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的書讀后感優(yōu)秀5篇

時間:2023-09-03 作者:Mute 讀后感

讀后感是我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思考,是對故事背后含義的思考,讀后感如同細雨,輕輕滋潤了我們的內心世界,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偉人的書讀后感優(yōu)秀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偉人的書讀后感優(yōu)秀5篇

偉人的書讀后感篇1

你聽過約瑟夫·梅里克這個人嗎?他就是《象人》這本書里的主人公。他其實是一個象人。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貧窮、丑陋的人的故事。那個人就是梅里克。沒有人喜愛她,大家都嘲笑他。人們將它放在一個籠子里,當作動物一樣展覽。直到有一天一位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他,覺得他很搞笑,想研究他。象人就這樣出了名,每個人都想拜訪他,甚至連女王都來看望他。

為什么剛開始人們逃避他,之后又接近他呢?看了這本書,我便明白了。就是這位醫(yī)生-特里弗斯。特里弗斯一位這個象人有病,就帶了他到醫(yī)院檢查。但沒有查出什么怪病。醫(yī)院里有很多善良的醫(yī)生和護士,包括那里的院長,他們都同意象人住在醫(yī)院??墒轻t(yī)院沒有多少錢能給他住在那里。院長就給《泰晤士報》寫了一封求助信。讀者們都很仁慈,給了醫(yī)院很多錢,足夠讓梅里克在醫(yī)院住一輩子。之后有很多人來拜訪他,甚至英國女王也每一天來看望他……

這些善良、仁慈的人給了梅里克一個重生的機會。能讓梅里克有一個和朋友交談的.機會。讀書的空間和一個歡樂的圣誕節(jié)。他的人生將在這歡樂、短暫的時刻結束。

世界上有這么多友善的人,我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名。

偉人的書讀后感篇2

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終于讀完了這本我最喜歡的`書——《笑貓日記之想變成人的猴子》。這本書是楊紅櫻寫的,他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講的是一只貓,名字叫笑貓。它被主人杜真子的媽媽趕出了家門,這都是被一只叫老老鼠的老鼠害的。于是老老鼠賠償了他一個“夏宮”,夏宮是老老鼠夏天住的地方,一個秘密山洞。于是笑貓住進了夏宮。有一天笑貓和他的伙伴們(杜真子、馬小跳、毛超、唐飛、張達)救了一只正在受人虐待的猴子。笑貓又和猴子一起住進了夏宮。但暴雨淹沒了山洞,他們只好住進了馬小跳的家。猴子越來越羨慕馬小跳的生活,一心想要變成人,他學人洗澡,看書,吃飯,有一次他學做飯差點把蘋果燒焦,大家只好忍痛割愛把猴子送回森林了。

有一篇是講笑貓被趕出了家門,笑貓好不容易找到了杜真子,沒想到杜真子在上學,所以他進了學校。下課了,杜真子帶著憂傷的眼神,走出了學校?!鞍?!笑貓!”“杜真子,這就是你說的會笑的貓?”“看起來跟其他的貓一模一樣。”笑貓不能容忍別人這樣嘲笑杜真子,于是就笑給他看。

這本書告訴我:交一個真正的朋友,他就會不在乎一切的幫助自己,還告訴人們,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像猴子一樣,把時間浪費在不可能的事情上。

偉人的書讀后感篇3

一、認識作者

福祿培爾,德國教育家,幼兒園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其教育理論以德國古典哲學和早期進化思想為主要根據(jù),以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主張為教育思想的主要淵源,福祿培爾的一生的貢獻主要在學前教育方面。他曾經詳細地研究了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并在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比較完整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他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建立了一套幼兒園教育體系,并組織幼兒園教師進行訓練,大力倡導幼兒園運動,在教育史上開創(chuàng)了幼兒教育的新紀元,被譽為“幼兒教育之父”。1826年寫了《人的教育》一書。

二、《人的教育》主要內容

?人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關于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度说慕逃肪褪且徊糠赫搩和瘯r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書中,作者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fā)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fā)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fā)展階段教育的連續(xù)性等。

