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蛤蟆讀后感5篇

時間:2023-04-18 作者:lcbkmm 讀后感

起草一篇讀后感幫助加強我們對書上知識的體會,讀后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會寫的,讀后感是我們對于一本著作的看法,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懶蛤蟆讀后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懶蛤蟆讀后感5篇

懶蛤蟆讀后感篇1

讀書的過程像是在各種書中搜尋出自己的形狀的拼圖,讀的書越多,越發(fā)感受到自己如今只是拼起了拼圖的一角。

是的,我認同,讀的書越多是使人越謙和的。

從這本書里沒有學到許多什么新的東西,但跟隨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醫(yī)生的過程,讓我回憶起我是怎樣成長的,一路走來與自己無數次的沖突與和解是怎樣的不易,讓我意識到不論現(xiàn)在的我有多少缺點或不足,都要珍愛自己,都要熱愛生活。逐漸成長的蛤蟆先生,以及蛤蟆先生成長的故事使我感到一種親切,并從中獲得了許多溫暖、柔和又堅定的力量。

和蛤蟆先生成長的契機是相似的,我人格上的成長也是從回顧生活開始的。

在某一刻我的回顧中,我回顧的開始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意識到這件事對我的意義,對我的影響以及影響的來源。

這讓我進一步地看到,在我的過去中,一件件事情的發(fā)生實際上都不是“偶然”,而是有順序、有聯(lián)系的“必然”。一件事情它發(fā)生,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我,甚至重塑我的底層邏輯,使我成為擁有不同行為模式的人。

回顧中的成長像是進入長跑最后的沖刺階段,讓人在快速前進中感到一種撕裂與能量注入的拉扯,然后在跑過終點的那一刻得到一種巨大的滿足與充實。

但確實只有懸置的、認真的反思才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成長。不嚴肅的反思,又或者說,從別處看來的自己認同的別人的反思只會讓人有一種廉價的思考感,讓自己覺得好似知道了什么道理,有了什么思想覺悟,但其實那還是在自己的價值觀體系里的東西,哪怕不是,也不會因為看到時的認同感就成為自己的東西,看到了什么觀點,以為“我也是這樣想的,只不過我說不出來而已”,這就是虛假的反思和思考,你不是說不出來,你就是沒有。只有自己嚴肅的思考過后反思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東西。虛假的回顧與反思是如此的輕浮,它只是一種附庸風雅。

有很多曾經被認為是自己的“黑歷史”,想起就想對自己說聲對不起的那些事又或者讓我回憶起來腳趾能摳出兩室一廳的尷尬事,又或者曾經讓我很憤怒、很受傷的那些事,在經歷了懸置的'回顧和反思以后,已經理解為什么會發(fā)生那些事,會做那些決定,會產生那樣的情緒,所以現(xiàn)在再去回想,已經可以確定自己不會再做出同樣的事情,不會做出同樣的“錯誤決定”,所以過去那些已經發(fā)生、無法更改的事情已經不再使我對自己感到內疚,已經能夠客觀地去看待,與它們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當與所有的過去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以后,就會迎來人格上的溫和,我稱之為一種真正的“溫柔”,這樣的溫柔它不是能聽得見的軟言細語,它不是能看得見的笑臉相迎,而是對各種事情各種人的理解、認同,以及不理解、不認同時也不會有刻薄、偏激、否認的言語攻擊,是不會情緒化處理事情,凡事只跟隨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自己認為對與不對去表態(tài),是會控制自己的沖動言行舉止,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當的行為。

在書中將此定義為“高情商的人”:“情感智力能讓你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系。獨立性隱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還包括獨特的才能、與眾不同的部分。獨立的人時刻守護新發(fā)現(xiàn)的自主權,如同一個曾被殖民的國家重獲自由一樣。這當然沒錯,但共生性則體現(xiàn)出成熟和自我接納,還包括求同存異地接納他人。共生性可以讓你在社交和工作上與別人有效聯(lián)結,協(xié)同合作?!?/p>

