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讓我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和讀后感,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們迸發(fā)出新的讀后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曾國藩》讀后感優(yōu)質(zhì)7篇,供大家參考。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1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頗深,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蘊藏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
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nèi)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fā)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shù)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應該行什么禮節(jié),這就是教育。《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朋友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2
最早把這本書列到必讀清單里面,是受到白巖松的影響,白巖松的一段話令我非常好奇。他說:“在《曾國藩》這套書里頭,讓我看到了最為復雜的人性,有讓我最為尊敬的曾國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國藩,也有鉆牛角尖的曾國藩,在一個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復雜,讓我對人,對人性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币驗槲乙蚕肓私庖幌?,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個復雜法?
讀完《曾國藩傳》,對我啟發(fā)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曾國藩的“笨功夫”和“死磕”精神。他通過超人的努力,走通了科舉之路,曾國藩本人的天資連一般都談不上,更不用說聰慧,秀才就考了7次才考上,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最扎實徹底的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做人講究“拙誠”,不玩心眼。他帶兵,講究“結硬寨,打呆仗”,從不依靠奇謀詭計,只憑堅韌踏實,死磕到底。邏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胖每天以60秒死磕自己,我們很多007學員,都是以日更來死磕自己。
吳軍說“人的成就,都不在于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結了多少次尾”。我們通常定計劃容易,開頭也很多。但能夠有恒心的,有始有終的,做完一件事或者幾件事的情況比較少,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不愿意下笨功夫,不愿意死磕到底,所以你就只有開頭,沒有結果。大多數(shù)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智商。自己也是沒有恒心毅力的人,所以才加入007,來死磕自己。
二是:曾國藩善于自省。年輕時,曾國藩也有很多缺點和毛病,并且知識面很窄,眼界見識也不高,他通過寫日記天天自省,高度自律,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再一次證明了人的能力和自我要求是密切相關的,官場的失利也讓他痛定思痛。寫信給各位好朋友,讓大家給他多提意見,幫助自己總結經(jīng)驗教訓。自己來了一場中年變革,為后面的事業(yè)奠定了基石。
我看得到上的朋友以及我們007的戰(zhàn)友,很多人堅持冥想,也都是善于自省的人,自己也在堅持寫“”每天三件事”,里面有一個小確幸,讓我提升了自己對生活的幸福感,還有個昨日收獲,讓我反省了自己很多需要改進的缺點。
曾國藩也是在自省中了解了人性的復雜,明白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行事過于放蕩的人,表面上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真正的強者,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最后曾國藩用誘之以名,攏之以利,網(wǎng)絡天下英才,擴大鞏固湘軍,完成了他的“中年變法”。
對這一點我感觸最深,最主要是因為自己,在讀這本書之前,也一直是曾國藩說那個方剛之人,做什么就憑著自己的直性子,自以為是的觀點。在工作上,不喜歡公司那些討好領導的人,覺得任何時候以實力說話,以至于在職場中一直磕磕碰碰。在家里,也是暴脾氣,和家人有事商量一言不合,就臉紅脖子粗,說話聲音也很大,方剛之氣溢于顏表,很多時候,也讓家人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
三是:曾國藩對于詆毀自己,謾罵自己的人態(tài)度。
文中說到了他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左宗棠每見一個人都要談論他與曾國藩的前前后后,然后每次談論都必大罵曾國藩。跟部下,朋友吃飯也是頓頓破口大罵他。
對于左宗堂的不斷攻擊,他做出的反應是,第一,要求朋友們及家人不要回擊左宗棠,避免火上澆油,反而鼓勵他們盡量與左宗棠搞好關系。
第二,對左宗棠的攻擊不聞不問,不予回答。
每次都有人聽不下去了,告訴他左宗堂是如何罵他的時候,曾國藩都是不溫不火,你可以說他達觀,也可以說他淡然,也可以說他幽默,他相信自己的拙誠,終能白于天下,不必浪費精力與左宗棠爭這些口舌。
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很多時候,做不到這么坦然。對別人的辱罵,誤解,我們總是要和他辯一個高低,爭下這口氣,更有甚至還會撕破臉。
最后,以曾國番家書中,本人最喜歡的金句作為結束語自勉: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3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nèi)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眾號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但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我的公眾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助。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nèi)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非常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但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會出現(xiàn)此類的祝福語,但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非常虔誠。可能有人會說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于婆媳關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fā)了我對于婆媳關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一下自己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tài),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yè)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己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yǎng)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有趣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己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可以很快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非常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不過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隱私。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通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非常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4
昨天聽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真真是被震撼到了。
曾國藩一生中能夠被保留下來的文字,就有20xx萬之多。
一個人或許能夠做到一時勤奮,但是如果能將勤奮貫徹終生,是該有多么了不起!
