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最新8篇

時間:2023-01-06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要將自己的思路梳理好,教案是老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提前制訂的應用文種,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最新8篇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1

一、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學課本一年級第二學期12頁《路(前后,左右)》

二、設計意圖:

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在設計時以啟發(fā)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究知識,重視和強調(diào)學生學的過程為重點,教師主要起點撥引導作用。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并在教學中突出教學和實際相結合的特點:不但能在圖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樣如此。

三、教學目標:

1.能在圖中按要求描繪出所走的路徑。

2.能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3.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在多次的分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和小組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能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

五、教學難點:

能盡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線。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協(xié)作精神。

六、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實物投影儀、6小組的示意格子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亞和小巧)

今天他們是和我們一起來學本領的,你們愿意嗎?

看看他們?yōu)槲覀儙砹耸裁?一起來讀讀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前后左右。(出示課題:前后左右)

齊讀課題。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2

一、鞏固舊知進行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請一兩個學生說一下你是怎樣算的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一個十和幾個一中去掉幾個一剩多少]

2、數(shù)的組成的練習。

6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8個一和5個十合起來是多少?

46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28里面有幾個一,幾個十?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達到對新知識進行鋪墊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利用進行動畫演示:小明要過生日,請了好多同學,媽媽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顯示媽媽領著小明到商場的情景。)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顯示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請學生觀察要買的酸奶,怎樣放的,引導學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還放了兩瓶]

2.解決30+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師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板書:30+2=32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求30和2合起來用加法,依據(jù)百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還可以怎樣列式解決2+30。

教師板書:2+30=

獨立思考后寫在練習本上,發(fā)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鞏固練習30+3= 6+20= 70+8= 9+40=

4.解決32-2。

教師問:現(xiàn)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仔細看圖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還剩多少瓶?請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指出:為什么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jù)減法的含義,從32里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jù)數(shù)的組成知識,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就是32,從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鞏固練習63-3= 57-7= 48-8= 29-9=

[請多個學生說說怎樣算的,新知的強化。讓學生明白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與相應的減法的算理]

三、運用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小棒,請其他同學一起按要求擺小棒學生仔細觀察后,提出問題在練習本上寫出相應的算式,并由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先擺5捆,再擺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擺44根,再拿走4根。(還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連一連

課本做一做第一題填空,個別同學在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第二題數(shù)學游戲:在課本上連線,在展示臺展示正確者獎勵玉米圖片

3.我當小法官

4+60=46 4+60=64

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64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46

65-5=60 65-5=6

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57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貓他們那分別對應同一道題,結果不同,學生用手勢比劃小兔對還是小貓對,面向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出的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學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細觀察對比下選出正確的。最后一組題要求學生自己解答進一步鞏固]

四、解決問題(第43頁的第6題。)

在這里將首先出示一張春天的景_行情景創(chuàng)設,﹙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nèi)ゴ河?,在出游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問題,需要你們來解決﹚運用多媒體出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看后先進行同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請個別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40+3=4343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什么知識?我們學的是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幾十幾減幾這樣的減法,下課以后同學之間互相出題,互相說得數(shù),回到家里,和家長互相出題,互相說得數(shù),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1.在復習題后面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

5+3-210-5+3

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道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xiàn)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nèi)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xiàn)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sh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shù)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shù)。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xiàn)的畫面(或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shù)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jù)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

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shù)減2?

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shù)相加的得數(shù)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l)在屏幕上出現(xiàn)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xù)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jù)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nèi)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

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

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shù)“2”和3相加。

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

(l)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jù)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shù)。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計算。

5-2+3=8-7+8=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和第二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yè)

1.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分組觀察第1題的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nèi)容(重點說出小鴨數(shù)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shù)。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2.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shù)連起來。

3.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nèi)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3

?認識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象。能根據(jù)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進行一些直觀的判斷與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逐步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膠帶、標簽紙等。

學生按小組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標簽紙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同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

二、初步認識1米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老師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估計)

談話: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地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fā):(指拉開的綢帶)這段綢帶的長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可以用尺量一量)

[說明:對于“米”,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身高談起,再讓學生大膽地進行估計,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認識1米。

出示米尺。

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提問: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上的刻度,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綢帶,再讓每個小組照樣子量出1米長的綢帶。

提問:張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討論:標簽離地面都是1米,為什么貼的位置各不一樣呢?

