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

時間:2022-11-18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實用的教案是讓我們課堂順利進展的依據,寫教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接受我們所傳達的知識,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8篇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1

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②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③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復述故事情節(jié)。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復述故事,整體感知。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講述1945年1月莫頓亨特架機偵察的故事導入。

二.復述故事,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復述準備,搶答問題:

a.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e.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4.學生分節(jié)(冒險、脫險)復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jié),尤其是脫險部分,盡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5.討論復述的得失,總結改進的意見。

①處理好詳略

②抓住人物行動和心理活動的細節(jié)。

三.小組討論、探討文意

①讀了這個故事,你最大的一點感想是什么?

②“我”為何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為文章的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后思考,留待下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

四.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背誦

布置作業(yè)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品讀語??

1.圈劃人物心理、行動以及環(huán)境描寫的雅詞美句。

2.小組討論交流,找出能概括“我”的行動和心理過程的詞句。

爬—蹲—伏

二.探究品味,感悟情理

1.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2.組織學生深入探究、提出并討論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②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

③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3.朗讀品味:

①“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p>

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②想象“我”在石梁上的心理,說一說。

③“我”在脫險前后有哭了兩次,哭時的情感一樣嗎?

④學生表演父子對話,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以鼓勵為主,并教給方法的良苦用心)

三.結合體驗,品味人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一個中國父親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樣做?

2.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將怎么辦?下來后,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四.拓展練習,積累語??

從“讀一讀,寫一寫”中選用五個以上的詞,以“逆境”為話題,說一段話。

布置作業(yè):

課外練筆:《在懸崖面前》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記敘詳略與中心的關系。

2、學習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并理解其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行動、心理描寫的內容及作用。

2、難點: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步驟

第一部分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二、研讀課文

一、初讀感知,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承前)明確:這個人就是莫頓亨特,他當時在受獎會上講了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侯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接著,他講了一段故事,請大家代替他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

明確:要素齊全,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

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懸崖,在懸崖上下不下來,最后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并且得到了珍貴的人生啟示。

二、研讀課文,了解“怎么寫的”。

1、如果是像剛才我們有的同學那樣講,行不行,能不能感動人,給人以深刻啟示呢?盡管說清楚了,與課文比一比,看看少了點什么?

明確:對,在寫到爬上爬下懸崖,肯定少不了寫一些具體的動作,并且談談自己的心理活動。為了更清楚了解,我們還是讀一讀莫頓亨特先生自己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將這個故事的。為了方便,我們分成爬上和爬下兩個部分,先研究爬上的部分。

2、布置:默讀課文,找出攀爬懸崖過程中表示心理活動的和動作描寫的詞。注意,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用一個動詞來表示。(投影)

爬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卜卜亂跳

蹲心驚肉跳哀求啜泣頭暈目眩

伏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討論明確: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被拋棄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許還有不該冒險的悔意。

(投影,以“失去信心”導入)

4、布置:研讀一下在巖石上的部分,聽教師范讀。

問題:我們開始接觸文章的核心部分,看看小主人公怎樣開始“走一步”的,也按照剛才的方式劃出有關的心理描寫的詞語來。

毫無信心:害怕會摔死—啼哭

萌發(fā)信心:似乎能辦到——移、探

信心大增:是能辦到的——啜泣

問題:剛才兩次都寫到“哭”,大家看看,這種哭法是一樣的嗎?

明確:“我”憑著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了看似無法戰(zhàn)勝的困難,我在下懸崖時,曾有兩次哭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卻復雜得多,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悅,有被拋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對父親的感激還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終于憑著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了看似無法戰(zhàn)勝的困難。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三、研讀課文,了解“為什么這樣寫”。

1、問題:時隔57年后,一位65歲的老人,僅僅是為了寫在懸崖上這么一次經歷嗎?

討論明確:這種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對待它,我們不能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種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討論詳略:我曾經聽過有的同學講這個故事,對小伙伴和爸爸的情況感興趣,你認為呢?(或者:讓我們回到將故事的現場,看看,怎樣講的?)

