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將主題突出來,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要慌張,一定要確定好大綱,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優(yōu)質8篇,供大家參考。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1
這幾天,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游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guī)胍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后,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shù)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jīng)歷。
以前來往繁密,友好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里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動,導致兵戈相向,發(fā)動戰(zhàn)爭,主人公幫忙利里浦特人打敗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拒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要求,卻讓國君無法理解,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yōu)槟Ч恚灾僚c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這就如同書中所說偉大的功績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時你拒絕滿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從前立過大功也絕不能得到寬恕。
讀到此刻,我顫抖了,不由得感到一絲心寒所謂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國君心喜;小人對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詆毀形象。想到這,我不由得感嘆歷史上的忠臣最終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幾個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個。
這從作者描述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xiàn)出抗爭精神。而游記反映出來的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后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2
“在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把這句話中的哈姆雷特的名字換上于連·索雷爾,恰如其分。
?紅與黑》當中寫到了,十九歲的于連出身于木匠之家。他從小就崇拜英雄拿破侖,渴望像他一樣,憑著自己的聰明與才干建功立業(yè),進入上流社會,過人的機敏和驚人的記憶,讓他能把拉丁文《舊約》到背如流。他因此而被家鄉(xiāng)小城維吉爾市市長德·雷納爾先生聘為家庭教師。出于考驗自己意志和維護自尊的目地,在鄉(xiāng)村之夜中他不顧一切握住了德·雷納爾夫人的手,并輕易獲得了市長夫人的愛情。
事情敗露后,他跨進省城見藏松神學院的門檻。于連出眾的才華和堅強的性格深得彼拉爾院長的賞識。但在宗教教派內(nèi)部之間的紛爭中,彼拉爾失利,于連被迫離開神學院,于連被彼拉爾推薦給德·拉莫爾候爵當秘書。不久,于連以非比尋常的才能,自尊和高傲贏得了候爵女兒的芳心正當于連青云之上時,光明無限的前途被德·雷納爾夫人的一封揭發(fā)信毀與一旦與是憤怒的他在教學槍擊了雷納爾夫人,并因此被捕。在法庭審判之后,于連走上了斷頭臺。
一系列重大變故,把于連從昔日的狂熱幻想中喚醒,他拒絕侯爵女兒的幫助選擇以生命為代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真誠和自尊最終戰(zhàn)勝了偽善與自卑。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連想起自己與雷納爾夫人之間純潔的愛情。于連終于明白了;本可以生活的非常幸福,是自己狂熱的野心毀了這一切。面對陰險的教士,于連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拒絕充當教會的工具。他了解“皈依宗教”的陰謀,“如果我蔑視我自己,那我還剩什么呢?”--被囚禁住身體的于連保留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和人格。選擇了高傲的死去。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3
假期我讀了《傅雷家書》,說實話開始讀時,看到長篇的文字,我頭都大了。第一感覺:沒意思!
