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8篇

時間:2023-04-02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與時俱進,寫教案的同時,相信大家自身的能力一定都有所提升,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8篇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會進行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明確目標)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探討問題)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shù)、小數(shù)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shù)乘法中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shù)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shù)。

(1)學生發(fā)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shù)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shù)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3、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2

教學內容

比的基本性質

教材第50、第51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一的第4~8題。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利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領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化簡比。

3、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推導化簡比的方法,正確化簡比。

難點:正確化簡比。

教具學具

練習題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老師:我們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知道比和分數(shù)、除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哪位同學愿意說說比和分數(shù)、除法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先完成下表。填表后再說一說比與分數(shù)、除法有怎樣的關系。

2、復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規(guī)律。

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分數(shù)有什么性質?商不變有什么規(guī)律?它們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指名學生發(fā)言)

二 教學實施

1、猜想。

老師:比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相當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如果有,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是怎樣的。

匯報時,讓學生說說猜想的根據,老師也可引導學生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上進行替換。

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子,后項相當于分母,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蛘弑鹊那绊椣喈斢诔ㄖ械谋怀龜?shù),后項相當于除數(shù),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商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

2、驗證。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驗證一下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匯報。

3、小結。

經過同學們的驗證,我們知道這個猜想是正確的,并且經過補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確實存在這種性質。

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4、化簡比。

老師: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出示例1(1)。

老師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神舟”五號搭載了兩面聯(lián)合國旗,一面長15 cm,寬10 cm,另一面長180 cm,寬120 cm,問題是求這兩面聯(lián)合國旗長和寬的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分別是多少。

學生反復讀幾遍。

提問: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這個概念?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達成共識,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必須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shù),而且前項和后項應該是互質數(shù)。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出示例1(2)。

學生嘗試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0、75∶2=(0、75×100)∶(2×100)=75∶200=3∶8或(0、75×4)∶(2×4)=3∶8

老師強調:不管選擇哪種方法,最后的結果都應該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而不是一個數(shù)。

5、反饋練習。

(1)完成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的第4題。

提問:題目要求你怎么理解?什么叫后項是100的比?后項是100,前項要怎么辦?

(3)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的第5題。

(4)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的第6~8題。

讓學生說明理由,注意思維的邏輯性和語言的條理性。

三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四 思維訓練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6∶7 3∶1 3∶8 5∶6 7∶5 4∶1 4∶5 10∶1

2、 (1)4∶5 (2)3∶2 (3)7∶4 (4)5∶2

思維訓練

板書設計

比的基本性質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化簡比:前項和后項只有公因數(shù)1的比,叫做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把比化簡成最??

單的整數(shù)比,叫做化簡比。

備課參考教材與學情分析

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聯(lián)系學過的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基本性質,通過“想一想”啟發(fā)學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應的性質,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應用這個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們完全可以根據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這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猜想—驗證—應用,讓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性質化簡比。

課堂設計說明

1、運用轉化的思想,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

我們知道,比與分數(shù)、除法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實質上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教學時,我們先回顧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復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想一想:比會不會也有自己的性質,啟發(fā)他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總結出比的基本性質。

2、教學中強調觀察得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將比化簡,可以使這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更加簡單、明了,便于學生分析一些事物現(xiàn)象。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3

20xx年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

學號:134080303

院、系:數(shù)學學院

專業(yè):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fā)現(xiàn)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tài)°價值觀:

1.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

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描述在

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fā)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tài)。

2.導入新課

現(xiàn)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shù)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fā)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xiàn)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

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yōu)?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shù)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76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弧、圓心角以及他們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認識扇形,并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條對稱軸以及圓心角的大小決定扇形面積。

重點難點:

認識弧、圓心角、扇形,能準確判斷扇形。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請將手中的兩個圓一個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個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觀察手中的圖形,他們像什么?(像扇子)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扇形。(板書課題:認識扇形)

二、新授。

1、認識?。撼鍪疽粋€圓,在上面任意點兩個點a、b。

(1)a、b兩點在什么位置?(圓上)

(2)師: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叫弧。課件演示。

(3)追問: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

(板書:?。簣A上a、b兩點間的部分)讀作:弧ab。

(4)請在圓上用彩筆畫一條弧。你是怎樣畫的?(邊用手指描弧邊說弧ab)

2、認識圓心角:課件演示連接oa和ob 。

(1)線段oa 、ob是圓的什么?(半徑)

半徑oa 、ob所夾的部分叫什么?(角)

這個角的頂點在圓的什么位置?(圓心)

師: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圓心角。什么叫圓心角?