2、問題:那座懸崖并不很陡,如果是中國的爸爸,會怎么樣?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談談為什么會這樣。(說出文中的爸爸具體的語言和動作,換了中國爸爸,又可能怎么樣?描寫手電筒的細節(jié)和爸爸的語言等都是值得討論分析的。)大家討論一下。

討論明確:關于中國爸爸的問題,可以各抒已見。文中的爸爸,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積累人生的經驗。確實也給了“我”以巨大的教益。爸爸一直用鼓勵的語氣來培養(yǎng)“我”的信心,用手電筒給我以指引,教給我方法??梢詮囊陨蟽牲c來加以指導。

四、整理遷移

l、總結全文

布置:我們生活中有關這樣的事情嗎,同學們談一談,回去后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小懸崖

不著眼巖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的感受

大人生

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勝利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2、過程和方法:

⑴嘗試探究性、多角度閱讀理解。

⑵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系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系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教學難點】

嘗試探究性、多角度閱讀理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讀課文導語:

導語中說這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么是什么險呢?怎么會陷入險境呢?又是怎樣脫險的?為什么隔了57年,65歲的作者還要記述這段經歷呢?“其中蘊涵著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整體感知

1、默讀:

要求默讀的速度為每分鐘300字,慢慢加快為每分鐘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讀好,行嗎?

默讀后請同學們復述課文。復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2、搶答:

⑴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⑵發(fā)生在什么時候?

⑶爬懸崖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幾個?

⑷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3、把課文分成“冒險”、“脫險”兩部分,四人小組組內試講,全班推薦2~3人上臺復述,并即使點評。

明確:復述要求“響亮流利、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明確:同學用這樣的句式復述“我講述的部分是……我的講述完了,謝謝大家”、“我的點評完了,謝謝?!?/p>

三、研讀主旨

1、探究主旨:

作者由這次歷險,獲得了什么啟示?

(讀最后一節(jié)。)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提示:龜兔賽跑、夸父逐日……

2、總結歸納:

居里夫人說:“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贝蠹覍W了《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獲得了什么道理?

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呼喚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四、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7~22小節(jié),背誦最后一節(jié)。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4

一、導入新課

在師生問好后,我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以此導入新課。我講道:“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由于在早朝讀的時候我讓他們讀過這篇課文,因此我的話音剛落下來,就有學生搶答,“他是莫頓。亨特?!薄芭郎健薄芭缿已隆蔽蚁雽W生們對課文可能還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接著說:“對,他就是莫頓亨特,那么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下面請大家先仔細朗讀課文,然后請大家代替他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p>

在學生讀完后,復述前,我還問學生:“你們說復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有學生說:“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薄罢f得很好,那么,從詳略來看呢?”我接著問。學生中有人補充說:“應該重點復述我是怎樣在爸爸的指點下走下懸崖的,還應該重點描述一下我當時的心理活動?!蔽以诳隙藢W生的回答后,就讓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復述。

其間,我在教室中穿插走動,不時傾聽學生的復述,我發(fā)現他們基本上都是按提示復述的,看來學生們對課文內容已經十分熟悉了,我想已經可以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了。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對學生們的復述進行總結后,我說:“現在同學們對課文已經十分熟悉了,這是我們學好文章的基礎,那么,你們再說說這篇課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呢?”

