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筆寫教學設計前,老師們需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寫作,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生動,一定要將教學設計寫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精選8篇,感謝您的參閱。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移植、間隔、襲擊、空曠、暫停、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語句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4、領悟作者分兩個不同地點交代故事內容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閱讀能力。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10分鐘)
談話:《撘石》的作者從不起眼的小事發(fā)現(xiàn)了人間真情,讓我們感受到了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讓我們從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感受兩岸同胞的骨肉真情。
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看著黑板,跟著老師寫:“跨”注意左窄右寬,“海峽”的“峽”山字頭要靠上寫,這樣才平衡,才美觀,最后一筆是捺,捺要講究一波三折,這樣寫出來才漂亮,“橋”左邊“木”字旁的捺變成了“點”。右邊的一橫要穿插到木的點之下,漢字講究的穿插填白。
解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生可能會說:為什么是生命橋?和我們普通的橋有什么差別?生命橋到底指的是什么?跨越海峽又是怎么回事?教師相機在課題的疑問處畫上“?”號。
自由讀課文,看看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在哪里,出示課件,給學生指出杭州和臺灣,理解“臺灣海峽”和“跨越”。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那么生命橋到底指的是什么,學完課文就十分清楚。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同學們這一次大聲讀課文,聽清要求: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要拼讀一下括號中的讀音;句子要讀通順,讀不順的句子要多讀幾遍。(3分鐘)剛才哪個字你不認識,通過你的練習讀準了;哪句話不是太好讀,通過你的練習現(xiàn)在讀通順了。(6分鐘)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糾正字音,長句子教會學生斷句,斷句時注意以每個詞為一個單位。注重逗號和句號之間的停頓。(3分鐘)
3、(20分鐘)剛才同學們聯(lián)系的好多詞語都在大屏幕上,要求會認的詞“凋零,含苞,襲擊,空曠,暫停,滿懷著,身軀,靜靜地,骨髓移植,血脈親情,海峽兩岸,骨肉同胞”學生先讀一遍,開火車讀。第二次注意紅色的字體挑讀,第三次直接讀生字,全班先齊讀,哪一個生字你認為很難讀,但是現(xiàn)在記住了,來吧,給大家介紹你的好方法可以嗎?多找?guī)讉€同學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
4、會認的字大家掌握的這么好,那么會寫的生字呢,相信大家一定表現(xiàn)得更好。來,開始吧!大屏幕出示會寫的字,先讀。挑一個難寫的字吧,我們大家一起來寫,好,大家看,我要寫了,我先要看一看書,這個字到底該怎樣寫呢?我發(fā)現(xiàn)襲是上下結構,上面的龍小,下面的衣大。開始吧!要先讀:請翻看書108頁讀一讀生字。來,誰說一說,根據(jù)學生所說教師相機板書生字?!梆蹦惆l(fā)現(xiàn)了什么。還有一個字,我來挑,你來寫,誰敢來挑戰(zhàn)老師。拿著你的書來吧,灣。學生在練習本認真地書寫。教師巡視指導邊點評。組織紀律:x個同學不僅字寫得漂亮,而且寫完之后能馬上坐。
三、誰能給其中的“灣”和“脈”組詞,用上課文中的詞語。學生說:血脈親情和臺灣。誰能給大家說說這一課講了什么嗎?用這兩個詞語,如果想不起來,可以再看看讀讀課文,想一想。
再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最感動。(如果有時間的話讓學生進行,沒有時間可放到下一課時。)字典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溫故知新(5分鐘)
“襲擊,臺灣,海峽彼岸,血脈親情,骨肉同胞,移植”聽寫之后改正。同學們,什么是“血脈親情”?什么是“骨肉同胞”?課文中為什么說“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找到答案。(血脈親情:形容有血緣關系的人,感情非常深厚。
骨肉同胞:指的是親生的兄弟姐妹。
二、 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1、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提出要求,不指讀,不出聲。找到你最感動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生在閱讀批注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情,時刻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先說前面,最后再感悟結尾段。全班學生交流感悟時,做到由淺到深,最后感情升華。)
(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沒有多媒體)
孩子們,這里有幾個描寫花的詞語:“凋零”、“綻放”、“含苞”,哪兩個詞語是一對反義詞?什么“凋零”,(我們通常指的是…、)?(生命之花)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這運用了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是呀,含苞的花朵的年齡,18歲的生命就要凋謝,我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情況的……(學生說),我們的心在…、、(揪痛),我們的心在…、、(),怎么不讓我們心痛?通過這樣的比喻,我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帶著這樣的情感來讀讀。(學生說)孩子,想想,這個18歲的年輕人心里在渴求著什么?對,渴望著生?!拔ㄓ小?、才”,再讀著這句話,你的心中的感受呢?此時,我們的心中有許多情感,對小錢的……,讓學生說,對生命的…、、帶著你的這種感受,把你的感受送回到句子之中,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2)就在昨天,一場李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qū)。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襲擊的片)
為什么要出示這句話?怎么來理解“襲擊”?抓住“襲擊”,通過幻燈片,7、3級帶來的災難,讓學生通過畫面直接理解“襲擊”的含義。地震襲擊之后還會有什么危險地情況呢?
