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2024心得7篇

時間:2024-05-23 作者:Brave 心得體會

寫好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復雜和困難的情況,大家都應該將心得體會與他人分享,以促進共同進步和成長,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懺悔錄2024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懺悔錄2024心得7篇

懺悔錄2024心得篇1

按市局在全局干部中開展以范文鵬違法違紀案件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動,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努力提高各級黨員干部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的能力范文鵬違法違紀案件為各級領導干部提供了很好的明斷得失的鏡子,作為我個人,也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警示。思考這個典型案件,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粗略認識。

一、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

毛澤東同志指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范文鵬走上毀滅之路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中思想意識的蛻

化是內因,也是主要原因。范文鵬從一個黨的高級干部墮落為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背棄了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放松了學習,忽視了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他作為一名系統(tǒng)地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領導干部,自以為學歷高,文憑硬,知識面廣,閱歷豐富,覺得不需要再下苦功學習了,即便學一點東西,也只是為了武裝嘴巴和用做手電照別人,理論與實際工作相脫節(jié)。殊不知對于一個黨的領導干部來說,放松思想改造,喪失理想信念,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拔锉刈愿x”,這句古訓富有很深的哲理。范文鵬的毀滅警示我們,理論上的糊涂就會導致政治上的動搖,政治上的動搖必然失去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失去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態(tài)度,必然栽跟頭。一個民族需要一種精神力量,一個人需要有一點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反之就難免會被各種誘惑所俘虜。

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其目的就是讓人不重蹈覆轍,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學習。當前,我們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大發(fā)展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對領導干部的知識水平、理論修養(yǎng)和領導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社會的深刻變化,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切實把學習作為自己終身的任務,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堅定理想和信念,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地位觀和權力觀,忠實地踐行“三個代表”,筑牢思想上的防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二、干部必須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要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隨著權力和地位越來越高,周圍的贊揚和吹捧越來越多,他逐漸地不清醒了,把廉潔自律的要求和接受監(jiān)督的要求置于腦后,逐漸開始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最終從一個黨的高級干部蛻化變質為人民的罪人。

古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人面對各種誘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經(jīng)得住考驗,邁得過關口,羅發(fā)玉走向自我毀滅,再次印證了這樣一(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條真理:權力失去監(jiān)督必然導致腐敗。領導干部作為組織的一員,既有監(jiān)督的權利,也有接受監(jiān)督的義務,既是監(jiān)督者,又是被監(jiān)督對象。身為領導干部,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自己不論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績,都應首先歸功于黨,歸功于組織,任何人離開了黨的組織,離開了領導集體,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支持,終將一事無成。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的大小與為人民

服務的責任是密切相聯(lián)的。無論在什么崗位上掌權、用權,都要想人民群眾所想,急人民群眾所急,辦人民群眾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堅定不移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無私無畏地同一切損害群眾權益的現(xiàn)象作斗爭,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干部必須帶頭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民謀利益,能不能正確對待名、權、位,是對領導干部十分現(xiàn)實的考驗。領導干部只有嚴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表率,才能把一個單位的風氣樹起來。如果凌駕于組織和群眾之上,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圖美色,最終會在權力、金錢和美色考驗面前跌跤翻船。范文鵬從忽視廉潔操守,發(fā)展到以權謀私這個典型案例,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及公安民警深刻總結和認真汲取。當前黨中央強調牢記“兩個務必”,這是我們更加牢固地樹立思想道德防線和黨紀國法防線的一個重要精神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講,能不能堅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能不能經(jīng)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能不能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經(jīng)受的一個很現(xiàn)實的考驗。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執(zhí)行各項廉潔自律的規(guī)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準別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時帶頭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親屬和工作人員。真正做到仰不愧官,俯不愧民,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樹立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警示教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沉重的,留給我們的教訓也是極深刻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公安民警對面臨的誘惑和考驗還很多,我們一定要經(jīng)常打掃頭腦中的灰塵,就像我們每天都要洗臉和照鏡子一樣,做到警鐘長鳴,拒腐防變。

