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關于楊絳《我們仨》讀后感參考范文4篇

時間:2022-03-15 作者:Kris 讀后感

讀后感可以強化我們的閱讀,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意義,其次,為了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我們要真正理解文章,才能抒發(fā)真情實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于楊絳《我們仨》讀后感參考范文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精選關于楊絳《我們仨》讀后感參考范文4篇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這本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

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里,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認識楊絳緣于錢鐘書先生,讀書年代,讀《圍城》曾被我們視作為一種時尚,仿佛不讀《圍城》就不是文學愛好者。由此,也進一步了解了錢鐘書先生和他的家人,這樣的了解畢竟不一樣于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家庭也畢竟不一樣于我們。但是,一向以來卻從未讀過楊絳先生的文字,也許當時的讀書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吧。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云多變的半個世紀:戰(zhàn)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完美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說實話,開始是以一種淡淡然讀楊先生的《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簡單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我言語,在親人墓前一齊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惫湃嗽疲骸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能夠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風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理解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我的人、自我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風雨雨也只得自我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個性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钡撬€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jīng)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一個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2

前幾年在新聞上看到楊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十分惋惜,不僅惋惜這樣一位偉大作家的離去,也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因此,便忍不住又讀了一遍楊絳先生的著作:《我們仨》。

書的開始就是一個長長的夢,夢的內(nèi)容主要是楊絳先生一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一次次相聚,一次次別離。初讀此書,我并不能完全讀懂這本書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但我能深刻體會到楊絳先生對這個家庭的依戀和熱愛。懷念往日生活時,楊絳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總讓我覺得我的心底似乎有一顆種子,準備破土而出。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楊絳先生依然懷著一顆平和的心,去面對所有困難,也許正是她的淡然,才使她平實的文字,處處散發(fā)著魅力!書中并沒有悲痛欲絕的呼喊,也沒有令人揪心難過的詞語,讓我感受更多的是楊絳先生對丈夫和女兒的濃濃思念。寫作時,楊絳先生一人,懷念我們仨,那條古棧小道上,也只剩楊絳先生一人踽踽獨行。我想,回憶里溫馨的家庭,女兒的關愛,丈夫的牽念,才是真正的大愛吧!我喜歡他們一家人的性格,喜歡錢鐘書和楊絳的不諳世事,不爭不擾,喜歡錢瑗的大膽聰穎,孝順聽話。

換做我,我是不能接受最親的人雙雙離去這種事情的,我自然不如楊絳先生如此脫俗待世,楊絳先生如此看破紅塵,想必她的內(nèi)心也是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掙扎的。也許寫下這本書,懷念那段往事,是對楊絳先生內(nèi)心的少許安慰吧,誰能忍受原本和睦的家庭不復存在,原本親愛的人從此陰陽兩隔呢?楊絳先生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坦然接受命運的不公,在她的書中感覺不到對人生的埋怨,對不公平社會的抨擊,反而傳遞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精神:坦然迎接生命中的風雨,把風雨當作洗禮。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钡撬€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jīng)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是的,有了情和愛,還談什么痛苦和折磨呢?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3

第一次看到我們仨是被它的封面給吸引的,富有紋理的封面,略微泛黃的紙張,上面印著Mom、Pop、圓圓。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走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整本書仿佛是個夢境,語言虛幻飄渺,寫了這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一家三口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二部分通過夢來寫,抹上了一層思念愁苦的感情色彩,錢鐘書與錢瑗身患重病,楊絳一人思念與愧疚之情流露出來。在煙霧迷蒙的古驛道上,通過大量描寫落葉,昏暗,柳樹,寒風,以虛寫死,讓人震撼。

最讓我感興趣的部分仍然是第三部分對于家中三人的思念,楊絳與錢鐘書先生在英法留學,生下錢瑗(圓圓)。留學期間,夫婦二人喜歡“探險”,外出散步,或者自己學著做一些菜肴,錢鐘書先生照顧著楊絳,常說著“不要緊”,生活雖然清苦但是卻頗有趣味。同時,牛津大街的寧靜,法國對嬰兒與母親的關懷,以及對友人的描寫都讓這本書讀起來富有人情味。