[說明:學生的年齡小,合作學習的經(jīng)驗不足,適時進行合作的指導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實效。同時,又兼顧并重視了合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個體體驗與思考。]

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大家張開雙臂,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一些,還是短一些?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提問:你能用兩手比畫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畫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請每個小組在教室里任意選一樣東西,量一量,看從哪兒到哪兒的長正好是1米。

小組活動后,交流匯報。

[說明:讓學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兩手比畫1米有多長,學生的比畫有了參照,就會比畫得更準確。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長度表象。]

三、深化對1米的認識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3)談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長。睜開眼睛,伸出雙手,比畫一下1米的長度。

(4)提問:知道1米有多長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長的綢帶嗎?

學生活動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綢帶是不是1米長。

[說明:通過排1米長的隊伍需要幾人,走1米長的路需要幾步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認識。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的思考,通過閉眼想和再次比畫,力求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進而,再次讓學生根據(jù)表象剪出1米長的綢帶,并借助測量加以調(diào)整,學生頭腦中1米的表象將逐步精確。]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6)完成“試一試”。

先分別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門的寬和高,再小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談話: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到一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再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身邊,最后圍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形。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4

?認識時間》:

教學內(nèi)容:

書第81頁、例1、例2,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探索、直觀演示,使學生會用5分5分數(shù)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1時=60分,會用5分5分數(shù)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鐘表上表示的時間是多少?引導學生利用“幾時半”的認識,根據(jù)時針的位置在8和9之間粗略地說出是8時多。

2、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說哪些情況下要用到時間?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一)認識鐘面刻度。

1、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鐘表上的刻度,說出一共有多少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個大格的刻度所對應的數(shù)表示什么?教師對學生說明:時針轉過一大格1小時,分針轉1小格是1分鐘。

2、讓學生觀察分針從刻度12轉到刻度1,一共轉過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幾分?學生填寫書上鐘面上每一個大格的刻度分別表示多少分。

3、學生觀察操作:分針轉一周,共轉過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鐘。

4、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鐘面上每個大格的刻度作為時針的單位時是幾時,作為分針的單位時又是多少分。

5、學生交流、總結。

(二)用5分5分數(shù)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1、出示時間是9時5分的鐘面。讓學生說說鐘面上時間是幾時幾分,是怎么看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9時5分”,并讓學生說說如果用電子表的表示法應如何表示(9:05),向學生說明:如果分鐘數(shù)不到10,在分鐘數(shù)的前面要寫0。

2、出示時間是6時25分的鐘面。讓學生說說鐘面上時間是幾時幾分,是怎么看的?讓學生用兩種時間表示法表示。

3、學生小組討論應如何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小結歸納:要讀出一個時間,要根據(jù)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共同確定??梢韵瓤磿r針指在哪兩個數(shù)之間,確定是幾時多,再看分針指向哪兒,根據(jù)每一大格的刻度對應多少分來確定是幾時幾分。還可以先根據(jù)分針位置確定是多少分,再根據(jù)時針來確定是幾時幾分。

(三)認識時與分的關系。

1、出示三幅圖,表示時針與分針的動態(tài)關系。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變化,使學生看到時針與分針轉動范圍(即陰影部分)的對比和關系。

2、學生撥一撥:從12時到12時半。學生觀察時刻12時30分,讓學生用5分5分數(shù)的方法讀出是幾時幾分。

3、思考:為什么12時半和12時30分是一回事?

使學生明白在幾時半時,時針轉過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時),而分針轉過的是整個鐘面的一半(分針指向刻度6,即30分)。

4、學生撥一撥:從12時半到1時。同時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是怎么轉的。

5、討論:時針轉一大格(走1小時),分針轉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1時等于幾分。

6、小結:1時=60分。

7、做一做第1題。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中的學生在做什么,讀出時間是幾時幾分,再用兩種方法記錄下時間。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做這些事情時大概是幾時幾分,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和自己生活的聯(lián)系。

四、撥一撥,讀一讀

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撥一撥,讀一讀”的游戲。

五、課堂小結

說說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初步會比較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

初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會用100以內(nèi)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會比較1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探索百數(shù)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shù)數(shù):從100倒數(shù)到50

2、看計數(shù)器比較2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教師撥數(shù),指名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原因?!澳闶窃鯓酉氲?”

