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籍心得6篇

時間:2024-03-10 作者:Brave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我們心里見解通過文字表示出來的文字材料,面對某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是不是都有認真記錄在心得中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歷史書籍心得6篇,感謝您的參閱。

歷史書籍心得6篇

歷史書籍心得篇1

秦孝公為了使秦國國富民強,同意商鞅的建議,對各項制度進行改革。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決定樹立朝廷的威信。新法頒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讓人在都城南門外的空地上,豎起了一根三丈長的直木,并且四處張貼告示說:“移動直木至北門者,賞十金,絕不食言?!?/p>

百姓們根本不相信國家的告示,所以圍觀的人挺多,就是沒人去移動直木。他們認為,只不過將直木移動一下,怎么能撈到這么大的好處呢?可能是君王沒事干了,拿百姓尋開心吧!商鞅見無人移動直木,就不斷提高賞金,直至五十金。終于,有人將直木移至北門,結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賞賜。眾百姓見朝廷說話算數,從此信任朝廷,覺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觸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讓太子的老師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眾百姓見太子犯法都要受懲罰,對法律越來越敬畏了。由于秦國老百姓遵紀守法,辛勤勞作,秦國很快就富強了。

太子繼承王位后,為了報辱師之仇,給商鞅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商鞅見勢不妙,就逃跑了。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證明,因此無法入住。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卻想不到把自己給害了。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按照新法,謀反者必須處死??蓱z商鞅,慘死于五馬分尸的酷刑之下!

歷史書籍心得篇2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直都有歷史課。學過中國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課程從小學到大學似乎也沒有間斷過。但一直以來都未能形成一個人類歷史的全景圖。中國史里無世界,世界史里無中國。不知道秦皇漢武與何人歐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國與世界何時開始的。最近閱讀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彌補了以往的疑惑。

該書把世界歷史分為隨著歐洲人發(fā)現新大陸,世界才開始成為“一個世界”。人類諸種族的混合必然伴隨著動植物的相應混合,“今天,全球范圍內人類之間,動物之間和植物之間的混合仍在繼續(xù)”??梢韵胂螅厍蛏系娜朔N終將混同。不同人種之間的精子與卵子并不拒絕合作,正如酒精與水倒在一起變成你仲有無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時間問題。

最初國際性的競爭舞臺是現在的中東地區(qū),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倫,興衰輪替是歷史的必然,人無百日旺花無百日紅,還沒有那個王朝能夠維持百年霸權?,F在的老大美國1914年也才剛剛有力量趁著歐洲內訌,扎緊自己的籬笆。亡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是他后來居上,其中有沒有規(guī)律?

從發(fā)現新大陸開始,人類歷史開始進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領者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他們通過對美洲大陸的掠奪和通過新航路與東方的貿易中得到大量財富,由于長期的宗教戰(zhàn)爭,國立衰敗。由于大量財富流入,導致國內物價大漲,產品沒有競爭力,所以工業(yè)得不到發(fā)展。最終被西北歐的荷蘭、英國控制了經濟命脈。并在其國力衰敗之后,取代了其對海上航線的壟斷。

趁著歐洲大陸之間的攻伐不斷,悶聲大發(fā)財的英國后來居上。一方面內部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工業(yè)基礎,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競爭中取得較大優(yōu)勢,成為日不落帝國,也把英語這個島國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語言的寶座。當時世界發(fā)展的發(fā)動機無疑是歐洲,歐洲對待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奪。

面對歐洲的霸權,正如作者總結的那樣,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割裂同入侵勢力的一切聯系,撤回到與世隔絕的境地中,在傳統(tǒng)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找安慰,“回到美好的從前”。第二種力圖采納外國社會的東西,“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zhàn)斗”。恰好是清王朝與日本的寫照。

恰如英國趁著歐洲大陸忙于戰(zhàn)爭,發(fā)展壯大。美國趁著英國陷入歐洲大陸的戰(zhàn)火,取得獨立,獲得壯大。美國何以取得世界霸權?不是這只瞎貓碰到了歐洲內戰(zhàn)的死耗子這么簡單。美國在歐洲革命的基礎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礎上形成以個體自由為中心的社會倫理。他脫胎于歐洲,并戰(zhàn)勝了歐洲。

今天的世界,遠未到達大同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中國目前遠難談得上樂觀。是躲在傳統(tǒng)的幻想中尋找安慰,還是“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zhàn)斗”,答案似乎不難理解,實施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歷史書籍心得篇3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難以“行萬里路”,但只要不讀死書,好書亦可開闊我們的視野,更能啟發(fā)我們的思考。不同往年的游覽祖國大好河山,今年暑假我將視野橫向展開至全球,縱向延伸數萬年,站在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肩膀上,進行了一場思想的出游。

本以為這部長達一百萬多字的通史會是一段相當枯燥的旅程,且充滿了尷尬的翻譯,沒想到開卷伊始這本書就給我上了一課——凡事不能想當然,更不能有偏見。這本書與我的預想大相徑庭,翻譯絕不生澀,生動的文字瞬間吸引了我,實在忍不住為它打call。