可慢慢讀下去以后,我漸漸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傅雷先生從1954年至1966年6月寫的186封書信中 (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fā)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shù)奈墓P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nèi)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shù)膼蹍s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yǎng)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陡道准視帆@過全國首屆優(yōu)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yōu)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fā)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陡道准視肥且槐尽俺錆M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4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擦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fā)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而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的關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后,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lián)系自然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nèi)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么都無可代替的。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chǎn)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向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掩卷后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慨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于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
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嘆調(diào)后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后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余地。
從人的談吐舉止便會對這個人有一定的了解,有誰會喜歡和一個不修邊幅,拉力邋遢的人交往。反過來,舉止斯文,懂得禮儀的人是受大家歡迎的。為此每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間便提出了不少做人的規(guī)矩?,F(xiàn)在不是幾百年前有著繁文縟節(jié),可是最基本的禮儀人還是要做到的。
傅雷先生是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他要傅聰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zhàn)勝耕種個各樣的困難。感情是人尤其是年輕人面臨的重大問題,付雷先生在付聰出國留學的日子里也是花了極大的筆墨來指導他,不是家長教條的口吻和態(tài)度,而是平和的語氣,自身的事例來誘導兒子。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5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萊迪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據(jù)說很好看,看完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也找來這本書來細細品嘗,看看是不是讓我還想看一遍。
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寫了:一個叫多蘿茜的小女孩被一陣可怕而又猛烈的龍卷風刮到了一個既古怪又陌生的地方,她雖然不害怕,但還是毛骨悚然。她為了平安的回到家鄉(xiāng)——堪薩斯大草原,她在北方魔女的指引下去了翡翠城,尋找那里的奧茲大王求助。一路上,她結識了三個共闖難關的好朋友: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的鐵樵夫和膽子很小的獅子。他們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勇克難關,戰(zhàn)勝險惡,最后,他們歷盡了千辛萬苦多蘿茜終于平安的回到了家鄉(xiāng),伙伴們也開心的如愿以償了。
當我看到多蘿茜用自強不息的信念鼓舞著她的伙伴,讓她的伙伴不要放棄時,我的心中便情不自禁的被多蘿茜那堅定的決心和勇氣感動了。一直走下去,該有多少路啊?還有走多少天啊?途中要經(jīng)受多少艱苦與煎熬,但必須戰(zhàn)勝一切……
我讀著讀著不禁想起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三個小朋友在很開心的踢足球,突然足球被他們踢到了樹洞中,三個小朋友仔細的想著辦法,突然一個小朋友說:“別擔心,球不是有彈力的嗎?”說著他拿起樹枝使勁的敲打著樹,大家見了急忙來幫忙,可是完全沒用,一點動靜也沒有。大家又著急了起來,接著,有個很聰明的孩子說:“球里面不是氣嗎,我們朝樹洞灌水它不就可以浮起來了嗎?”說完他們就開始灌水,結果球真的浮了起來。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人生中,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團結友愛,互相幫忙,互相合作,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才能如愿以償!有句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看來也是不無道理。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6
曹文軒爺爺?shù)摹恫莘孔印?,就像童年一首浪漫、溫暖、純真無邪的詩。在那溢滿陽光的草房子里,一切美得寧靜、溫馨、悠遠,并且永恒。
我愛《草房子》里的每一個人。我愛桑校長,他工作那樣認真,愛他的工作,愛他的學校,愛他的師生們;我愛紙月,她是個內(nèi)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靈如同皚皚白雪般純潔;我愛陸鷹,他長著光光腦袋,被大家叫”禿鷹”,他充滿無助與孤單,但卻憑著自信讓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我愛細馬,他長的很精神,喜歡笑,十分愛說話,到油麻地小學,因為沒有人聽的懂他滿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孤獨、壓抑,可他那頑強的品質十分令我敬佩;我愛白雀,她有一副好嗓子,銀鈴般清脆,她不僅僅外表美,并且心靈美;我最愛是主人公桑桑,一個淘氣的,正直的,聰明的,勇敢的小男孩。桑桑為了自我喜歡的水月而變得干凈,他幫細馬放羊,陪孤單的秦大奶奶聊天,賣掉心愛的鴿子,把錢借給杜小康當做生意的本錢,忍著病痛的折磨堅持上學,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考上了中學。他心中有愛:愛同學,愛教師,愛父母,愛秦大奶奶,愛水月,愛妹妹……雖然那個年代的桑桑與此刻的我們有許多不一樣之處,但都有一個閃閃發(fā)光的,心有靈犀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我們都有一顆童心,都向歡樂出發(fā)!