(3)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有片)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文章之中有兩個“靜靜地”,找到所在的句子。第一句,這里又出現(xiàn)一對反義詞,“蒼白和紅潤”,蒼白說明…、、?(小錢身體虛弱),所以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办o靜地”外表之下,小錢的內心卻并不平靜,他在靜靜地期待著…、、期待著……期待著……(中間穿插上期待著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看第二句,此時此刻,是什么時候?(非常危險的時候,余震之中,還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他們?yōu)槭裁慈绱四??再看還有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同一時刻”,指的是什么時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小錢正滿心期待骨髓移植的時刻)所以這個時候盡管余震時時在發(fā)生,盡管時刻都會處在一種危險之中,但是他們呢,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希望小錢“蒼白的臉紅潤起來”,所以讀“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希望能讓小錢的生命之花綻放。所以讀“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彼詮摹俺林亍边@個詞語我們能感受到李博士……(一心為他人著想,不顧個人安慰,高尚的醫(yī)德),從“靜靜地”這個詞語我們能感受到那位青年的……(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那個臺灣青年才如此……(鎮(zhèn)定),才如此……(沉著)。由此我們對他們感到無比的……(敬佩),再讀“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4)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同學們,文章講到這里,你理解什么是生命橋了嗎?……對,是李博士,是臺灣青年,是兩岸許許多多關心小錢的人,是他們的愛心為小錢搭起了生命之橋,重新點燃了小錢的生命之火。是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師板書:愛。音樂起,教師范讀最后一段。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為小錢祝福,讓我們永遠銘記并傳承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大家一起來讀。(最后一段),讀了這段話,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讀吧!
“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也許,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四、結課,沉淀下的是愛!
這座生命橋跨越了海峽、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靈,在我們的心中沉淀下一個字,(課件出示)愛!
教學反思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級教學交流上,我教學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在這節(jié)課上我設計了以“感激”為話題,以“感激”為線索,激起了學生情感的千層浪花,他們從自己的閱讀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體會,各抒己見,明白了“生命橋”的深刻意義。
內心的情感積聚太多需要寫的方式來宣泄。寫是對內心情感的梳理、積淀,將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閱讀感悟便發(fā)生了質的飛躍。課上,我讓學生動筆寫一封信,表達心中的感激。這個教學過程讓我從中真切感受到閱讀感悟是說、寫的基礎,說、寫反過來能促進閱讀感悟的提高,閱讀感悟可以通過說、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只重感悟,不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如從霧里看花一樣不真切,相反,只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樓一樣不現(xiàn)實,只有讓學生“讀”進去后,通過說的形式“浮”出來,再通過寫的訓練“沉”下去,課堂教學才能綻放溢彩。
課后,街道學校的老師對這堂課進行了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shù)姆蹲x,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的形式了解有關毒品的知識,深刻識毒品對個體、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
2.加強毒品防御教育,增強青少年的禁毒意識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害急時運用法律意識保護自己。
3.弘揚禁毒精神,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活動重點
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認識毒品對個體、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增強禁毒意識。
三、活動難點
增強學生的禁毒意識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四、活動準備
1.全校學生已觀看過以禁毒為主題的圖片展覽。
2.禁毒課件、多媒體教學、實物、圖片資料、卡片。
3.師生協(xié)作設計禁毒主題班會的環(huán)境。(禁毒主題班會的標題橫幅等)
五、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主題
1、教師引導性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國際禁毒日”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呢?“國際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學生自由回答,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介紹有關知識:
“國際禁毒日”的由來:聯(lián)合國于1987年6月12至26日在維也納召開了關于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關愛生命、遠離吸毒”的口號,與會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
2、教師根據(jù)學生設計和創(chuàng)設的禁毒主題環(huán)境入手,揭示活動的主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
(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
學生討論觀看禁毒圖片的感受,自主探究,了解毒品知識,深刻認識毒品對個體、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
老師提問:什么是毒品?毒品包括哪些?毒品對個體、對家庭、對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教師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討論觀看禁毒錄像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引導學生 歸納總結,集體朗讀毒品的含義: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guī)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___)、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學生對毒品的知識和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毒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依賴性、非法性、危害性。吸毒嚴重危害身心健康,毒品損害人的大腦、心臟功能、呼吸系統(tǒng)功能等,并使免疫能力下降,吸毒者極易感染各種疾病,吸毒成癮者還會因吸毒過量導致死亡,吸毒過量引起死亡占吸毒死亡的50%以上。據(jù)調查統(tǒng)計,吸食海洛因成癮的吸毒者平均存活時間是8至10年。
