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3-12-29 作者:Surplus 教學計劃

完成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教師的自我批評能力,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是需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這則寓言很短,意思一眼就能望穿。備課之時,我就想,就這么幾句話,一節(jié)課下來,我和孩子們得收獲點什么呢?

是啊,得收獲點什么呢?帶著這個思考,我認真鉆研了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參,然后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了目標,一切就都好做了,教法、學法,生成、預(yù)設(shè),朗讀、對話,一切都萬變不離其宗了。

那這目標是什么,實現(xiàn)的方式如何選擇,達成情況又怎么樣呢?課上好了,我想來談一談:

一、知識與能力

學習文言文,字會讀會認會寫,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是第一步。所以,讓學生跟著我寫“矛、盾”二字;讓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讓學生對著參考停頓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我是認認真真來對待的。

這些知識與能力,必須扎實。所以,“矛、盾”二字得跟著我一筆一筆地寫,第一次寫得不對,第二次還要寫,直到寫對為止。所以,書沒讀正確,就一定要再讀,這次讀錯了,下次就一定要讀對。

當然,語文課,我們還要發(fā)展學生說的能力,寫的能力,具體到這堂課,還可以發(fā)展課標上說的“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的能力。所以,在師生交流后,在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了課文所講的道理后,我出題“假如楚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我要求學生拿出筆把話寫出來。所以,我找了美國國防部和腦白金的廣告讓學生學會判斷,學會表達。

二、過程與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而小學的文言文學習,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等他們上了中學,接觸更長更難的文言文時,他們最好能在老師教課前就能把課文讀通,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所以,我們都會告訴學生,要學會看注釋。

是的,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學會看注釋。不過,學習這則寓言,插圖也要好好看,插圖對學習很有幫助。其實,何止是這篇課文呢,許多課文,插圖都是一個很好的但容易被我們忽視的資源(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我將專門作文來談?wù)劊?。所以,在要求他們默讀時,我告訴他們要學會看注釋,還要看插圖。默讀很重要,因為默讀最有利于思考,課堂不僅僅要書聲瑯瑯,也要靜思默想。但是,默讀是有方法的,方法一定要教。

當然,在小學,朗讀顯得更重要。不過,怎樣讀是有效的,值得研究。這堂課,我指導(dǎo)朗讀是有層次的,一讀什么,二讀如何,三讀怎樣,體現(xiàn)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書,應(yīng)該這樣讀。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于這一點,我想我應(yīng)盡量幫助學生燃起對文言文的興趣,盡量教得生動而有趣,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抱有熱愛。當然,一則寓言教學就讓學生愛上傳統(tǒng)文化幾乎是神話,不過略有親近倒是有的,我本人就曾因為讀了王子遒夜訪戴安道的事,而更喜歡《世說新語》,更喜歡文言文的。所以,我要盡量上得有趣,說著也許算得上幽默的話,拿著矛和盾的道具,做出楚人無言的尷尬表情……還有課件的制作,題目的設(shè)置,我都精心考慮:楚人是緩緩走出來的,“弗能應(yīng)也”的是美國國防部和cctv廣告部。

而且,我很注意文明教育,我的話語里沒有教參上的詞語“蠢人蠢事”,我也沒有反問學生“楚人可笑嗎?”我只是在分析楚人的錯誤后,帶領(lǐng)學生感謝楚人“帶給我們笑聲”,我只是在學生把“子”翻譯成“你”時,告訴他,應(yīng)該說成“您”!也因此,在學生回答“想對楚人說些什么”時,幾位學生的稱呼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楚人叔叔,你……”

(注:三維目標應(yīng)該是個統(tǒng)一體,是相互融合而不好分割的,為了行文方便,我故做此段落性分解。)

四、做得不夠的地方

坦白地說,這堂課,我有許多重要方面做得不夠。第一說讀,做得就不夠,許多時候是狡猾而過。比如開始的讀準字音階段,指名讀時,學生沒讀對,為了“趕時間”,我就來了個過渡,讓大家齊讀過去了。第二說寫,“你想對楚人說些什么”,給學生寫的時間就不充分,對寫的指導(dǎo)也很欠缺(書寫、內(nèi)容等),包括指名匯報時對語言的指導(dǎo)也很不夠(通順等)。