學生們聽后,面露難色,似乎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我決定讓同學們從我們已經學過的課文中找到思考的方向。

我說:“大家回顧一下我們本單元學過的《滋味》,看看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稍作思考后,學生就紛紛發(fā)言,有的說:“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在寫作文的時候應該注重人物的動作、心理的描寫,這樣才能使文章生動、具體可感?!庇械恼f:“我明白了生活原本就是有滋有味的,關鍵在于我們要去品味、體驗、感悟?!?/p>

……

“大家說得很好,你們再想想這些知識我們分別使我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收獲?”我又問。

“使我們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收獲?!?/p>

“使我們在寫作上有了收獲?!?/p>

“不對,你說得太片面了,應該說使我們在語文知識方面有了新的收獲,因為,寫作只是語文的一個方面。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最后我就總結說:“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面對一篇新的課文,我們都應該從兩個方面去學習,一是看在語文知識方面能學到什么;二是看在思想上有什么收獲?!薄懊靼琢诉@些,你們再說,今天的這篇課文,你能有些什么收獲呢?你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再告訴老師?!蔽矣职涯莻€問題拋給了學生們。

有了剛才的討論,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閱讀時自己體會最深的東西就找到了歸屬。

有的說:“作者對自己的心理描寫刻畫的十分細致”。

有的說:“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很生動,對人的心理把握很準”。

有的說:文章的語言……語言……我覺得有些句子寫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這位學生似乎不知道如何表達她的意思,但但是她又顯然感受到了什么。于是我讓她念一下她體會到的句子。

于是她念道:“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噗噗亂跳?!?/p>

“你體會到這個句子寫得很好,好在哪里,你能說說嗎?”我說。

“瘦骨嶙峋正是表現了我體質的瘦弱,與前面的8年來我一直有病相照應,而噗噗亂跳則反映了我這時恐懼的心情。這一句話就把這兩層意思都表現出來了?!睂W生答道。

“還有沒有這樣的句子?”我問。

又有學生念道“我聽見有人在啜泣,正在納罕那是誰時,結果發(fā)現原來是我自己?!?/p>

“好在哪里?”我問。

學生說:“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當時極度恐懼的表現,因為恐懼所以產生了幻覺?!?/p>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們自己在下面讀兩遍,進一步體會。

我看到學生們都體會到了這些句子的妙處,于是,我問道:“剛才靖雯同學只是體會到了句子的妙處,卻不知道怎么表述,你們知道嗎?”

“這就是說這些句子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由于在前一篇課文中學到了,因此,大部分學生馬上就脫口而出。

“我們也應該在平時的練筆中去錘煉我們的語言,讓我們的語言也富有表現力。這就是我們今天從課文中學習的第一點語文知識?!蔽疫呎f邊板書: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并且把前面兩位的發(fā)言也板書在黑板上:心理活動及細節(jié)描寫。我接著問:“你們覺得還有沒有其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生們又翻了翻書,但沒有人舉手了,我想那我這節(jié)可就按大家體會出來的知識點講吧。于是我說:如果沒有那我們下面的時間就先來體會一下本文的心理描寫的妙處并及作用。大家各自先分別找找“冒險爬山”和“脫險”這兩部分的心理描寫的重點詞語或者句子,再結合語境體會一下這些詞語或句子的妙處,在書上作批注。然后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p>

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就讓小組推選代表分別回答。

一個學生說:“在攀爬懸崖過程當中表示心理活動的詞有: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噗噗亂跳、心驚肉跳、哀求啜泣、頭暈目眩、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p>

一個學生說:“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p>

“有些什么心理?!蔽易穯柕?。

“有因為膽小而表現出的恐懼”

“有上不去又下不來的無奈。”

“有后悔當初不該來的悔恨。”

……

不等那位學生說話,下面就有人說了出來。

我說:“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這里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的刻畫出了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恐懼、無奈、悔恨,委屈和還有迷茫。但最主要的是……?”——“恐懼”。大家齊聲答道?!斑@樣就讓我們很分明的看到了一個不僅身體瘦弱,而且連意志品質也那么‘瘦’小的‘我’。我們這里分析的是冒險爬山時的心理,那脫險的過程當中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我接著說,并且又叫了一個小組的代表起來回答。

他說:“在脫險的過程當中,描寫心理的句子有‘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這似乎是能辦到的’‘我能辦到’?!?/p>