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總論”;第二章是“幼兒期的人”;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第四章是“學生期的人”;第五章是“整體的概觀和結論”。

(一)第一章是“總論”,闡述了作者教育的基本理論。

關于人的發(fā)展階段,福祿培爾把人的發(fā)展劃分為3個階段。

一是幼兒期;

二是少年期;

三是學生期。

論教育的兩個原則:

1、“教育適應自然發(fā)展”原則。

在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適應自然發(fā)展”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在他看來,教育適應自然的發(fā)展,在于反對違反自然的人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樣按照其本性發(fā)展。

2、“自動發(fā)展”原則。

福祿培爾關于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人的“自動”發(fā)展的原則。福祿培爾認為,這種“自動”發(fā)展是個體利用自我能動的力量,通過內部表現(xiàn)于外部和外部表現(xiàn)于內部的兩個階段實現(xiàn)的。福祿培爾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動”發(fā)展的教育原則,還在于反對舊教育對兒童的束縛。

但福祿培爾并沒有因此使兒童的發(fā)展絕對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

總之,在他看來,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兒童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同的。福祿培爾認為,學校作為一種教育機構,應當把外部世界以及作為外部世界處于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自己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覺的內在聯(lián)系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二)第二章是“幼兒期的人”。

幼兒期任務:智育—情感的激發(fā)、自制習慣的養(yǎng)成、由觀察事物引向圖畫和對數(shù)目的認識。途徑:游戲和說話,“游戲是人在這一階段上最純潔的精神產物,同時是人的整個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內部隱藏著的自然生活的樣品和復制品。所以,游戲給人以快樂、自由、滿足,內部和外部的平靜,同周圍世界的和平相處。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來自于它、產生于它。”

(三)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

少年期任務:學習(使外部的東西稱為內部的東西)。途徑:實例、語言、游戲、家庭生活?!斑@個階段兒童的游戲總是帶有獨特的、與兒童的內心生活相適應的性質”,“在這些游戲游戲中得到充分滋養(yǎng)的絕不僅僅是身體的,或者說肉體的力量,也在不斷增長地、肯定地、可靠地顯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p>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生活對兒童來說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會對他的生活發(fā)生強烈的影響。父母應當讓兒童學會分擔家庭中的事務,不應拒絕孩子幫助做事的自發(fā)要求,而應加以支持和肯定,讓其自然良性地發(fā)展。

(四)第四章是“學生期的人”。

1、各門教學科目。

(1)宗教。

福祿培爾認為,宗教是人的心靈的反映,宗教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宗教信仰,使之認識人與上帝的關系,永遠信賴上帝,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宗教應當在學校教育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

(2)自然常識與數(shù)學。

福祿培爾認為,“凡宗教說到和表達的東西,自然都會顯示和表現(xiàn)出來。”自然界是上帝意志的體現(xiàn);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認識自然;只有基督教徒,才能研究自然。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統(tǒng)一的;應當把自然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應當讓兒童在觀察和接觸自然的過程中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掌握基本的自然常識。

數(shù)學在自然教學中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屬于人又屬于自然,是人與自然、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思維與感覺之間的媒介;它是思維的產物,同時又反映了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其數(shù)、形、量三方面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因此,福祿培爾認為,沒有數(shù)學的教育是站不住腳的、不完全的。

(3)語言。

福祿培爾認為,宗教和自然分別屬于內部與外部兩個不同的世界,而把這兩個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語言。三者組成了一個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其共同的目的是把內在的本質揭示出來,而語言的這種作用更為明顯。語言和數(shù)學一樣也具有雙重性,它既是人的精神活動的表現(xiàn),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屬性,如文字、語音等。福祿培爾進一步指出,書寫和閱讀練習在語言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學習書寫和閱讀,人才會成為具有人格的人,兒童才會成為真正的學生,學校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校。因此,兒童必須在閱讀和書寫上花費一定的功夫。

