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結(jié)束后,老師們在回顧這段期間的點點滴滴一定都有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只有不斷的撰寫教學反思,才能使教學技能得到提升,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1
1、《找春天》的教學反思
新課標強調(diào)要努力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墩掖禾臁芬晃恼Z言優(yōu)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后,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并未急著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后,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激發(fā)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么課堂上情感迸發(fā)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于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诖藢W生才會在課堂產(chǎn)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chǎn)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2、《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
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fā),極力表現(xiàn)草的頑強生命力?!端扌率行旃辍穭屿o結(jié)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我注意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我主要挖掘?qū)W生潛在的學習優(yōu)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我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表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因此學生演起來非常費力,達不到預設效果。
3、《筍芽兒》的教學反思
?筍芽兒》這篇童話散文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筍芽兒,溫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慈愛的竹媽媽,在作者的妙筆下活靈活現(xiàn)。
由于孩子們對筍芽兒的知識了解不多,課前師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關(guān)的音像和圖片資料,以彌補學習資源的不足。教學中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帶問,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讓學生都來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從而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春景,事實證明,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本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境激趣,使學生學習融入到情景之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本節(jié)課識字方式多樣化,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還利用游戲識字,增強了識字興趣。
閱讀課文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閱讀形式多樣化,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中的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diào)動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4、《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學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從表層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痹诠适碌那珊现斜憩F(xiàn)出了濃厚的情味,進而啟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故事的深層卻蘊含著“美化環(huán)境及其為他人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了幸福和快樂”的深遠意義。促使學生懂得“一人種花,飄香萬家”的道理。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自能讀書。在輕松愉快地閱讀實踐中,讀文、識字、理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讀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維互動,主動發(fā)展。讓學生分組探究,提出要求。
對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結(jié)合成小組,共同探究解決,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不要流于形式,要提出具體要求:
1、要求每位學生都發(fā)言。
2、對于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解決,對不同的意見可爭執(zhí),可辨析,最終達到統(tǒng)一。
3、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做好記錄,搞好小組匯報。體會感悟,扮演角色,進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這是一篇能夠充分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教學時要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表演,在扮演角色時一定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各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來感悟出文章內(nèi)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⑴ 要創(chuàng)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沒見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從中感悟出“惋惜”一詞的含義。
⑵ 表演出小鹿聽了黃鶯和微風述說后高興的樣子,從中體會小鹿心情變化的特點。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創(chuàng)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從憧憬到失望,從惋惜到高興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出“玫瑰沒有白栽”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黃鶯、微風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表演者要帶有贊美的語氣,表演出來欣賞到玫瑰花時的幸福和快樂的愉悅心情。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nèi)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一人栽花,飄香萬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2
“負數(shù)”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xiàn)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并不是一無所知。在教學中,我從游戲“說反話”引入,又通過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shù)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shù)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數(shù)感。這種生活化、經(jīng)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生自覺地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的結(jié)論。
如何引出數(shù)軸,使學生在數(shù)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shù)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shù)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0是一個分界點。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shù)與0的關(guān)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的處理應該引起注意。“在溫度計上表示—11度”,對于這一溫度的表示,學生經(jīng)常會錯誤地表示成—9。對于這一表示錯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反思,查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領會用負數(shù)表示時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方向,其次確定數(shù)的表示位置。我想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對于“正負數(shù)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征會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
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了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3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
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詠柳》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板書課題“詠柳”,問學生“詠”是什么意思,學生搖頭,我鼓勵學生查字典,得到“詠是用詩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頌、贊美的意思?!蔽医又f:“詩人要贊美什么樣的柳樹呢?是這樣的嗎?”我隨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筆畫出了一棵只有樹干和幾條光禿禿的柳條的樣子。學生遲疑了片刻,馬上有學生說:“不能吧1這遲疑正證明了他們對詩句的不理解和疑惑,為進一步學習古詩起到了推動作用。“讓我們打開書,看看書中是怎樣描寫的1學生翻書讀起來,我又分別找?guī)酌瑢W朗讀。在多次的朗讀之后,我又引領學生回到黑板,“你們能幫助我把詩人筆下的柳樹畫出來嗎?”學生開始各抒己見,“這棵樹應該很高,從‘一樹高’就知道樹很高?!薄皬摹f條’知道樹的枝條有很多條,應該多畫條。就這樣,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把這首詩學完了。另外,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然后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如果本課讓學生再看著圖片來朗讀感悟詩歌的意境,同時也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將會使學生印象更深刻。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4
第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走進西部》。很多孩子,一說西部,有些發(fā)呆??梢钥闯觯⒆觽儗ξ鞑康貐^(qū)了解甚少。所以,講課的時候面臨著種種的困難?,F(xiàn)將總結(jié)。
成功之處:
1.孩子們進入角色較快,能較好地去預習。如:預習字詞這方面尤為突出。所以,我每次講第一課時,很順手,并且,能順利地完成任務。
2.教師備課也算合格。(呵呵)以前的我,講新課之前,備課稀里糊涂,對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不透徹,而且從來都不會去看看課外材料??墒?,現(xiàn)在呢,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明白了,教一節(jié)課,是需要何等的難。需要精力,需要認真,這樣才能授課不受阻礙,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學習。
不足之處:
1.孩子們預習有個致命的缺點——每次預習,不讀課文,拿起英才教程一頓抄,覺得這樣做大功告成??上?,孩子們的做法錯了。預習,必須要讀課文,對課文不了解怎么去預習。
開家長會,我也強調(diào)了這一點,希望有所起色??墒牵罱挠^察,似乎沒有什么效果。
2.家長的責任心造成預習效果不理想。本來家長(個別)的文化素質(zhì)低,再加上他們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忽略了孩子的存在。這樣以來,孩子基本上“散養(yǎng)”的狀態(tài)中完成老師布置下去的任務。你說說,這樣的做法,不僅當老師的難受,而且作為家長的更是對不起孩子。你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來,為何又不讓他去看看這個世界的光彩呢?作為他們的老師,我是無比的郁悶!
