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3-01-28 作者:Fallinlove 教學計劃

認真思索寫下的教學反思往往能給我們更多幫助,寫好相關(guān)的教學反思是我們提升個人能力的第一步,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8篇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1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愛鄉(xiāng)和急于返鄉(xiāng)鎮(zhèn)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yōu)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jù)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jié)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fā)想象,領(lǐng)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lǐng)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dǎo)學生學習古詩,再現(xiàn)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guān)鍵。

根據(jù)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fù)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shè)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jīng)驗的形成奠定基礎(chǔ)。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chǔ)。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放在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shè)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xiàn)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shè)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xiàn)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nèi)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學法指導(dǎo)。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2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詩中悟情、句中品情、詩中入情等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注重加入信息技術(shù),優(yōu)化了課堂情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第一環(huán)節(jié),導(dǎo)入入情: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后根據(jù)查找的資料,小組內(nèi)交流,用現(xiàn)在的話說說意思;讀詩時,我把ppt詩配畫投放給學生,加上音響渲染、詩人范讀等方法使學生在自讀、聽讀、情境中悟情,學生很快就進入情境。

二、第二環(huán)節(jié),句中品情:

通過誦讀,ppt展示詩的韻律使學生在讀詩時能夠很輕松地結(jié)合詩的意境去體味詩所映射的情感,也就能把學生帶進詩中。如讀“間”字品情;讀“綠”字品情(拓展詩人幾次改字的情景);(ppt詩人的背景介紹)按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人想回家卻又不能回的無奈之情。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開始讀詩時對詩句的情感把握總不到位,但通過信息技術(shù)的運用,對他們理解詩句的情感把握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引領(lǐng)作用。

三、第三環(huán)節(jié),拓展抒情。

誦讀拓展古詩文六首(ppt展示思鄉(xiāng)詩句六首),進一步感受詩人用月亮寄托情思的情懷。學生在讀中繼續(xù)加深了對古詩的情感體驗。尤其是最后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出示的圖畫再配以詩,從而很好地體會出該詩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3

6日,我在實驗小學參加了“本色的教學,智慧的課堂”名校名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聽取了來自深圳的特級教師精彩的授課,其中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陳金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古詩《泊船瓜洲》的教學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詩作為語文課程內(nèi)容之一,其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古詩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也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教者認為,古詩教學應(yīng)該在落實語文基本能力訓練的同時,充分挖掘古詩的人文內(nèi)涵,引領(lǐng)學生融入古詩蘊含的文化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洗滌心靈,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讀中欣賞

古詩是人類某種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的靈光閃現(xiàn)。因此,在古詩誦讀的教學中,反復(fù)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是基本方法。陳老師在教學中,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自主學習、自由朗讀古詩,讀準詩題、作者,讀通每一句詩,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還提醒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直至將整首詩讀得正確、流利。讀也貫穿了整堂課的始終,使聽者明白熟讀是學習語文有效的方法之一。古詩中蘊含著節(jié)奏、音韻、意境的美,學生只有在反復(fù)的誦讀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細細品味詩文所表現(xiàn)的意境,欣賞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二、議中領(lǐng)會

新課標大力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古詩誦讀課也應(yīng)如此。陳老師在教學中,轉(zhuǎn)變了“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討論本堂課該完成哪些學習任務(wù)?學生表示應(yīng)從朗讀流利古詩、理解詩的意思、背誦古詩這三方面來學習,這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掌握理解古詩的方法。然后老師指導(dǎo)學生畫出不懂的字詞,引導(dǎo)學生明確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提出字詞疑問后,再一起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詞的意思,最后請兩位小老師上臺講解,全班討論交流。教師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學,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大膽質(zhì)疑,共同釋疑,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逐步積累探究經(jīng)驗,提高探究能力。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習,并通過交流增進對古詩的蒙朧理解。