懺悔錄2024心得篇2

上一周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盧梭的《懺悔錄》和余華的《活著》。

感覺到的不是某些情節(jié)的動人,而是那種隱藏在其后的幸福與自由。

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的匱乏,想突然間讀完所有的書,有人說讀書應該“少而精”,有人則認為該多而廣,我被這些相左的觀點弄得很迷茫。我想不論怎樣還是先來個多而廣吧,因為如果精就等到上了博士再說吧!

喜歡的是盧梭那種自由,他的自由不與金錢掛鉤,他追求的是屬于自己內心的快樂。他喜歡閱讀,喜歡到處游玩,喜歡按自己的意愿寫作,喜歡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盡管他做過壞事,而且“有罪者的良心為無罪者復仇”,他終身為了良心的譴責而不安。他在那個時代,是個不與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的下層人,卻有著超出時代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我想給自己的自由也許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告誡自己不要過多的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約束自己,畢竟束縛不利于自己的發(fā)展,走自己的路,不管對不對,只要堅持下去,相信能夠超越原來的自己。

?活著》給我的啟示是幸福。幸福不必然和金錢或背景相聯(lián)系,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夠彼此真心付出,相親相愛。有了那種維系全家人的感情,一切都不重要了。也許福貴在物質上是貧窮的,但是在精神上一定是幸福的。雖然他“在笑中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可是家人給他的愛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我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但是我缺少這種家庭真正的愛。不是說父母不愛我,而是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為了錢而爭吵。我和妹妹在他們的爭吵中長大,一直認為錢是最重要的,因此很早就立下目標賺好多好多的錢,以后不讓父母吵架。于是,我在努力,而努力的目標不是自由與幸福,是束縛人使人異化的金錢。于是覺得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金錢的奴隸。拼命的家教掙錢,寧可為了掙錢而放棄一切娛樂和自由。這種想法讓我過的好累。好想讓自己離開這樣的生活,可是每每想到父母吵架的心寒,和對我抱有的期望,我都會投降。于是,我不是快樂的,也不明白為什么別人是快樂的,難道別人的目標是輕松的嗎?

現(xiàn)在我找到了原因,彌補家庭裂痕的藥膏不是冷冰冰的金錢,而是真情。雖然母親還在為了那五斗米而拚命的苦干,而我也沒有辦法勸說母親休息,那么能給他們的只能是我對他們的愛。

我想未來的社會一定不會再有一個我,因為錢將在未來一文不值!

懺悔錄2024心得篇3

先提前說一下,這還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免得看我后面寫的東西被誤導了。盧梭是個很感性的人,雖然他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欣賞他的才華,也不影響我覺得這個人的可愛、感性、熱情、真誠還有可憐。我也并不想說如果他不怎樣就不會怎樣了,因為如果他沒有這些,他也就成不了這個為我們寫《懺悔錄》的盧梭了。

早在去年學《歐洲文化入門》時就對盧梭有了很深的印象,書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對盧梭及他的《社會契約論》印象最為深刻(可能部門原因是里面有兩個人寫《社會契約論》同時他的名字發(fā)音和英國的羅素很像,為了把這些徹底區(qū)分開來,我多下了點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盧梭的《懺悔錄》,也算是淺淺地明白了這個大文豪簡單而又平凡的一生吧!雖然事實上并不是那么地簡單與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卻有意將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寫!打個比方吧,法國國王的岳父荷蘭國王寫了篇文章,他覺得其中有不妥之處,就直接寫了封信給荷蘭國王為其指明了,雖然他反復強調寫信的時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辭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國王云云,但是回頭想想單就他有這膽量寫信就已經(jīng)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況當時他還年輕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還在其書上摘了一點資料下來,當然他的書能摘的東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懶嘛,也就僅摘了些個性能讓我引起共鳴的東西。

