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后及時反思自我,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作為教師一定都有寫過教學反思吧,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918教學反思優(yōu)質(zhì)7篇,供大家參考。
918教學反思篇1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弱,在美工活動中,總是害怕操作,不敢動手或者動手操作太慢,所以在今天的制作《節(jié)日帽》的活動中,我著重對這幾個幼兒進行了觀察與指導,同時也對自己的評價策略進行了反思。
我覺得應該在美工活動過程中動態(tài)地評價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種類似于跟蹤式的評價方式,可以幫助那些幼兒了解操作的要求或者步驟,也可以讓幼兒在鼓勵與幫助中創(chuàng)造表現(xiàn)。這樣還能及時肯定幼兒的`思維閃光點,引導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例如我發(fā)現(xiàn)沈昊澤小朋友在用油畫棒打扮節(jié)日帽的半圓形部分,可是油畫棒落筆的時候,線條輕輕地看不清楚,連續(xù)畫了幾筆以后,我就忍不住問他了:“昊澤,你在畫什么圖案打扮呀?”他回答我說:“我畫了小草!”于是我就先肯定了他,并引導他說:“你的小草畫得長長地、直直地,真不錯,要是再用力畫出來,小草一定會更好看的,你試試!”我的賞識與鼓勵讓昊澤很快拿起小蠟筆,用力畫起了小草。所以,我覺得在運用動態(tài)評價時,應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氛圍,允許孩子們小聲的自言自語或是“交頭接耳”,讓孩子邊畫邊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思維。同時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能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鼓勵,不厭其煩,對每個孩子都抱以賞識的眼光、真誠的微笑。
918教學反思篇2
上周二開始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有很多練習是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例如:
(1)被除數(shù)一定,商和除數(shù)
(2)圓柱的體積一定,圓柱的底面積和高
(3)總價一定,單價和數(shù)量
(4)三角形面積一定,底邊和高
(5)小麥每公頃產(chǎn)量一定,種小麥的公頃數(shù)和總產(chǎn)量
(6)比的前項一定,后項和比值。
根據(jù)正、反比例關系的判定方法,我們首先判斷兩個量是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具體的說,就是兩個量是否具有相乘、相除的關系,它們的結(jié)果能否通過條件知道是定值,從而判斷它們成不成比例或成什么比例。
從學生的作業(yè)來看,(2)和(3)小題基本不會出錯,對于圓柱的體積剛剛講完,底面積*高=圓柱的體積(一定),可以很好的判斷出來是成反比例的。
(1)和(6)很多孩子是寫的成正比例,其實也是成反比例,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比的前項/比的后項=比值,可能沒有注意這里誰是定值,或者說對于這三個量之間的變式掌握的不好。
(4)他們說不成比例,原因是多了個2,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的變式主要是學生沒有利用三角形的面積的推導,底*高=2*三角形的面積(一定),所以成反比例。
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對學生說有點難,主要難在變形,代數(shù)式的變形在中學還要學習,現(xiàn)在是個初步的接觸。
918教學反思篇3
數(shù)學教育不僅關注學習結(jié)果,更關注結(jié)果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的。從教學目標來看,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關鍵的、處于核心地位的目標。高中數(shù)學不少教學內(nèi)容適合于開展研究性學習。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通過選擇、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jié)課知識核心的、極富穿透力和啟發(fā)性的學習材料,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那么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我對教學的一些反思。
一、強調(diào)教法、學法、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媒介的有機整合。
教學設計的難點在于教師把學術形態(tài)的知識轉(zhuǎn)化為適合學生探究的認知形態(tài)的知識。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具有個性化特點,教學內(nèi)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節(jié)課中把二者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質(zhì)疑反思的培養(yǎng)
通過現(xiàn)狀調(diào)查,看出在目前的數(shù)學教學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識,具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質(zhì)疑與解決問題、認識問題后的反思。學生的質(zhì)疑反思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要有目的設計、訓練。因此要培養(yǎng)質(zhì)疑反思能力必須做到:
(1)明確教學目標。要使學生由“學會”轉(zhuǎn)化為“學會——會學——創(chuàng)新”。
(2)在教學過程中要形成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自覺建構(gòu)的教學過程。
(3)改善教學環(huán)境。
(4)優(yōu)化教學方法。
三、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yè)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zhì),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平時布置作業(yè)時,讓優(yōu)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yè)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家做,對于書上個別特別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
918教學反思篇4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敖堑某醪秸J識”雖然內(nèi)容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jīng)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之中。
在對角的認識過程中,先通過觀察主題圖,找出角。再讓學生觀察具體實物上的角,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角,形成對角的初步認識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再通過摸一摸,形成對角的直觀感受如:頂點是尖尖的,有兩條直直的邊等。最后還注意讓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知識相結(jié)合,通過找身邊的角,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回顧整個備課到上課的過程,我深深地感到,只要老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和已學知識及需要來備課、上課,相信他們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給他們一個能自由發(fā)揮空間,也許他們會學到更多超越書本的知識,勇于探究新知的自學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鍛煉。
918教學反思篇5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擾,學生舉手回答的人總是那么幾位,那些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整節(jié)課沉默,即便是你叫他起來回答,他也說不出什么內(nèi)容,再看他們的課堂表情,眼神無光,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是聽不懂,也許他們上課走神了。如何調(diào)動這部分學生也能來參與課堂呢,在《李時珍夜宿古寺》時,我做了一系列的嘗試。
第一布置課前預習,特別是課文朗讀,我總認為如果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順,那上課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但以往也布置讀書任務,但檢查起來實在困難,于是讀不讀就完全憑學生的自覺了。這一次我要求學生回家讀熟,并明確告訴學生第二天課堂上,老師將進行檢查,檢查時是要求學生合起書來回答有關書中的內(nèi)容的。當我第二天上課時,我就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不增加任何難度),果然許多同學愿意起來回答了,連平時從不舉手的小云也舉起了手,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呀??梢娢覀兊暮⒆赢斔麄冋J為自己能成功時,都會有伸手摘蘋果的欲望的。