而曾國藩就是一個將勤奮持續(xù)了一生,他筆耕不輟,時時勤勉,雖然天資不算太好,但是他足夠勤奮,也不自傲,會借鑒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
比如他創(chuàng)建了湘軍,并親自培訓,以思想教育加強管控的同時,開展技術性訓練。在曾國藩的訓練下,成為一只紀律嚴明和戰(zhàn)斗力強的隊伍,并一舉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其實曾國藩的資歷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說不太聰明,他考秀才考了7次,在他23歲那年才考中了秀才。
但他的成就是值得我們恭敬仰望的,他不僅是出色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平定太平天國,還在文學上有所造詣,是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的創(chuàng)立人。
讀書可以明理,讀史可以明智,曾國藩的經(jīng)歷或許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讀,來踐行~
時時勤勉勵,歲月不待人。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5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關于曾國藩的書,覺得不錯,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曾國藩被稱作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關于所謂四大,我查了一下,有兩種說法,一說: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一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看起來曾國藩作為所謂中興名臣之首是沒有爭議的。實際上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與曾國藩年齡相仿,算是一代人,李鴻章比曾國藩小了12歲,算是晚輩,張之洞則又比李鴻章小了15歲。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謂四大也不過是后人主觀給起的名號罷了。
從人物關系上來說,是曾國藩創(chuàng)建了湘軍,胡、左、彭都出自于湘軍,多少得到過曾國藩的提攜和推薦,后來才逐漸自立門戶,而李鴻章更是在曾國藩家當過幕僚,算是曾的學生。
曾國藩最后做到封疆大臣中的最高級直隸總督,封一等毅勇侯,可以說位極人臣,而李鴻章、左宗棠后來也不過是一等伯爵,可見曾的江湖地位,當然從跟皇室的關系上可能李鴻章更進一步,這也主要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方式不同。順便回顧一下,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的劃分,也就是說在除了清滿族只給自己皇室宗親保留的王公級別的爵位外,曾國藩在對漢人始終有防備心和小氣吝嗇的大清朝已經(jīng)做到了當官的極致。
回到本書,作者非常詳盡的講述了曾國藩的生平、品行、思想、一生的主要功績以及自始至終的志向和心路歷程,曾國藩可以說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幾近完人,我覺得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曾國藩不是那種天賦異稟從小就開掛的人,而是一個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的普通青年,所以作者在文中也多次提到曾國藩資質(zhì)平平,很多成功是以拙笨堅守取勝。這給人以欲揚先抑的感覺,試想一下,單是這份考了六次不中后還沒有崩潰的執(zhí)著與堅韌就不是凡人能比,尤其還能在第六次不中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總結自己之前不足的這份越挫越勇的強大內(nèi)心,并且真的就找到了成功的要訣,打通了任督二脈,第七次終于得中,并且在次年就接連中了舉人,可見他不但不笨拙,而是本來就是一個天性堅守,耐得心煩的人,這在他后來的領軍過程的成功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
然后,進京官后,曾國藩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不足,在學識上的淺薄和品行上的鄙陋,于是立志做圣人,以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且后來真的就成為了儒家理學大家,實在令人佩服。據(jù)說他甚至還是毛爺爺?shù)木衽枷?,畢竟都是湖南人?/p>
曾國藩平生嚴于律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錯,他培養(yǎng)和提攜了很多人才,也算是為國家做了很多的貢獻。他的格局很大,不太關注私利,不過也并非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式的清官和高潔之士,而是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畢竟活在晚清那種昏庸混亂的朝代,想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放松一些細節(jié),才有機會做自己本心想做的利國利民的事情。
曾國藩平生的兩大功績主要體現(xiàn)在平定太平天國和興辦洋務運動。前者可以說是給大清朝續(xù)命,后者則是為后世之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建造了中國第一艘現(xiàn)代戰(zhàn)船,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兵工學堂,還提議送出了中國第一批留洋學生??傮w來說他的功遠大于過。
書的后半部分講述了曾國藩晚年經(jīng)歷的也是讓他背上“賣國賊”標簽的天津教案,不得不說,在一個昏庸落后孱弱的國家,誰去出面處理這件事也討不了好,沒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是不可能有正常的外交的。要么先認慫但要吃恥而后勇,早晚要把丟掉的面子和里子再掙回來,要么就是拼命的打法,不管代價與后果如何反正就是拼了,至于孰對孰錯,就只有歷史能夠回答了。
最后,曾國藩在回認兩江總督位上因病去世,享年僅62歲,依作者講,他很大程度上是累死的,曾國藩一生也算是為了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拼盡了全力,只是大廈將傾,個人的力量能延遲一會已經(jīng)是不易了。功過后人評,我覺得曾國藩還是很值得尊敬的和學習,有機會再看看別的關于他的書。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6
