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質量,通過寫教學反思,很多教師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物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物教學反思篇1
本節(jié)課是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沈從文。第四單元所選的,大多是寫各地節(jié)日風俗的,展現(xiàn)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因此,我導課的時候直接從民俗說起,引起學生的注意。又因為本文描寫的是云南的風情,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的特點,來輔助教學,開始上課讓學生進入一種意境,感受美麗的云南,教學中也有和課文三個片段相互映襯的視頻和圖片,這樣會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
語文新課程的中心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对颇系母钑芬詽饽夭?,工筆描繪了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不同的情調,字里行間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洋溢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在教學時,我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注意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適當擴展學習范圍,用音樂構建平臺,從課內走向課外,去領略我國古老的民間文化。
由于本文是云南的歌會,我設計的思路也是緊扣住“歌”字,依次的教學思路是誰在歌、歌什么、我也歌,從探討主題到探討寫法,最后師生也相互對唱,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習本文也如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歌。在學法上,我采用的是讓學生繼續(xù)鞏固圈畫勾點的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探究文本,在讀中、悟中概括信息,從而掌握本文的重點。
在作業(yè)設計上,我讓學生給畫面配文字,鞏固中寫人的方法;寫介紹詞也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網(wǎng)上瀏覽作業(yè)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把課堂所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去領略我國的民間文化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但也不可否認,在講課中的探究文本時,有些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但是語言組織能力遜色,聽的多,說的少,參與性比較差。對于本文的教學,我設計的內容多數(shù)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文本,教師應對于一些細節(jié)的知識適當適時點撥,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也許是沈從文先生優(yōu)美的語言感染了我,也許是那歌會的形式吸引了我,也許是那純樸人情美牽引了我,總之,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依舊是那種心靈的震撼----生活如此美好,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生活,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平靜,學會從容優(yōu)雅淡定的生活,用最美的生活姿態(tài)去闡釋我們如歌的生活。
以上是我的教學感受,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物教學反思篇2
?標準》強調數(shù)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本節(jié)課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這些游戲都是經(jīng)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探索過程完成的,教學是成功的。 還記得,學校曾要求我們課改老師把自己對課改的認識與感受,用一句話來描述。當時,我們調侃的“名言”是“痛并快樂著”。“痛”是因為“前無古人,后有來者”。我們必須每天思考,每天探索,每天革新。在實踐中體驗酸、甜、苦、辣……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而“快樂”的源泉想必就是以下的原因吧。 學生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以及活動的安排應當充分考慮到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孩子們的天地,在游戲中可以使孩子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yǎng)。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qū)。本課教學設計,從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數(shù)學與游戲相結合,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真真切切地體驗和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如摸球游戲、轉盤游戲、設計搖獎活動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話題。 教師教生活中的數(shù)學。
“我想,教書育人是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怎樣拉近數(shù)學與人和自然的距離,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利用所學的概率知識設計搖獎活動,就是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帶著數(shù)學去理解生活,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這樣,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迫切期待著下一堂數(shù)學課的到來。
物教學反思篇3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
在我的教學中,要面向全體,要為同學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生展奠定基礎。
1、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鼓勵同學,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英語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
2、為同學提供自主學習和直 接交流的機會,以和充沛表示和自我發(fā)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同學,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chuàng)設條件讓同學能夠探究他們自身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關注同學的情感。
在我的教學過程,應多關注同學的情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同學只有對自身,對英語和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tài),才干堅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果,刻板的情態(tài),不只會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其他發(fā)展,情態(tài)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要做到:
1、尊重每個同學,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tài)有機會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同學互相學習,互相協(xié)助,體驗成績感,發(fā)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盡可能的為他們發(fā)明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勵和協(xié)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教學中,注重交際活動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常開展二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要求同學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同學發(fā)展一個發(fā)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爭辯、商量等活動。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同學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同學轉身和后排的同學進行兩人活動。
物教學反思篇4
【我的收獲】
辛勤的耕耘總能得到收獲。一個星期的設計、修改以及經(jīng)歷磨課的“痛苦”,今天在課堂上精彩的呈現(xiàn)讓我收獲自信,收獲欣喜,也品嘗到“語文”的原汁原味。
聽課領導給予了這樣的評價: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精心設計,并且做到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對于和田維吾爾人的幾個特點能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生在濃厚的人文環(huán)境和獨特的言語形式中領略這個民族的魅力。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讓學生在最自在的課堂氛圍中自由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個性在這節(jié)課中得到了盡情的張揚。
聽課的老師也覺得這是一節(jié)非常有“語文味”卻又不乏精彩的語文課,樸實、自然。學生很開心,有所學,也有悟。
我要感謝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并以此激勵自己,堅持語文的本質,堅持自己的風格,真正把課堂還給“語文”。我更要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勇氣,讓我能在課堂中和他們一起享受“語文”的快樂!
