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7篇

時間:2022-12-04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在寫教案中,老師都能間接的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在寫教案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7篇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1

幼兒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在益智區(qū)投放有關時鐘的教具,通過組織交流活動“我和我的時鐘朋友”、“鐘表的秘密”等內容,激發(fā)幼兒對時鐘的興趣。

2.結合小學主題日,組織幼兒用畫畫、交流、制定時間計劃表等多種方法,提醒幼兒按照計劃表做事,懂得珍惜時間,遵守時間。

活動目標:

1.感受1分鐘的長短,知道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格就是1分鐘。

2.能嘗試在1分鐘挑戰(zhàn)賽中專注做事、嘗試新方法完成任務,能與同伴分享游戲感受。

3.充分感知1分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遵守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重點:

感受1分鐘的長短,知道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格就是1分鐘。

活動難點:

能嘗試在1分鐘挑戰(zhàn)賽中專注做事、嘗試新方法完成任務,能與同伴分享游戲感受。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組織幼兒認識鐘表,知道時針、分針和秒針。

2.教具準備:ppt課件、秒鐘轉動的音頻、一分鐘動畫片視頻、神奇的一分鐘視頻、小學生跳繩視頻。

3.操作材料準備:每位幼兒一份記錄表、筷子、花生、珠子、線繩、拼圖、盤子。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一分鐘游樂場”,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1)玩一分鐘游戲“金雞獨立”、看一分鐘動畫片,初步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游戲后提問:你感覺兩個游戲的時間長短是一樣的嗎?你們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呢?

小結:在堅持做某件事情或在等待的時候,我們覺得一分鐘有些長,在看動畫片或覺得開心的時候覺得一分鐘有些短。

(2)通過觀察時鐘1分鐘,知道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格就是一分鐘。

觀察后提問:秒針走過一圈之后,分針有什么變化?

小結: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分針走一小格也是一分鐘。

2.傾聽故事《一分鐘》,引導幼兒感受1分鐘的價值。

提問:小朋友們,元元為什么遲到?他多睡了這一分鐘,耽誤了哪些事情?

小結:不要小瞧一分鐘,晚起一分鐘,就耽誤了很多事情,我們要遵守時間,珍惜每一分鐘。

3.幼兒動手操作,體驗1分鐘里能完成的事情。

(1)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串珠子、夾花生、拼拼圖的游戲,并統(tǒng)計自己完成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中。

游戲后,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并請個別幼兒進行演示。

小結:掌握方法、做事專心、動作迅速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挑戰(zhàn)。

(2)再次挑戰(zhàn)3種游戲,體驗專注做事、掌握方法的重要性。

游戲后,請幼兒對比自己兩次挑戰(zhàn)的結果,感受進步的喜悅。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物質。

2.初步了解空氣流動產生了風,以及空氣與人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條形的氣球11個、圓形氣球1個、充氣動物玩具2個、一個打火機、一根香條、5支小蠟燭、5個燒杯、一把扇子。

2.風車圖片ppt。

3.關閉活動室的窗戶。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通過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點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

師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感知空氣無色、無形、無味的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

通過深呼吸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直奔主題,同時又很巧妙地滲透了空氣的基本特點,激發(fā)幼兒對空氣的關注興趣。

二、師幼通過“改造”氣球感知空氣的變形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氣球,以及不同形狀的充氣玩具。

2.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形狀。

3.引導幼兒思考這些玩具為什么能鼓起來?

(幼兒討論)

4.師小結過渡:這些玩具能鼓起來是因為里面填充了空氣??諝鉀]有固定的形狀,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里,它是圓的;把它裝在長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長方形的;裝在兔子的氣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狀了??諝馐菚兊哪g師,老師請你們來看看空氣是怎么變形的。

5.老師取出一個條形狀的氣球,通過擠壓把它設計成一小狗模樣。

6.把10個條形狀的氣球分發(fā)給幼兒進行造型設計。其余幼兒注意觀察這些條形狀氣球的變化。

幼兒進行操作老師表揚心靈手巧的幼兒。

7.拓展過渡:空氣是個魔術師可以任意改變形狀,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東西和他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你能想出來嗎?