和蛤蟆先生一樣,我也認為“所謂活得真實,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這能打破從童年延續(xù)而來的因果循環(huán),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的經歷的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p>

愿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的、精神上的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在思想的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懶蛤蟆讀后感篇2

該書作者是英國心理咨詢師羅伯特。戴博德。這本在英國暢銷了20多年的心理學著作,在20xx年8月由陳贏翻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中國正式發(fā)售。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學會用心理學的專業(yè)視角重新審視自我和人生、認識情緒、探索內心、提升情商、自助、助人。

?泰晤士報》評論說:“這是一本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心理咨詢的指導手冊,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的高談闊論,也沒有任何枯燥乏味的說教布道——令你在閱讀一個可愛的故事的同時學到知識,這實非易事?!薄丢毩蟆芬蔡岢觯骸斑@部作品不僅充滿教育意義,而且有些地方非常搞笑,同時依然忠實于原著(《柳林風聲》)歡快的田園牧歌式的精神氣質”

一向熱情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郁無法自拔,他一個人躲在屋子里,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咨詢。經過10次心理咨詢,蛤蟆先生在咨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在這本書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郁的情緒究竟來源于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講述的故事。

出版20年以來,這本書已經成了英國國民級心理咨詢入門書。跟中國人對于人生的理解很不一樣,比如曾國藩的《拙誠》里講的那些。剛翻看時,你也會像我一樣,滿臉問號,心想,這是什么鬼,童話故事嗎?其實,童話只是借用的表現(xiàn)形式,這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心理療愈讀物。蛤蟆第一次見咨詢師蒼鷺的時候,就發(fā)生了超出我想象的事。蒼鷺得知咨詢費是蛤蟆的朋友出時,說道:那不行,你要自己付錢,不然我建議你今天之后就結束咨詢。蒼鷺這一招非常高明,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需要雙方自愿,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要真正合作,咨詢者才能成為主動參與者,對咨詢負責。這本書里能看到很多心理咨詢中的溝通、傾聽、共情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心理咨詢流程的模板。就像親臨現(xiàn)場,體驗心理咨詢的每一個細節(jié),見證療愈和改變的發(fā)生。

推薦理由:每個人都難免經歷低谷,失去信心和希望,當你不快樂的時候,你需要這本智慧而溫暖的小書,它會戳中你、治愈你,改變你,給你成長的力量。書中的蛤蟆先生會懷疑別人是不是都不喜歡我?我是不是一事無成?這樣的想法我偶爾也有,想到這些就特別沮喪。很慶幸讀到這本書,治愈了我很多。他是一本照見心靈的療愈之書,改變人生的勇氣之書,會幫你找回希望,笑對人生。

附部分內容:蒼鷺走進了房間,他個子很高,看上去富有智慧。他在蛤蟆對面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道過早安,接著便無聲地看著蛤蟆。蛤蟆早已習慣人們同他說話,正等著蒼鷺開啟一場冗長的訓誡,可什么動靜也沒有。這一陣沉默讓蛤蟆感到血液涌上頭部,仿佛房間里的緊張氣氛也瞬間加劇了。他開始感到相當不舒服。蒼鷺依然看著他,終于,蛤蟆再也忍不住了。他哀怨地問:"你不打算告訴我該做什么嗎?""關于什么?"蒼鷺答道。"呃,告訴我怎么做才能覺得好受一些。""你感覺不好受?""是的,不好受。他們肯定把我的事都跟你說了吧?""'他們'是誰?"蒼鷺問。"哦,你知道的,獾、河鼠他們幾個。"說出這幾個字時,蛤蟆哭了起來,不快的感受也更洶涌地釋放出來。這不快,他竟不知不覺悶在心里很久了。蒼鷺依然不語,只把一盒面巾紙推到了蛤蟆這里。良久,蛤蟆的抽泣漸漸平息,他深吸一口氣,感覺好了一點兒。接著,蒼鷺開口了。"你能告訴我,為什么來這兒嗎?"蛤蟆說:"我來這兒,是他們讓我來的。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說我需要咨詢?,F(xiàn)在我準備好聽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覺得是好的,我都會照辦。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我好。"咨詢師在椅子上挪了一下身體。"那么,誰是我的來訪者?是你,還是他們?"蛤蟆不是很明白。"你看,"咨詢師說道,"你的朋友們想讓我給你做咨詢,以便減輕他們對你的擔憂。你似乎也想得到幫助,為的是讓他們高興。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們才是我真正的來訪者。"