(板書 圓心角:頂點在圓心的角)

(2)請學生在圓上標出圓心角。誰是圓心角?(∠a ob是圓心角)

(3)練習:教材76頁1題 (略)

3、認識扇形。

(1)畫出扇形一圈,我們把圍成的圖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

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叫扇形。(板書:扇形)

(2)同學之間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圓,互說哪一部分是扇形。

(3)觀察桌上剪好的圖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說一說,它是扇形嗎,為什么?

(4)師課件演示:黃色部分是什么圖形?(扇形)為什么?

4、說一說。

(1)演示:活動的扇形。圓心角一條半徑不動,另一條半徑不斷轉動,呈現(xiàn)不同的扇形。當兩條半徑重合時,形成一個圓。

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扇形是圓的一部分)

(2)在生活中,你見到哪些物體的外形是扇形?

(如:扇子外形、貝殼外形、樹葉外形等)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扇形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一下。

5、第三次用剪好的扇形:請將桌上的每一個扇形對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扇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圓面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啟發(fā)思維,開闊思路;

3.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圓的認識和圓的周長,誰能說說圓周長、直徑和半徑三者之間的關系?

已知半徑,圓周長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個整圓)哪部分是圓的面積?(指名用手指一指。)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怎么計算。

(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學習新課

1.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都是轉化成已知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來的,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我們也要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決定圓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徑)所以,分割圓時要保留這個數(shù)據,沿半徑把圓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變直的變化圖。

2.動手操作學具,推導圓面積公式。

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圓等分成16份。圓周部分近似看作線段,其

用自己的學具(等分成16份的圓)拼擺成一個你熟悉的、學過的平面圖形。

思考:

(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

(2)所擺的圖形面積與圓面積有什么關系?

(3)圖形的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學生開始動手擺,小組討論。)

指名發(fā)言。(在幻燈前邊說邊擺。)

①拼出長方形,學生敘述,老師板書:

②還能不能拼出其它圖形?

學生可以拼出:

等等

剛才,我們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是:s=r2。這幾種思路的共同特點都是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并根據轉化后的圖形與圓面積的關系推導出面積公式。

例1 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積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圓面積s應知道什么?如果給d和c,又怎樣求圓面積?

(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r=2(單位:分米) d=6(單位:分米)

2.選擇題。

用2米長的繩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題:

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米,求圓的面積。(如圖)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使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把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

2.在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老師介紹分割圓的方法,展示由曲變直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從各個角度推導出圓面積公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滲透了極限和轉化思想。

3.安排了坡度適當、由易到難的練習題,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了知識,形成了技能。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6

教學內容:p4例2及“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xiàn)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合適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題中兩個未知的數(shù)量。

教學資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前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致步驟嗎?

這節(jié)課我們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繼續(xù)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師生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2

(1)出示例2。讀題,理解題意。

(2)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各自獨立畫線段圖。

(3)展示交流,明確合適的畫法。

(4)師:結合題目和線段圖,你能說說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生答,師出示,齊讀:

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5)師:如果用x來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 生答后師在線段圖上標注好,并寫出設句,齊讀設句。

(6)讓生根據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

師板:x+3x=290

說說這個方程與前面學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7)全班交流,師隨機板書過程,并說明:解這樣的方程時,一般應先化簡。

追問: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個數(shù)量?水面面積該怎樣求?