改進措施:
如果,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模式在課堂上體現(xiàn)淋漓盡致的話,必須,家長和教師溝通好,督促孩子好好預習。也許,剛開學,所以孩子們不在狀態(tài)、也許教師也不在狀態(tài),也許,家長更是不知所措。總而言之,我是希望,孩子和老師、家長能盡快進入角色,為后面的教學鋪好路!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5
一、導入設計樸實新穎,有效性
為新課的學習做鋪墊,在教學導入的設計中,引入了一個游戲,是這樣的:比兩人出數(shù)(手指數(shù))誰比誰出的數(shù)多幾?先由老師指名兩個學生做一組,在心里想好自己將要出幾,想好后,老師叫一聲令下,兩個學生同時出數(shù),再讓觀眾觀察,說出誰比誰多幾?如,李杰出4,王林出9,9比4大5。學生對這個游戲感到新奇,興趣很濃,參與積極性高,做觀眾的學生看得很認真,并很好地說一句完整的誰比誰多幾的表述。這個游戲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矗
二、分析理解題意,幫助學生,耐心引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在教學例題時,發(fā)現(xiàn)老師教學中沒有能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只有個別的學生能說出解題的思路。教學難點,有部分學生對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理解感到困惑。如一班衛(wèi)生評比得12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紅旗,二班得多少面旗?三班比一班少12面小紅旗三班得多少面旗?。文字抽象枯燥,不好理解,雖然老師告訴學生運用畫圖的策略,并做了示范,如:
一班:●●●●●●●●●●●●
二班:●●●(多的部分)
雖然有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能夠運用,明白如何解答,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這個學習難點理解不透,根本不明白為什么這樣或那樣。相同的一部分與多出的一部分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回想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應學生的需求,就調(diào)整了教學思路,指著教室里的圖書角,直接用圖書角的書柜來編一道相關(guān)同類的數(shù)學題,實實在在是學生身邊熟悉的問題,再一次引導學生對此問題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及理解能力,我以文字形式出示了題目,學生自己看題理解題意,后來看到學生對于這樣的文字表述,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讀得懂,題目是這樣編的——教室圖書角的書柜的“第二層有36本書,第三層比第二層少13本,第三層有多少本書?”由于直觀可視,學生講出了解題的思路,并能夠運用多種解題的方法進行解答,比用課本上的例題講課順利多了。但是,經(jīng)過老師的課堂巡視檢查發(fā)現(xiàn)還是有學生理解解答錯誤:
36+13=49(本)
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解決問題,老師又耐心再做進一步的講解,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掌握知識。我邊指著書柜邊用手勢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向?qū)W生解釋,邊解釋我也邊觀察之前做錯的幾個孩子,我發(fā)現(xiàn)他們聽老師的講解后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立刻改過來。我的心中滿意地感覺到: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的不足,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及時補救。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心就是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間存在的唯一的運算關(guān)系,把找到“解題方法”為目標。而解決問題教學時則沒有現(xiàn)成的類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學生通過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具有新穎性和挑戰(zhàn)性?!皵?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數(shù)學教學高于生活?!痹凇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
八上第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篇6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yōu)秀教師,一節(jié)節(jié)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此刻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上驳氖?,在萬州區(qū)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jīng)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gòu)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guān)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fā)展什么?!?/p>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jīng)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進取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虒W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活力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異常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并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經(jīng)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經(jīng)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