人生無處不真情!成長的歡樂是用我們真誠、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成長的歡樂是用我們拼搏、不懈的努力應對未來的考驗;成長的歡樂用我們不畏艱難的意志,掌握在我們自我的手上。
?草房子》用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期望,微笑著去應對。讓我們和桑桑一樣,懷著最真的心,朝著自我的夢想勇敢奮進,歡樂向前吧!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7
前幾個星期,我看了一本書,題目叫我的大學。這本書是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寫的作品。他是一位偉人,我們家喻戶曉,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就是高爾基。這個假期,我讀了他的書《我的大學》。
書中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tǒng)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甚至于去殺人。作者為了上大學,來到了喀山,最終因種種因素,高爾基沒有上成大學,而是在那里上“社會大學”。在這期間,他曾當過搬運工、面包師助手、小店店員……在剛來到喀山時,他遇到了小偷和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爾基看書的“愚蠢行為”,有的人贊賞高爾基渴望獲得知識的精神,這些贊同高爾基獲得知識的人是理智的,因為他們堅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這種壓迫。高爾基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藏有很多書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銷售貨物,到了晚上刻苦讀書,并最終走向了革命的路。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生活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經(jīng)歷了諸多磨難,從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后來,他在潘科夫的店鋪里一邊做工,一邊埋頭苦讀,不顧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讀書。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環(huán)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也有很多書看。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比高爾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讀書,上不了大學,那就很說不過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用功學習,超越高爾基。
只有知識才能使人進步,只有讀書才容易獲取知識。沒有了知識,人們就會像一堆廢物一樣。沒有了知識,人們也不會發(fā)展科技,建設一個現(xiàn)代的文明的世界。
寒假讀后感作文600字篇8
初讀完《俄狄浦斯王》我簡直被震住了,捧著書呆坐了好久。也許是我才疏學淺,在中國的劇作中,我還從來沒有遇見過如此震撼人心的悲劇作品。那早就知道卻依然為之扼腕的情節(jié),那不可避免卻是那么理所當然的命運,那淋漓生動而又引人深思的語言……所有的光環(huán)似乎都聚在了一起,這不得不讓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多看一遍就又多感慨一分。
一、《俄狄浦斯王》的情節(jié)與性格
?俄狄浦斯王》是亞里士多德非常欣賞的一個悲劇典范,所以先就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談談《俄》劇的情節(jié)和性格。
