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小說、戲劇或詩歌中人物之間發(fā)展的情感線索的審視,讀后感是一個思考倫理和道德問題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思考作品中的價值觀和觀點,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去學校的讀后感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1
假期閱讀完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一書,了解到日本在現(xiàn)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fā)展,從理論與實踐上闡明了“課堂革命”是一場保障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寧靜的革命”、“永遠的革命”,對我很是震撼。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學校教育的改革是從日常的課堂教學實踐開始的,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書中的諸多觀點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過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幸子與高志相互學習的情景,讓自己對“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與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的“一幫一”不同。過往自己在教學上會比較關注優(yōu)生,而忽略差生。即使課堂上有分組教學,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正確的說法是不懂得如何讓他們共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段,給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救伙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昂献鲗W習”為今后我們的聾兒融入正常社會,學會與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條件。
書中還指出:教師的責任不是“上好課”,而是實現(xiàn)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是的,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以往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以學生有差異是正常的必然的為由,從而給我們的“不負責任”找借口?,F(xiàn)在想想真不是那樣。學習共同體正是包容了每一個人的差異性和參與性的共同體?;叵胱约旱恼n堂,一次小組課上,一位剛入學的孩子,由于他還不會說、還不懂聽,當時為了保證其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略了他,剝奪了他的學習權、挑戰(zhàn)學習的機會。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學習權,這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去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親近孩子和接納孩子。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資料來豐富課堂,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文章中還講到:什么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精彩”并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yōu)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系”為基礎的管弦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著迷的課堂??!我們過往的課堂都是以老師板書授課、學生傾聽回答為主。即便是準備充足的公開課,也更像是一場“表演”,看似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是訓練出來的。佐藤學先生的“精彩的課堂”,我也好想嘗試一下。
最后,作為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而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我們細心品味……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2
尹莊鎮(zhèn)中心小學這段時間老師推薦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閱讀故事書—《笨狼的故事》。這本書講的是一只小笨狼和其他小動物在學校里學習、生活的故事。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特別有意思,差點兒把我嘴給笑歪了。
在這本書中我結識了森林學校的校長鵝太太,主教人類的語言的老師牛博士,教算術的老師眼鏡蛇小姐,善良、勇敢、正直、樂觀的小笨狼,還有棕小熊、聰明兔、乖乖羊、貓小花、伶俐兔、小浣熊等,笨狼和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連串有趣的故事。
小笨狼和它的同學們很頑皮,經常讓老師和校長感到頭疼。它們偷偷騎鵝太太的自行車,結果自行車和小笨狼都掉到了池塘里;下課以后,它們捉迷藏,結果小笨狼在樹上的鳥巢里躲了三天,讓大家都擔心壞了。笨狼雖然很笨但它卻很善良、勇敢、正直、樂觀。當同學們把鵝太太的花弄得七零八落時,既沒有摘花,又沒有用花朵亂扔的善良的笨狼為了幫助牛博士,居然和爸爸媽媽一起把自己家里的花都搬到了學校的花園里。當棕小熊要欺負乖乖羊的時候,善良的笨狼眼里含著淚勇敢地站在兇巴巴的棕小熊面前說:“你打我吧!”在笨狼的影響下大家都勇敢的站了出來,結果把棕小熊給氣跑了。笨狼還很固執(zhí),當眼鏡蛇小姐說四減四等于零時,固執(zhí)的笨狼一直說等于八,結果直到把自己的課桌鋸成圓形才最終承認四減四等于零而不等八,呵,笨狼夠固執(zhí)吧!