第二,在充分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如何保持學生這種積極性,讓其能以這樣的熱情投入到研讀課文中去呢?我覺得接下來應該做的事就是精心設計問題。學生不回答問題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問題太簡單不屑回答;問題太大不知所問;問題太難,思考后仍然不會。因此,我在設計問題時,應當以教學內(nèi)容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水平為前提,同樣的問題怎樣問更適合于自己的學生,只要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經(jīng)過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回答,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還是很強的,都是想被老師肯定,都想成功的。就以此課為例,重點是理解李時珍的為人,但如果我一開始就這樣提問:“讀了課文,你覺得李時珍是一位怎樣的人物?”我想能夠一針見血答出來的,不會太多,那么就要設計好坡度問題。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回答:“李時珍投宿的是怎樣的一座古寺?你能用一些詞來形容嗎?書上用了哪個詞?同學你們能來說說自己的家嗎?”通過對比,學生感受到了李時珍住宿條件的艱苦。接著提問:“你愿意做這樣的破廟嗎?李時珍愿意嗎?為什么愿意呢?讀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學生很快便明白了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緊接著:“修訂好《本草綱目》,誰能得福?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一下就說出了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堅持不懈等許多詞語。這一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只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閃爍著興奮目光的眼睛。
第三,正確及時評判學生的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藝術性的評價,切忌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對于學生的正確回答,要實事求是地給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時,鼓勵其他學生要不甘落后,使他們相互競爭、相互比賽。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或者不會回答,老師切不可簡單否定,可以給他們一些引導,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回答,此時再給他一些鼓勵,肯定一下他的領悟力,他會非常激動的。再看一下他的小手,在下一次提問時,他往往會再次舉起來。因為他呀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了……
實踐中我體會到,一是深入地解讀教材,對文本有獨到的理解就能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找到最佳路徑直奔教學的目標;二是教師對課堂信息的巧妙處理,把握住對話方向,輕輕一點撥,就能撞擊出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吸引學生探究文本主旨。
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中要扮演好這一角色:當學生精神萎靡時,努力使他們振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以教學的熱情喚起他的力量!從學生的眼睛里讀出愿望。從學生回答的問題中聽出創(chuàng)造。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使學生覺得我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感受和諧的歡愉、發(fā)現(xiàn)的驚喜!
918教學反思篇6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為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么聽唱培養(yǎng)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xiàn)能力。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jù)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游戲為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游戲競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聽音排序
聽音游戲開始了,每隊在隊長的帶領下各選派出兩名同學參加比賽。每人頭上戴一個音符頭飾,隨意站成一隊。教師先給一個標準音,然后按照樂句中音符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分別彈奏出來,戴頭飾的同學則按照師彈奏的順序從新排成一隊。教師分別彈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頭飾的同學們屏住呼吸、側(cè)耳傾聽,恐怕自己給隊里抹黑。很快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從新站成一隊。教師再彈奏出第二組音符“5、3、2、1”,請另外一組的同學進行比賽。
二、評委評判
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是全班同學。教師只起一個輔助作用。當一個同學聽辨后,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夠準確的用手勢判斷對錯。遇到有爭議的時候,教師及時補充,給予標準答案。凡是判斷正確的隊能夠獲得一個小獎杯,于是歡呼聲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
看的出來,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學習非常感興趣。
三、聽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構(gòu)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后,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
(1)55535︱165︱;
(2)55532︱132︱;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松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918教學反思篇7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話,主要寫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了長生不老藥升天成仙的故事。課文內(nèi)容淺顯,文字優(yōu)美,情節(jié)生動感人,可讀性強,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材料。
一、插圖導入,感受畫面美。
導入時,我借助多媒體出示“嫦娥奔月”圖。在感受畫面美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嫦娥奔月”這幅畫面的文字,通過朗讀感受文字的美。再以問題“嫦娥奔月僅僅是畫面美、文字美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精讀故事,體會心靈美。
敘事性作品,主要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吸引、感染、打動讀者。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內(nèi)在品格。
為了使學生深入體會嫦娥的心靈美,我挖掘文本中的空白,多次引導學生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xiāng)親的?”來體會嫦娥的心地善良;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嫦娥是如何機智地與逢蒙周旋的”,體會嫦娥的機智勇敢、舍己為民。
三、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升華情感。
在學生感悟人物品格的基礎上,我通過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引導學生走入人物內(nèi)心。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在這月圓之夜,后羿有多少話想對嫦娥說……
嫦娥又有多少話想對后羿說……
家人歡聚一堂的鄉(xiāng)親們,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萬語不禁涌上心頭……
這樣的對話,可以帶領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使嫦娥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不知不覺中進入孩子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