通讀該劇很容易看出,這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臘鎖閉式結構悲劇,它從故事的危機寫起,即從忒拜城遭受災難、人民乞求俄狄浦斯王的救助寫起,略去了前情,即災難發(fā)生的原因,通過倒敘的方式,一步步揭開謎底。這就體現(xiàn)出了閉鎖式結構的特點,同時也是這一結構的最大優(yōu)點:集中。閉鎖式結構嚴格遵守一天時間、一個地點和一條情節(jié)的規(guī)定?!抖怼穭”揪褪恰叭宦伞钡耐昝荔w現(xiàn),全劇情節(jié)發(fā)生在一天時間內(nèi),地點始終在忒拜王宮前院,情節(jié)是俄狄浦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世秘密。雖說只有一條情節(jié),但并不等于算是簡單情節(jié),相反,《俄》劇的情節(jié)正是亞里士多德最欣賞的復雜情節(jié)。什么是復雜情節(jié)?就是指情節(jié)中包含有突轉和發(fā)現(xiàn),它們是“悲劇中的兩個最能打動人心的成分”,即該劇的第三場和第四場中的“突轉”和“發(fā)現(xiàn)”。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指出,“突轉”“指行動的發(fā)展從一個方向轉至相反的方向……此種轉變必須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則”?!抖怼返谌龍?,報信人的到來本是為了通報波呂玻斯國王的死訊,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弒父娶母預言應驗的心理,讓他高興,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卻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就是突轉。而“發(fā)現(xiàn)”是“指從不知到知的轉變,即使置身于順達之境或敗逆之境中的人物認識到對方原來是自己的親人或仇敵”。劇中的“發(fā)現(xiàn)”在報信人到來后,王后伊俄卡斯忒發(fā)現(xiàn)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隨后俄狄浦斯也從“拉伊俄斯的仆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與伊俄卡斯忒的兒子,一切真相大白。在這里,“突轉”與“發(fā)現(xiàn)”不僅都具備了,而且?guī)缀跬瑫r發(fā)生,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編劇理論,這是最好不過的方式。
除了情節(jié),亞里士多德認為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用他的原話說,就是:“情節(jié)是悲劇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薄叭宋锊皇菫榱吮憩F(xiàn)性格才行動,而是為了行動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見,事件,即情節(jié)是悲劇的目的,但沒有性格,悲劇卻可能依然成立。很多人并不完全同意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說是性格產(chǎn)生了情節(jié),是性格決定了情節(jié)的走向。他們設想,如果俄狄浦斯是另外一種性格的人,整出悲劇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如果他不是性格沖動,他就不會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殺死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他的親生父親);如果他不是愛民如子,他就不會追查兇手以求得天神對忒拜的寬恕;如果他不是倔強而執(zhí)著,勇敢而坦蕩,他就不會堅持不懈地追查下去,連最具體的細節(jié)都不放過……種種如果看來的確是可以減輕悲劇甚至是可以阻止這場悲劇,但是我想說,無論這個中心人物的性格如何,這一場命運的悲劇注定要不可避免得發(fā)生。悲劇的色彩可能因為性格的不同而或濃或淡,但戲劇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它要表現(xiàn)的就是一種狀況的極端,一種力量的極限,一種命運的極至。這一悲劇的命運放在別人身上也許是沒有這么樣的悲劇效果,但放在俄狄浦斯身上卻是收到了它該有的效果,悲得讓人扼腕悲嘆,悲得讓人愈覺對命運的束手無錯,而這正是作者的意圖,悲劇的要求。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亞里士多德說的“行動需要性格的配合”并不是不無道理的。
二、《俄狄浦斯王》的人與命運的抗爭
這部劇最讓人慨嘆的就是其中表現(xiàn)出的不可逆的命運。俄狄浦斯的一生,無論是起是伏,是榮是辱,是歸去或是離開,甚至就是出生,總有揮之不去的命運相隨。俄狄浦斯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無疑是忒拜人心目中“全能的主上”、“最高貴的人”。壯年時期的王者,其生命閃耀著神般高尚而耀眼的光芒。在對一個陌生人正當防衛(wèi)之后,他一語道破斯芬克斯的謎語,拯救了忒拜城邦,接著被感激的人們擁戴為王,娶城邦孀婦王后為妻,并育有兩個強壯的男孩子和兩個高尚的女兒。這是“仁慈的幸運的寵兒”所擁有的美滿幸福的生活,是每一個忒拜居民都用羨慕的眼光注視的好運??墒牵敯⒉_關干拉依俄斯的古老的預言被揭開謎底后,出現(xiàn)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防衛(wèi)實際上是弒父,由干榮譽而得到的婚姻成為了亂倫!俄狄浦斯從神壇上轟然倒下,從前擁有的幸福和一切令人艷羨的好運支離破碎,如同肥皂泡般破滅殆盡。一切都不過是在不可逆轉的命運操控之下,人的幻覺而己。