(4)藝術。

福祿培爾指出,人除了追求宗教和自然以外,還要追求人的自我表現(xiàn),即表現(xiàn)人的內心生活,這便是藝術。藝術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培養(yǎng)藝術家,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發(fā)展。按照藝術表現(xiàn)的材料和方式的不同,福祿培爾將藝術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三種。他指出,兒童在幼小的時候便表現(xiàn)出了藝術才能的萌芽,如通過顏色和繪畫等表現(xiàn)自己的要求,因此,藝術教育應從小進行,作為學校的正式科目。

2、關于學校和家庭的問題。

福祿培爾十分重視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認為二者的協(xié)調一致是學校教育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條件。學校與家庭兩者所擁有的共同生活分為10個方面:宗教意識喚醒和養(yǎng)成;身體的鍛煉;自然及外界的觀察;詩歌的掌握;語言的練習;由簡到繁的手工練習;線條練習;各種顏色的辨別和著色練習;游戲;講述故事、寓言、童話等。

福祿培爾指出,上述所有活動分散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之中,分散在人類的一般生活中。為此,應當讓兒童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安排他們從事相應的家務勞動。福祿培爾把勞動稱為“勞作浴”,認為學生經過勞動的洗浴之后,不僅身體得到鍛煉,而且精神活動得到加強。

(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就像栽種一顆小樹,從幼苗到參天大樹,需要的是用心、勤快的澆水,適時的修剪、打理,它一定不負眾望,成為出色的人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孫京媛說過:“做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質,獨立解決困難,自信面對挑戰(zhàn),遠離惡習,主動承擔責任,熱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這樣為孩子鋪下一條成功的路,贏在起跑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生活中成長,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每一個點滴事例,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有愛心、有孝心,善意地對待周圍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踏入社會,才會更好的認識與理解,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與事物。

我國諺語也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备改冈谌粘I钪信c孩子接觸就是對孩子進行無聲的教育。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長要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家長應該從自己做起,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以及學校里的狀況;在學習上,家長應做到和孩于同步學習,和孩子一同成長。要從精神上多給孩子們一些激勵,為她們加油,在孩子成長的漫長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給于加倍的溫暖和關愛,使她們有戰(zhàn)勝失敗的信心和勇氣。

(二)學校教育: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興趣是一種動力,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他比較感興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難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年階段對周圍事物產生好奇心、發(fā)生濃厚的興趣,可能是終生成就的源泉。興趣是兒童對某種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欲望,孩子就會從內心的深處去研究喜歡的事物,才會樂此不疲。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教學資源,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將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信念,有了動力和信念,學生在學習中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讓孩子嘗到甜頭。還要對孩子多鼓勵,對于孩子的好表現(xiàn)和好成績,不要吝嗇使用贊美之詞,因為稱贊對孩子會起很大的鼓勵作用。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式,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偉人的書讀后感篇4

剛開學時經同事介紹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著作《人的教育》。有關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幾年前就學習了許多,今晚再一看,感覺也沒什么可讀之處,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讀。因為我認為只要是書,它都有讀的價值,既借之,則讀之。

當我讀到這位教育家的生平時,從中讀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讀并且也很讓我佩服的一句話,不是福祿培爾說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羅說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不重視和不著手家庭教育改革,學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蔽曳磸偷匕堰@句話讀了幾遍,的確讓我振奮。因為談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當前學生家長(這里指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都丟在家里讓爺爺,奶奶照顧。雖然有一部分家長在家,卻也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總是只顧掙錢。他們這些做家長的哪里知道孩子們在他們面前和在爺爺奶奶面前的影響和表現(xiàn)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有些學生的不良習慣,甚至學壞行為直接與家長有著一定的關系。所以說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笔堑?,巴普羅也有一句話證實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他的這句話具有片面性,他是這樣認為的:“培養(yǎng)精明能干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為兒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彼谶@句話中只講了培養(yǎng)精明能干的母親的必要性在兒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為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么,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干,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甚至于學壞的。我這里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們學校六年級有一個男生名叫××,在上幾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然而這兩年由于父母離婚,雙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問孩子的事,把一個孩子丟在親戚家。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響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熏陶”,已經染上了一些惡習。父母不在跟前,作為親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嚴,倒至這孩子經常逃學,即使來到學校上課也不認真學習,不是上課搗亂就是找同學打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對他無招可用,因為他現(xiàn)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這難道不與他的父母有著直接的關系嗎?

