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讀后感,觀后感的表達形式豐富多樣,可以是簡單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可以是闡述自己受啟發(fā)引發(fā)的思考,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于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1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是高一時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師又放了一遍才想起這部電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帶有個人情緒在里面吧。高一時候看這部電影其實完全是沖著蘇菲·瑪索才看的,可以說蘇菲·瑪索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法國電影明星。但是《勇敢的心》里面的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卻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而且對他的意見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13世紀末發(fā)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是一部纏綿而令人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作為史詩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史詩片一般都是比較冗長、沉悶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確實那么的蕩氣回腸,受到大家的熱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觀眾的喜歡,在電影時光網上有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很好聽,這是很喜歡的一點,起碼是由蘇格蘭的感覺,給人一種蕩氣回腸、空靈空曠感但又有點悲愴的感覺,很符合威廉·華萊士這位蘇格蘭的傳奇英雄的一生。
這部影片是由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而梅爾·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再加上該影片的制作公司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制作的,所以這部影片沒有擺脫好萊塢的商業(yè)模式,給我的感覺很美國化,連拍攝場景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完成而不是蘇格蘭。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典型美國的個人英雄人物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帶領人民斗爭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倫和王妃伊莎貝拉都是美女級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當花瓶。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后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
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于膚淺,好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斗爭而是為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瑪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貝拉的美麗、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藝術源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么能稱為藝術呢?電影藝術更多的是表現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于史實但又高于史實,主題思想并沒有脫離史實,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為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業(yè),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又要不脫離史實的主題,表現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于“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過于商業(yè)化的電影好像脫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民族性,也許是因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么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啟發(fā)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對于《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我只能說過于商業(yè)化的美國大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2
《勇敢的心》獲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的確太感人了,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
悠遠而綿長的蘇格蘭風笛,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氣勢磅礴的戰(zhàn)斗場面,凄美絕倫的愛情故事。但最觸及我靈魂深處的,確是電影的主題――關于勇氣。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己面對困境,以智慧與毅力為戰(zhàn)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狹隘的個人追求,升華為為有著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爭。這樣,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為別人所接受,得到別人的幫助,最終喚醒我們沉睡的勇氣。原本華萊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過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終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靈蘇醒了過來,也讓曾經搖擺不定的貴族ROBERT覺醒,放棄了英格蘭的加冕,拔出利劍,帶領著蘇格蘭的平明軍隊,咆哮著向英軍沖殺過去。
影片通過多種角度告訴我們,勇氣,并非是逞一時之氣,而是運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己所面對的困境。華萊士的叔父無疑是個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爭的目的和意義。他要華萊士學習拉丁語,告誡華萊士,在學會用武器前,必須先學會用腦,更重要的是通過拉丁語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賦予人自由。幼小的華萊士還不能徹底的懂得這些,他還沉浸在對故土的留戀和失去親人的哀傷里。在夢中,父親對他說:“心是無法禁錮的,拿出勇氣去追求!”這是華萊士對生命意義的最早啟蒙。
片中最能體現勇氣的片斷,應該是劊子手對華萊士行刑的場景。華萊士被囚于馬車,從看熱鬧的人群中間經過。隨波逐流的平明又怎會明白華萊士追求自由的高尚?華萊士浸沒在飛濺而來的唾液和惡毒的咒罵聲中,但他坦然自若。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氣前夕被放下,面對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來依舊沉默不語。這是對信念和自由的執(zhí)著。直到在絞刑架上被拉得關節(jié)脫臼,在刑床上被剖割,華萊士一直沒有屈服,哪怕是發(fā)出一下乞求的呻吟。喧囂的人群為他的堅忍所感染,直至靜默。終于,一個平明婦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來:“Mercy!”聲音牽動了所有人的知覺。“開恩”的呼聲在人群里彌漫擴散。主刑官不斷慫恿著,華萊士的嘴唇在微微翕動。他以為華萊士會說出那個能讓他保留一點征服者虛榮和尊嚴的詞。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華萊士傾盡全力長呼:“Freedom!”自由!
英雄并非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想起華萊士?想起他呼喊自由時令我們潸然淚下的感動。與此同時,我們也應默默地向梅爾?;吉布森致敬,是他將我們的英雄再現于熒屏,讓我們明白,真正的英雄所應具備的素質――勇敢的面對。
電影勇敢的心觀后感3
狼,一個高貴而自由的生靈。
狗,一個忠誠而勇敢的伙伴。
狼與狗,擁有共同的祖先。在某個時期,一部分狼為了食物,向人類屈膝低頭,甘愿淪為奴隸,于是,演化成了至今的狗。另一部分狼,寧愿餓死,也不屈服,頑強地活了下來,變成了至今的野狼。狼的眼神中,充滿了殘忍、冷酷、無情,但它是自由的,是不被禁錮的。狗的眼神中,充滿忠誠、正直、勇敢,但它是奴隸,可憐的奴隸,被拴在了鐵鏈上,無法掙脫,眼神中充滿乞求。
當狼遇到狗時,狼的眼神中充滿了厭惡,狗的眼神中充滿了膽怯。夠請求狼幫他獲得自由,狼答應了。然而,狗卻背叛了狼。
當狼被推上刑場時,眼神中分明是憤怒、憎恨、失望、無望……
當威廉姆·華萊士躺在十字架上,忍受著肉從身上一片一片地被割掉時,他的血,染紅了刑具。而那鮮紅的血,分明是狼體內流動的向往自由的、不屈不撓的血。
威廉姆·華萊士就是一只狼,一只為自由而戰(zhàn)的狼。在忍盡折磨之時,用盡全身的力氣,喊出“自由!”,喚醒了千千萬萬蘇格蘭同胞,為自由而戰(zhàn)!
威廉姆·華萊士用生命詮釋了一個真理:為了自由,不顧一切的去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