在那為人所無法洞悉的命運將主人公沿著冥冥之中早己注定的軌道推進時,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爭都成為徒勞。人在面對這種必然趨勢時,是渺小而無力的。生命也因此成為一種幻覺:無論是歡樂還是悲哀,功勛或者罪惡,都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認為,《俄狄浦斯王》的全部價值都在于表現(xiàn)生命的幻覺,抗爭的徒勞。如果這樣認為,那將是對《俄狄浦斯王》價值的誤解和低估?!抖淼移炙雇酢匪[含的更深意義和更高價值還在于表現(xiàn)了抗爭的意義。正是俄狄浦斯對命運的抗爭,才使他成為英雄而不是逆來順受的奴隸;正是俄狄浦斯對命運的抗爭,才使《俄狄浦斯王》成為光照千秋的悲劇典范而不是過眼煙云的鬧劇。
俄狄浦斯的“抗爭”,不是盲目與自私的,而是自覺和負責任的。如果說,他開始的“抗爭”——逃離科林斯,避免“殺父娶母”,還多少帶有為“自我”色彩的話,那么,后來的“抗爭”——找出殺死拉伊俄斯的兇手,則更多地是一種拯救臣民的社會責任感。當查明罪犯就是自己時,卻毫不猶豫地給予自己最嚴厲的懲罰——刺瞎雙眼井放逐到荒野。最后的抗爭,不僅升華了俄狄浦斯的個人境界,而升華了悲劇的崇高精神。《俄狄浦斯王》讓我們看到:人的意志和命運的抗爭時所放射出的光芒又是多么熾熱和耀眼,那種義無反顧又是怎樣的崇高和悲壯。
三、“人”和斯芬克斯之謎
蘇格拉底被譽為希臘的第一位圣人,他的一句名言就是:“認識你自己?!碧K格拉底的問題正是當時希臘人所共同關注的問題,這在《俄狄浦斯王》就有很明顯的體現(xiàn)。
劇中的“斯芬克斯之謎”給人印象也頗深。讓—皮埃爾?威爾南在他的《〈俄狄浦斯王〉謎語結構的雙重含義和“逆轉”模式》說,“《俄狄浦斯王》不僅在題材上圍繞著一個謎語展開,而且,從它的序幕、展開、結局來看,它本身就是以謎語的形式構成的?!钡拇_,而這個謎語的謎底最簡單又最復雜,就是一個“人”字。這是悲劇的核心,是悲劇的謎之魂。所有關于兇手之謎、俄狄浦斯之謎,都在這里匯合。設立此一謎語的是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斯,過路人凡是猜不出謎底的都要被她吞掉,這個可怕的謎語不知己經(jīng)斷送了多少無辜的生靈。神話的這個耐人尋味的情節(jié)好像在暗示我們:世間最大的奧秘就是人。人類只有不惜以自身為代價,前仆后繼地執(zhí)著追尋,方才有望最終揭開這一奧秘。這一切均在表明,斯芬克斯之謎底掩蓋著真正的疑問:即人又是什么?
如果我們將謎語內(nèi)容和俄狄浦斯的一生遭遇以及先知預言他將“用手杖探著路前進”聯(lián)系起來考察的話,便可發(fā)現(xiàn),謎語首先暗指的正是俄狄浦斯本人,而這一點正契合俄狄浦斯名字的含義和不幸的遭遇。俄狄浦斯出生不到三大,即被父親釘住雙腳腳跟,被拋棄,又被救,遂被解開被釘之雙腳,他這時仍是嬰兒,是“早晨”,所以他是“四只腳”。后來,長大成人,直至當了國王,他確實是兩只腳走路。最終他用伊俄卡斯忒的金別針刺瞎了雙眼,被驅逐出忒拜,重新流浪,終于靠手杖探路,所以是謎語中所謂的三條腿走路。
再看作品主人公的名字。俄狄浦斯,希臘文原意是“腳腫的人”,其中還暗含有另一層意義,即“懂得關于腳的謎語的人”。而斯芬克斯所出的謎語恰恰就是一個“關于腳的謎語”,這顯然不是巧合與偶然。他的名字具有一種謎語式的對立結構,體現(xiàn)著俄狄浦斯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他既是忒拜城的王子,又是一個棄嬰;他既是科任托斯王國的養(yǎng)子,又是遭人辱罵的冒名兒子;他的家是兩座王宮,但是,他被迫去四處漂流;他聰明無比,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謎,可是他愚蠢至極,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他是拯救忒拜人民出苦海的英明國王,又是殺父娶母的雙重罪人,引來更大的災厄……俄狄浦斯這種謎一般對立的品格構成了人類及其本質的雙重象征。
俄狄浦斯的悲劇也可以說是整個人類的悲劇——整個人類在認識自身問題上的無奈與悲哀,同時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悲劇。確實,人類不是一種可以描述或下定義的存在,他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一個一直也沒有解開其雙重含義的謎。也就是說,斯芬克斯之謎永遠不會出現(xiàn)真正的謎底,“人又是什么”永遠不會存在明確的答案,而這沒有謎底的謎語卻正是一個永恒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