“有什么作用呢?”我問。

學生回答說“這些句子寫出了我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由最初的毫無信心,慢慢變得有一點兒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所以我最后能安全脫險。”我看他能回答得這么好,于是我表揚了他:“劉鰲同學回答得非常好,我們讀書就要達到這種效果,將文字中隱含的信息都讀出來。要不要給他來點掌聲?”頓時熱烈的掌聲響起,看得出大家得掌聲中飽含著欽佩之情。

我叫大家停下后,說:“剛才我們體會了一些富有表現力得句子,也體會分析了精彩的心理描寫,你們說,這些都是我們在哪方面得收獲?”學生們回答說:“語文知識方面的?!蔽矣终f:“那我們在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收獲呢?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按要求動了起來,經過思考后就互相討論開來,我也不時湊過去聽他們的討論,看觀點多不多、新不新、深不深。

我看到討論得差不多,大家得聲音也越來越小,于是就組織學生們交流。

有的說:“我們做事不要老想著最終的目標是什么,而應該先把眼前的做好。”

有的說:“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信心,文中我就是在父親的鼓勵下,逐步樹立信心,才慢慢走下懸崖的?!?/p>

有的說:“我們要學會鼓勵別人,適當的鼓勵能給人強大的精神動力?!?/p>

有的說:“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做一件事情。他明明是有病,卻怕別人說他是膽小鬼,而跟著去爬山,以致于使得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p>

有的說:“我們看到自己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不應該棄他而去,而應該去幫助他?!?/p>

有的說:“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想著多么艱難,而應該鎮(zhèn)定冷靜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p>

有的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溺愛孩子,而應該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做,鍛煉孩子的能力?!?/p>

我邊聽邊帶著大家評論,最后我說:“大家的發(fā)言真是精彩,有的從如何面對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的角度、有的是從朋友如何相處的角度、有的從父母應該如何教子的角度、有的從我們做事應該量力而行的角度、有的從鼓勵人的角度分別談了自己的收獲,有一些觀點,甚至連老師也沒有想到。大家通過交流,彼此就又多了一份財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珍惜這些財富、用好這些財富。”就此結束了本課。

執(zhí)教感言: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zhí)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說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么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么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學習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zhàn)勝困難,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zhàn)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整體感知: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學法指導]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b.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即五個“w”)復述搶答:

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組加分的獎勵方式,激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先小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合作探究: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學生朗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體驗反思: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學生練筆,小組交流,全班反饋)(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真誠鼓勵)。

[教師小結]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學生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點片斷,感受文章內容拓展延伸: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以上作業(yè),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較閱讀談中美德教育方式: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么方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課后記:把兩篇課文內容綜合在一起閱讀,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確立的,旨在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朗讀教學中,給學生以朗讀方法的指導,并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啟迪,又得到美的藝術感染。在閱讀教學時,努力形成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空間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对谏降哪沁叀酚孟笳魇址ㄕf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蹲咭徊剑僮咭徊健氛f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么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蹲咸偬}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锻ぁ氛f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zhàn)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zhàn)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發(fā)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著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著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guī)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干勁,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復述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a)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fā)思考。

b)學法

反復朗讀培養(yǎng)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fā)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復述。

1、自讀以前,提問:復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后,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復述前,提問:復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復述。

4、指名學生面對全班復述,并進行評價。

5、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yǎng)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的語句并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么變化呢?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于“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么?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fā)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fā)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獲。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懸崖的經歷得到的經驗

我的心理變化父親的指導

毫無信心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在困難面前不應畏懼卻步,

信心大增而要冷靜分析,化解困難。

每次走一小步將大困難化小,一個一個

巨大的成就解決,就能戰(zhàn)勝困難。

設計意圖:

簡明扼要,抓住課文精要,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7

教學設想:

1、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在預習中通過閱讀自己提出問題,經歸類整理后由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回答(或布置為作業(yè)),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通過閱讀指導教會學生怎樣提出恰當的問題從而最終提高閱讀能力。

2、錘煉學生的語言敏感力:通過揣摩語句、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文本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