三、品中創(chuàng)造

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交流對話的主體,是富有巨大的認識潛能的。學生在理解詩意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王安石離家這么近為什么不能回家?這是學生的獨特體驗和課堂生成的需要,老師出示了一段背景資料,讓學生讀資料,并從中找答案。學生明白了作者這是第二次赴京上任,寫這首詩是在上任的途中。這次上任,實行改革的道路坎坷,自己前途未卜,此去不一定能回到家鄉(xiāng)。寫“還”字是為了表達他強烈的回家愿望?!懊髟潞螘r照我還”是他的憂愁?。W生再讀他寫的《元日》,聯(lián)系詩歌的背景,從“總是新桃換就符”中學生看到了一個決心改革的王安石;讀他寫的《梅花》,學生從“凌寒獨自開”中看到了一個堅強的王安石。學生對教師的預(yù)設(shè)作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思考,從獨特的角度了剖析了詩的中心,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語感,發(fā)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讀中欣賞、議中領(lǐng)會、品中創(chuàng)造,使古詩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4

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先與孩子們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通過自主閱讀自主理解,最后在集體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一句時,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為,是鐘山與瓜洲隔著數(shù)重山。而且堅持第二種說法的學生人數(shù)居多,這是我備課時萬萬沒有想到的。這時,我靈機一動,這樣吧,讓我們置身于畫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會想些什么?弄清鐘山到底與哪兒隔著數(shù)重山?!蓖瑢W們各個學著作者背起雙手,挺起胸脯,翹首遠望。教室里鴉雀無聲,他們都進入了詩的意境中,靜靜的進行著各自的推想。突然間,他們驚奇的嚷道:“老師,老師,我知道了,是鐘山與京口只隔數(shù)重山?!蔽页藙僮窊簦澳阍趺大w會出來的,快告訴告訴老師?”他們爭先恐后的說:“因為作者站在瓜洲遙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離京口不遠的家鄉(xiāng)鐘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薄疤昧?,經(jīng)你們這么一說,老師也明白了,來,讓我們?yōu)樽约汗恼啤!?/p>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數(shù)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yīng)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于是,通過大聲朗讀,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的情感。試想,假如課前充分準備,通過圖畫示意、音樂的渲染、效果會更好。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原來孩子們學會了自主閱讀資料袋,多好?。】磥砦覀円嘈艑W生,不要越俎代庖,一味地“灌”,效果反而不好。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5

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也講過不少次的古詩教學,總認為古詩非常好講。但是來到一實驗之后,我對古詩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古詩教學并不簡單,而是非常復(fù)雜。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jié)達標課,我所講的內(nèi)容恰恰是一首古詩──《泊船瓜洲》。這是一首表達思鄉(xiāng)的詩,膾炙人口。對于學生來說,讀詩、背詩已不是重點和難點,因為他們早在三年級時就積累過這首詩。教學的重點應(yīng)放在感受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上,這也是我在請教同年組多位教師之后的共同意見。于是,我便在怎樣感悟古詩的情感上仔細揣摩,探尋方法?;仡櫛竟?jié)課的教學,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讓我頗有收獲: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并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后,在學生討論詩意匯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后,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yīng)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jié)課,而是能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yīng)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jié)課,后半節(jié)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重點。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盡管本節(jié)課考慮多多,還有不足之處:

課上,同學們能按著我的思路學習,不過在感受詩情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首先,學生對于詩人的資料、詩歌的寫作背景還不是很了解。雖然課下學生查找過相關(guān)資料,但不具體,也不翔實,所以詩人寫這首詩的感情就不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路途遙遠,詩人卻只覺得“一水”“只隔”。教師應(yīng)該把詩人當時的心態(tài),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屢次的人生遭遇都講解給學生,用他們的生活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準確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于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進行換字練習了。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來,看似簡單的東西未必簡單。越是簡單的文章,它包含的內(nèi)容越耐人尋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師付出的越多。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⑵ 引導(dǎo)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目標】

了解詩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體會人文精神。

【教學重難點】

引導(dǎo)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教學。

【教學過程】

一、展示搜集的資料,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讀過宋代王安石的詩嗎?

生:讀過。

師:你對王安石這個人知道多少呢?

生:各抒己見。

二、揭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師:齊讀課題。讀了課題,誰知道:“泊船瓜洲”什么意思呢?

生: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

師:為什么這樣理解呢?

生:因為“泊船”是停船的意思,所以……

師:當你再看到這個課題時會產(chǎn)生哪些疑問呢?

生:詩人為什么會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他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干什么?

