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2-12-17 作者:Cold-blooded 教學計劃

教學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技能,也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廬山云霧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8篇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1

1、文中的一個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讀音,我把“pò”和“pù”混淆了,另外,學生在讀“系(jì)腰帶”時,個別學生也把這個多音字讀成了“xì”的讀音,我也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養(yǎng)不夠扎實所引起,以后還必須加強這一點。

2、課件的運用出現(xiàn)了偏差。上到課快接近尾聲時,突然電腦出現(xiàn)了一點小故障,這是我從來沒有碰到的事,可我卻不會當場處理,導致還有幾個課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來,課堂環(huán)節(jié)也就到那出現(xiàn)了一點偏差。這時的我真的是心慌亂萬分,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該做怎樣的調(diào)整呢?我一邊上,一邊調(diào)整著我的教學機智。這一事件告訴了我,事先我應該多考慮一些的,更應該把上課的基本功練過硬些,盡管我的年齡告訴我不再是個青年教師,有些技能確實不如年輕的老師,就有如那個計算機的運用能力,我確實無法和年輕老師相比。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年輕教師,年老的教師,我們都是教師,我們的職責是一樣的,對孩子應盡的義務是一樣的,我不能虧待我的學生。所以,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去不斷提高自己,而不能對自己放松要求來做事。

3、最后的總結語中,我提到“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廬山很美,這兒還曾發(fā)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由郭凱明和張喻演的《廬山之戀》,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宋代的蘇軾游覽了廬山后都寫下了不朽的詩篇?!边@時,我看見底下聽課的老師在笑,我猜測他們一定是由我說的那《廬山之戀》引起的聯(lián)想了。這是個愛情故事,跟三年級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適合。課后,我證實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師們的“笑”確實因此而起。課后,有的老師還提醒我說,那兒不該這樣設計。關于這一點,我真的有點自己的想法。談到愛情的話題,我們難道就一定要在課堂上保持緘默嗎?或者說避開這話題一概而不論嗎?何況我也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去故事梗概這內(nèi)容啊。記得有一次,我在讓學生課外延伸時拓展了這樣一練習題:寫出帶有“月”字的成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里就有“花好月圓”,“花前月下”等詞語,這些詞語也跟兒女談情說愛有著關聯(lián)。事后我還曾與學生閑聊問及他們是否真懂這些詞語的意思,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他們也并非一無所知的。難道理解這些詞語,我們一定要放在一個適合他們的年齡段嗎?其實,在我看來,有些東西的教育是可以潛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個階段才拿出來大張旗鼓的說教。一般的來說,孩子們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話題,你越不想讓他知道,他越想去窺視,結果就因為小孩的幼稚而鬧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無知的事造成終生的遺憾。我更佩服在內(nèi)蒙古開設的性課堂教育課,雖只是嘗試,最起碼說明他們已經(jīng)有了這個意識,對孩子加強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個課程。而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是冒大不違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有些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對孩子無害,都是可以嘗試的。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2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一、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開頭通過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文件,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直觀形象的感受廬山云霧的美,然后在感悟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時,通過默讀、自由讀、指讀、齊讀、誦讀等方式感悟文章的語言之美。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小組合作,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文章第二自然段時,主要是我通過一步一步地層層設疑,讓學生理解感悟廬山云霧在四處不同位置的姿態(tài)和總分結構的寫作方法。到了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通過出示學習提示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交流問題之后再展示匯報。學生在第二自然段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三、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想象力。

抓住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號,啟發(fā)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失誤之處在于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夠緊湊,教學時間安排沒有把握準確以致于最后教學任務不能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造成課堂教學的一大敗筆。其次在組織學生自主合作、互助學習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昂,小組交流不夠充分和激烈,這些問題都值得在今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繼續(xù)深入研究、實踐和探討,找到更好的方法和實施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3