全文楊絳先生的語言低調又平和,一邊自嘲一邊又以幽默的語氣寫著錢鐘書和圓圓打鬧玩耍。我很喜歡其中的三張照片,仨人各自工作,各不相擾,感受到的是他們一家人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書中雖然沒有用夸贊的語氣,但是對于女兒圓圓也可以看出滿滿的自豪和喜愛之情,從小時候展現(xiàn)出過人的記憶力和乖巧的性格,到之后在學校在工作中表現(xiàn)的優(yōu)異成績。有一個片段我記得很清楚,在文革時期,錢鐘書和楊絳先生成了“牛鬼蛇神”,而女兒作為革命群眾又無法替父母說話,她在大院內(nèi)貼上大字報,思想上劃清界線。然后依偎在母親旁邊為她縫制睡衣,帶來爸爸喜歡吃的夾心糖,剝好后放進瓶子里,將糖紙藏進書包,免得被人發(fā)現(xiàn)。這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錢瑗做事具有條理,不慌不亂,同時還能看得出她對父母的愛!在她身患重病,即將離去之際仍然想著父母,不愿讓父母擔心,她安排著父親外出的事宜,她想著寫父母如何教她的事,算是不浪費光陰的一點努力,她還寫如何制作簡單飯菜,教媽媽做飯,誰能想到這是一位將去之人所做的呢!她對父母的愛或許不算偉大,但是深沉,她時時刻刻想著父母,這也是值得我所學習的。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4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眱H僅十二個字,質樸的語言,平實的文字,正是老人對一家三口這些年相知相伴最真實的評價。

《我們仨》,只有165頁,卻讓我感觸頗深。我在清明節(jié)放假期間回家和返程的火車上讀完的這本書。一路上,一邊看風景,一邊享受書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樸實的文字娓娓道來,如同四月的微風拂面般柔和,如同細雨滋潤心田,如同陽光暖人心扉,一切都是那么平凡。

我開始靜聽平凡。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簡短的文字,僅僅講述一個關于夢的故事,但依舊能夠感受到兩位老人的真情。夢里,她尋找忽然不見了的他,是那樣的急切,如現(xiàn)實一般。而他安慰她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她說,“好像只要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逼降瓨闼氐奈淖种型嘎吨鵁o言的感動。

我繼續(xù)靜聽平凡。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一個夢境如真的“萬里長夢”。踏上古驛道,夢就開始了。鐘書被一輛大黑汽車接走了,從這里,老人開始了漫長又焦急的等待。幸好,她還有女兒阿圓。“阿圓一再對我說:‘娘,不要愁,有我呢。咱們明天就能見爸爸了?!弊x到這里,我想,這就是親情。不用做太多太多的事,只需要親人的一句安慰,一句“有我呢”,足矣。的確,我也聽過一句“有我在呢”,那時,心里暖暖的,心在微笑。平凡的話語,平凡的人和事最能感動人心,確切的說是觸動了我們經(jīng)歷過卻不曾在意的人情事。走著走著,終于,他們在“空氣郁塞,叫人透不過氣似的”古驛道上相聚了?!安挥谜f話,都覺得心上舒坦”,只要三個人在一起,只是幾個動作,即使相互無言,仍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平淡的親情最好的詮釋吧。楊絳老人的夢在繼續(xù),慢慢地變得沉重,她在病中的鐘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之間不停奔走,后來,阿圓也病重了,她很累,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看這部分時,淚早已濕潤了雙眼,心也在流淚,好像自己也在經(jīng)歷親人的離別。阿圓“回自己家里去了”,載著鐘書先生的小船變成了一葉小舟,“我眼看著一葉小舟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入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边@個“萬里長夢”結束了,只剩下楊絳先生一個人了。

我依舊靜聽平凡。

第三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她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這部分里,我看到書中附帶的幾張照片,有夫妻倆年輕時在巴黎和倫敦留學時的合影;有夫妻倆爭著看女兒自英國寄來的家信;有三人各自認真工作的畫面;最讓人能夠感受到什么是相濡以沫的是最后兩張照片,兩位老人互相理發(fā),“我能用電推子,他會用剪刀”。簡單的幾張照片確是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真實的寫照。我靜聽著老人講述“我們仨”的平凡生活,也喜歡上了老人說的“探險”。無論是散步,還是去度假,或是去圖書館,好像都是在“探險”。也正是有一個又一個的“探險”,他們搬入新居,開始自理伙食,開始平淡中充滿著趣味的生活。阿圓的.降臨帶給了一家人很大的樂趣,也是因為有了阿圓才有了“我們仨”的故事。

喜歡父女倆的對話。面對兩年不見好像已經(jīng)不認識的爸爸時,她猜疑的監(jiān)視著,晚飯后,阿圓對爸爸發(fā)話了。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彼s爸爸走。

鐘書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這樣絕妙的對話,媽媽怎能不記住女兒吐露的每一個音符句語?又怎能不說“阿圓和爸爸最‘哥們’?我們也能想到楊先生面對女兒的離去,內(nèi)心是有多么的不舍。一年之后,鐘書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碎琉璃脆”。這里,有誰不為之動容呢?

樸實的文字,講述了“我們仨”最真實最平凡的生活,而現(xiàn)在留在先生心里的一定是那些年“我們仨”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有苦有甜有笑有淚,平凡的小家,因為有“我們仨”,幸??鞓?。

我靜靜地聽完了一個平凡的家的故事,現(xiàn)在,我要去認真體會我們一家五口的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