講了這么多我的感受還沒切入正題,畢竟歷史不只是故事的延續(xù),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將其作為輔助自己審視事物的工具。

首先從作者著書的初衷來看,他認為傳統(tǒng)的以西方為中心的歷史是具有誤導性的,作者盡力以整個世界的角度,表達全球不同地域間的相互影響,且目前史學史對此觀點一致認可。這證明了從全球角度看世界才是當今趨勢,不可能以某個獨立的區(qū)域為重心。回望歷史,我們從近代說起,清朝自認天朝,鄙夷其他國家,最終下場就是固步自封,使這個千年來領先的國家落伍于世界發(fā)展的進程。杠精這時可能會說了:“現在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國發(fā)展得如何誰還不知道呢?”那二戰(zhàn)時的軸心國呢,退一步還有歐洲的傳統(tǒng)列強呢?德國曾雄踞大半個歐洲,日本占領了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意大利風頭也不可一世。曾自居軸心國的他們可曾想到:德國一路猛攻蘇聯竟止于斯大林格勒,又被一路反攻;偷襲珍珠港的日本,野心被兩顆原子彈徹底摧毀;意大利由于輕敵竟在希臘就已吃癟。二戰(zhàn)過后十年內,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二十年內非洲殖民地也獲得了解放,那些所謂的“高等民族”早已失去當時四處擴張領土的“輝煌”。這些國家即使曾列世界的前沿,但從不代表是世界的霸主。

讓我們將視線拉回到當今,美國所謂的美國至上純粹與上述例子大同小異,沒有哪個國家能成為世界的軸心。美國所強調的國家利益是有悖于歷史發(fā)展大趨勢的。無數事實證明:只有能吸取他國的長處,才能保持在世界前列。歐洲若沒得到造紙術和印刷術,文化就無法很好傳播;若沒有指南針,就不存在地理大發(fā)現以及大規(guī)模殖民,更不知道現在能否有美國的存在;若沒有火藥,美國也不可能擁有如今的軍事地位,可能都還在冷兵器時代呢。

我尚不懂史學更不通政治,只在此表達一點拙見。然而這點拙見卻是我表達對學習歷史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媒介。其實,讀史學史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一點思考和一點感悟,不求精深不求完確,作為一名學生更不需成為一部活史書,但憑興趣和熱愛盡情涉獵罷了。讀完《全球通史》,我感覺腦袋里并未塞滿艱澀的知識,而思想卻更加豐滿,自以為大有所益,足矣!

歷史書籍心得篇4

以前沒有閱讀過《史記》時,也曾聽老師說起過,每次提起這本書,老師們就大贊特贊,說這本書是史學界寶典,魯迅先生不是也說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中國歷史不能不讀《史記》。在進入大學學習歷史專業(yè)后,讀史記也成為我們首要并且必須的任務。讀了《史記》,能領悟到司馬遷那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作為史學家的嚴謹和豐富的想象力,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史記》,如果沒有它,那么秦漢以前的歷史研究會是多么蒼白無力!感謝司馬遷,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財富。

?史記》是一部歷史巨著,他博采眾家之長,對每一事物都詳加記敘,從不含糊其辭,從中可以看出司馬遷的嚴謹:我們可以仔細猜測們個人的性格:執(zhí)法嚴明的商鞅,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陰謀詭計的趙高,善于用人的劉邦,英雄氣概的項羽,聰明而又冷血的太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這一個個鮮明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真真正正存在過,被司馬遷還原的人物。從《史記》中我深深的被項羽打動,記得那個從小就懷有遠大理想,謂其叔“彼可取而代也”的項羽,記得那個夜晚,飲帳中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項羽,記得那個垓下被圍,渡至陰陵,但是仍以寡敵眾、不服天命的項羽。李清照曾這樣評價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就不是項羽了,他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是他的英雄本色,而這個項羽就是《史記》刻畫出來的,盡管別的書中有關于項羽的事跡,但這一切都是從《史記》中衍生出來的,怎能讓我不愛《史記》?

?史記》還是一本文學巨著,不同于《離騷》,有華麗的辭藻和浪漫的想象,史記以其樸實的文字和適當的聯想,將一個個歷史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描繪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從史記中我深深的被項羽打動,我們也可看出司馬遷個人的信仰,那就是:所有中華兒女都是炎黃子孫,來自同一個祖先,這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可找出原因,司馬遷所處時代是漢朝大一統(tǒng),繼續(xù)通過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是鞏固統(tǒng)一的法寶。由此可知,任何時代獨具有階級性,而所有的文學史學都是社會狀況的反應,《史記》是漢王朝的一面鏡子,從中可看出漢朝的歷史。