我上的區(qū)級研究課《廬山的云霧》,研究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表達訓練的研究”,從備課到上課幾易其稿,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我有如下感受:

1.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表達訓練前提對文本的準確的把握。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瞬息萬變”,通過對云霧的變化的快、變化的多、變化的大的體會,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瞬息萬變”的,為孩子寫噴泉的“瞬息萬變”奠定基礎。

2.讓孩子的表達的主題的設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孩子有表達的欲望。課堂上設置的“水游城的噴泉”的話題讓孩子興致很高,并且這個話題和廬山的云霧有相似之處,也方便孩子模仿課文的寫法進行創(chuàng)作。

3.課堂上要讓孩子學會互相欣賞對方的習作。本來的教學設計中本沒有小組中交流習作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課堂上請了幾個學生讀自己的習作后已經(jīng)沒有多余時間了,可是許多孩子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很想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習作,為了保護孩子的積極性,我臨時增加了小組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但我仍然認為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互相評論習作的機會太少了,如果是不考慮為聽課教師呈現(xiàn)一節(jié)完整的課,我會教孩子如何聽別人的習作,如何欣賞、學習別人習作中的亮點,如何為別人提出修改意見。而不是將今天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老師一個人的評價,畢竟有局限性。

4.在第一次的試上中我沒有進行噴泉的某一特點的具體訓練,所以孩子的想象、所寫的題材還比較寬泛。正式上時為了讓學生學會有序表達,我以“千姿百態(tài)”為例,指導學生進行了完整的敘述。沒想到這反而束縛了孩子的表達,在后來的寫作中大部分孩子都寫了“千姿百態(tài)”,所以,如何進行方法的指導又能不局限孩子的思維,值得再做思考。

5.課堂教學中有些疏漏之處:比如總分結構應再強調(diào)一下,傾聽孩子讀的習作,隨機對孩子的習作的點評這點做得不太好。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4

?特殊的葬禮》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有關環(huán)保的記敘文,描寫了昔日旺盛的塞特凱達斯瀑布因人類的亂砍濫伐和用水毫無節(jié)制,導致瀑布漸趨枯竭,說明了環(huán)境破壞給大自然、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huán)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對于這樣的環(huán)保文章,學生并不陌生,只是文中的瀑布遠在巴西國內(nèi),而且現(xiàn)又已枯竭,學生無法再領略到它的容顏。沒有視覺上的真切感受,學生很難產(chǎn)生環(huán)保的迫切需要。為了讓學生有真切的體驗,真正從內(nèi)心有所感悟,課前,我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緊扣特殊這一中心,從讀讀、說說、寫寫三個層面來教好這篇文章。

一個中心:特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揭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zhì)疑,然后緊緊抓住這個葬禮特殊在哪兒?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激勵學生自主閱讀、探究,使他們成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很快就說出了葬禮的三點特殊性:(1)哀悼的對象特殊。通常葬禮是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哀悼形式,這里則為一條大瀑布——塞特凱達斯瀑 布舉行葬禮,的確很特別。(2)主持人很特殊。由國家元首、公務繁忙的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親自主持葬禮儀式,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3)參加人員非常特殊。參加這次葬禮的人有專家教授、熱愛大自然的人等等,而且人很多,來自世界各地。以上這三點特殊,學生只須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知曉,無須老師作過多的講解。倒是它的第四點特殊,即舉行葬禮的特殊意義,不是為了紀念或哀悼某個人的離去,而是號召人們保護環(huán)境,熱愛地球!學生不易一下子明白,需要老師著重引導,點撥啟發(fā)。