其開篇他就寫道“萬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內心的一切偽飾,和你親眼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無數(shù)的同類眾生召喚到我跟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缺陷而羞慚。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袒露自己的心靈中的秘密,看誰有勇氣說:‘我比這個人好!’”我是很贊成他的這種超強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書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來源,但是卻不能完全認同。因為這始終是他自己的主觀看法,我沒有聽到反方意見,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擁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點:天賦過人、敏感、細膩而又容易受傷;另一原因就是這只是他那個時候的法國人,就我所知,咱們國家的古人要是寫出懺悔錄來,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還是蠻多的,個性是一群愛國之士如戚繼光、文天祥、岳飛、杜甫等,我就不多舉了,文學水平有限,怕說多錯多。

當時的法國社交界還真是一個蠻奇怪的圈子,那時的名流貴婦們是流行養(yǎng)情人的,而她們的丈夫們在多數(shù)狀況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養(yǎng)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這不光是這本書里出現(xiàn)的,同期的其它法國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說這感覺很奇怪,也很變態(tài)??赡芪铱吹臅欢?,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較少看到這樣的,即使有寫也相比較較隱晦,所以這也總是讓我更認同英國的文化一些。

懺悔錄2024心得篇4

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說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開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己的內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于自己與眾不同的認識是正確的。

應該是離大革命前的法國太遙遠了,不了解其歷史面貌和社會階層,讀這本書沒有多少帶入感?!稇曰阡洝返纳舷聝刹?,我完全可以當成兩部不同的書,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講述了盧梭從一個鐘表匠的兒子,到流浪漢,四處尋求貴族保護和生計,后受華倫夫人的庇護。讀到其中一些游歷四方、接觸各階層人士的經(jīng)歷令人興奮。但深受后現(xiàn)代文學藝術影響的人對其中的文學意味實在沒什么興趣,事實上,為了敘述上的平均,盧梭壓縮了其優(yōu)雅的文筆,或者文字中那種遙遠的貴族腔調和我的氣質沒什么共同之處,讀起來沒勁兒。還有描寫自己對華倫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結,充沛的情欲,情感太過泛濫。

下半部分出現(xiàn)的眾多例如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傳,盧梭只是依據(jù)自身立場判斷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筆下的這些人物似乎也沒有復雜的人性。甚至也沒有進行什么描寫,基本上是事件的記錄,所以漢譯本中要是去掉書信往來的附件,是太大的損失。與百科全書派的決裂。盧梭反復講述著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產生芥蒂的事件經(jīng)過。但整個讀完還是能感覺到他們本質還存在著重大原則的分歧。

第一次見到一個作者在書里流了這么多的淚水,為他遇見的每個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綿長而傷感的眼淚,盧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時驚人的。至少在二十五歲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數(shù)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情商遠遠低于常人,不知道著算不算書里的缺點,對于華倫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對于自己與她的情欲,盧梭不吝筆墨。讀的人頭暈目眩,他還是有一簍子情感要抒發(fā),在與百科全書學派決裂后,他也幾乎與所有的貴族保護人和社交圈子決裂,對此他的懺悔往往是因為我有一顆水晶般的心之類的話,有點不痛不癢,我總覺得盧梭本人也難辭其咎,即使他寫了懺悔錄這樣的大作,也不意味著他的懺悔是完全真實的,他以為他做到了這一點,但還是很難說服我。

譬如與狄德羅決裂的起因僅僅是因為狄德羅新書里有一句話貌似影射了隱士生活的不正確,冒犯了正在退隱廬隱居的他。盧梭為此在書中開始了對狄德羅的批評。直至后來徹底決裂,提到退隱廬,是由盧梭的另一位保護人埃皮奈夫人送給他的,當然到后來,跟這位夫人,他也因為些瑣事絕交了,盧梭在退隱廬前后的生活極為重要,奠定了一個最偉大思想家的基礎,他在這里寫出了《愛彌兒或論教育》《社會經(jīng)濟學》和《感性倫理學》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論科學和文藝》《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