(三)成立“向毒品say no”專案組,學生角色轉換,以“霹靂警察”的身份分析典型案例中人物染指毒品的主要原因,重點商討遇到緊急事件的處理對策,探求預防毒品和拒絕毒品的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1:吸毒人董昆先是對吸“白粉”(海洛因)好奇,想嘗試一下,結果成癮后不能自拔。為找錢,他弄了一把手槍,于1997年
12月8日,在貴州省貴陽機場持槍搶劫出租車時,被公安機關抓獲。(主要原因:對毒品的無知,好奇)
案例2:李紅曾是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9歲入選省少年體校,17歲入體育學院學習。曾在比賽中獲得過第一名。后來在好朋友的影響下吸毒成癮。后來公按機關曾兩次送她強制戒毒,均告失敗,她的學業(yè)也荒廢了。(主要原因:他人的不良影響)
案例3:他曾是一位三好學生,有一次在學校路上輕信一個壞人的話,請他幫忙送一袋東西給別人,他把東西送給別人后,那個人給了他很多錢,他覺得這錢太容易賺了,慢慢地他開始了逃學,最后在壞人的利誘下學會了吸煙,染上了毒癮,最后不可自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主要原因:輕信別人,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吸毒容易由吸煙引起。)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要提高警惕,善于分辨形形色色的壞人,懂得在危急時刻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四)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在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地以實際行動支持禁毒運動。老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向學生簡介我國在禁毒運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倡導“向毒品say no”禁毒計劃,學生交流合作,商討并以實際行動(取得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共同設計宣傳畫報、禁毒??⑾蛑車鐓^(qū)、村里宣傳)支持禁毒運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生命,要正確地認識毒品,遠離毒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時刻記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將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毒品這東西一碰都不能碰。
六、課后實踐
1、課后學生搜集身邊的有關毒品危害人類的案例。
2、找機會參加有關禁毒的宣傳活動。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3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shù)人發(fā)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
是啊,橋是聯(lián)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
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
2、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略)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提: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shù)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發(fā)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
生2: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qū)。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fā)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fā)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xiàn)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jié),師范讀后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
⑴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后來在臺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jié),看看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臺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jié)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青年靜靜地躺著。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著,一個是靜靜地躺著,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說說,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說。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著,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為拯救他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jié),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么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于抽到了,李博士帶著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于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才的媒體介紹,你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于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為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為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為()。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xù)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說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后一節(jié)。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愛心臺灣
錢暢血肉親情青年李博士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5
(一)明確目標
1.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闡釋。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盡量當堂背下課文的第二段。
(二)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熱愛生命》,將練習第二題中的四個句子在文中勾劃下來,注意體味。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在上節(jié)課對生命理解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這篇散文以說理為主。
(1)文章第一段闡釋了什么?怎樣闡釋?