【自我反思】
我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我不會滿足。我也會繼續(xù)努力,繼續(xù)我對“語文”的思考。
有句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節(jié)課同樣留下了一些遺憾:對朗讀的處理,我還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特別是學生對作者用兩個反問句和兩個感嘆號表達自己的驚嘆這一句式,只是讓學生個人讀和齊讀兩種方式,因而學生還沒有通過“讀”完全體會到作者的驚嘆。另外,我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用語很精煉,但不夠精彩。這也是我在平時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缺點。
十年的語文教學,讓我發(fā)自內心地愛上語文,愛上語文教學。我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我要和我的學生一起和語文“回家”。
物教學反思篇5
?琵琶行》用兩個課時授完,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以鑒賞音樂描寫為突破口,用語言將抽象化為具像,并且從中概括出詩歌的內涵與實質,以期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第二課時“學以致用”,通過聯(lián)語寫作,提升學生學習古詩的層次,將對古詩的理解轉化為運用,將領悟轉化為能力。
從兩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對問題的解決來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應該高度重視的。
首先,教學設計,選準突破口。和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一樣,過去本課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我在教授此課時是引導學生感受獨特情感,為此,我以音樂描寫的鑒賞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寫方法及它的不同樂章,以此來帶動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其次,解讀文本,突出重點。本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在處理教材,解讀文本時,圍繞“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音樂描寫是解讀這一主旨句的一個側面,情感認同是另一個側面,而“探討研究”的過程,是讓學生圍繞文本解讀,并且探討此句為何能成為千古名句。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還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環(huán)境描寫,并且探究這環(huán)境描寫和作者要表達的主旨之間的關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這首長篇敘事詩。所以,短暫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并抓住重點,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對話交流,積極互動。在課題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在設計中,我以感悟——鑒賞——創(chuàng)作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積極交出自己的學習成果。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交融和對話。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引領下,師生互動,并將這種互動學習帶到課外,正是語文教學的最有效的手段。
當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學習對文學作品感悟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的目標支配下,分析音樂描寫的手法及技巧,雖理性解讀了詩歌,但畢竟破壞了詩意。現(xiàn)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產(chǎn)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片面強調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實上也會使學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強調感悟,但不能廢棄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結合運用。
★ 琵琶行教學反思
★ 《琵琶行》教學反思
★ 琵琶行教學反思(15篇)
★ 琵琶行教學反思15篇
★ 琵琶行教學反思(10篇)
★ 《琵琶行》教學反思(通用10篇)
★ 《琵琶行》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 《琵琶行》
★ 琵琶行白居易
★ 《琵琶行》讀后感
文檔為doc格式
物教學反思篇6
?孔子游春》這一課生動描寫了孔子帶領弟子趁著春天大好時光到風光秀麗的泗水河邊游玩觀賞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誘導弟子明理的豐富學識和大家風范,表現(xiàn)了孔子和學生間的真摯情誼。本文自然段比較多,比較散,教學時我主要抓住描寫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與弟子論水的第八自然段展開。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泗水河畔美麗的春景。從兩個層次引導學生:一是體會景色美;二是體會語言美:疊詞、比喻、排比的運用。最后,引導學生用同樣的句式來描寫“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開始拋下這個問題以為學生想象不出,可學生說得卻非常得好,如有同學說“盛開的鮮花是她燦爛的笑容?!薄傲魈实男∠撬侍鸬娜橹?。”“飄浮的白云是她潔白的裙子”“輕輕的薄霧是她神秘的面紗”等。學生們的回答讓我吃驚,他們的想象力竟然這么好!看來,學生都是有很大的潛能的,有很大智慧的,關鍵是看教師能不能深入地進行挖掘引導。
教學第八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思考:這一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他們之間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導學生抓住“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來理解這段話的意思。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為什么要引導弟子觀水呢?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快便領悟到:孔子以“司空見慣”的流水為喻,引導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難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滿智慧、和藹可親、對弟子循循善誘的老師。于是,我趁熱打鐵,說:“孔子其實在要求我們每個人努力做個真君子,那么,你們愿意做真君子嗎?為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王欣說:“我愿意,因為君子有志向,我也想做個志向高遠的人。”高興詩說:“我也愿意,因為君子心胸寬廣?!标愋∶日f:“我也愿意,因為君子有情有義,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學生們都在表達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物教學反思篇7