因此,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配合我們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則,就是一種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偉人的書讀后感篇5

福祿培爾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19 世紀新教育的倡導者之一,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自幼喪母,父親整日忙于教區(qū)事務,繼母對他感情冷漠,因而,陪伴小福祿培爾的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童年。童年的不幸使得福祿培爾對兒童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也推動他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兒園,并構筑起了一套完整的幼兒教育體系,寫下了著名的教育論著《人的教育》,由此開創(chuàng)了教育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由于受到德國絕對唯心論代表人物(謝林、費希特等)的影響,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帶有非常強烈的神學色彩;又由于受到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和瑞士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等人的影響,福祿培爾在他的教育實踐中非常強調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其一以貫之的重要原則。

福祿培爾認為,人作為一種理智的生物,與石頭、植物、動物一樣,都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服從于同一條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同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質,即上帝精神。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統(tǒng)一于上帝的,人性也應統(tǒng)一于神性。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愛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種發(fā)展的可能性?;谶@種性善論的觀點,福祿培爾認為教育應該是容忍的、順應的,教育要盡量順應兒童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要為兒童的發(fā)展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不能去破壞兒童的天性,除非這種天性遭到破壞,否則不應采取任何的干預措施。

福祿培爾還運用比喻來論證“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他在《人的教育》第10 頁上寫道:“為進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訓,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彼褜θ说慕逃蛯ψ匀晃锏脑耘噙M行類比后指出,在對待自然物方面,我們的做法常常是正確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動植物健康茁壯地成長,就必須給它們提供適宜、寬松的環(huán)境,要反對揠苗助長,要反對粗暴的干預和意志的強加。但是,在對待人的問題上,人們卻會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盡管人與動植物的成長遵循的是同一條法則,但人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卻喜歡把他們當作橡皮泥,認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隨意地塑造,結果是孩子的成長與他們的天性背道而馳。為此,福祿培爾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要適應孩子的本性,讓他們遵循其規(guī)律自由地成長,就像我們對待花園中的葡萄藤一樣。

回到我們的中學教育,如果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不是一臺考試的機器,而是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健康活潑的有生命力的人,那么我們在辦學時也應該要遵循“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盧梭曾經提出“教育即生長”的觀點,這意味著生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長之外并沒有其他的目的,比如說考高分、上名校、謀求好職業(yè)等等。當然,考高分、上名校、謀求好職業(yè)不是不重要,但它們不應該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學生健康地生長,生長好了,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人,其他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的實現(xiàn)。

從“教育適應自然”和“教育即生長”的觀點看,學校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一方面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另一方面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專業(yè)的好老師。以葡萄藤的生長為例,自由就像充沛的陽光雨露,教師就像專業(yè)的園丁。

如果說學生的天性就是與生俱來的種種稟賦,那么,教育就要為這些稟賦的生長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從詞源學上講,希臘文的“學校”(school )本身就是從“閑暇”(shule )中派生出來的。在希臘人看來,到學校上學就意味著從日?,嵤轮谐殡x出來,有充裕的閑暇,可以專注地體驗和沉思,在這種體驗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長。所以,學校在安排功課時不應太密集,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才能順應他們的本性并發(fā)展他們的稟賦。

適宜的環(huán)境的另一個要素就是專業(yè)的好老師。其實,教育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影響,好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有一批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老師,通過他們去影響學生。老師當然要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形成一個場,通過這個場來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和世界觀。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有一個懂教育、有眼光的名校長,凝聚了—批德才兼?zhèn)涞暮美蠋?,影響出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暮脤W生。

總之,教育要適應自然,就要以學生的生長為終極目的,要為學生的生長提供陽光雨露(自由的時間)和配備專業(yè)的園?。▽I(yè)的好老師)。如果這些方面都具備了,也就掌握了學校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