想:先從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大的,則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

(二)新授:

1、教學例七:

(1)教師出示幻燈片(百數(shù)圖)

(2)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shù)的排列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教師舉個例子,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分別有什么特點。

(板書:橫看、豎看、斜看)

特點:①第一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雙數(shù),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單數(shù)。

②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shù)個位、十位數(shù)字相同。

③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shù)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shù)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shù)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學生動手獨立填寫表格。

(4)再觀察,這個數(shù)位順序表有什么特點?

2、練習:教師提問,學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個數(shù)是多少?”

3、按要求38頁,給指定的數(shù)涂顏色。四人小組討論還發(fā)現(xiàn)什么新規(guī)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樣的數(shù)比大小。

課件出示計數(shù)器,學生分別說一說計數(shù)器上所表示的數(shù),再比較大小,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師小結方法。

(2)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集體訂正。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義,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經(jīng)歷抽象概括(即符號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

師:有一首兒歌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那么,兩只青蛙幾張嘴?三只呢?

?課件出示】

1只青蛙 1張嘴

2只青蛙 2張嘴

3只青蛙 3張嘴

4只青蛙 4張嘴

…… ……

師:相信大家還能說下去。但老師現(xiàn)在想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列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數(shù)和后面的數(shù)一樣的。

師:前面的數(shù)表示什么? (青蛙的只數(shù))

后面的數(shù)表示什么? (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數(shù)等于嘴的數(shù)量。

師:那n只青蛙有多少張嘴?

?課件出示】n只青蛙n張嘴

生:因為嘴的張數(shù)和青蛙的只數(shù)是相等的。

師:在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數(shù),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磥碛米帜副硎緮?shù)真的很方便。這里我們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數(shù)量和嘴的數(shù)量是相等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

?板書:用字母表示數(shù)】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擺小棒

師: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3根)可以這樣列式:1 3

如果你想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樣列式?如果這樣擺3個呢?4個呢?

生:擺2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shù)為2 3

擺3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shù)為3 3

擺4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shù)為4 3

?板書】三角形的個數(shù) 小棒根數(shù)

1 1 3

2 2 3

3 3 3 …… ……

師:仔細觀察,再思考,若擺a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呢?【板書:a】

生1:三角形的個數(shù) 3就是小棒的根數(shù)

生2:擺a個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shù)為a 3【板書:a 3】

師:在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數(shù)?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師:這些數(shù)我們叫做自然數(shù),剛才的1 3,2 3,3 3,……,這么多的算式,只用a 3就把剛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來字母用字母表示數(shù)真的變簡單了,學習數(shù)學就是為了把復雜的問題變簡單。

師:在數(shù)學中,我們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表示a 3。請同學翻開書本86頁,看看最上面小博士說的話.【板書】 a 3=3 a=3·a=3a

師:觀察,能簡便的是哪種運算符號?

生:乘號。

情境二:媽媽的年齡

(1)師:上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jié),我們的朋友淘氣出了一個與媽媽有關的問題給大家。

課件出示:

淘氣說:媽媽比我大26歲。那么當我1歲時,媽媽幾歲?2歲時,媽媽幾歲?3歲時?

?板書】

師:觀察媽媽和淘氣的年齡,什么在變,什么不變? 生:1,2,3,淘氣的年齡在變,媽媽的年齡中+26沒有變。

師:為什么1,2,3會變化,而+26不變呢?

生:說明淘氣在長大,年齡變化了。媽媽比淘氣大26歲是不會變的。

師:上面的每個數(shù)和式子只能表示媽媽和淘氣某一年的年齡,如果我們用字母x來表示淘氣任意一年的年齡,那么媽媽的年齡該怎樣表示? 生:x+26

師:x+26中還可以看出媽媽與淘氣的年齡差是——生:26。

師:x+26不僅可以表示媽媽的年齡,還可以看出媽媽與淘氣的年齡差是26。

淘氣:你覺得x會是哪些數(shù)?