第一是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是比較清晰的,學生可以容易地找出,所謂的路線圖應該是由一些時間和地點的節(jié)點構成?!皸壷鄣前丁焙笥蓶|向西先后經(jīng)過“寧國府”—“榮國府”—“西邊角門”—“一射之地”—“垂花門”—“抄手游廊”—“穿堂”—“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三間廳”—“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理清這個路線圖對于把握本段的內容是有重要意義的,在任何閱讀的過程中,“把握結構-理清思路”應該是第一步,只有做到這一步才有可能進一步深入去“品味語言-領悟感情”,進而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及研究人物心理性格的合理性。
第二是作者通過哪些手法來展示寧榮街與賈府的繁華富庶。這屬于寫作技巧的問題,任何文章在展示事物本來面貌的過程中并非單純地平鋪直敘,往往會運用一些技巧更好更充分的表現(xiàn)。比如“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便使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使用了正襯的方法。
第三是林黛玉的心理與性格特點。《林黛玉進賈府》初步展示了賈府的環(huán)境特點和幾個重要人物,特別是林黛玉的性格特點。而第一段有句話非常關鍵,學生很容易便能找出,就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林黛玉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想法恐怕有三點原因,一是寄人籬下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二是她印象中與親眼所見賈府的與眾不同給她的心理壓力,三是她的性格特點。而性格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為與她相同處境的薛寶釵并不會這樣,劉姥姥也不會這樣。如果要再深入研究她是一種怎樣的性格特點,就得注意“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她的所有想法和行為只是怕人恥笑,這應該說她性格的很主要的一個方面是自我意識強,自尊心強。
閱讀經(jīng)典作品需要注意的地方:
1、語文的基礎知識是不能忽略的,雖是高一學生,但因為是農場的孩子,自覺性不高,所以對《紅樓夢》的內容梗概、小說中的人物關系以及作者曹雪芹德介紹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交給已經(jīng)讀過《紅樓夢》的同學完成,效果比我自己講要好,能夠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
2、走進讀書方法,讓學生跟語言文字親密接觸。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喜歡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或電視劇片段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節(jié)課堂氣氛。我覺得這樣做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從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鑒賞,這與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相悖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我在上這節(jié)課時,力求少用圖片,課后再播放一段電視劇,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通常情況下,學生從以上的描寫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美”來。但這種感覺多數(shù)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朦朧膚淺的。而對她的“弱”、“多情”則更是忽略。這堂課,在教師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點評符號如著重號等以提醒學生注意。接著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氣質超凡脫俗,美貌多情、體弱多病。”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我還提示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
又如:.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答:“只念了《四書》?!?而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她卻問答:“不曾讀?!?一個問題兩種回答。為什么?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這種“矛盾”,許多學生是視而不見的。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大多只追求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大概印象,尤其不注意一些看似平常但卻意味雋永的細微之處,這也是學生不能很好地深入體味文學作品奧妙的障礙之所在。在課上,又以為語文功底不錯的同學提出了這一問題,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文中的有關文字后,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學生很快便理解到是因為黛玉發(fā)現(xiàn)賈母不喜歡女孩子讀書,覺得自己失了口,所以寶玉問時改了口。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她謹慎小心的性格。我成此時提示學生在讀文學作品時注意不要忽略了這樣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細節(jié)”,要領悟小說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含蓄之美。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鑒賞力。
3、欣賞品味語言,讓學生在審美中獲得精神愉悅。