第三,我覺得,我的課堂還存在著部分“教師中心”的細節(jié)。比如問學生“楚人是怎樣的語氣” 時,學生正欲動情朗讀,我立即打斷了他,要求道:“你先說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然后才讓他帶著所謂的語氣讀。我這樣做,無非是因為學生的反應(yīng)超出了我“逐步誘導(dǎo)”的打算。應(yīng)該說,我是比較關(guān)注生成美的,對自己的課堂機智也比較自信,但這堂課,我的很多生成是預(yù)設(shè)到的。因為我已經(jīng)充分設(shè)計出了面對可能生成的對話的“備選處理方案”。這雖可說我備課花功夫,但也讓我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想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問題。

第四,我認為個人教學基本功還需要錘煉,比如我個人的朗讀,我的粉筆字,都需要繼續(xù)加強。說實在的,這些在學生時代沒學好的功課,做語文教師了就一定要補課。當然,還有文化底蘊等,也需要繼續(xù)豐富。而王玲湘、張娟,他們給我的啟示更多就在這些方面。

五、對幾個細節(jié)的反思

課堂上的許多細節(jié),我們會反復(fù)權(quán)衡,希望作出最好的選擇。下面的幾個細節(jié),有關(guān)選擇,寫出來,留給今后自己備課時參考。

1、說與不說?

原先在設(shè)計聯(lián)系生活的拓展題時,我是想讓學生認真判斷和自由表達的,題目為:

◆ 下面的幾則事例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請說出你的看法。

(1)、美國國防部:我們的f—117隱身戰(zhàn)機可以穿越一切防御而不被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宙斯盾”雷達系統(tǒng)可以捕捉到一切來犯目標。

(2)、cctv廣告: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可后來,我改成了:

◆ 根據(jù)提示語填空。

(1)美國國防部:我們的f—117隱身戰(zhàn)機可以穿越一切防御而不被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宙斯盾”雷達系統(tǒng)可以捕捉到一切來犯目標。

或曰:“以子之 ,穿越子之 ,何如?”; 弗能應(yīng)也。

或曰:“以子之 ,捕捉子之 ,何如?” 弗能應(yīng)也。

(2)cctv廣告: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或曰:“ 非禮乎?”cctv廣告部 。

雖然我更喜歡第一道題的開放與綜合,但我還是改成了更具可控性的填空題。這樣一改,對判斷力的鍛煉少了,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鍛煉也弱了,我不喜歡。當然,它的優(yōu)點就是聯(lián)系課文形式,能檢驗學生對自相矛盾道理的運用。

2、糾正與不糾正?

對于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常常要糾正。比如讀書有誤,有些教師不忍心打斷學生,往往在學生讀完后再做糾正;而賈志敏老師則習慣隨時打斷,幫助學生糾正。我現(xiàn)在上課,也習慣一有問題馬上就糾正,因為我們不希望學生的錯誤不斷延續(xù)。

在教學本課時,我曾讓學生跟我學寫“矛、盾”兩個生字,學生筆畫說明多有不對,我及時糾正,告之正確筆畫與生字書寫。十分鐘后,再次板書“矛、盾”二字,我便再次讓學生跟我一起書寫。這樣,錯誤被糾正,正確被牢記,我很滿意。

而在做聯(lián)系生活的拓展題時,有一女學生起來發(fā)言,把“cctv”讀成了“西西tv”,當時,我第一反應(yīng)是她讀錯了??梢灰m正呢?幾秒鐘時間,我必須作出判斷。好吧,不糾正了。為什么?因為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我猜想這個讀音的出錯肯定不是臨時性的,而是長期形成的,我在課堂上很難幫她糾正過來。因為舌頭習慣不是教讀幾次就能解決的,好比《鄉(xiāng)村愛情》里的那個王木生,豈是對著鏡子練幾次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果我硬要幫助指正,那只能讓學生難堪,感覺丟面子。所以,面對她不準確的讀音和而隨之出現(xiàn)的輕微笑聲,我選擇了聽而不聞。我覺得,關(guān)注和保護學生有時比糾正錯誤更重要。

3、給盾不給盾,表演不表演?