曾國藩,湖南湘鄉(xiāng)人,生于清代嘉慶十六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謚號文正,因稱曾文正公,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儒家講“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國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篤學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認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chǎn),而在出賢子弟。他在政事繁勞、軍務緊張之際,總共寫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萬字的家書。其內(nèi)容涉及社會生活、人際交往、家教家訓等各個方面。讀《曾國藩家書》,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家教家訓,而且也讓我增長了不少有關治家、治學、修身、立志、從政等方面的知識。
治家篇
儒家認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學熏陶的曾國藩將此列入修身的準則,同時作為家庭團結興旺的凝聚力。在他看來,榮華富貴的仕宦人家好景難長,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是使子孫滋生驕佚的溫床,只有謹樸耕讀、孝順友愛之家才會興旺發(fā)達,前程遠大。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苯虒У艿軅儯瑢﹂L輩要敬愛兼至,平輩之間要和睦相處,在晚輩面前要做出榜樣,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要求子侄輩除讀書之外還要室內(nèi)和下田勞動,并且認為這是極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將患難與共,同御外侮,所以必須團結和睦,互相庇護,相互扶植,休戚與共,“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兄不能使弟盡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盡道得令名是弟之罪?!?/p>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們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類的綱常信條,而應該還“孝友”之本來面目,賦予其嶄新的意義。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個胸懷四海,追求美善、篤敬事業(yè)的人,一個友愛兄弟的人,難以想象他不是襟懷坦白、肝膽相照、善于合作的人。
治學篇
明清以來,科舉取士的制度日趨腐朽弊陋,壓抑人才,浪費青春,貽害匪淺。曾國藩參加科舉還算順利,但他卻明確認識到“此中誤人終身多矣”。他期望于弟弟們的,不在于科名的有無,而是孝悌為瑞,文章不朽,要真才實學,不圖科舉虛名。這些真知灼見,體現(xiàn)了他務大、務遠、務實的思想作風。
他還在信中跟弟弟們講治學修身之道,妙語連珠,感染力強,例如“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為學譬如熬肉”,“用功譬如掘井”,“但取名師之益,無受損友之損”,均十分貼切深刻。
修身篇
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起點,是基矗曾國藩在他給弟弟的家書中講道“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這些都是有關“修身”的道理和方法,他認為人成材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做到言有矩,動有法,并且開列了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課程,每天都糾正過失,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他不但自己這樣做,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們能夠仿效。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歷來是人們的準則。凡驕傲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進?;蛘哂X得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曾國藩在信中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諄諄告誡弟弟們力除傲氣,力戒自滿,對后人也同樣會有深刻的教益。
立志篇
立志是成材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凡成材者,都是有志者;凡平庸者,都是無志或志短者。要在事業(yè)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樹立遠大志向,同時還須具備堅強的性格。曾國藩自辦理軍務以來,既要對付強大的太平軍,又受到地方實力的排斥、攻擊和朝廷的不信任,但他卻能從大局出發(fā),“忍辱包羞,屈心抑志”,用一個“忍”字訣應付險惡的環(huán)境,在與太平軍的戰(zhàn)事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
從政篇
自古以來官場險惡,伴君如伴虎,為官者大都茍合取容,投機鉆營,耿直不阿者可謂鳳毛麟角。而曾國藩則敢于在新君即位之際力矯時弊,直言進諫,將個人得失禍福置之度外,公而忘私,國而忘家,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掛于意中,其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我們應該繼續(xù)讀《曾國藩家書》,知榮明恥、懲惡揚善,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思想、經(jīng)濟等環(huán)境氛圍,共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讀《曾國藩》讀后感篇7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皬恼獙W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弊越詠碓鴩捅徽缛宋锓顬椤肮賵隹!?。
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