語文課通過文字的間接性,引導學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韻味,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使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審美享受。如:很多同學在點評王熙鳳的外貌神態(tài)“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時,只點評出她的“漂亮”或“美麗”而完全沒有看出她的兇狠、狡詐來。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重點引導學生被他們忽略的“三角眼” “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幾個詞,并在這些詞上加了著重號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導學生從這些詞中,體會曹雪芹描寫人物不僅寫人物外在的形貌,還通過極精練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神韻的高超技藝。至此,學生對王熙鳳的認識已從外表深入到了靈魂,對大師看似簡單的文字卻蘊含獨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嘆服。
再如: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在學生點評時,已有學生點評出王熙鳳夸黛玉其實是為了討好賈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語言的妙處,讓學生重點注意在場的人物,讓學生思考“這段話,使誰歡心?使誰感到溫暖?使誰感到愉悅?使誰覺得內心平衡?”在學生有了一定體會后,讓學生明白 假如讓王熙鳳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詞來形容林黛玉的美貌,則陷入“一味浮詞套語”既平庸又沒有什么表達效果。曹雪芹不愧是大手筆,隨手寫出,看似平常的一番話,卻有著如此神奇的表達效果:既夸了林黛玉的美貌,又沒有冷落了在場的相關人員。既表現(xiàn)了她逢迎、周到、八面玲瓏的性格特點,又契合她沒有上過學,讀過書的身份。只有曹雪芹這位大師才能寫出這獨一無二的王熙鳳。
在這一系列的鑒賞過程中,學生對作品人物、對大師運用語言技巧的認識不斷深入,學生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名著之所以經(jīng)典,之所以流傳,是因為有太多可以不斷發(fā)掘,不斷品味的地方,許多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描寫都有令人回味無窮的韻味。如果我們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鑒賞活動,那么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就會不斷提高。
4、需要改進之處:
?林黛玉進賈府》上完后,我個人通過反思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可以將讀書方法的介紹和學生對鑒賞方法的感悟結合起來。
雖然本課著力給學生提供實踐“點評式讀書法”的舞臺,但這種舞臺只集中體現(xiàn)在課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則體現(xiàn)得不夠。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課堂上的雙邊活動,特別是學生這一方的活動不夠熱烈。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味的體現(xiàn)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說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于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刹捎脝蝹€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fā)掘其中的妙處。
本課的前半部分有兩次齊讀,后來因為時間關系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鑒賞點評有些游離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階段,穿插對精彩段落的品讀,如王熙鳳出場時的語言,夸贊林黛玉的語言等,會使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3)整個教學過程還可以更緊湊,更科學,更有效。
從教學設計的初衷到教學過程的實施,都力求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本質,但整個教學過程還不夠緊湊,科學。可以把重點放在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夸黛玉的語言部分,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一些時間,用在涵詠品味語言上,既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使“語文味”更濃厚些。
物教學反思篇8
在這一課中,我們初步接觸到了比喻句,在課后的練習當中也有出現(xiàn)一題思考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
本文說的是彎彎的月亮像小小的船,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情境感受,然后再通過問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并且了解到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呢,在這首朗朗上口充滿韻律美的詩歌基礎上以及學生充分熟讀課文的條件下(多帶領生朗誦幾遍課文)再來向生提問“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呢?”這時生就完全能夠明白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在這樣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下,我們再進一步地去跟生講解什么是比喻句,比如什么東西像什么東西、把一個物體或者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等等,再請生來舉例說說。最后,我之前設計的這個問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彎彎的月亮”與“小小的船”之間加一個什么字可以變成一句話呢?——(像)這時候就可以讓生明白到比喻句的幾個好處了,比如比較生動,使得語言更加地準確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感染力……
由于年級特點,一二年級的學生對比喻句的本體、喻體以及比喻詞都不大明白。但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卻經(jīng)常都在接觸比喻句,比喻句已經(jīng)在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的口語中了。低年級主要是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優(yōu)美詞句,由此有助于他們在日后去學習并且真正運用到更多方面去。在讓學生朗誦以及熟讀成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