試講時,有老師對我建議,在學生讀書時,能否把盾和矛也遞給學生,讓他們拿到讀?因為整堂課,“矛、盾”的道具都在教師手中,學生摸都沒摸一下。我覺得很有道理,但我沒這么做。

試講時,有老師對我建議,能否在教師扮作楚人賣矛和盾后,也讓學生上來賣一賣,演一演?如果不是考慮到學生可能演不好,而我又不可能在語文課上抽很多時間給學生排練,我肯定會這么做。

試講時,有老師對我建議,能否把課文的寓意用比較簡練的話語概括給學生,讓他們既懂得寓意,又學會用精練的話語來表達?如果不是怕和課標倡導(dǎo)的“用自己的話自由表達”的要求矛盾,我一定會這樣設(shè)計。

……

是啊,給盾不給盾?表演不表演?齊讀不齊讀?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正確選擇。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這部分的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還是在原來的框框里出不來,教學整體一時,學生還是認為一個就是單位“一”。而對一些事物等都可以當作單位一時,很疑惑,學習之前,我還是采用學生課前預(yù)習自學的方式,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深入理解,而只是淺顯表象的理解,自學卻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被動,我在講時學生更糊涂了,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受到:

1、自學內(nèi)容要有所選擇。

針對教學內(nèi)容選擇學生可以理解消化的知識,讓學生課前預(yù)習自學。不要盲目的一刀裁式對都要學生去自學,這樣不僅起不到自學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2、單位“1”的處理和把握很重要。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帶學具(花生米或豆子),你一把能抓起多少呢?學生手舉的高高的,躍躍欲試,緊接著問這是幾啊?生有的疑惑,有的眉頭緊鎖,然后通過引導(dǎo)理解整體一,也就是單位一,通過學生數(shù)一數(shù)明白,原來單位一可以是20個花生米,也可以是12個,也可以是30個豆子等等,通過學習讓學生紛紛舉例子理解單位“1”。

3、理解單位1,自主概括出分數(shù)的意義

追問:能說說你是怎樣得到1/2的嗎?

學生很自然的根據(jù)自己的操作,說出了1/2的意義。

出示例題:圖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數(shù)表示嗎?為什么?

生答因為平均分了,所以能用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

師概括:像這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我們都能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這個整體就是單位1,讓生用分數(shù)表示例題涂色部分,并說說每個分數(shù)的意義,然后概括分數(shù)的意義。

課結(jié)束了,或許很多學生并沒有完全轉(zhuǎn)變過來,知識需要時間去理解,去消化。我相信這節(jié)課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收獲的。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jīng)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tài)、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為主線,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讓學生讀懂領(lǐng)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泛泛的講述、分析對學生來說,只不過是浮于淺表的被動接受。仍無法體會、領(lǐng)悟文章的經(jīng)典之作,獨到之處。因而,在教學本文時,我實施了探究性研讀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有不少的創(chuàng)意。具體作法如下:

一、整體感知,質(zhì)疑探究

?貓》一文結(jié)構(gòu)層次清晰、行文精悍,語言表達獨特。()我放手讓學生反復(fù)朗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經(jīng)過一番自由朗讀學生提出了三對相互矛盾的問題:(一)貓既老實又貪玩(二)高興又不高興(三)膽小又勇猛,以及滿月的小貓有什么可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在自由朗讀中自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繞有興趣,必定有一種強烈的探究研讀的愿望。我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開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學習,在這一充滿激情的基礎(chǔ)上教學,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我安排了學生自由選擇問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經(jīng)過一番激烈地探討學生們感悟深刻,發(fā)表了各自獨到的見解,明白了三對矛盾的問題實際并不矛盾的。這樣寫,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對于第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感悟到老舍爺爺是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同學們眾說紛紜:有同學體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抓癢”一句是寫出了貓高興時對主人的親昵、要好、撒嬌,主動討好主人,對主人親熱的表現(xiàn)。這樣寫是作者把貓看作是母親身邊的一個撒嬌的孩子,全然是一種擬人的寫法。還有同學發(fā)表意見說:“稿子上踩幾個梅花印”這句話是寫出作者對貓喜愛之極,連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腳印也不討厭,反而當作一種美來贊賞。就是對貓的叫聲一連用了四個詞語的理解也較深刻。認為這不僅是詞匯的豐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變。從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寫出貓叫聲的豐富多腔。在譴詞上也進行了探究:“解悶”一詞在整個句子中表達了作者筆下的貓乖巧,就連寂寞、空虛、無聊時也不會來煩人,而尋求自我解脫的方法——發(fā)出“咕嚕咕嚕”聲“。文中接連用的幾個動詞能讓學生體會到用得精妙之處:”蹭、伸、踩、跳、叫“詞語理解到位。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么在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xiàn)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鐘依偎、撒嬌之感。“伸”是體現(xiàn)主人喜歡貓而貓對主人也是十分依賴,無拘無束之情。探究滿月的小貓抓住過渡句中的一個“更”字體會到小貓的淘氣和可愛。