笨狼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走進《笨狼的學校生活》,我喜歡上了這只可愛的笨狼,喜歡他的善良、正直、勇敢、樂觀,我愿和笨狼做朋友。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3
假日里,我讀了《笑貓日記—云朵上的學?!愤@本書。書里有一位仙女,她的名字叫“蜜兒”。每天晚上她都會撐著一把美麗的油紙傘,穿著白色的蕾絲紗裙,提著一個白色和黑色的袋子,飛到孩子們的房間里,收集他們做的'夢。她用白色的袋子裝好夢,用黑色的袋子裝噩夢。她把作噩夢的孩子帶到云朵上的學校里,因為那些孩子都是不快樂的。她要把孩子們的快樂還給他們。
在云朵上的學校里,蜜兒在大自然里給他們上課:她讓孩子跟著小鳥和青蛙學習飛翔和游泳;她帶著孩子們在田野上玩耍,用香瓜捉魚;她跟孩子們一起在大雨中奔跑,又唱又跳。孩子們在這里都找回了自己希望得到的快樂,讀著讀著,我似乎感覺身臨其境,來到了那座云朵上的學校里,也在里面開心的生活,玩耍。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它的道理讓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而是要勇往直前、永不言敗。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4
現(xiàn)在初三一個班級的學生大概有三類:
一類學生學習比較認真自覺,但在內容多、進度快的初中學習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壓力很大,甚至有一種挫折感,需要老師去扶他們一把,助他們一臂;
第二類學生是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上課只想睡覺,作業(yè)完成不了,回家除了打電子游戲之類的愛好,其他皆無;
第三類學生是學習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高,成績優(yōu)異。
針對這種情況,這學期我校為了初三的孩子們進一步在學業(yè)上更進一步,畢業(yè)時能升到理想的高一級學校,決定進行分層教學,使得孩子們對學習更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試行半個學期,經調查不同層次的31人,百分之百說有好處,學習態(tài)度變了,也有目標了……但我讀了《學校會傷人》這本書,結合我是教b班的,想想這批學生原來確實是受到從小學到現(xiàn)在的學校各種“教育”,傷到了:
“每天”丟失學習的樂趣;
相信我們不聰明,不能很好地學習;
相信我們的能力已經固定了,不能通過努力、訓練、外來干預或自我理解而得到提高;
相信我們“只是中等或就是差生”而已,感覺自己不斷在變得渺??;
在學校里經歷了羞辱,這種痛苦和焦灼的記憶產生了廣泛的焦慮感,把自己封閉起來;
由于過去在學校受到不公待遇。不被注意的經驗,對于老師以及權威人物有著一種長期的、習慣性的憤怒;
由于學校的經歷,相信我們在智力或認知方面“不如別人”;
不太愿意動用智力;想要做正確的事情或“就是把任務給完成了”;
容易非此即彼的觀念來判斷別人和我們自己,比如簡單化的聰明、愚蠢,藝術、非藝術的分類。
這樣一對照,我把對待b班的孩子態(tài)度不僅僅是學業(yè),更多的是情感投入,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就感,因為“教學也是一種才能、一種愛,以及一種富于靈感的激情,應該給學生在生活的每一分鐘里帶來了活力、智慧、平衡以及樂趣”。在與我們的孩子或學校里學生的互動中,我們變得像成人一樣對于教育和學習有著一種未經處理的強烈的感覺。
站在家長角度看這本《學校會傷人》,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在學校里取得好成績,但我也希望他們在情緒和精神層面上,在學校里“過得很好”。所以這樣看:這本書又是寫給家長們的,你們拷問著自己,如何才能保障孩子們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安全,并且在學校保持良好的表現(xiàn),以及如何在學校體系中有效發(fā)揮作用,這個體系似乎一邊在邀請你加入和互動,一邊又在把你們推得遠遠的。
站在老師角度看這本《學校會傷人》也是寫給老師們的,你們可能對工作中全無改變或過多的狀態(tài)感到困惑,這種狀況似乎是孤立與刺手的,你們想要尋找在自己工作中以新方式進行思考的問題。
我在反思: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學習被當作是一種產品,而不是一個過程,每一種學習經驗都可以通過容易匯報的數字形式來加以評估,由此,他們自己就是未成形的產品,在這個制度里等待著被塑造、標記和分出等級來。說到底重要的研究是什么?就是為了我可以上一個好大學,得到一份好工作,住在一個富裕的地方,等等。