討論后明確,闡釋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①“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p>
作者從對“度日”這個詞語的理解寫起,通過與“哲人”的態(tài)度對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襯自己對生命的稱頌和熱愛。最后一句的引用,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2)作者既然認為生命“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優(yōu)越無比”,那么為何又在第二段中說“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同學再讀第二段,然后提問后明確。因為作者認為①“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②“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薄耙驗樯顦啡さ拇笮∈请S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雹墼凇把劭瓷臅r光不多”之時,“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笆O碌纳嵌虝骸?,就“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也就說作者認識到了生的本質之后,會更加珍惜此生。此時,做到此生無憾了,那么對告別人生還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兩段文章都緊緊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中心來談。第一段,作者從對“度日”的理解談起,深入到對生命的熱愛;第二段,作者用“不過”一轉,談的似乎是生死觀,但他要使此生無悔,同樣還是在談對生命的熱愛,而且第二段談得更具體,更深入,對我們更有啟發(fā)教育意義。
2.比較這兩篇短文的主要幾方面
我們已經對兩篇文章進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題材都是談生命;都從“我”的認識,感受來寫;兩文都是文約意豐,內容深邃。
不同:①談論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寫景抒情引發(fā)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從日常的詞語理解入手引發(fā)出熱愛生命的議論。②語言風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寫細致逼真,語言富于形象化;一篇是采用議論方式,語言較概括。③構思線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線索是從“詫異和震撼”到“敬畏”,《熱愛生命》是從“要熱愛生命”到“怎樣熱愛生命(不虛度此生)”。
3.組織同學討論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發(fā)言,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熱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這兩篇談論生命問題的文章,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們應該愛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別是應該珍惜我們每一天的時光。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關于生命的名言是這樣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主人公保爾說得多好啊,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立志讓自己的青春閃光。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熱愛生命》第二段。
2.預習下一課。
(六)、板書設計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6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1、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好課文。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過程
1、看導語,默讀課文,畫出各段“主題詞”。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事例思考
飛蛾:生之欲望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價值
心跳:生命珍視、奮斗
3、借助注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小憩茁壯糟蹋庸碌辜負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各自練讀。
(2)點名朗讀。
5、質疑問難。
6、問題設計與研討。
研討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4)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
2、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出三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一部分,朗讀完畢,師生共同評價。
(激勵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深刻、有感情地朗讀,掌握節(jié)奏、重音等朗讀技巧。)
2、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課文中寫水、寫樹都是就著事物自身規(guī)律來展開描寫的。請你找出其中相應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諦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人生的真諦是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永遠痛苦。遇到困難時要不灰心,要勇敢樂觀有韌性,堅信雷雨過后就是艷陽天。山窮水盡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利時,也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清醒理智地認識到人生應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zhàn)。
(學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賞精彩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說說課后練習三中兩句話的象征意義。
(欣賞精彩優(yōu)美的語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明確: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
可做拓展性延伸:
①《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②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
③張海迪戰(zhàn)勝病魔,耗時四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絕頂頭》
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就病魔纏身,但沒有荒度放棄生命而是堅持寫作,呼喚生命;
⑤可以引用"實話實說"節(jié)目,感受堅強的張默然的故事。
感悟:要從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出發(fā),珍惜時間,珍視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順的時候,更不能被厄運壓倒。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三、體驗反思
1、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已經盡全力學習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你想和同學搞好關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的情緒、思想狀態(tài)是怎樣的?
2、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為什么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說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激勵主流,互相感染。)
四、教師小結:
在人生旅途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堅持前行,也會成功的。
五、布置作業(yè)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1、我怎樣面對一一一(勝利、困難……)
2、我怎樣直面現(xiàn)實中的一一一(苦難、真實、丑惡……)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兩岸一滴一一入??鞓放c痛苦生命感謝大生命
相生、相成一棵小樹———常變的四季
一葉歸根
樹與生命教學設計篇8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jù)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臺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后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xiāng)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著帶著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著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么地,指名多個學生說。
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么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chuàng)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
創(chuàng)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么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fā)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么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fā)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shù)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為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期望,期盼著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fā)現(xiàn)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后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后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shù)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
,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余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臺灣青年多想,但是臺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說,意味著——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說,意味著——成功的喜悅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shù)氐尼t(yī)護人員一齊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為奔波于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辟了臺灣慈濟造血干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
(二)拓展閱讀,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著多么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
愛心遇上愛心,
相信隔閡能夠消除,
海峽能夠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后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xiāng)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臺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為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為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么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干什么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說話后,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后,學生對反襯的方法了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chuàng)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為轉折,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寫臺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后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xiàn),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后,結合大地震,為學生創(chuàng)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臺灣青年,會說些什么,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采用感情熏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于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