唱出這高興的心情啊。好,下面請同學們用高興的心情再對唱一遍。

三、創(chuàng)編活動同學們,下面老師想把這首歌唱給同學們聽一聽。不帶伴奏的哦!請你們聽一聽,我唱的和同學們唱的有什么不同。師唱第一段(山歌風味)抽生說:前面慢,后面快。師:同學們說是不是啊。這首歌曲就是帶了那么點兒山歌的味道,

山歌是人們在山野里勞動時歌唱的曲子,它的節(jié)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長。又因為山歌是在戶外演唱的,所以它的聲音特點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這樣,它的聲音才會在山間傳得很遠。下面,我們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師就不伴奏了,看著老師的手。

師指揮,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師:下面我呀把同學們分成兩部分,假設這是山谷,左右兩邊都是兩座大山。周末了,同學們作業(yè)都做完了,太陽出來了,山這邊的小伙伴要找山那邊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辦?(喊)怎么喊?(如:哎,太陽出來啰,上山啰)左邊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陽出來啰,上山啰)那山這邊的小伙伴怎么辦?(如:哦,來4啰)右邊的小伙伴一起喊(哦,來啰)。師:在山上放完牛,撿好了柴,太陽也要下山了,孩子們是不是該趕著牛兒回家了。那你們說最后一句,孩子們的`聲音怎樣?。吭趶娙跎嫌惺裁醋兓??(弱一點)那我們試一試。連唱三遍,聲音音量越來越小。師:接下來,我們把剛剛喊小伙伴的,加上我們改編過的,加上結(jié)尾的一起完整的來一遍。

師:牧童越來越遠了,回家了。今天我們學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時,咱們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風味的山歌韻味兒,其實在我們中國大家庭中各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機會老師再跟小朋友們一起來學學祖國各地的民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了。

四、師生再見

教學反思:

?放牛山歌》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放牧里的一首農(nóng)村題材的歌曲。在教學中,我用《太陽出來喜洋洋》導入新課,知道襯詞的作用,并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再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春天的農(nóng)村美,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因為這是一首四川兒歌,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帶同學們用四川話有節(jié)奏的朗讀兒歌歌詞,為后面的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做好鋪墊,再用民族樂器四川盤子為歌曲伴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唱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先念后唱,聽唱結(jié)合,跟唱,對唱,一領眾合等方法進行歌唱教學。

三年級上冊音樂哆來咪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①通過引申教學欣賞樂曲《天鵝》,使學生體會樂曲抒情的情緒和音樂所表現(xiàn)的美景。

②通過學唱歌曲《老爺爺趕鵝》,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農(nóng)村人快樂的生活。

2.行為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申教學欣賞樂曲《天鵝》,熟悉樂曲的主旋律,并能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形象。

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自學歌曲《老爺爺趕鵝》。

③能根據(jù)歌曲的情緒用優(yōu)美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老爺爺趕鵝》。

3.拓展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天鵝》和學唱歌曲《老爺爺趕鵝》,了解不同速度的旋律所表現(xiàn)的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根據(jù)不同風格的歌曲或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

二、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從而感受音樂的內(nèi)涵。

2.能辨別和感受不同音樂的不同情緒。

3.唱準歌曲《老爺爺趕鵝》的結(jié)束句。

三、教學難點

唱好歌曲中的由八分休止符與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切分節(jié)奏。

四、教學準備

音帶、多媒體課件、vcd、道具等

五、教材分析

1.《天鵝》

作者圣桑,鋼琴家。作品運用了鋼琴演奏的琶音勾勒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大提琴奏出的兩句變化充分的旋律,起伏較大。使人仿佛看到一只天鵝正緩緩地向這邊游來。樂句最后停留在一個長音do上。在琶音的伴奏音型襯托下,力度減弱,直至消失,好像是天鵝又游向湖的遠處,樂曲充滿詩情畫意,扣人心弦。作者在這首樂曲中不僅贊頌了美好的事物,也謳歌了純潔、善良的品性。

2.《老爺爺趕鵝》

這是一首羅馬尼亞兒童歌曲,情緒活潑歡快。歌詞采用敘事體呈現(xiàn),講述了老爺爺趕鵝進城的一個小故事,瑯瑯上口,符合兒童的學習興趣。旋律八度內(nèi)進行,前十六、后十’六節(jié)奏的運用,使歌曲的情緒更顯得輕快活潑。象聲詞“嘎嘎、嘎嘎嘎”的出現(xiàn),使歌曲的童趣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兒童的演唱興致。

六、設計思路

本堂課通過欣賞和學唱兩首不同風格的樂曲《天鵝》與《老爺爺趕鵝》,用多元手段讓學生在各種實踐、體驗、領悟、設計、創(chuàng)造等活動中,得到反復體驗,激活審美情感。

樂曲《天鵝》是一首抒情、高雅并略帶有些傷感的樂曲,無論從課堂氣氛的設計還是教師語言的斟酌都顯得相當重要。課的開場一改以往聽音樂進教室的模式,而是由學生靜靜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課的開始,為欣賞樂曲營造了一個安靜良好的氛圍。這樣學生能為下一階段的聽、想象作一個充分的準備。

歌曲《老爺爺趕鵝》,情緒比較歡快、活潑,歌曲內(nèi)容也較風趣。由前一部分的抒情緩慢到后一部分的活潑歡快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因此我在語速上下了些功夫,由深沉委婉的語氣向活潑俏皮過渡,打破先前的靜。結(jié)尾部分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感受農(nóng)村人熱愛生活的歡快情緒。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和課堂效果來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我對這堂課語言的設計也非常嚴謹,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語言的藝術(shù)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而且還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七、教學過程

(一)欣賞樂曲《天鵝》

1.聽樂曲,要求學生想象音樂所表現(xiàn)的畫面及演奏的樂器

師:“親愛的同學們又到了學習音樂的美好時光,今天,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首樂曲,讓我們想象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是怎樣一幅畫面?”