幼兒思考,交流。

師小結:像空氣一樣的氣體,像水一樣的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比方說天上的云、霧、風,我們吃的油等等。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去主動發(fā)現空氣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結尾的拓展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聯系生活中的所見進行比對從而擁有更多的發(fā)現。

三、通過造風實驗感知空氣流動產生風

1.師打開活動室的窗戶,引導幼兒感受有什么東西吹進來了。

2.師用打火機點燃一根香條,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輕輕扇動,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煙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扇子的扇動使空氣流動了)

3.師讓全班幼兒用手對著臉扇一扇,看看會產生什么?(有一股風)

4.請一名幼兒拿著一個圓氣球,然后對著另一名幼兒的臉,放掉氣球里的氣,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5.啟發(fā)幼兒思考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幼兒交流)

6.師小結補充:通過剛才的幾個小實驗我們知道空氣流動產生了風。風有時大有時小??諝馀艿每?,風就跟著快,空氣跑得慢,風就跑得慢。

7.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如果我們在一個小房間里感覺悶時要怎樣呢?夏天,小朋友感覺熱怎么辦?冬天,在外面感覺風很大很冷的時候,該怎么辦呢?早晨起床,房間里氣味很不好,應該怎樣呢?

8.知識拓展:ppt出示風車圖片,告訴幼兒人們利用風的力量可以發(fā)電。

設計意圖:

在感知風的形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計了四個體驗步驟來感知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這一科學知識:感知自然風——扇子扇動的風——手扇動的風——氣球放出的風。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風,實現知識和生活的鏈接。關于風的知識拓展,是為幼兒打開又一扇科學探究之門。

四、通過捂鼻試驗,感知空氣與人的關系

1、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空氣和我們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呢?我們來做個實驗:用小手把鼻子捏緊,緊閉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為止。

2、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剛才為什么會感覺難受。

3、師小結: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長時間吸不到空氣,我們就呼吸困難了,所以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腦袋放在被子外面,這樣我們就能吸到空氣了。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幼兒親身感受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還將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識滲透其中,讓幼兒學科學,用科學。

五、通過蠟燭熄滅實驗,了解空氣的助燃性

1、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火其實也離不開空氣,老師給你們做個實驗:先點燃一根蠟燭,然后用一個燒杯罩住,過一會兒,把燒杯拿掉,看看蠟燭怎樣了。

2、師請5名幼兒到操作臺前做同樣的實驗。

3、小朋友們現在知道了火離不開空氣,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鍋著火了,的滅火辦法是什么呢?

幼兒討論交流。師小結:對于著火的油鍋,讓火苗碰不到空氣的辦法是快速蓋上鍋蓋。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緊扣課題,突出空氣的“神奇”,讓幼兒逐步加深對空氣的好奇心。同時也是滲透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幼兒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師總結延伸

空氣就是這么神奇,風離不開它,我們離不開它,連火也離不開它呢,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它呢?它究竟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們平時可要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就會有許多發(fā)現哦!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僅僅靠幾節(jié)科學活動課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必須讓每節(jié)科學活動課都長滿向外不斷延伸的觸角,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通過實驗操作自制小電池,使幼兒知道在鹽水中燈泡能亮。

二、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鋅片一個;盛有水的燒杯一個帶夾子的小燈泡及電鈴一個,勺子一個。

二、一號干電池一節(jié),剝開的電池一個。

三、每兩人一杯鹽。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燈泡,引出電池。

提問:小燈泡亮不亮?為什么能這樣?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紹電池是怎么發(fā)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國的科學家,名叫伏特,他特別喜歡做各種實驗。有一次,他在做實驗的時候,把兩種金屬放到化學藥品中,結果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在這里產生了電,于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電池就被發(fā)明出來了。

伏特就成了發(fā)明電池的科學家。我們小朋友也愛動腦筋,喜歡做小實驗,今天我們都來做一個小小科學家,自己來做一個小電池。

三、做一個小小科學家,自制小電池。

1、用剝開的電池,介紹碳棒、鋅片

2、教師示范制作小電池。把燈泡上的兩個夾子,分別夾在鋅片和碳棒上,放進有水的燒杯中,燈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電池,放進準備好的清水中試一試。

(1)教師檢查夾子夾的對不對。

(2)觀察小燈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鹽試一試。

(1)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提問:你的電池是怎樣做成的?

剛才加入很多鹽為什么不亮?(需要攪一攪,讓鹽水溶入在水里)

(3)請沒有做成小電池的小朋友再試一試。

5、小結:剛才在沒有加鹽的清水中燈泡不亮,在鹽水中燈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電鈴

1、教師出示小電鈴夾在自制的小電池上,小電鈴唱歌了。

2、朋友每個人拿一個小電鈴夾在自制的小電池上試一試。提示:看看別人的夾子是怎樣夾的。

3、提問:你的小電鈴為什么能響?為什么小電鈴不響?