懶蛤蟆讀后感篇3

最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一書,本書沿用了《柳林風聲》這本在英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書里的人物,以蛤蟆先生為來訪者,蒼鷺為心理咨詢師,展開了一段為期十次的心理咨詢。隨著咨詢的不斷深入,蛤蟆也從第一次咨詢的情緒溫度計的最低點(1—2),上升到了第十次咨詢中的情緒溫度計的最高點(9—10)。

為什么僅僅通過十次面談,蛤蟆竟從悲觀厭世轉變?yōu)橐郧暗撵陟谏x,甚至產生了新的人生規(guī)劃,也許這就是心理咨詢的神奇作用吧!我認為蒼鷺心理咨詢師主要運用了人本主義和精神分析學派的一些方法理論,并一步步引導蛤蟆通過不斷自省,認識問題,轉變對自己、對他人的態(tài)度。在這個咨詢過程中,蒼鷺真的是把啟發(fā)式教育運用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讓蛤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自己回答,當蛤蟆領悟到那一步的時候,蒼鷺再上升到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幫助蛤蟆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后面隱藏的深層動機。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本書里的人物關系。蛤蟆先生出生在一個社會地位很高的家庭,家里擁有釀酒廠和大莊園,父親給他的印象是嚴苛,總是用責備的語氣訓斥他,母親則把他當小寶寶,認為他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沒錯,這就是蛤蟆出生和成長的原生家庭,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蛤蟆從小養(yǎng)成了順從、道歉和依賴的行為模式,蛤蟆也經常處于本書中提到的“兒童自我狀態(tài)”。

蒼鷺心理咨詢師把人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三類:兒童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和成人自我狀態(tài)。每個人都有可能在這三種狀態(tài)中進行切換。這三種狀態(tài)根植于人生坐標的不同象限。

如果人從小形成的觀念是“我不好,你好”,正如書中的蛤蟆,從小受到父親的苛責,形成了低自尊,容易受困于“悲傷的兒童狀態(tài)”,經常玩“plom”心理游戲,“plom”是“poor little old me”(可憐弱小的我)的縮寫。雖然雙親已經去世,但是蛤蟆總是認為朋友們在不斷地指責自己,這也是蛤蟆在本書開始抑郁、焦慮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朋友老獾,總是拿嚴厲的目光審視批評自己,讓蛤蟆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這本書里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人物就是獾啦,他是蛤蟆父親的朋友,總是喜歡對蛤蟆先生的生活指手畫腳,獾的人生坐標是“我好,你不好”,對蛤蟆時刻處于“挑剔型父母狀態(tài)”,我相信大家在生活里也遇到過獾這樣的人物,也許是你的父母,亦或曾經的老師、領導。這類人經常玩的心理游戲是“nigyysob”,“nigyysob”是“now i’ve got you,you son of bitch”(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他們常常會占據權利和權威的制高點對別人評頭論足。說實在的,有個獾這樣的朋友的人,還真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

當然最健康的人生坐標就是“我好,你也好”啦,處在這個人生坐標的人對應的是“成人自我狀態(tài)”?!俺扇俗晕覡顟B(tài)”指人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不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不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思考當下的情況,基于事實決定要怎么做。