但是,我們這樣對待肯定是受到社會發(fā)展的沖擊,如在當今信息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各種各樣,而通過互聯(lián)網來了解和通曉世界是我們當代人們最普遍和最便捷的渠道,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如今在世界各個行業(yè)上都得到了運用,它給我們帶來的效益遠遠高于我們的估計。如馬云,他并算不上一個聰明的人,從他的求學途中就可以看出。讀書時,小馬云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大學畢業(yè)后,馬云在杭州科技大學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他不安于現(xiàn)狀,他有他的夢想,才創(chuàng)造出“阿里巴巴”,還有很多偉人也是這樣。
而現(xiàn)在的我對待初三b層學生,就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他們,找準定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讓他們有快樂,有伙伴,有上進的心,公平對待,體驗團隊的合作及競爭的必要等等,也理解學校為什么會傷人,以及如何醫(yī)治自己愈合傷口、恢復功能,是我看這本書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學習者有能力治愈這些傷口,這需要他們得到恰當的`檢查和找前因后果,并且把教育環(huán)境變得更為人性化,更少讓人感到羞辱。不過我們還必須承認在人的生命中投入學習的價值。
所以,另一方面讀了《學校會傷人》就感悟到學校也是會培養(yǎng)人的地方,做到“多一把培養(yǎng)的尺子,就不會傷人那么厲害,而是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傳統(tǒng)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于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yōu)或劣的判定??荚嚨男Яκ怯邢薜模荚嚱Y果——分數并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水平。要在語言、數學邏輯、空間、音樂、身體運動、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多方面、多角度地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之間應當形成一種交互式的評價網絡,形成各主體之間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改的群體關系,各方共同進步。此外,評價主體還應包括家長和社會部門,使評價系統(tǒng)更為開放,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huán)境。我校的百名典型,學業(yè)優(yōu)秀及學業(yè)進步獎,還有開展多形式的活動,開展多方面的平臺,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使評價者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參與,在自我反思性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有益于發(fā)揚成績,矯正問題。對學生來說,自我評價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養(yǎng)成責任感的重要方法。讓學生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在學校學習上快樂,充滿勇氣的,都是可以去實現(xiàn)夢想的。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5
酷蟲學校,是一本好玩又好看還長知識的書!我喜歡又呆又笨的屎殼郎同學,還有敢吃掉老師和同學的狼蛛001同學還有愛打聽消息的星天牛同學。書中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既告訴了故事的情節(jié)還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每一集都有大事記,本集是蒼蠅老師被吃。事件某年某月末日,酷蟲學校甲蟲班的.班主任兼昆蟲基礎課的教師麗蠅,在下課后返回教師辦公室的途中,昏頭昏腦的撞上雜蟲班的蜘蛛同學的網上,被該同學捕獲,不幸遇難。
我覺得《酷蟲學?!?,表面上來看起來是一本講解昆蟲的科普書,實際上是一本妙趣橫生、搞笑又能學到知識的插畫書。比如對蒼蠅老師被吃事件屎殼郎同學的看法是:“我不知道麗蠅老師的死和我沒有關系,我只知道新鮮的糞蛋比干透的糞蛋口感要好很多?!甭菇窍x同學說:“雖然我努力了很多次但都失敗了,因此我代表全班同學感謝雜蟲班的蜘蛛同學!”
