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電視劇《功勛》的播出是對新中國奮斗史的一次深情回望,它用著不同的敘事風格講述八位功勛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赐昴阌惺裁锤惺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電視劇《功勛》觀后感作文優(yōu)秀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電視劇《功勛》觀后感作文1
《功勛》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組織創(chuàng)作的一部重大現(xiàn)實題材作品,今日正式宣布定檔。該劇將于9月26日在上海東方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黃金檔首播,優(yōu)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絡平臺同步播出。此次曝光的還有定檔預告和人物系列海報。
《功勛》是總局“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該劇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將首批八位功勛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lián)起來,詮釋了他們“忠誠、執(zhí)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勛》集結了全國一線創(chuàng)作團隊和制作班底,由導演鄭曉龍擔任總導演,李小明任總編輯,曹平、敦勇任總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單元由毛衛(wèi)寧執(zhí)導,劉戈建、李修文編劇,王雷主演;《于敏》單元由沈嚴執(zhí)導,王小槍編劇,雷佳音主演;《黃旭華》單元由楊陽執(zhí)導,申捷編劇,黃曉明主演;《張富清》單元由康洪雷執(zhí)導,陳枰編劇,郭濤主演;《申紀蘭》單元由林楠執(zhí)導,鞏向東編劇,蔣欣主演;《孫家棟》單元由楊文軍執(zhí)導,徐速編劇,佟大為主演;《屠呦呦》單元由鄭曉龍執(zhí)導,王小平編劇,周迅主演;《袁隆平》單元由閻建鋼執(zhí)導,宋方金編劇,黃志忠主演。
不同于以往的單元劇,《功勛》摒除了“人物傳記”的慣用敘事手法,集中闡述八位功勛人物取得成就時的高光時刻。八位主人公來自不同行業(yè)領域,性格也不盡相同,不同導演的拍攝風格各異,多元豐富,但都將帶給觀眾同樣的情感沖擊。
電視劇《功勛》觀后感作文2
《功勛》展現(xiàn)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zhàn)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里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嘗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并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yè),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里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huán)境里。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zhàn)火紛飛的環(huán)境里,感受戰(zhàn)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著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電視劇《功勛》觀后感作文3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里土氣。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奇跡——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獲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并且積極影響著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著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促使他執(zhí)著于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chuàng)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于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xiàn),這樣來篩選具有穩(wěn)定遺傳優(yōu)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tǒng)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里發(fā)現(xiàn)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獲,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么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xiàn)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fā)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yōu)勢,我為什么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于雜交水稻育種?!?
誰能夠想象到,一個關系著16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偉大的探索與成功,就這樣由袁隆平的一個意念而開始并最終誕生了。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么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64年到65年連續(xù)兩年的酷暑季節(jié)頂著烈日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檢查了4個常規(guī)水稻品種的14000多個稻穗后,終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yōu)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yōu)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zhí)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后,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數(shù)據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志《科學通訊》第4期發(fā)表。這篇論文的發(fā)表,標志著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后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chuàng)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袁隆平農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著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對于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著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于目前國內一個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于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著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并推廣后,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F(xiàn)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你說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夢,誕生于兒時那片美麗的園藝場,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誰也無法想到,他之所以會如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以農業(yè)作為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yè),竟只是緣于兒時感覺到的剎那間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