(說明:在課的開始,營造一個安靜的氣氛,等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能靜靜地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關注欣賞自然和藝術(shù)中的美。)

學生欣賞樂曲,老師可以用表情或動作暗示學生表現(xiàn)音樂。

2.請學生談談想象中的畫面

(1)師:“美妙的音樂帶給大家無限的遐想,誰能來說說你想象中的畫面?”

(2)學生發(fā)言,老師可提示:“大提琴委婉低沉的音色宛如天鵝潔白美麗的身影,鋼琴動感的琶音演繹出湖中潺潺的流水?!?/p>

3.老師邊介紹邊出示幻燈片畫面

“同學們說得真好。音樂表現(xiàn)了一個寧靜的夜晚,一只潔白美麗的天鵝正緩緩地向我們游來。這首樂曲的曲名就叫《天鵝》,它是由法國作曲家圣桑創(chuàng)作的《動物狂歡曲》其中的一首?!?/p>

4.觀看舞劇《天鵝湖》片斷——《天鵝之死》感受樂曲的

情緒

師:“接下來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天鵝優(yōu)美的舞姿。請愿意表現(xiàn)天鵝的同學上來為大家展示一下?!?/p>

(說明:通過視覺的直觀,再次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

5.小結(jié)

(1)多美的音樂??!誰能告訴大家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

(2)學生說后,老師出示powerpoint:情緒:抒情速度:緩慢

6.過渡

師:動聽的鋼琴聲摹仿出湖面波光粼粼的夜景,大提琴低沉委婉的旋律宛如天鵝美麗的身影,抒情優(yōu)美的樂曲《天鵝》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和諧寧靜的夜晚,接著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欣賞另一首樂曲,請聽一聽,它又將使我們產(chǎn)生怎樣的一種感受。

(二)新授歌曲《老爺爺趕鵝》

1.聽歌曲旋律,感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說明:由于在欣賞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對抒情、緩慢的音樂的理解,這次學生就能主動進行對比。)

2.說說聽了樂曲的感受

學生回答樂曲的情緒,老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你認為樂曲的情緒很歡快?引導學生說出樂曲的速度“稍快”。

3.聽范唱,了解歌曲表現(xiàn)的情景

師:“想不想知道這首歌曲表現(xiàn)的是什么內(nèi)容嗎?請大家來聽聽老師的演唱?!?/p>

(說明:情景的導入加上老師的范唱和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4.學生說說歌曲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5.自學歌曲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學習的方法,請大家自由選擇,并可以按照學習的方式自由組合。”

出示powerpoint:

a、口風琴自學歌曲旋律。

b、自學歌譜,請一位同學彈奏鋼琴。

c、跟著復讀機學唱歌曲。

d、你喜歡的學習方式。

6.學生自學開始老師巡視指導

(說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體現(xiàn)了課改的生生互動、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

師:請大家展示一下自學的結(jié)果。

(1)學生分組匯報展示學習情況,老師加以指導。

(2)請吹奏口風琴的同學為其他小組伴奏。

(3)復習反復記號:唱到反復記號處,老師問同學為什么這么唱,引導學生說出并復習反復記號在歌曲中的運用。

7.引導學生說出歌曲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

(1)師: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一句特別有趣?

(2)學生唱

(3)師:讓我們大家一起唱唱這句歌詞“嘎嘎老爺爺,嘎嘎嘎;嘎嘎老爺爺嘎嘎嘎。嘎嘎嘎!”(老師用手勢幫助學生唱準音高)

8.分析并處理歌曲的感情

老師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速度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掌握好歌曲的演唱情緒。

9.創(chuàng)編老大哥的動作,渲染學唱氣氛。

師:哪位同學能來表現(xiàn)老大哥是怎樣用舞姿吸引老爺爺而得到一對大白鵝的?

(說明:即興表演渲染了課堂的氣氛,同時能對歌曲的難點進行練習,加深鞏固。)

10.引導學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爺爺趕鵝》

師:老爺爺趕著這么多的鵝群去趕集,他的心情怎樣?讓我們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再來表現(xiàn)歌曲《老爺爺趕鵝》吧!

11.師生合作表演《老爺爺趕鵝》,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師:讓我們一起用優(yōu)美的歌聲、歡快活潑的情緒來表現(xiàn)美麗的農(nóng)村。讓老爺爺滿心歡喜地趕著大白鵝回家吧!

(說明:師生互動人人參與,以學生為本是課改教學理念的充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