4、小結:電鈴上的夾子有兩個,一個紅顏色、一個黑顏色,夾子只有夾對了才會響,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等小朋友長大以后學了更多的本領就會明白的。

五、擴展知識。

今天咱們做了小電池,你還知道有哪些電池?(干電池、bb機上用的電池、表上的紐扣電池,充電電池……)這些電池都是人們動腦筋發(fā)明出來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動腦筋,長大以后發(fā)明出多種多樣的電池。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fā)現什么樣的水才能吹出泡泡。

2、在玩泡泡的過程中,發(fā)現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準備:

1、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

2、一次性紙杯、塑料吸管。

3、扭扭棒繞成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若干。

4、學習單:《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通過實驗驗證那種水可以吹出泡泡,并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請幼兒用紙杯分別裝適量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用吸管試著吹泡泡,試一試哪種色鬼可以吹出泡泡。

2、幼兒用吸管蘸肥皂水,自由的吹吹泡泡、玩一玩泡泡。

3、活動結束后,教師帶領幼兒討論有關泡泡的問題,引導幼兒充分討論,并完成學習單的內容。

(1)什么水可以吹出泡泡?

(2)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從大小和形狀方面進行描述)

(3)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請幼兒嘗試描述泡泡的顏色)

二、請幼兒用實驗驗證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并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活動開展前,教師請幼兒猜測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2、請幼兒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

3、活動結束后,請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束,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活動中了解車子是由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輪子是可以滾動的

活動準備:

ppt、幼兒帶來的各種車子

活動過程:

一、介紹各種不同數量輪子的車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神奇的寶貝,你們知道是誰嗎?

(一)出示兩只輪子,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么?有幾只?

2、你見過的兩只輪子的車嗎?是什么車? 小結:兩只輪子的車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

過渡:還想接著往下看嗎?

(二)出示三只輪子

1、你們看這里有幾只輪子?

2、三只輪子是什么車?

小結:三只輪子的是三輪車

(三)出示玩具車

1、這是一輛什么車?這輛車有幾只輪子?

2、出示四只輪子,四只輪子有些什么車?

小結:四只輪子的有轎車、警車、消防車、公共汽車等等

二、講講玩玩:知道車有了輪子會滾動

1、討論:為什么這些車都要有輪子呢?

2、你們想不想開開自己帶來的車?(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車有幾個輪子)

3、幼兒開開自己的車,開完后將車按輪子數量放進不同的停車場 總結:原來我們剛才看見的車和你們玩的車都是有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有了這些輪子車才可以在馬路上開。

活動延伸

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有很多寶貝也想出來和你們見見面,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

1、你見過這么多輪子的車嗎?

2、平時請你們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找找看哪些車有這么多的輪子,好嗎?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對探究不同聲音產生興趣。

2、知道物體的材質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3、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物體的不同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用空蛋殼、鋼球、毛絨球、泡沫球、裝材料的小盒、托盤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個,幼兒

用于猜想、驗證的名字貼一份;教師用搖搖彩蛋一個,黑板猜想記錄一份,黑板一塊。

經驗準備:對聲音有一定的認識,玩過關于聲音的游戲;對泡沫球、絨線球和鋼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教師出示彩蛋,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么?(教師出示搖搖彩蛋)——它叫搖搖彩蛋。(教師搖動彩蛋)聽到了什么?為什么會有聲音?你覺得里面有什么可以讓搖搖彩蛋發(fā)出聲音?(請幼兒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搖搖彩蛋來做一個關于聲音的好玩的實驗。

2、活動實施:了解材料,進行猜想與驗證活動。

(1)介紹材料。

請小朋友觀察托盤中有什么?

(2)了解材料。

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小球的軟硬、輕重的區(qū)別。

師:請小朋友觀察三個球有什么不一樣?按一按,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樣?

:三個小球雖然大小一樣,但是它們用的材質不同,特性也不同:軟硬不一樣,輕重不一樣,顏色不一樣;鋼球最重最硬,毛絨球最輕最軟。

(3)猜想。

①提出問題,鼓勵猜想。

師:老師再給小朋友三個空的彩蛋殼,把其中一個小球放進一個小彩蛋中扣好,就這樣做出三個搖搖彩蛋。你們猜,哪個會發(fā)出最大的聲音?