三個基本點:讀讀、說說、寫寫

第二課時,我緊承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專門圍繞為什么要為這條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它到底是一條怎樣的瀑布?展開討論,研究舉行葬禮的特殊意義。引導學生反復讀文體會,抓住一些重點詞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體會得很深刻,而且讀得也很有感情。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讓學生突破時空界限,欣賞到瀑布昔日的雄偉壯觀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今昔強烈的對比中,學生的內(nèi)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對眼前的瀑布,他們暢談了自己的感受,并替瀑布說出了它的心里話。他們的發(fā)言異常踴躍,回答非常精彩,不僅認識到了人為的破壞給環(huán)境所帶來的危害,更體現(xiàn)出他們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的決心。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主持這次葬禮,無非就是喚醒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他在葬禮上所做的動人心弦的演說,為的也是號召大家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這就是舉行這次葬禮的特殊意義所在。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寫好演說辭。由于學生從未寫過演說詞,對于演說辭的格式和要求不太清楚,課上,我有針對地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試著寫寫巴西總統(tǒng)的演說辭。學生們寫得很不錯,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們的肺腑之言,從他們真切的話語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位孩子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善良之心。

整堂課,通過讀讀——說說——寫寫,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逐步學會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會了讀中悟情,讀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語文課也由此變?yōu)閷W生展示自己朗讀水平、交流能力的新天地。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5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對于教學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別喜歡運用課件,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廬山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從學生那種充滿歡喜的表情,學生一定愛上這廬山的云霧了!而且有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哇!真美啊!”

廬山的云霧有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課文的重點也是這2個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繪的廬山的云霧的姿態(tài)都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通過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通過采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體現(xiàn)了云霧靜態(tài)時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對于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大家都知道云是會動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看天上的云也會覺得它特別像一個動物,這段的云霧特點是瞬息萬變,說明云霧變化速度之快及變化的種類很多,我引導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觀察會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把學生從課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學生觀察完后同學們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總之,學生的想象之門已被打開,課堂也特別活躍。

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yōu)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6

課文的2、3自然段是中年級非常典型的總分結構段落,形象的比喻、大膽的想象更是這兩段語言的鮮明特點。

教學第3自然段中“籠罩山頭”“纏繞半山”的云霧時,讓學生在我的簡筆畫上添上云霧,孩子們一讀就形象地畫了出來,“白色絨帽”“一條條玉帶”的輕柔之美躍然眼前;而教學“彌漫山谷”“遮擋山峰”的云霧時,讓孩子們看文中插圖,那“茫茫大海”“巨大天幕”的磅礴氣勢令人震撼。在孩子們形象感悟的基礎上,指導他們?nèi)肭槔首x,并引導他們關注標點——為什么要兩處用上句號和分號?孩子們再次品讀課文,明白一類姿態(tài)的云霧結束處用句號,并列的一類云霧用分號,引導孩子們精細地關注了文章的表達。

教學第4自然段的“云霧瞬息萬變”時,還是從形象入手——云霧是怎么變的?

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 ——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先讓孩子們朗讀這些詞組,感悟想象云霧的輕盈及壯觀,然后抓住關鍵詞“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感受云霧的變化之快!

在上述過程中,我重點關注了語言的形式,語言的表現(xiàn)力,努力做到讓課文成為孩子們學習語言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好多老師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為了讓孩子們感受云霧變化的快,在省略號上大做讀寫結合的文章,讓孩子們想象還有哪些形態(tài)變化的云霧。我覺得這樣做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在教學時,保留了文本的留白,反復讓孩子們朗讀作者寫出的兩種變化,讓孩子們討論:作者為何只寫這兩種變化?通過這樣教師的不為,讓學生自己品味到文本語言的精妙——作者有意不寫,把云霧變化的多、快都融進了簡單樸素的表達里。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7

?愛什么顏色》是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一首小詩。詩歌語言簡練,相同的結構段式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fā)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教學這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通過師生接讀、男女分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使孩子們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了“我的心”,明白了“我的夢”,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jīng)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在學生理解、體會詩歌內(nèi)容意境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造本課詩歌再編一段。我指導學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說”的基礎上再去“寫”,并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鮮活的事物去描繪。雖然學生的思維局限在“金黃”,“白色”,“粉色”,“黑色”幾種顏色中,但發(fā)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云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y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圣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白云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我生活在農(nóng)村,

