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蓮說心得體會7篇

時間:2023-05-23 作者:Surplus 心得體會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將自己的感悟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提升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愛蓮說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7篇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1

?愛蓮說》的作者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它描寫了荷花雖然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但是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令人尊敬的品格。作者通過對蓮花的喜愛之情,來贊美那些在污濁環(huán)境中都能夠堅定不移,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的人物。

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這句寫出了蓮花的不同尋常的可貴之處,是全文的精華之處。我們看到開放的蓮花總是朵朵清香,含苞欲放,楚楚動人。它是生長在污濁的淤泥中,卻清清白白,靜雅宜人,令人肅然起敬,卻又心生愛慕。蓮花出于“淤泥而不染”,我們做人也要一樣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們的人生,也應該學習蓮花積極向上,努力進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大千世界,萬千變幻,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總是變化多端。學習蓮花精神,就是在利益沖突面前,遇到追名逐利的時候,能夠獨善其身,保持清醒冷靜的態(tài)度,始終堅守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原則。

蓮花是生長在凡塵俗世的花朵,又是那么超凡脫俗,獨具一格。它不象牡丹艷麗富貴,它不似菊花消極隱逸,永遠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不浮華不喧囂,保持獨立。

讀完《愛蓮說》,我想,在我們的人生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時候,特別需要這樣一朵靜怡宜人的蓮花,時時提醒我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2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并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回味。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3

古往今來,蓮花一直有“花中君子”的美名,追其緣由,向來是出自背誦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愛蓮、贊蓮的美文,歷經(jīng)千年,多少文人墨客說誦吟詠。由此,蓮花也不再是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人們賦予了它心的生命意義。讀完這篇千古美文,心中存有些許疑惑。

周敦頤愛蓮、贊蓮,因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同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是他認為蓮花所具有的可貴之處。而我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理解。“中通外直”的釋義是“中間是空的,外身挺直”。而中間是空的不正是“腹中空空無點墨”嗎?如此華而不實的花又怎能稱之為“花中君子”呢?

周敦頤還認為,蓮花的君子之風還體現(xiàn)在它的“不蔓不枝”?!安宦恢Α钡尼屃x是“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周敦頤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君子不愛慕名利,不攀權附貴的高貴品質。而我認為,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是蓮花的一個缺憾。因為它決定了蓮花不能向更高處攀爬,如此不思進取的花,還能稱得上是“花中君子”嗎?孟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濒斞赶壬?jīng)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由此可見,君子不該安于現(xiàn)狀。

同時,“亭亭玉立”的蓮花十分清高,它是不愿與人親近的,甚至有一點兒桀驁不馴。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告誡劉禪:“誠意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笨梢?,清高實際上就是在堵塞忠諫之路。所以,作為君子,應該放下清高的姿態(tài),廣泛去聽取別人的意見。

君子之風,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應該從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氣節(jié)。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4

蓮,牡丹受人追捧,因為它富貴有余;水仙使人家養(yǎng),因為它亭亭玉立;甚至于玫瑰,都讓人采摘,因為它嬌艷欲滴。花開千朵,蓮,似乎被人遺忘了。

蓮,穿著白衣,靜靜地臥在水面上,縱然有人走過,也只是淡然一眼便匆匆離去——他們嫌蓮太平凡了。它不似牡丹一般富貴,也不似水仙一般大方,更不似玫瑰一般有一種不羈的帶刺之美。當所有人都在愛別的花時,蓮不嫉妒,也不怨恨,更沒有報復,即便有淡淡的羨慕。但,它卻連淡淡的羨慕都是潔凈的,從不沾染世俗。

蓮,孤立凡塵,遠離那喧嘩的塵囂。可誰又知它的內(nèi)心豐富多彩呢?可誰都不曾細細觀看,不然,蓮也不用默默無聞了,人們都只愛看表面,都喜歡一看便知的東西,卻不知那些東西其實是膚淺的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她雖如一位天真少女,卻從小便立身邪地,不被欣賞。她,又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不懂爭奪,不懂世故。蓮,卻又更像一位壯志難酬的志士君子,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它不敢盼求奇跡的出現(xiàn),一如剛出生嬰兒的瞳孔:黝黑,干凈,平靜。

默默里,也不知默默里流逝了多少歲月!

蓮,等來的是一位詩人。

蓮,等來的是一個知己。

蓮,等來的是一個時代。

自此以后,每到盛夏,當水平面上漂浮起白蓮,她,便成了夏天一道抹不去的風景線。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5

在我書房的墻角,有一尊花瓶。之所以稱其為“一尊”,是因為它太瘦了:上下兩端寬,到了中間一下子窄了,仿佛病弱的孩子,讓人擔心;又仿佛窈窕的舞者,頗有幾分靈活的動感。

這花瓶并不像名字大作那般珍貴,只是普通的樣子,卻足以叫人愛不釋手了。在那瘦弱的頸里,裝著幾樣東西:一束干花、幾枝蘆葦,干花是原來有的,而蘆葦是之后放的,這倒映得它有幾分妖嬈了,花瓶是透明凈澈的,便可看到蘆葦根本上的泥土,遠遠地看去,既不礙眼,也添了幾分鄉(xiāng)土氣息。在那花瓶的邊上,雕著淡雅的小花,不知是蘭還是什么,總之,仿佛舞者身上絢麗的裝飾,若是比作那瘦弱的孩子,這小花——便是帽檐上的花環(huán)了。

我自愿把這花瓶比作君子,便不愿再將它的妖嬈展現(xiàn),但這花瓶的美,卻遠在心目中的君子之上了:你若夸它,它便搖搖那瓶中的花兒,像是說:“過獎了!”遇上不喜歡的.人罵,它也不怒,一動不動,大有“沉默是金”的意味。你看這花瓶的時候,它就把花兒對著你;若是不看,它便老實地盛著花兒。

有人說國畫好,有人說書法妙,還人有夸木雕、石雕,而我自愛我的花瓶,便把那雨點般的贊揚擋在背后,再觀賞那花瓶:把它放在琳瑯滿目的工藝品中,它也許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的心中所盛著的美,是那般色彩絢爛古玩所不及的,也是我們所不及的。我若把這瓶看作榜樣,那必遭人們的嘲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愛蓮說》來,作者我記不清了,只是隱約記得其中一句,用白話講便是:愛菊的有陶淵明,愛牡丹的人很多,愛蓮的除了我,還有誰呢?

......

這篇文章若作為狀物文,也許有些牽強,但我依然把這尊花瓶記在紙上。追求樸素美的人并不多,就像《愛蓮說》:“愛蓮的除了我,還有誰呢?”是啊,珍惜簡潔的除了我,還有誰呢?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6

前二天偶然讀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的《愛蓮說》。雖然有個別地方不太懂,但我還是能體會到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大家都見過蓮花,可又有幾個能體會出蓮花的高潔,蓮花的君子氣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蓮花的贊美之情。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美麗的蓮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嗎?

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著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xiàn),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舞蹈??傊?,蓮花就是給人一種身心清爽舒暢的感覺。

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說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他生活在那么一個悲慘黑暗的社會里,到處充滿著陰謀與欺騙,可他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蓮花那樣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讀愛蓮說心得體會篇7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yōu)美的文章后,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小學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松松、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學,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shù)學。每一節(jié)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于活潑聰明、善于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為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松,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fā)言的次數(shù)也越發(fā)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yè)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么用力,還是無濟于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里。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后,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我抬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