而他自己與泰蕾茲所生的五個孩子,卻被不愿意承擔撫養(yǎng)義務的他分別送進了療養(yǎng)院,并且他對此事的懺悔(如果算有的話),一筆帶過,既然是時髦的做法沒見過面得孩子談不上父愛。對于泰雷茲,他也一直認為根本沒有愛情,并且有一段冗長而詭異的自我解釋,實在讓人看不下去。與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決裂,好像也與盧梭的喜歡誅心和自尊心過強的性格有關。這或許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許只是一個無私追求公理和正義的偉大靈魂的自私一面。通過懺悔錄評價盧梭的為人意義不大,因為他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大致意思是對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懺悔錄2024心得篇5

讀了部分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奧對自己從小的思想和行為進行了細致的回憶,對自己從小所作的惡進行了懺悔和剖析。如對他16歲時和小伙伴去偷鄰居家樹上的梨,他對此的反思是:“我并不貪圖這些果子,因為我有很多更好的。我把這些果子偷到后就丟掉,我偷竊只是為了品嘗偷竊的罪惡感,享受犯罪的的樂趣”。偷竊并不為東西本身,反而是為了從中感受一種樂趣,年少的人有這種心理也很正常。據(jù)說,國外有明星也喜歡到超市偷小東西,也是為了享受偷的樂趣,倒是蠻有趣的。有人說是明星變態(tài),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明星也有孩子似的心態(tài)。而且從對這個事情分析來看也蠻有意思。在超市偷小東西,沒被抓會有成功的感覺,被抓到了罰點款也夠不上犯罪,反正明星也不缺那幾個錢。明星也挺會算計的。這種算計跟少年的算計一樣。奧古斯丁說:“在這次偷竊中,我究竟享受到什么樂趣?難道是我在惡意地模仿卓越的天主嗎?其實,原因在于我沒有能力違反法律,我只想擁有囚徒做禁止之事的快樂,得到一種欺騙性的感覺,而且在犯罪之后還不會立刻得到懲罰。”這種偷竊,很可能不會受到懲罰,即使受到懲罰也很小,足可以承受,但卻大大滿足了少年或者明星們的敢犯罪的感覺,獲得敢做常人不敢做的快樂感覺。所以這些看似無理或正常人看來不值得的事情,其實也隱藏著他們的一種智慧的算計。

奧古斯丁對自己少年透徹的心理還分析說“如果我只享受偷吃果子的樂趣,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沒有必要在同伴面前做。所以我的樂趣不在果子而在罪惡,在于多人合作完成的犯罪行為”。哈哈,奧古斯丁真的是一個相當透徹的心理分析師,對自己少年的行為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且那么合情合理??催^蘇童的《刺青時代》,那些少年成立幫派,打打殺殺,甚至死都不怕,其實也有類似的心理,實際的物質利益反倒是不重要的。

奧古斯丁分析自己是為了懺悔,為了讓自己心靈純潔,為了讓自己徹底的心向天主。他為這段生活作了總結性發(fā)言“”這些丑陋不堪的事,我也不愿再去想它了。我現(xiàn)在需要的是你,我的天主,你擁有正義和純潔,在你左右才能享受無比安寧的幸福生活。誰投入你的懷抱,誰就不再憂慮,就可以在至善中享受完美的生活??墒俏夷贻p時遠離了你,遠離了你的支持,誤入歧途。”對奧古斯丁對自我的分析我還是很佩服的,不過我不喜歡他的結論和目的。我的分析和結論是什么呢?我覺得人的成長是一個歷程,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奧古斯丁少年時的偷竊和反叛,從某個角度來是也是他成長的一個過程。也許他從小一番風順,從小就聽從母親的教導,而且如他長大后那樣心靈上皈依了萬能和至善的主,也許奧古斯丁如許多人那樣反倒一生默默無名,也沒在歷史上留下什么呢?也難以有這樣一種透徹心靈的認識。

