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后感5篇

時間:2024-05-12 作者:pUssy 讀后感

讀后感寫得好可以喚起讀者的共鳴和情感,使他們更加投入到書籍的世界中,只有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融入到讀后感中,才能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引起讀者的共鳴和關(guān)注,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菜根譚讀后感5篇,感謝您的參閱。

菜根譚讀后感5篇

菜根譚讀后感篇1

最近兩個多禮拜特別的忙碌,是因為承蒙領(lǐng)導不棄,給自己加了點擔子,開始主導項目帶團隊了。20xx年在企業(yè)上班,那個時候也是帶團隊帶項目,但是二者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我想了一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單位的性質(zhì)不一樣,一個是外資企業(yè),一個是政府事業(yè)單位,所以在管理體制以及運作模式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在企業(yè),特別是外企或者類外企,工作會劃分的很細,每個人每個團隊甚至每個部門做的事情都類似,所以帶項目帶團隊相對來說就更加單一明確,把握住時間節(jié)點、合理分配任務量、給予技術(shù)層面的指導,基本上就沒什么大問題了,而且往往大家不在一個城市辦公,沒法面對面交流,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溝通。而在政府事業(yè)單位就復雜得多了,看似每個人工作職責范圍比較寬泛、自由度比較大、有時候又卻是那么的狹窄,取決于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認可以及思考的程度。現(xiàn)在的單位,既是政府性質(zhì)又是高度技術(shù)化、專業(yè)化,按照有些同事說的,這里既需要智商又需要一定的情商。

二是自己本身的關(guān)注點不一樣了,以前更多的是盯著項目,催著大家抓緊時間盡快完成分配的任務;現(xiàn)在更多的是想著如何既要把事情做好,又想趁著帶團隊的機會狠狠的改正一些缺點習氣。角色轉(zhuǎn)化前,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只需要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任務量就好,需要考慮的人只有兩個:自己和直接領(lǐng)導。角色轉(zhuǎn)化后,不僅需要考慮的工作量多了,而且考慮的人物也多了,需要接觸和打交道的對象也更復雜多樣了。打個比方,好比點和線,變成面和體。

過去的我,骨子里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的,人物事情多了就覺得特別的麻煩,恨不得一刀切下去,想盡辦法讓自己抽離出來,躲進自己設置好的、只能容下獨自一人的、短暫的舒適區(qū)。這是太過于關(guān)注自我感受的表現(xiàn),嚴重下去就是自閉了。用理智與情感的模式來說,這樣的人是不具備理智的,沒有理性思維;即使擅長思維,由于沒有理智、智慧的指引,越思維越陷入自我;那么情感方面呢,我們都知道,情感是離不開理智的,如果沒有了理智,那就是不良情緒的爆發(fā),非常的可怕。(關(guān)于理智和情感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如何從情感理智入手修行自己,歡迎大家與我當面交流,茶水隨時備好,我在幻海閣等你。)

現(xiàn)在的我,或許還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已經(jīng)不想按照原來的命運軌跡繼續(xù)走下去了。在面對復雜的人事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由于多年來定力的修持以及正見的熏習,已經(jīng)慢慢的具備一些剎車的力量了。正因為此,這兩個禮拜的忙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事務的處理,更多的是頭腦中緊繃的這根弦,一根試圖努力攔住命運火車按照原有軌道急速飛馳的弦。所以,特別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一個可以試煉改變命運的機會。

菜根譚讀后感篇2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yōu)槿说母?,也是發(fā)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tài)。有一本書我經(jīng)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jù)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shù)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笨梢娺@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jīng)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鄙倘丝梢哉业綑C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fā)現(xiàn)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quán)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墒谷藦母≡甑匠领o,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菜根譚讀后感篇3

佛家有言“心靜自然涼”,與《菜根譚》有異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靜的山林中也體會不到的寂靜,心中虛脫明凈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雜的躁市也能心靜。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祿整天心浮氣躁,惶惶不可終日,若得若是若即若離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個人間仙境也無福消受;但是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簡單,他的人生會很輕松,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現(xiàn),他明白錢財乃身外之物,內(nèi)心純潔才是最重要的。陶淵明就是超凡脫俗的隱士的典范,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見。但是他那種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內(nèi)心而不是表現(xiàn)在外表的高傲,這也是洪應明所認可的高尚。

洪應明對叱咤政壇的風云人物說要學會激流勇進明哲保身,對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說要苦中求進永不言棄,對整日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人說要內(nèi)心持凈以修其德,對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說要虛懷若谷虛心謙卑,對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說要仁者無敵。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意思是:天地的運行是永恒不變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復活;一個人最多也不會活過一百歲,可是百年的時間跟天地來比只不過是一剎那。我們?nèi)祟惸軆e幸誕生在這永恒不變的天地之間,既不可不了解我們生活中所應享的樂趣,也不可不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蹉跎歲月、虛度一生。既然如此,那我難道要為了追求金錢和權(quán)力而蹉跎一生嗎?不用的,生活本身就是擁有無盡樂趣巨大的財富,我無需追求更多物質(zhì)上的享受,而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嚼著菜根香,體會世海滄桑,讀懂人生哲理,導航著未來的方向!

菜根譚讀后感篇4

性的工作態(tài)度。對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我來說,精神的境界比物質(zhì)的境界要重要許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質(zhì)獎勵都受用。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

菜根本是尋常普通之物,甚至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沒于泥土之中不為人眼所見,既沒有菜莖、菜葉的味美,也沒有菜花的艷麗,很容易被忽略。工作與菜根極像,因此必須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貧,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菜根自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價格工作一般都細水長流,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感性的熱情,只是干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但片刻就會燒盡;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更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guān)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fā),每一天能展現(xiàn)經(jīng)過沉淀后的精華!

讀《菜根譚》讓人明白:思想會被欲望蒙蔽,太多對物質(zhì)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松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過是休息的場所,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其實,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jīng)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zhì)。

菜根譚讀后感篇5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譚》的書。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個故事,借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凈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千古不朽。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到了現(xiàn)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為心理學教材。這本書里的道理非常深奧,有些竟是我們現(xiàn)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條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經(jīng)遍體流血。商人勸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來商人又經(jīng)過那個村子,看到有一個白衣少年正牽馬在路邊等候他。原來少年是那條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個小精靈,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間去游玩,不料小孩子還以為他是條蚯蚓,就拿來樹枝打著玩。今天,他的哥哥來報答恩公了。

其實我認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進退有方”,還真是相當?shù)睦щy的!書中有篇《多喜養(yǎng)福,去殺遠禍》中所寫道:福不可徼,養(yǎng)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說:人間幸福不可勉強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礎(chǔ);人間禍害實在難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頭,就是遠離禍害的法寶。但是要如何平橫和緩減那些壓力呢?我想這恰恰寫出了我的心聲!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可以自產(chǎn)自余的!

只有通過主觀的努力,通過辛勤勞動,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