毫無疑問,《史記》也有缺陷,盡管是一部大作,具有相當大的文學價值,但也有一些缺陷。首先是在記錄上的局限,有一些記載有問題,以致后人懷疑《史記》的真實性,但是我想說“任何作品都是應時代的要求產生的,都有依據,實際盡管有缺陷,不能全盤否定,只能是仁者,見人智者見者。

歷史書籍心得篇5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是我媽媽給我的暑期精神食糧。一共有14本書,我壓力很大,但當我打開它時,我立刻被里面美麗的圖案和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自古至清末的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里有很多歷史故事,都發(fā)生在中國。你為什么要看這個?我母親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的,美麗的,驚天動地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不可避免地會顯得陌生和遙遠,讓人們覺得“不關我的事”因此,作為一名黑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了解祖國歷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你知道中國人們研究最早可以怎樣進行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fā)明了通過文字?你知道我國最早養(yǎng)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世界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發(fā)展產生的嗎?這套書里我們都有自己介紹。這里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社會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企業(yè)為了實現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嘗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把中國歷史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面前,而且讓我走進名人的歷史,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這一章講的是一個放牛的當了皇上后,為了保住自己的金錢,竟然殺了開國大臣,朝廷敗在了他的手里:

一個小小的放牛娃,居然當了大皇帝。他是窮人出身,最恨貪官污吏。他一下子發(fā)了大財,提心別人搶去。殺光開國功臣,不準太監(jiān)辦事,只相信自己的兒孫,以為這就可以天下大吉。他把機關算盡了,卻沒有算出家里出了大問題。一個王子搶了王孫的皇帝寶座,重用功臣,提拔太監(jiān),雄心勃勃開辟了新局面。三寶太監(jiān)揚航遠航,宣傳中華國威,罰站友好通商,沖濤破浪七下西洋,為名天下傳揚??上О。≌婵上?,大好風光匆匆收了場。壞太監(jiān),大貪官,一個接一個鉆出來。特務橫行霸道,老百姓有話嘴難開,弄不好就砍腦袋。日本鬼子打來了,西洋鬼子也來了。小偷小摸,大打大搶,鬧得實在不像樣。你搶澳門,他攻臺灣。日本人做海盜不過癮,攻打朝鮮,還想把中國一口都吞完。威家軍威風凜凜,趕走倭寇留美名。抗日援朝功勞大,保衛(wèi)鄰邦,也保了自己的老家。

我讀了這一章之后,我覺得這個皇帝雖然痛恨貪官,但是做法不對,不應該什么事情都不讓大臣做,這樣留他們干什么呢,后來,自己的兒孫上了臺,做法卻是十分相信大臣,反而讓他們起了貪念,這告訴了我們,過分相信他人,自己只會腐敗,而做事留有一手,反而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歷史書籍心得篇6

課堂是我們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中實施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作,聆聽著來自學生不同心靈的話語,處理著教學過程中發(fā)生了的或即將要發(fā)生的矛盾。盡管我們精心準備,但從“透視課堂的角度”和“理想教育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堂也有很多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和提高。讀了《頓悟的藝術》一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擺正學生的位置

透視課堂,我們應將學生擺 “正”位置,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擁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我們的教師是陪襯,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服務的。教師不應高高在上,而應和學生平等以待,用我們科學的頭腦和父母的心腸來教育孩子,使課堂充滿溫情,充滿靈性。我們要改造我們的課堂用語,在課堂上,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內在生命尊嚴,學會傾聽學生的生命體驗之音,學會傾聽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意。

二、真正的課堂評價

我從教近二十年,一直是這樣聽評課的:手里拿著一個聽課本和一支筆,記錄著授課教師的言行和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自己的感想和疑問;評課就是隨便說點兒,主要是聽領導和專家的點評。讀了《頓悟的藝術》一書,覺得以前是對評價功能的窄化和傷害。真正的評價,要做到豐富多彩,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具體明確,要做到虛懷若谷。真正的評價,應該是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共鳴。真正的評價,其內蘊里有著設身處地的理解,將心比心的睿智、感同身受的體恤。美好的評價方式是對于心靈困境的理解,對于思維困惑的引導,對于學生生命感受的回應,充滿著以心契心的溫情與暖意。

三、智者問得巧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教師們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是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途徑,是重、難點的突破口,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是“有效教學的核心”。但目前的課堂提問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問題難度控制不當,提問重思維結果的多,重思維過程的少。教學提問中有的顧此失彼,有的缺少邏輯,者的沒有智性,有的缺乏主體,因此提高課堂提問的質量顯得相當重要。智者問得巧,高明之處在于是否問得智、問得恰到好處。

四、逐步提升觀察能力

課堂觀察是教師成長中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是教師迅速成長的有效途徑。經經常聽課并立足于某個觀察點來觀察授課者的教學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效的課堂觀察是基于教師自身的實踐水平和教學思想之上的,只有思想意識到,思考才能深刻,行為才能改進。盡管開始我們可能有困難,但隨著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不斷豐富,我想每個人都會得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