懺悔錄2024心得篇6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這一個的良好狀態(tài)差不多總會對那一個有所不利?!薄獞曰?/p>

盧梭在《懺悔錄》中僅以自己的名字為人所知,并不擔心自己會受到偉大思想家的影響。

這本自傳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盧梭去巴黎謀生時結束,講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誠實地敘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惡習和他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感情。

盧梭的坦率之所以對我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很多令人尷尬的事情,甚至盜竊,他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寫出來給讀者看。作為一名讀者,我讀下去會覺得很尷尬的事情,但他還是把它寫了下來。

盧梭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來,始終是一種源自幼年喪母的而來的戀母情結。同樣令我驚訝的是,華倫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關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諧。

在后來與烏德托夫人和圣朗拜爾的三人關系中,烏德托夫人對他的冷漠,我覺得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誰能說他比當事人更了解他們的關系呢。

第一部分對風景的描寫是整個自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盧梭能把風景描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圍美麗的風景。無論是鄉(xiāng)村還是峽谷島,明亮清新的景色與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遠離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無論他受到怎樣的迫害,盧梭豐富的精神世界始終支撐著他。他的才華和思想令周圍人羨慕和妒忌,由于各種各樣的新思想,他被社會視為異端。

從盧梭的軟弱和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來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圍的人最壞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性格給他帶來了災難,也給他帶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斷盧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對他的看法,但就從這樣一個自傳來看,一個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他的新想法,因為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麗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棄,被驅逐通緝。雖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磕磕絆絆的生活還是照樣下來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享受這個世界上幸福的。

懺悔錄2024心得篇7

本來,追求學問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奧古斯汀在上述人生歷史中形成的學問觀念卻對他認識基督帶來了障礙偏差。這些偏差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雖然奧古斯汀一直沒有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但是,學問帶來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無法擺脫世俗幸福的引誘,并把其當作生活的目標,從而怠慢了對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認∶大約十二年,我始終留連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覓取另一種幸福,這種幸福,不要說求而得之,即使僅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勝於獲得任何寶藏......

第二,對學問的喜愛以及由學問帶來的滿足使奧古斯汀有意無意地把他喜歡的學問和學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盡早接近耶穌和圣經(jīng)的機會。他承認自己對圣經(jīng)的一度蔑視,他以為“圣經(jīng)這本書和西塞羅的典雅文筆相較,真是瞠乎其後?!贬醽恚判盐?,圣經(jīng)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奧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學問和理性思維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會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從而使他誤以為通過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絕對真理的鑰匙?!敢蛐欧Q義」的門被他關上了。他說∶“我靈魂的病,本來只能靠信仰來治療的。”但他卻拒絕了。

說到底,奧古斯汀對理性、學問的崇拜就是對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經(jīng)一度迷戀過的摩尼教時說∶“有人以意志的兩面性為藉口,主張我們有兩個靈魂,一善一惡,同時并存。他們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內成為光明,以為靈魂的本體既是神的本體,這樣更加深了他們的黑暗,他們由於這種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離更遠了?!?/p>

正因為奧古斯汀一直執(zhí)著以知識和理性來尋求終極真理,所以當他聽到蓬底希那講了《神貧者》的故事後,大受震驚,對好友阿利比烏斯發(fā)生了這樣的喊叫∶“我們等待什麼呢?你沒聽到嗎?那些不學無術的人起來攫取了天堂,我們呢?我們帶著滿腹學問,卻毫無心肝,在血肉中打滾?!边@個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學問在尋求終極真理方面的蒼白無力,也叫出了奧古斯汀對理性崇拜、學問崇拜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