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8篇

時間:2022-10-12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了做好新學期的教學工作,教案是時候需要寫一寫了,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8篇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1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數(shù)字卡片,你能說出是數(shù)字幾嗎?

是數(shù)字幾,你就可以拍幾下手?

2.幼兒看數(shù)字幾,并用拍手表示數(shù)量。

二、認識 >號和< 號

1.教師出示數(shù)卡6和7,引導幼兒判斷誰大誰小。

(1)提問:6和7中間可以放哪種符號?

(< 放在6和7中間)

(2)小結:<這是小于符號,小屁股撅給小數(shù)看,所以6小于7。

2.練習:出示數(shù)字7和8

(1)哪個大?哪個?。恐虚g放的什么符號?為什么?應該怎么讀呢?

(2)小結:8大7小,中間放小于符號,因為屁股尖尖對著小數(shù),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問:這是數(shù)字幾和幾?哪個大哪個小?

(2)教師把“>“符號放在6和5的中間,告訴幼兒這是大于符號,大嘴巴朝著大數(shù)笑,所以6小于5。.

4.比較符號、觀察不同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兩個符號有什么不同?

四、游戲鞏固

1.請兩個小朋友各選一個數(shù)字,再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選符號站在他們中間。

2.請一個小朋友拿著符號,讓兩個孩子分別站兩邊。

3.請小朋友看一看,他們站得對不對。

五、趣味練習:填寫對應的數(shù)字

1.講解作業(yè)要求

2.教師指導

3.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是大于符號和小于符號,用他們可以來比較數(shù)字大。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shù)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yǎng)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說:稱稈 鴨子 耳朵 紅旗 小棒。

生配合回答1~5各數(shù)

1.教師報數(shù)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shù)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設計意圖]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的開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喚起學生的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墒?,在分水果時出現(xiàn)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shù)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p>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誰和誰比較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shù)在前用大于,小數(shù)在前用小于,相同數(shù)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shù),尖尖嘴巴朝小數(shù)。

5.發(fā)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么問題嗎?(培養(yǎng)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后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方法應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

1.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幾小于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幾大于幾?

(三)游戲:比一比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既運用了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又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這節(jié)課大家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檢測

(一)游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shù)字2和4,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里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游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shù)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二)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shù)

有誰能夠把你數(shù)出來的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 趕走一只小免)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和分辨大與小。

2.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皮球、籮筐各一個,大小蘋果若干、樹一棵

餅干若干、大小(臉盆、包、書、瓶子、盒子、玩具汽車、椅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青蛙)誰來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歡迎嗎?

2.看小青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呀?(出示皮球)

二、觀察初步認識、感知大與小

1、有幾個皮球呢?(幼兒手口一致點數(shù))帶來幾個呢?哪個大呢?哪個小呢?(學說大球、小球)

2、誰會用手勢做一做大球的樣子?那小球的樣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學一學)

3、游戲大與小。

師:大球。

幼:邊說邊做動作。(教師說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 老師和幼兒比大小手,誰的大?誰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媽媽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誰的大/誰的小?(親子同樂)

(3) 幼兒自由交流。

(4) 邀請幼兒在大家面前講一講。

師:你是和誰比的?比了什么?誰的大呢?誰的小呢

(5) 游戲《拍手、跺腳》(親子同樂)師:“大手拍”(家長拍三下),小手拍(幼兒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長幼兒一起拍)跺腳的方法同上。

5、找大與小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魚、蝴蝶、樹、籮筐、……)

三、游戲。

1、《吹泡泡》。(親子同樂)幼兒和爸媽一起游戲,“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幼兒和爸媽慢慢的往后退?!按党尚∨菖荨睍r,一起往前走。

2、摘蘋果。

師:小朋友真聰明,找到了這么多的東西,老師這里還有什么?(出示蘋果樹圖片)這是什么樹呀?樹上結滿了什么樣的蘋果?紅紅的蘋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幾個帶回去呀?

師: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錯了就不能帶回去,摘對了才能帶回去呀 ,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媽那里。

幼兒按要求摘。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4

本課通過讓學生初步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為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用處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課的重點是教學生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培養(yǎng)學生交流能力。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shù)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對應“思想;

2、建立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會正確比較5以內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

認識”>“”

課前準備

1~5的數(shù)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做手指游戲,教師和學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戲,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shù)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墒?,在分水果時出現(xiàn)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提問:

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shù)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開口朝大數(shù)”,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數(shù)。”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shù)比大小,中間用等號;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

5、動手動腦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品請學生上臺擺一擺,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2)三組練習結束后進行小結。

三、練習天地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點學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shù)。

有誰能夠把你數(shù)出來的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說出來?

(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五、課后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比較兩個數(shù)量的大小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可以用“>”“<“和”=“來表示比較的結果,描述它們的大小。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進行相應的匹配。

2、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各1個,圖片,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大熊和小熊)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瞧!他們是誰啊?出示圖片(小熊大熊)兩只熊哪里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熊誰是小熊啊!為什么? (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客人了,你們怎么跟他們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 (出示大皮球).你們說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啊?為什么?

