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讀后感200字5篇

時間:2023-06-02 作者:Monody 讀后感

通過讀后感的寫作可以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讀后感的寫作需要圍繞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來寫,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父與子讀后感2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5篇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篇1

有的人看的時候會喜歡簡愛進了莊園之后和羅切斯特先生之間慢慢產(chǎn)生感情的那一部分,但是我更喜歡簡愛之后毅然決然從羅切斯特先生身邊離開的那一部分。

其實整本書貫穿一個主線,那就是女主角對命運的反抗精神,最初她在反抗虐待她的舅母表哥表姐,之后進了勞沃德,她亦是在對待不公平的待遇提出抗議,而整本書的高潮,也就是瘋女人終于暴露在她面前時,她這種反抗不公平,渴望平等的精髓達到最高點,這個時候離開,已經(jīng)不是置氣的問題,而是推翻了她之前的愛情觀念,以及她在被求婚時幻想了無數(shù)次美好的婚姻生活,可以說在這個時候,她反抗的是她的整個人生。

就這樣全部放棄,如果不是她與生俱來的這種勇氣,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最喜歡這一部分,而且在我個人看來,這是這本書中最為凸顯簡愛的性格的部分。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篇2

?安妮日記》的作家安妮弗蘭克從1942年6月12日1944年8月1日寫日記。后來她在倫敦電臺廣播中聽到荷蘭流亡政府教育部長說到,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應收集和發(fā)表有關荷蘭人民在德國占領下的苦難生活的一切。安妮弗蘭克因受這個講話的影響,才決定根據(jù)自己的日記出版一本書。

她最后一則日記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8月4日,安妮被德國黨衛(wèi)隊逮捕,并于1945年3月死于德軍集中營。當時她僅僅有16歲!安妮希望她的日記能夠傳遞下去,這也完成了她的一句話: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下去!

當我讀到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黃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己的自行車;猶太人不許坐電車……猶太人只能上猶太學校時,我領悟到了大家的感受。他們的生活大受限制,這也不行,那也不準,他們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

讀完這本書后,我頓時領悟了:戰(zhàn)爭能毀掉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善良、自由的心!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篇3

帶著無限的神往、帶著無限的期盼、帶著無限的熱情,我讀完這部著作。就在這么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一位不平凡的英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生動的描寫了一批工人階級的青年在一群地主的壓迫下;在沙皇慘無人道的暴政下;在外國侵略者的重重壓迫下。這群年輕人蛻變了——他們懂得了愛和恨,增長了見識,煉就了剛毅頑強的性格,在革命當中,他們千錘百煉,從一批毫無秩序的反抗者,成為了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戰(zhàn)士!本書主要描寫了保爾柯察金這位堅韌不拔的革命戰(zhàn)士,以他為主線,敘述了蘇聯(lián)歷史性的畫面以及人民的艱苦生活。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立體書《三只小豬》。這是一本童話故事書,書中生動有趣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主要講了三只小豬離開父母出去闖蕩,一場大雨過后,各自蓋房子的故事。懶惰的老大用稻草一天就把房子蓋好了,但卻被狼的一口氣吹倒了。淘氣的老二用木頭蓋房子,但還是被狼用力一吹就倒了。認真踏實的老三用轉(zhuǎn)頭和灰泥蓋了一座磚房子,狼用盡全力吹了一口氣,磚房子仍然牢牢地立在那里。

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向老三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做任何一件事。不要像老大和老二一樣,粗心大意,只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最終一無所獲。

周末在家,我讀了《三只小豬》這本書。書上寫的是:豬媽媽的三個孩子長大了,豬媽媽讓他們出去獨立生活。豬老大蓋了一所磚房子,豬老二蓋了一所木房子,懶惰的豬老三蓋了一所草房子。大灰狼只吹了一口氣,豬老三的草房子就倒了,它連忙跑到豬老二那里。豬老二的木房子只被大灰狼一推就塌了。它們兩個只好跑到豬老大的房子里。大灰狼無論想什么辦法都沒法進入豬老大的房子里。它順著梯子從煙囪里向下爬,誰知道小豬們在煙囪下點了火,大灰狼連忙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打三只小豬的主意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人不要懶惰,要學習豬老大,做一個勤勞的小學生。

一天,豬媽媽生了三只豬寶寶。三只小豬都長大了,豬媽媽就讓它們自己去生活,豬老大造了一棟稻草房、豬老二造了一棟木頭房、豬老三造了一棟磚頭房。

有一天,老狼來到豬老大的房子前,說道:“讓我進去?!崩洗笳f:“我可不讓你進來?!崩侠且宦牐训静莘看蹬芰?,豬老大也被吃了。

老狼又要進豬老二的木頭房,豬老二不讓老狼進來,老狼又把木頭房吹跑了,還把豬老二吃了。

老狼又來到了老三家,又開始吹,但是,老狼怎么吹也吹不跑,老狼灰溜溜的走了。

從這個小故事中,讓我明白:干任何事都要干好。

父與子讀后感200字篇5

今日,我讀了一則小故事,名為《鑿壁取光》,它講述的是西漢的匡衡因為家里祖祖輩輩都是務農(nóng),生活十分貧困,為了幫忙家里,他白天要外出干活,只能靠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家里窮得連晚上點燈用的油都買不起。他十分苦惱,他又十分喜歡讀書。一次,他發(fā)現(xiàn)與鄰居家合用的一堵墻的壁縫里透過絲絲光線來,他高興極了,找到了借光的好辦法。他把原有的縫隙鑿得大點,這樣,就有更多地光線透過來了,他就依靠著這些光線,緊挨著墻壁,夜夜苦讀到天明,直到鄰居就寢為止。

讀了這則故事后,我聯(lián)想到自我此刻的生活。我們學習的環(huán)境十分好,爸爸媽媽不用我們?yōu)榧彝サ纳嬔芯?,也不用我們出去打工掙錢,只要認真學習就行,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教授我們知識和技能,晚上也沒有不能學習的擔憂,可我們卻沒有百分之百把精力花在學習上,沒有感受到父母和教師對我們的期望。經(jīng)過這則小故事,我感到很慚愧,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好好珍惜此刻擁有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可不想到老了之后,一事無成,后悔莫及。所以,我決定,從此刻開始,我要好好努力,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匡衡,你是好樣的,我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