看了《酷蟲學校①吵吵鬧鬧的甲蟲班》以后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玩的科普書了。我不是蟲子,所以我不知道蟲子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有一天你走走著走著被鳥吃掉了,就捐軀了。和同學去往學校的路上就被同學給吃了。非??赡馨l(fā)生!所以還是當一個人比較好過著幸福的日子,吃好穿好,多幸福呀,不像他們,隨時可能就捐軀了。
我喜歡《酷蟲學校①吵吵鬧鬧的甲蟲班》,正是因為它妙趣橫生、好玩又長知識富有插圖的內容。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6
我讀了一本名叫《云朵上的學?!返臅?,里面的主要人物有:笑貓、小白、蜜兒和球球老老鼠。笑貓很多事情都是用笑來表達的。他會微笑、狂笑、冷笑、獰笑、嘲笑、苦笑,還會皮笑肉不笑。它是一只有思想的貓,喜歡觀察人,也能聽懂人說話。小白有一雙烏溜溜的圓眼睛,一對漂亮的長毛耳,是一只小狗。蜜兒是小白的女主人,同時也是一個神秘的女老師。
這里面主要講了:初夏,球球老老鼠的子孫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令大家驚訝不已的消息: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所云朵上的學校,小白和她的女主人——蜜兒就在這所學校里。這是一所充滿了魔力的學校。那些曾經在學習的壓力下噩夢連連的孩子,在這里都變得快樂無比。可是,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所學校的老師竟然是蜜兒!蜜兒帶著孩子們去了很多奇妙的地方,吃了很多食物,有抹了草莓醬的花卷、又松又軟的米糕、煮熟了的雞蛋、奶香四溢的牛奶、抹了醬的面包果,鮮花沙拉和樹奶。蜜兒還常常在人們睡覺的時候去收集孩子們的夢。噩夢裝在一個黑袋子里,好夢裝在一個粉紅色的袋子里。每當下午四點的時候,她便在書房里研究孩子們的夢。蜜兒把平常不愿意寫作業(yè)、內向的孩子慢慢變成了把寫作業(yè)當成一種樂趣、活潑開朗的孩子,并給他們講一些故事,讓他們畫雨后彩虹,在雨中翩翩起舞,在雪山上打雪仗……很多有趣的事情,讓孩子們快樂無比。
這些從嚴冬到金秋的故事,猶如溫暖童心的“心靈雞湯”,猶如陪伴你成長的“心情寶典”。相信你將會在幽默好玩、美妙溫暖的文字中,發(fā)現(xiàn)一條聯(lián)通現(xiàn)實和幻想的秘密通道,相信你會感動,會流淚,會哈哈大笑,會開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去學校的讀后感篇7
?明日之學?!肥嵌磐?915年的著作,時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時近百年,杜威這本著作的價值仍未被中國社會真正重視,更不要說發(fā)現(xiàn)可行的實踐方法。中國高喊教育改革,高喊減壓減負,高喊課程改革,這些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而實際情況是:中國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讀書越來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舍得的地步。在現(xiàn)在的中國,還只能看到“明日之學?!钡暮J序讟?,不著邊際。
現(xiàn)在教育所用整個方法殘酷它為了遙遠不確定將來而犧牲了現(xiàn)在社會使得家長變得敏感家長越來越害怕孩子浪費童年不做事?可難道快樂不算嗎?整天跑跑跳跳不算嗎?人一生永不會忙碌了盧梭說:“自然要求兒童在成人以前還兒童如果想要顛倒這個程序就會結出不自然果子……不到成熟就爛掉了”現(xiàn)在孩子所能接觸到教室里課桌、書本、黑板、同學、老師家里電器、書桌、父母大自然慷慨賜予人類廣闊奇妙世界:西瓜蟲變成兩斷還在蠕動蚯蚓水稻小麥……人類在自己兒時盡情享受過這些自然賜予寶藏后卻禁止下一代接觸、撫摸、探尋這對后來出生孩子不公而社會實際也這個權利去剝奪孩子們貼近自熱發(fā)展天性培養(yǎng)美德權利這人類發(fā)展悲??
杜威認為“誤用時間比虛擲光陰浪費更大,教育不當的兒童比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兒童離美德更遠”。孩子童年時至關重要的兩樣活動的時間:一是嬉戲玩耍時間,二是和家長共度親密時光。當中國兒童剛牙牙學語和蹣跚走路時,各種名目的興趣班就如飛機投彈般狂轟濫炸而來。興趣班、特長班、考級、考證書,兒童在作為兒童而有的承受能力范圍內過得比父母還要沉重和繁忙。在這種情況里,父母更多地成為了孩子的督導員。兒童是羊,父母是放羊人,父母拿著鞭子將小羊從這塊草地趕到那塊草地。兒童還沒到自己能決定是非和反抗的力量,任由父母擺布,過著看似放養(yǎng)實際豢養(yǎng)的生活。趕場子的時間多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戲玩耍的的時間就少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就會大打折扣,在兒童的內心深處,也許父母更多時間的角色是嚴格的家庭教師,孩子始終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