我的心靈也是潔白的。

黒格爾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毕胂?,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實、豐富,是一種生動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語文是科學的,是學生的思維之劍,那么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想象,無疑是培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讓學生仿編小詩,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仿寫,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語言,為他們今后的構思提供材料和模式,從而打下比較扎實的寫作基礎。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篇8

?廬山的云霧》是我面向本校老師上的一堂公開課,前來聽課的老師有20人之多,還包括學校的領導。這陣容真的是久違了,盡管事先我是做了準備的,但還是難免心理緊張。開始上課時,我?guī)缀踹M入不了這個角色中,課堂上的一些小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隨意的刪減和增加,結果有時候出現(xiàn)了一點語無倫次之感。后來的課堂上竟然還出現(xiàn)了一點電腦的小故障,這些都不是我上課前所能預料到的。一堂課就是在我這樣的緊張和出錯中結束的。

課后,想想這堂課,真的是一堂不完美的課,或者說確實出現(xiàn)了很多小差錯,也引起了我的一點思考。

1、文中的一個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讀音,我把pò和pù混淆了,另外,學生在讀系(jì)腰帶時,個別學生也把這個多音字讀成了xì的讀音,我也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養(yǎng)不夠扎實所引起,以后還必須加強這一點。

2、課件運用出現(xiàn)了偏差。上到課快接近尾聲時,突然電腦出現(xiàn)了一點小故障,這是我從來沒有碰到的事,可我卻不會當場處理,導致還有幾個課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來,課堂環(huán)節(jié)也就到那出現(xiàn)了一點偏差。這時的我真的是心慌亂萬分,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該做怎樣的調(diào)整呢?我一邊上,一邊調(diào)整著我的教學機智。這一事件告訴了我,事先我應該多考慮一些的,更應該把上課的基本功練過硬些,盡管我的年齡告訴我不再是個青年教師,有些技能確實不如年輕的老師,就有如那個計算機的運用能力,我確實無法和年輕老師相比。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年輕教師,年老的教師,我們都是教師,我們的職責是一樣的,對孩子應盡的義務是一樣的,我不能虧待我的學生。所以,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去不斷提高自己,而不能對自己放松要求來做事。

3、最后的總結語中,我提到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廬山很美,這兒還曾發(fā)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由郭凱明和張喻演的《廬山之戀》,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宋代的蘇軾游覽了廬山后都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這時,我看見底下聽課的老師在笑,我猜測他們一定是由我說的那《廬山之戀》引起的聯(lián)想了。這是個愛情故事,跟三年級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適合。課后,我證實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師們的笑確實因此而起。課后,有的老師還提醒我說,那兒不該這樣設計。關于這一點,我真的有點自己的想法。談到愛情的話題,我們難道就一定要在課堂上保持緘默嗎?或者說避開這話題一概而不論嗎?何況我也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去故事梗概這內(nèi)容啊。記得有一次,我在讓學生課外延伸時拓展了這樣一練習題:寫出帶有月字的成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里就有花好月圓,花前月下等詞語,這些詞語也跟兒女談情說愛有著關聯(lián)。事后我還曾與學生閑聊問及他們是否真懂這些詞語的意思,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他們也并非一無所知的。難道理解這些詞語,我們一定要放在一個適合他們的年齡段嗎?其實,在我看來,有些東西的教育是可以潛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個階段才拿出來大張旗鼓的說教。一般的來說,孩子們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話題,你越不想讓他知道,他越想去窺視,結果就因為小孩的幼稚而鬧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無知的事造成終生的遺憾。我更佩服在內(nèi)蒙古開設的性課堂教育課,雖只是嘗試,最起碼說明他們已經(jīng)有了這個意識,對孩子加強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個課程。而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是冒大不違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有些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對孩子無害,都是可以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