師:這些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原來宋神宗在位期間,王安石任宰相,他主張改革政治,積極新法,力圖抑制豪富特權(quán),緩和了階級矛盾,以期富國強兵,但這一主張也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因此這一改革失敗,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wù),回故鄉(xiāng)途中路過瓜洲,天色已晚,在此停船過夜,你們的疑問找到答案了嗎?

生:找到了。

師:其實這首詩,作者就是在這樣的心緒中寫出來的,你們想聽聽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嗎?

生:想。

三、師范讀古詩

師:師范讀。

四、讀古詩

(讀通)

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問問你身邊的伙伴或老師。

生:略。

師:齊讀這首詩。

生:略。

五、細讀古詩

(感悟)

師:請同學們多讀幾遍這首詩,并借助書下的注釋,看看你能讀懂多少?并把你讀懂的地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略。

師:自己讀讀這兩句,這兩句中詩人交待了哪幾個地名?

生:“京口、瓜州、鐘山。”

師:(出示課件)地理位置圖,誰知道“瓜洲”在哪?

生:它在長江北岸和江蘇的鎮(zhèn)江隔江相對。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瓜洲”,你認為應(yīng)該標在哪?

生:略。

師:那“京口”在哪?

生:它在江蘇鎮(zhèn)江,長江南岸。

師:它與“瓜洲”是一個什么樣的地理位置關(guān)系?

生:正對面。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京口”,你認為應(yīng)該標在哪?

生:略。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京口在哪?

生:它在南京的紫金山。

師:你們贊同嗎?

生:贊同。

師:這就是“京口、瓜洲、鐘山”的地理位置圖,從這三者之間的地理位置中,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各抒己見。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同學們趕快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跟你的小伙伴說說。

生:互相說。

師: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王安石的家在哪?從哪看出來的?

生:鐘山;“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其實王安石的第一故鄉(xiāng)在江西,鐘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王安石的父親在南京做官,青少年時期,王安石一直在父親身邊,所以他視“鐘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從這三者之間的距離中,你覺得王安石的家還遠嗎?

生:不遠。

師:王安石的家近在咫尺,卻不能馬上回家,從這體會出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歸心似箭。

師:是啊,王安石的家就快到了,誰能帶著歸心似箭的心情讀讀這兩句?

生:略。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出了歸心似箭的心情。

師:你評價的很到位,齊讀這兩句。

生:略。

師:在這兩句中,詩人寫的都是望中之景,詩人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我們來看第三句。誰能說說“綠”在這里當什么講?

生:吹綠。

師:那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春風又一次吹綠了大江的南岸。

師:(出示課件)

作者把家鄉(xiāng)描繪得如此之美,你會發(fā)現(xiàn)詩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這一句的?

生:他是懷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來寫的。

師:那誰能把詩人對家鄉(xiāng)的這種熱愛之情讀出來?

生:讀。

師:你讀出了這種情感。現(xiàn)在讓我們來推敲這個“綠”字,看還能把它換成什么字呢?

生:學生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們討論的結(jié)果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生:過、到、入、滿……

師:那你知道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同桌商量。

師:誰能說說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它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畫面。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這樣一個杰出的詩人,它對一個字的用法都能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我們在今后的潛詞造句中更應(yīng)該養(yǎng)成仔細斟酌后再下筆的好習慣。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能。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是寫詩人南歸途中所看到的江南勝景,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我們能看出王安石寫這一句實際是在暗示改革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呢?

生:成功的。

師:這一句是詩人借這一勝景來抒發(fā)實施新法,帶來的新氣象的高興心情。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去學習運用。王安石看著眼前的這一勝景,思鄉(xiāng)之情不可抑止,不禁仰望一輪皎潔的明月發(fā)問,問什么呢?我們來看第四句。

師:誰能讀一下這句?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好,他讀出這種發(fā)問的語氣了。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明月啊,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到鐘山的家呢?

師:回家為什么還得明月照著,白天不能回家嗎?

生:能。

師:我認為這樣理解不夠準確,因為古人對不知道的問題習慣于問蒼天、問明月,因此這一句詩怎樣理解會更好?哪位同學想好了?