請幼兒將帶有自己名字的“猜想貼”貼在黑板的大記錄表上。

這個帶名字的“猜想貼”告訴我每個幼兒的猜想狀況,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叫幼兒回答問題,并且跟蹤他們的思維變化。

②交流猜想結果,說一說自己的猜想理由。

(4)驗證操作。

①將三個小球分別裝進三個小聽筒中,試一試,搖一搖,聽一聽。

②記住發(fā)出最大聲音的小球,將自己的“發(fā)現貼”貼在黑板記錄大表上。

③分享自己的實驗發(fā)現。

(5)交流:

師:三個搖搖彩蛋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大嗎?

哪個聲音最大?為什么?

哪個聲音最小?為什么?

哪個聲音不大也不?。繛槭裁??

為什么三個小球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呢?剛才老師的搖搖彩蛋里放的是什么?為什么?(小彩蛋的聲音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較多。幼兒起初有了新發(fā)現之后還非常興奮,但是被老師連續(xù)地問了好幾個“為什么”之后孩子的興趣就減弱了。這說明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講,科學活動還是以多操作、好玩為主,如果過多地關注追問、質疑,那么有可能扼殺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6)玩“聲音找朋友”游戲:教師說“請拿出聲音最大(最?。┑牟实啊?,幼兒迅速辨別并拿出搖一搖,然后一起打開驗證。

3、活動。

師:鋼球放在搖搖彩蛋里發(fā)出的聲音最大,因為鋼球最硬最重;毛絨球發(fā)出的聲音最小,因為最軟最輕;泡沫球發(fā)出的聲音不大也不小,因為泡沫球不硬也不軟,不輕也不重。三個小球因為是用不同材質的東西做的,所以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4、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找出一個自認為聲音最適合做樂器的彩蛋,演奏“搖搖搖”;我們還要做出一些聲音不同的響筒送到表演區(qū),大家一起收集一些材料,試一試這些材料放在彩蛋里面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教案篇7

設計意圖

小動物們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們長的什么樣?有什么用?卻是幼兒平時非常容易疏忽的。我們要盡全力保護小動物。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在本活動中層層深入地展開,先讓幼兒通過與小動物“做朋友”,觀察發(fā)現它們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講解中激活幼兒興趣,在“我畫你猜”“猜謎語”中進一步鞏固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再通過表演律動了解小動物尾巴的用途。

活動目標

1、通過細致觀察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通過表演兒歌,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3、激發(fā)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活動重難點

1、通過細致觀察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重點)。

2、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難點)。

活動準備

1、毛絨玩具小猴子一個。

2、松鼠、小兔、小魚、老牛、孔雀的圖片。

3、沒有尾巴的小豬、小馬、袋鼠、小狗、老虎、鱷魚及對應尾巴圖片。

活動過程

一、由老師長“尾巴”激趣導入

師:咦,這是什么?我怎么長出了一條尾巴呢?啊,原來是小猴在我的后面啊。

教師:老師可喜歡小猴了,它又聰明又靈活… …你們想和它做朋友嗎?咱們一起來看看小猴的尾巴長什么樣子的?除了小猴,老師還帶來了松鼠、小兔、小魚、老牛、孔雀,你們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呢?那我們也好好看看它們的尾巴長什么樣子。

二、了解小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1、讓幼兒細致觀察松鼠、小兔、小魚、老牛、孔雀的尾巴,并說說它們的特征。

2、通過“我畫你猜”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小動物的尾巴。

3、通過“猜謎語”加深幼兒對動物尾巴外形特征的了解。

三、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1、教師:這些小動物都有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它沒有了尾巴會怎么樣呢?(請幼兒思考回答)

師幼看圖得出答案。

2、編兒歌,加深地動物尾巴作用的認識。

四、幫小動物找尾巴

師:既然小動物的尾巴這么重要,它們能不能沒有尾巴哦?寶寶們看看這些小動物,它們怎么樣?你能幫幫它們嗎?

請幼兒幫小動物找尾巴。

請幼兒把尾巴圖片貼到對應的動物身上。

五、活動小結

師:寶寶們真是太厲害,幫小動物都找到了尾巴,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好孩子,小動物們有了尾巴可高興了,想邀請你們去做客,你們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