蒼鷺心理咨詢師通過十次心理咨詢,逐步引導蛤蟆先生從“兒童自我狀態(tài)”過度到“成人自我狀態(tài)”,幫助蛤蟆先生擺脫原生家庭的消極影響,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蛤蟆先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領悟。

書里詳細介紹了“兒童自我狀態(tài)”的概念,并提到了精神分析學派提出的“移情”,以及人本主義學派重視的“共情”,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讀下原文。

本書提到了另外一本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著作《人間游戲》,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可惜目前只有臺灣翻譯的繁體字版本,希望簡體翻譯版盡快面世吧。

懶蛤蟆讀后感篇4

因為惰性,2021年的讀書計劃沒有完成,于是打算跟著“有書”app一起讀書,2022年共讀的第一本書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因為來不及買紙質書,于是下載了“微信讀書”app,首次閱讀電子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作者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聽書名像是一個童話故事,實則是延續(xù)了《柳林風聲》的故事主角(20世紀最著名的童話作品之一,作者是英國肯尼斯˙格雷厄姆,該書以動物為主角,以浪漫的筆調塑造了一系列可愛的動物形象。有機會也要讀一讀這本書),講述了得了抑郁癥的蛤蟆先生通過與心理咨詢師蒼鷺的.10次心理咨詢走出自卑、軟弱、憂郁,重新開啟獨立、自信、快樂的人生,從這本書了解了心理咨詢是怎么回事,咨詢師如何通過傾聽、分析、共情、溝通等技巧,帶領病患走出憂郁。

曾經自己也有憂郁和不自信的一面、很久以前網名叫“藍色憂郁”,后來的日子,老公以他的熱情、開朗、寵溺,把我慢慢從自卑、敏感和軟弱中引領出來,這樣想來與書中的蛤蟆先生還是有共鳴和共情的點。

蛤蟆先生抑郁的根源多半來自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古板嚴苛,母親懦弱無能,父母從未給過蛤蟆愛和溫暖,只有指責和冷漠。這樣的傷痛,帶著他來到了成人世界,年幼時形成的自卑、敏感的性格,始終折磨著他,雖然他極力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樂觀的“開心果”,但內心的脆弱,讓他日漸憂郁。一個人的童年,竟是如此重要,童年的烙印,將伴隨人的一生,很多父母因為無知不知道這一點,把孩子帶到世上,卻不能愛、不會愛,讓這世界多了一個不快樂的靈魂。

文中有一段也引起我的注意,人生坐標有四個象限,分別為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在咨詢之初,處于我不好,你好的狀態(tài),對自己不自信,如果發(fā)生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自己好。經過治療,蛤蟆先生在蒼鷺的帶領下,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了自己,慢慢變得自信、友善,來到了我好、你也好的坐標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記得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有錯誤或問題,總覺得是自己引起的。

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危機重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遭遇無常,遭遇洶涌的暗流,如何才能跨過人生的暗流,通向彼岸?正如蒼鷺告訴蛤蟆先生,心理咨詢必須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雙方都必須處于自愿,為咨詢負責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治愈自己也一樣。的確,人生的長河中,能夠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懶蛤蟆讀后感篇5

這本書大概用一兩天就能讀完,我覺得挺好看的。在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詢中,我們被科普了一些心理學基本常識。

蛤蟆先生與心理醫(yī)生的初次見面讓我們了解到,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要自愿。這意味著患者要為自己而非取悅朋友等其他原因想咨詢并且愿意與咨詢師合作心理咨詢才能夠繼續(xù)進行下去?;颊呤侵鲃拥膮⑴c者,需要為自己的咨詢擔起責任來,而非抱著坐等受教的態(tài)度面對咨詢師。在初次見面時患者與咨詢師還確定了面談時間、頻率以及費用等。值得一提的是當蛤蟆問道咨詢師自己是否會好起來時,咨詢師回答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咨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遇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笨赐赀@些感覺我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也是愿意幫我并且相信我會好起來的,突然很感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