這樣的探究,深刻地體會到貓、人,人、貓溶于一體,同時也把作者如何喜愛這古怪的貓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來探究文本能真正達到學語文的效果。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今天上的“時間的計算”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概念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教材設(shè)計了兩個例題——例1:2時=()分,簡單的單位換算;例2:7:30到7:45中間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對于例1的教學,我是這樣處理的:除了教學教材中的例題,還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單位換算,如:120分=( )時、150秒=()分()秒。這兩道題的出示,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最后一題,充分給學生討論的時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思考、討論、交流,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更好的掌握了時間之間的單位換算,而且也培養(yǎng)了能力。

本節(jié)課,我還注重將新課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如:對于例2的教學,我將題目變成實際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很快學生便發(fā)現(xiàn)了計算中間經(jīng)過的時間的方法。還有學生利用我手中的鐘表,發(fā)現(xiàn)了用“數(shù)大格”的方法計算出經(jīng)過的時間。對于例2的教學,我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機會將怎樣計算“從家出發(fā)”的時間、怎樣計算咱們這節(jié)數(shù)學課“下課”的時間。由于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所以,學生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求“開始時刻”、“結(jié)束時刻”的計算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本節(jié)課我還增設(shè)了一道判斷題——體育課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誰跑得快?快多少秒?這一題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多數(shù)學生也正確解答出了此題。

總之,本節(jié)課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教師結(jié)合教材將內(nèi)容進行了拓寬,教學效果也較好,師生配合和諧,是一節(jié)成功的數(shù)學課。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靜夜思》是我們第一冊語文中學到的第二首古詩,整首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堪稱李白詩中的經(jīng)典,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故教學重點放在了讀準字音和理解古詩上。

家長教孩子背古詩,一般不會注重字音有沒有念準了,所以聽孩子們背誦這首詩,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糾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課題中的“靜”,很多孩子都沒讀準,它是后鼻音,比較難度,“思”是平舌音,個別孩子常讀成翹舌音了,把古詩的題目讀正確,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其次在理解詩意時,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發(fā)現(xiàn)塑膠跑道上有一層白白的霜,就帶孩子們?nèi)タ戳丝矗⒓右越忉?,當氣溫下降?℃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jié)成了冰晶的白霜。接著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說說李白覺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笔前?,李白覺得月光灑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xiāng)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此時的凄涼孤寂讓孩子們?nèi)ンw會可能困難了點。于是我試著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么,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說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條白裙子……

是啊,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說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課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這篇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正常的情況下,應(yīng)該分二至三課時完成,但為了顯現(xiàn)課堂的整體性,設(shè)計了一課時學完,確實密度很大,不夠科學。導(dǎo)致有些地方該拓展的不能拓展,該多讀的不能多讀。如讓學生談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這部分是本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應(yīng)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在讀中感悟、理解、領(lǐng)會,領(lǐng)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拓展練習,但由于時間所限,匆匆結(jié)束。

其次,交流不夠。課堂應(yīng)該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fā)還是離不開提問。因而教師精心設(shè)計的問題,應(yīng)該成為學生課堂交流的依據(jù)。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采用了課前預(yù)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為這個問題可以統(tǒng)鄰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zhuǎn)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yù)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覺得所提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只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不能融會貫通地遷移、引導(dǎo),導(dǎo)致師生交流不夠充分,沒能激發(fā)起學生地交流熱情。因而,問題的設(shè)計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學時機更重要。

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tài)生成,為了不使每一節(jié)課匆匆而逝,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