生:明月呀,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家鐘山的家呢?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又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思鄉(xiāng)心切。

師:這一句從字面看,確實流露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但實際上是寫了詩人盼望再度回朝執(zhí)政的迫切心情。在這一句中,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這種借著寫景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這種寫法,那這種寫法好不好?

生:好。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了嗎?

生:理解了。

六、熟讀古詩

(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采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練讀這首詩。

生:練讀。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一下這首詩。

生:讀。

七、總結(jié)全文

(升華情感)

師:你們讀得很有感情,那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生:背誦。

師:讓我們再來共同地感受一下詩人夜晚停船在瓜洲時的所見所感吧!(學生看著大屏幕,師在音樂的渲染下誦讀詩意)

師:那同學們感受到詩人的所見所想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回家默寫古詩。

【教學反思】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練、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得內(nèi)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讀、悟等多種方式,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自己讀書,使學生的思路明朗化,學生不僅無拘無束,而且積極思考,認真探索。使學生表現(xiàn)了作為學習主人的那種情趣,更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師的精講必不可少

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仍需老師的組織指導(dǎo),這就決定不可能沒有老師的“講”,所不同的是,這種“講”不是“全盤授予”的注入,而是“相機誘導(dǎo)”的點撥。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對“綠”字的理解和“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中學生對詩意思的理解上,老師的講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在講得多,而要講在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我們作教師主張的“指學生不懂,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7

?泊船瓜洲》是小學五年級第五課的一首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獲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學之鑒。

一、學生帶給我的兩處意外,令我欣喜

一處是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饒有興趣地講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后,再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使學生聽得如癡如醉。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后來竟然有學生提議要畫出這幅美景,怎么辦呢?就讓他們現(xiàn)場畫吧。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學生把我們帶人古詩“詩中有畫”的意境,教師把“詩”與“畫”結(jié)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板畫所畫的每一步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內(nèi)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蔽蚁耄喊瀹嬙O(shè)計的過程也是“授生以漁”的過程。讓學生不但能學會,還要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這怎能不讓我欣喜?

第二處就是對詩所表達的感情的體會: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數(shù)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yīng)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shè)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lǐng)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

……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

在學生體悟到詩歌蘊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導(dǎo)個體、集體品讀:(指名說)

你有過思家的感受嗎?

你想家時心里是什么滋味?

詩人和你是同樣的感受,他會怎樣吟誦這首詩?

如此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想象,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蘊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遺憾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為迎合這次活動的主題,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xiàn)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dǎo)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shù)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學生的畫,雖然說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畫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而我的繪畫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不僅是哪一科老師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而教師也要不但學習,盡力成為多面手,才會把學生帶進更好的藝術(shù)殿堂。

《泊船瓜洲》的教學反思篇8

在五月份全縣古詩文教學比武中,我執(zhí)教了第九冊教材《泊船瓜洲》一課。教學這首學生耳熟能詳?shù)脑姼?,我從新課標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進行操作。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獲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學之鑒。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后根據(jù)查找的資料,小組內(nèi)交流,用現(xiàn)在的話說說意思;詩歌中凝練、古今差異較大的詞語一直是困擾學生閱讀詩歌的障礙,如果單單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魚”;通過古今詞語的類比來解決,“授之以漁”,從課內(nèi)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guān)思鄉(xiāng)的詩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詩情

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chǎn)生,情感體驗同樣對認識過程起著很大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shè)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

領(lǐng)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如:辨別京口、瓜洲、鐘山方位時用簡筆畫的形式;講解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樣的時,出示江南春景圖片,展現(xiàn)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讓學生形象感受;教學完古詩,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一邊欣賞情境圖,一邊跟唱歌曲。

三、讀中求解,讀中求悟: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一開始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講解詩句時,又指名讀、小組讀、男女比賽讀、全班齊讀。但仍然無法實現(xiàn)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dǎo)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shù)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為大家展示一節(jié)課,于我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良機。而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的問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確實值得反思了。在學生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我就感慨:農(nóng)村學生的朗讀能力確實和實小學生的差距很大,連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詩文看是幾句話,其實蘊含的內(nèi)容豐富,以至于在初設(shè)計時想用畫畫的方法都無法施行,有些字詞的挖掘也顯得蒼白;課外延伸-----思鄉(xiāng)詩歌的收集也無法在課堂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