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電教學計劃8篇

時間:2023-03-12 作者:Youaremine 工作計劃

寫教學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教學任務更加順利地展開的,教學計劃要留有余地保持一定的機動性,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電教學計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電教學計劃8篇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huán)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qū)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huán)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huán)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tǒng),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huán)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fā),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huán)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huán)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tǒng)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huán)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系,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對象: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材料:火柴、生銹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淀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銹、硫酸銅溶液、涂有油漆的鐵制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huán)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一)“微小世界”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fā)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fā)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秘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范圍,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fā)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

第1課:學生通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了解。

第4課:幫助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fā)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fā)明及不斷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fā)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了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課:對單元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對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以及對人類探索自然的成果進行梳理,并通過查閱資料匯報交流,了解更多的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jié)。

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huán)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手執(zhí)透鏡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及非生物標本。

學習使用適當的器材及技術觀察細胞和微生物。

通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通過觀察實驗及收集資料,了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種方式交流及匯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

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發(fā)明成果表示敬佩。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2

一、幼兒情況分析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他們對一些簡單的學習10以內自然數及其加減運算、感知物體的.數量的理解能力差。對數與數之間的落差關系理解能力差,對于身邊自然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不能夠理解,由于這些意識還沒有養(yǎng)成,還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

二、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

1、知識方面

(1)在生活中觀察和擺弄各種物體、探索各種現象,獲得對事物特征及其聯系的粗淺理解。

(2)在生活,游戲及其他活動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數學關系。

2、能力方面

(1)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并能用適當的方法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借助具體的事物和形像進行初步的邏輯思考,運用以有的科學知識和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方面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喜歡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關心和愛護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事物,親近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二)科學領域的內容

1、科學、(自然、科技)部分

認識身邊自然環(huán)境中常見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質(動物、植物等)和無生命物質(砂、石、土、水、陽光、空氣等),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和了解它們和生活的具體聯系。

2、數學部分

學習分類、排序和對應、包括: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及多種特征進行分類,按物體內在的包含關系,按物體量的差異及按某種規(guī)律進行排序;將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對應的邏輯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等。

學習10以內自然數及其加減運算,包括;感知物體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理解數與數的數差關系,認識數的組成,體驗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認識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10以內整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技能。

認識幾何圖形,辨認常見的正面圖形、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認識立體圖形,應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認識量、區(qū)別和比較物體和各種量的差異,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較量時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學習生活中常見餓數學知識,如認識人民幣、認識空間、認識時間和時鐘等。

三、科學領域教育活動的實施

1、內容的廣泛性

科學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學的學科內容十分廣泛,同時決大多數的科學內容的各種形式呈現在幼兒的常生活中,吸引著幼兒去注意、去探索。

2、知識的邏輯性

科學知識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邏輯聯系,因此邏輯性是它的重要特點,而數學知識所缺的事物之間抽象的數量關系,更是一種邏輯性知識。

四、教學進度安排

1、我會放玩具(數學)

2、甜甜的糖果(科學)

3、喂寶寶吃餅干(數學)

4、感官游戲—奇妙的口袋(科學)

5、分糖果(數學)

6、感官游戲—神奇的罐子(科學)

7、水果有幾個(數學)

8、種大蒜(科學)

9、大大小小的樹葉(數學)

10、一串紅(科學)

11、小小送貨員(數學)

12、蘋果娃娃(科學)

13、鋪地板(數學)

14、我喜歡的水果(科學)

15、放煙花(數學)

16、有趣的核(科學)

17、娃娃超市(數學)

18、照鏡子(科學)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晝夜變化與地契的自轉有關;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晝夜變化對人及動植物行為的影響。

“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半姾痛拧北締卧饕箤W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 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知識;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敖忉屌c模型”和“自由研究”6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3、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4、以科學概念作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學生情況分析

1、學習心理分析: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整體學習狀況: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

3、已有知識經驗: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較大的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

五、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沉和浮”。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于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系。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后,他們將鑒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單元設計的對物體沉浮的解釋有兩條途徑,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釋沉浮現象。因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也有密切關系,因此,將物體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體的密度上。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密度概念要求過高,因此,教科書沒有直接出現密度概念,而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用同體積的重量作比較,幫助學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學概念。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5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的顯現的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專業(yè)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面與點共進。