我再拿來一個球,現(xiàn)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小?你們是用什么辦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幼兒實物探索

師:兩只熊啊,今天還帶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請你找出大的東西用手上的貼貼紙貼在它身上.教師和幼兒邊說邊檢驗.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現(xiàn)在我要加大難度靠考考你們,咦?又滾來一個球,現(xiàn)在三個球請你說說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請個幼兒來從大到小來排排隊,再請個幼兒從小到大排排隊.

五、分辨圖片大小

師:兩只熊非常開心又來了一只熊,她來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哪個熊最大,哪個熊最小?請幼兒從大到小排序. 三只熊現(xiàn)在要去動物園找朋友做游戲.看是什么動物?你能給三只熊找到相應的好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大熊要找大的動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動物做朋友,剩下來的動物就可以和中間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兒操作,檢驗

師:動物園里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都已經(jīng)放在你們的小凳子底下了,你們拿出來看看,請幼兒舉起手中大的動物搖搖,再舉起最小的動物搖搖(幼兒上來粘貼)現(xiàn)在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吧.

師:你們看,大熊中熊,小熊他們的朋友可真多啊,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比對大小,如發(fā)現(xiàn)錯誤,請幼兒指出糾正)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大的物體,會比較大小。

2、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活動準備:

1、課件-數(shù)學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狀的圖片,形狀標記、大小標記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出示數(shù)學卡比較

教師:森林中大象和螞蟻是好朋友,大象和螞蟻雖然身材不一樣,但是他們互相幫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螞蟻坐在大象的背上開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螞蟻的身體和大象的身體比起來有什么不同?

(小螞蟻的身體小,大象的身體大)

(2)誰來說一說這是什么水果?(蘋果,草莓)

哪一個水果大呢?大.考吧.幼.師網(wǎng)出處我們用圓圈把它畫出來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來玩了,小蜜蜂和小貓的身體誰更小呢?

我們用小圓點把他畫出來吧。

2、出示數(shù)學卡比較

媽媽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個更大一些呢?

(1)請幼兒觀察比較圖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兒相互說一說)

(2)請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請小朋友看這三張圖片,你認識他們嗎?

(小雞,蝴蝶,大象。)

教師:最大的動物,我們用圓圈畫出來,最小的動物,我們用圓點畫出來。

(幼兒說,教師畫)

3、按標記將相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片分類。

出示這些圖形片:

(1)這是什么圖形片?該回哪個家?

(幼兒講,老師操作大圖形片,我送你到大標記的家;

小圖形片我送你到小標記的家。)

(2)請幼兒把余下的圖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游戲活動:《大豐收》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2、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shù)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小?”

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游戲

①幼兒圍在皮球周圍念兒歌?!靶⌒∑で蛘嬲{皮,一眨眼兒跑掉了?!蹦钔陜焊韬?,教師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分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一個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請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應放在哪個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活動反思:

在這教學過程中,幼兒都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把自己所看見過的物體拿來做比較。

數(shù)學比大小教案篇8

設計說明

游戲教學將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1、借助游戲,趣味教學。

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簡單,教學時以翻牌游戲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巧妙地把游戲過程轉化為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探究過程。在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習興趣高漲,既領悟了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又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新知。

以學生為主體,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應是學生為主體的必有之義。基于以上認識,教學時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形成知識上的共享,學習上的共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3、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新知。

課堂練習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達到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是檢驗教學效果、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這節(jié)課涉及的每個練習都體現(xiàn)在“精”字上,針對性強。從根據(jù)跳遠成績單排名次,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明確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鞏固練習更加突出了練習的有效性,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設疑導入

(在黑板上貼出正方形卡片:□□□□、□□□□□)

1、每張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個數(shù)字,這兩組卡片分別代表兩個整數(shù),引導學生比較哪個整數(shù)大,并說明原因。

(后面的整數(shù)大,因為兩個整數(shù)比較大小時,要先看位數(shù),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就大)

2、分別在兩組卡片中點上小數(shù)點,并比較哪個小數(shù)比較大。

□□?!酢酢酢??!酢酢?/p>

3、學生猜測大小。

4、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地銜接,有效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起點,明確了探究的方向,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0頁例5的情境圖和跳遠成績表。

姓名

成績/m

小明

3.05

小紅

2.84

小莉

2.88

小軍

2.93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依次說一說每位同學的跳遠成績)

預設

生1:從情境圖中我了解到了他們正在進行跳遠比賽。

生2:從成績表中我了解到了他們的跳遠成績,小明的成績是3.05m,小紅的成績是2.84m,小莉的成績是2.88m,小軍的成績是2.93m。

2、合作探究。

(1)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小明排第一,小軍排第二,小莉排第三,小紅排第四)

(2)討論:你們是怎樣排出名次的?

(3)請同學們按照課堂活動卡的提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詳見課堂活動卡)

(4)匯報。

預設

組1:小明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是3,比其他人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大,所以小明排第一。

組2:其余三人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都是2,比較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小軍的跳遠成績的十分位上是9,比小紅和小莉的跳遠成績的十分位上的8大,所以小軍排第二。小紅和小莉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上的數(shù)字,因為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紅排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