3、學以致用,不為學習而學習。教學要以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提高認識為終極目標,對于課文既要讓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揣摩和研讀,又要讓他們遠離文本本身做客觀的審視(從形式到內容)從而獲得啟發(fā)。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掌握訓誡、聳立、蓬亂、攀、顫抖、瘦骨嶙峋、蹲、心驚肉跳、凝視、嘲笑、頭暈目眩、啜泣、納罕、疲乏、小心翼翼、屢次等字詞。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情感、態(tài)度教育: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個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從而得到人生的啟迪。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記敘文中如何以實寓虛,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 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指導:

提前一天閱讀課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問題,如:詞語的音、形、意;文章的結構;語句的理解等等,以組為單位歸納整理由課代表上交。(注意:自己的問題要做好答案)

導入: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它就如同一座座高山擋在我們的面前,面對它,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海,也正因為這樣,世界上才就有了弱者與強者之分。然而,弱者和強者并沒有天然的不同,只是他們面對“高山”時,眼中所見到的景物不同而已。今天就讓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領著我們回到他的童年,和他一同回味那次讓他終生受益的際遇,來領悟他面對大山時眼中看到了什么。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4分鐘,教師投影學生預習時所提問題并提醒學生在默讀時對問題加以注意。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孩子為什么要爬懸崖?

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我眼中的懸崖有多高?

孩子們是否爬上了懸崖?情況如何?“我”的情況如何?

故事的結局如何?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

2、教師組織學生搶答

(可以采取男女生分組加分的獎勵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組織學生復述并由教師指導總結

敘事要注意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師要根據搶答階段的內容加以總結并投影六個要素,引導學生全面復述)

(1)、起因 玩厭游戲 別出花樣

(2)、經過 其他孩子:順利攀越,安全返回;我:中途被棄 進退兩難

(3)、結果 朋友求援 父親解困

(4)、蘊涵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自主探究:

1、寫攀越懸崖的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可能有哪些內容不寫?

(由學生評價同學復述的情況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內容的主次、詳略)

明確:

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介紹時間、地點和故事的起因是略寫,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好友杰利回家領父親來的過程則略去不寫;以后則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父親的指導則略寫。

2、作者為什么這么安排材料?

(學生討論,回答)

文章通過一次攀爬懸崖的過程,揭示了怎樣去對待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道理?!拔摇迸逝缿已碌倪^程和心理是敘事的重心,因而詳寫,其他則略寫,這樣安排,文章才能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3、從表達手段看,全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從表達手段看,本文前面主要側重記敘(敘事),最后一段是議論,作者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來揭示人生道理,這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體驗反思 :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讓自己難以忘懷的事情,它給了自己什么啟發(fā)?

布置作業(yè):

1、讀文章中記敘攀爬懸崖經過的部分并劃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2、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讓自己難以忘懷的事情,它給了自己什么啟發(fā)?將之寫成一段話。

3、搜集三、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警句并談談自己的認識

七年級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8

內容預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

②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③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④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復述故事情節(jié)。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課前準備

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復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后,卻發(fā)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歷中尋求啟示吧;

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投影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略)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

①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教師可以投影出示以下問題組)

其他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e.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②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敘要素,理清故事情節(jié)。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jié),尤其是脫險部分,盡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可以找兩位學生復述,其他同學聽后評析復述情節(jié)。以上環(huán)節(jié)主要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本文故事情節(jié),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為下一步探究性閱讀、多角度閱讀打基礎。

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后思考,留待下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背誦

布置作業(yè)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探究性品味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么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jié)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組。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杰利??赡苡械耐瑢W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于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xù)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后;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據

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后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布置作業(yè)

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點評

本案教學流程設計為整體感悟探究研讀拓展延伸三大板塊。

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地位,又注重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展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探究性閱讀、拓展與延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體驗反思接受正確的審美觀與情感熏陶,而對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另外,本教案在注重啟迪學生開展思維活動的同時,并沒有忽視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體現了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