小學科學學科本學年第二學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進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加強課程建設,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要引導學校落實和執(zhí)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法、違規(guī)行為。

2、認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讀懂、讀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的學術研討。從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維度,指導教師開展深入探討,從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時代脈搏。

3、積極參與新教材的培訓。在參加市級培訓的基礎上,利用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推磨聽課等機會開展教材章節(jié)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4、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fā)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點,如家鄉(xiāng)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xiāng)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對于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適時召開“學習學科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學術研討會,學好課程標準,把握課改方向,轉變教學行為,增強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3、繼續(xù)收集科學(自然)學科的教學設計典型案例及教學(片斷)實錄與評析,積極發(fā)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嚴格執(zhí)行學校課題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實行課題管理責任人制度,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學科學(自然)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四、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促進校本課程不斷發(fā)展

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

1、不斷完善小學科學(自然)學科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對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逐步建立學生學業(yè)(學生成長)記錄袋,逐步實行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逐步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核評價方式,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2、加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問題的研究,構建符合本地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本學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

2、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金鑰匙”等科技競賽活動;

3、積極組織教師學生參加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相關評比活動;

4、金壇市科學課程課堂教學評比;

5、參加市教育學會年會論文和“案例評析”評選活動;

6、參加常州市科學年會論文評比;

7、 參加江蘇省教育學會年會論文評比活動;

8、 積極參加市研訓中心組織的各類科學活動;

9、學期工作總結。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為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

3、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4、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5、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的問題。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三、實施措施:

1、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了解科學知識,開闊自己的知識面,盡快讓自己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積極參加各級學習培訓,全面提升科學教師個人素質。

2、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積極參加各級比賽,提高教學技藝。

3、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停留在課堂教學內,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探索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課外,擴展到家庭和社會。參加教育論壇的討論交流,資源共享、教技切磋。

4、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5、通過科學教研活動,促進交流。

附:工作安排:

二月:

1、參加市區(qū)教材培訓。

2、各年級制定教學計劃。

三月:

1、參加區(qū)上組織的研修活動;

2、進行科學教研活動;

3、做中學實驗課;

4、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四月:

1、參加市組織的全市科學教學活動;

2、做中學實驗課;

五月:

1、參加區(qū)組織的片區(qū)教研活動;

2、做中學實驗課;

3、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六月:

1、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2、總結學科教學情況。

3、迎接學校和上級對科學學科的檢測。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7

一、指導思想

以“普及與特色齊抓”為我??萍冀逃ぷ鞯闹行?,在區(qū)科技特色學校的基礎之上,尋求新的增長點中進一步提升科技教育水平,加強基礎學科滲透、蓬勃開展全校性科技主題活動,使學??萍冀逃谄占爸泻粚嵖萍既后w基礎,從而實現全面提高師生科學素養(yǎng)的總目標。

二、現狀分析

(一)基礎與優(yōu)勢

1、管理網絡化

我校有清晰的科技教育管理網絡,由盧教導主管科技教育工作和處理日常事務;科技輔導員顧云中老師全面負責校級科技活動,制定學??萍冀逃ぷ饔媱?由趙弈、李云玉、趙駿、肖云蜂等科技老師負責開展各特色項目活動,各位科技教師在學校科技教育中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

2、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利用多種渠道建設科技教師隊伍,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習與培訓,聘請科技專家?guī)Ы膛c學校導師團帶教,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科技教師,增強教師在科技教學、活動組織、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評價與激勵機制

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完善保障了我??萍冀逃ぷ鞯牟粩喟l(fā)展。我校制定了針對課程教學、科技競賽、課題研究等方面的評價和激勵制度,保證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4、特色項目建設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我校已形成了一批在新北區(qū)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項目如科技制作、機器人活動等,在各級各類科技競賽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二)問題與挑戰(zhàn)

1、特色項目有待深化

科技制作及機器人活動是我校的特色項目。我們通過興趣小組和第二課堂等形式推進特色項目的發(fā)展,但是,我們對特色項目活動挖掘得還不深,活動開展仍以競賽為目的,缺少系列化的層層遞進,特色深化有待加強。

2、師資專業(yè)化不強

我校擁有一批在科技教育領域實踐多年的科技教師,但一些教師還停留在粗淺的層面,沒有完全抓住專攻的方向,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提高自主鉆研的能力與積極性,學校需加強這方面的引導與培訓。