生可能會隨便說一個數(shù)字,教師隨機應變。

小結:取值要符合生活實際。

(2)小組合作

師:淘氣比媽媽小26歲,當媽媽27歲時,淘氣的年齡?28歲時?29歲時?請你根據(jù)之前的列表方法,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示淘氣的年齡。

鼓勵學生先思考,再參照黑板上的表格進行列表解答淘氣的年齡。

師:在這里y可能是哪些數(shù)? 師:字母變了,字母的式子變了。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卻沒有變化。年齡差還是26歲。數(shù)學就是研究千變?nèi)f化中不變的規(guī)律。

三、回顧總結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也明白用字母表示數(shù)會給我們帶來方便,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某一數(shù)量,還能從中看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接下來我們來試一試用字母表示數(shù)。

?試一試】

1.面式子能簡寫的用簡便方法表示

x-5 1 b x y 9+3 c 4 4

2. 1只手有5個手指;

2只手有10個手指;

n只手有 個手指。

3. 我們每76年才見到一次哈雷彗星 ,在公元s年出現(xiàn)后,下一次出現(xiàn)將是公元 年。當s=1986時,再一次出現(xiàn)將是公元 年。

4.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長,a表示邊長,那么正方形周長公式可以寫作:

四、再次感受字母“簡”

1.用字母表示學過的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用字母表示你學過的運算律

五、鞏固練習

師:完成作業(yè)紙(即書本練一練第1、2題)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經(jīng)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shù)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

3、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初步體驗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法。

教學用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shù)字卡片一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們要和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知識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呢!大家有信心學好數(shù)學嗎?

教師:學習數(shù)學首先要會數(shù)數(shù),你會數(shù)數(shù)嗎?要不我們就一起來數(shù)數(shù)看!

(揭示課題:數(shù)一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激發(fā)觀察興趣。(出示第2~3頁的圖畫)

多媒體課件顯示:一所美麗的小學

(1)同學們看,這是我們美麗的`學校,同學們先自己看一看,圖畫里畫了些什么?

(2)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們在哪里。(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的話)

(3)教師點擊學生向老師敬禮的場面,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數(shù)圖畫中的數(shù)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數(shù)出圖中人和物的個數(shù))

(1)數(shù)數(shù)量是“1”的人和物。

師:圖畫中有幾位老師?(生答:1位老師。老師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師并加上圈。再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物體的數(shù)量也是“1”。)

引導學生答出:一面國旗、一個花壇、一個足球……

強調(diào):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幾?

師:像一面國旗、一位老師,都可以用數(shù)量“1”來表示。(出示數(shù)字“1”,并認讀數(shù)字1)

(2)數(shù)其他數(shù)量的人和物。

數(shù)到數(shù)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知道這些數(shù)量的。

(學生可能答:看出來的、數(shù)出來的)讓數(shù)出來的學生,指著數(shù)給大家看一看。

強調(diào):數(shù)數(shù)時一定要口、手一致。

3、認讀1~10各數(shù)。

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師用多媒體出示課本第4~5頁的圖畫(或貼出10個數(shù)字,讓學生讀一讀)。

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數(shù)。然后同桌互讀,集體交流,先從1讀到10,再從10讀到1。最后老師指一個數(shù)讓學生齊讀這個數(shù)。

三、拓展延伸

數(shù)身邊的實物。

在圖畫中我們數(shù)出了數(shù)量1、2、3……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里有這些數(shù)量嗎?

(可以引導學生找:幾扇門、窗,幾盞燈)

強調(diào):數(shù)量后面的單位名稱。

四、鞏固應用

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1、2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數(shù)了漂亮的小學校里的人呀、花呀、樹呀、鴿子呀等好多東西,還數(shù)了教室里的門和窗等。希望同學們做一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數(shù)一數(shù)

1 2 3 4 5 6 7 8 9

一、數(shù)一數(shù),再照樣子在□里面畫“○”。

二、我能把與數(shù)字同樣多的部分圈起來。(12分)

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煉,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游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么樣??

師:這里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里的不一樣,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愿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么,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后說說準備怎么測量,最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xiàn)在,到了交流匯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么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m3cm,1m30cm,1、3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cm,1米3)

師:有這么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我們應該怎么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于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xiàn)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么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xiàn)在我來布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F(xiàn)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