3、課程與活動分離

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依托興趣小組和第二課堂,與課程教學的結合還比較欠缺,削弱了教育效果。因此,科技教育應加強與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結合,通過上課、學生演講等形式滲透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等內容。

三、發(fā)展目標

本著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以點帶面促進我校整體辦學水平,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力爭通過課堂教育滲透、活動開展、參加競賽、特色項目建設等途徑,并以“新北區(qū)青少年科技特色教育學?!奔毣瘶藴蕘硪?guī)范學校科技教育工作,打響科技教育的特色品牌。

四、具體措施

1、鞏固傳統(tǒng)特色項目,使強項更強。

開展科技活動須堅持連續(xù)性、持續(xù)性,所以開展科技教育須因地制宜,充分發(fā)揮現有教師的特長,注重鞏固傳統(tǒng)特色項目,使強項更強。今年我們要積極參加新北區(qū)首屆科技節(jié)活動,使我校的傳統(tǒng)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科技制作”、“機器人活動”能在新北區(qū)兄弟學校中起示范和輻射作用。

2、拓展新興項目,學??萍冀逃蚩v深發(fā)展。

科技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我們要確保做大做強特色項目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廣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活動,以“金鑰匙科技競賽”、“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青少年發(fā)明家評選”等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全體參與,學校組織校級比賽,提高我校在省、市各項活動中獲獎的“質”和“量”。

3、充分發(fā)揮學科科技教育功能,抓好學科滲透。

學??萍冀逃钪匾氖且ズ谜n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充分挖掘學科教學的科技教育功能,抓好學科滲透。首先是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教學之中,在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學習和科學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科學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且在語文、歷史等其它學科中也要有意、有機、有序地滲透科技教育,共同培養(yǎng)全體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全體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態(tài)度。

4、加強隊伍建設,推進科技教育持續(xù)、有序發(fā)展。

加強培訓,著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科技輔導隊伍。我們認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是要靠教師引導和指導的,而學生在科技活動中的自主發(fā)展也必然會促進教師的發(fā)展,這是一個互動相長的`過程。因此在落實科技教育項目中,學校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加強培訓,促進青年科技輔導教師加快成長,激勵他們提前達標,早日脫穎而出。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辦好學??萍脊?jié)。

我校把今年十月份定為科技活動月,并高質量辦好的科技節(jié)活動,使科技教育面向每一位學生。在科技節(jié)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能力大小,組織學生參加適合他們的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科學電教學計劃篇8

一、理化生實驗技能方面要求

1、實驗操作技能:如認識、選擇和正確使用基本儀器。在理解實驗方案的基礎上編制實驗步驟,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排除實驗中的常見故障等技能。

2、處理數據、完成實驗報告的技能:如設計記錄表格、正確觀察讀數、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實驗誤差和設計實驗報告的技能。

3、研究、改進實驗和自制教具、學具的初步技能:如能以理化生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為指導,結合實際進行初步的實驗設計。

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目前還沒有反觀察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沒有把觀察跟注意力、思維力結合起來,作為發(fā)展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的一種途徑。因而,目前中學生的觀察普遍在在以下的缺陷:

1、觀察目的性不明確。

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進行觀察。

3、經常忽視隱蔽在現象后面的本質。

4、抓不住稍縱即逝的現象。

5、往往把現象和結論混為一談。

教育應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是理化生教學的一個突破口。因此,如何進行正確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和提高的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動手技能是我們實驗室的主要工作。我想通過努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三、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1、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2、求實與求真

3、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

4、質疑、反思與理性精神

5、關注、責任、勇于實踐

6、尊重與合作精神

四、改革評價模式

提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學生學習的情況。

在學習檔案中要收錄理化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如遇到的疑難問題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動中最出色的表現,被否定過的觀點,通過努力最后解決的難題,設計巧妙的小制作,優(yōu)秀的小論文、作業(yè)情況、教學中的觀察記錄等。

提倡記“課堂日志”和“現場筆記”。

由教師和學生把每堂課中發(fā)生的事情如實記錄下來。現場筆記應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詳細地、客觀地描述。還可以通過訪談等多種途徑收集學生的客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