生答師板:3x=72.5×3=217.5

(8)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讓生看書p4的檢驗過程,說說每一步檢驗的是什么。師隨機板檢驗過程,寫出答句。

2、“練一練”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檢驗過程。

(2)集體交流,說說是根據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

(3)比較:

引導學生說說“練一練”的解答過程與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問:你覺得列方程解答這樣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這幾道方程與例題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解這些方程時先要做什么,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反饋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檢驗,是怎樣檢驗的。

2、練習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shù)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

提醒學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進行化簡。

3、練習二第5題

(1)先獨立解答。

(2)交流,讓學生說清楚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明確列出的方程依據了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3、4題。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7

教學反思: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后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方法,絕大多數(shù)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shù)學。

一、情境教學生活化

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shù)學。這是對數(shù)學與生活得精彩描述。我把教學內容與學生電視節(jié)目的生活經驗進行整合,找到生活與知識的契合點,為學生創(chuàng)作與真實生活“親密接觸”的機會,并引導學生在生活問題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常使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我們在使用教材教學時,應注意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導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讓他們親身感悟數(shù)學知識。所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仍然注重密切聯(lián)系生活,考慮到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借助時間軸,使學生直觀的明白了在一天時間里時針走了2圈,共是24小時,同時了解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且能夠初步學會二者之間的轉化這幾個知識點。然后,在學生接受了新知識后,就讓他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時記時法記錄時間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

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寫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地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提供幫助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例如;一位女生在應聘小小播音員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第一次雖很流利,但出了點差錯,我并沒有及時指出,而是請同學指出問題,給予幫助,然后再次請她播報節(jié)目。第二次的她發(fā)言既正確又流利,獲得了全班的掌聲,隨即自信的坐了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鞏固練習生活化

提倡“生活化的”數(shù)學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教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在看的數(shù)學,摸到數(shù)學。從而使數(shù)學生活化,使學生不再覺得數(shù)學是xx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自覺的數(shù)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相信在以后的教改路上,我們會把數(shù)學的生活性挖掘得更深,發(fā)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五、重視合作交流,重視總結,中師板書,有效突破重難點。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主動探知。本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是:把普通記時法改寫成24時記時法要注意什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各抒己見,自己派代表向全班發(fā)言。再讓學生完整的說出各小組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規(guī)范的簡潔的總結,并通過課件將總結的重點加以圈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的知識。

評析與研討:

數(shù)學課要為學生所喜歡,我認為并不在于數(shù)學內容本身,而在于教師如何藝術地組織材料。這節(jié)課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情景,學生的狀態(tài)是那樣的積極和主動,他們觀察思考,并是通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這節(jié)課是大部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但我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學生不太適應這種教學形式,因此,教師要考慮如何全面照顧到所有的學生。

另外,這節(jié)課我雖然做了充分地準備,可是課上仍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由于教室的flash版本老,課件沒有播放出效果,導致學生對新授知識的學習不直觀。教學設計過分注重課件而忽略了實質性內容,聽了李校的點評我知道,自己需要好好錘煉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太多,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能力訓練點

1、能運用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把圓柱體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推導圓柱體體積的圓柱體教具一套,學生學具每人一套。

2、投影片、電腦軟件。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長方形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1)教師演示:

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這個圓柱,我先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動手拼一拼,看拼起來是什么形體。

(2)學生操作(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

(3)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引導)

a、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b、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

c、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同學們,剛才我們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后再拼起來,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師邊利用電腦出示圖形邊提問)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利用電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起來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5)啟發(fā)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啟發(fā)、點撥。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把演示的三個近似的長方體,放在同一畫面,讓學生觀察比較)

(6)啟發(fā)學生思考回答:

為什么要把圓柱體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圓柱體與近似的長方體,形狀不同,體積相同。

②我們學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如果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就可以計算了。

(7)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

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

),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

③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④啟發(fā)學生回答:求圓柱的體積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8)反饋練習:

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①底面積是10,高是2,體積是()

②底面積是3,高是4,體積是()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3)訂正。(如發(fā)現(xiàn)有50×2、1的,讓學生板演講解,使學生自己明白錯誤的原因,從而加深印象。如果發(fā)現(xiàn)計算沒有出現(xiàn)錯誤,也可讓學生板演,并正確地表述)

(4)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1題。

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訂正。

3、啟發(fā)學生思考回答:計算圓柱的體積,還可能有哪些情況?(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說出計算思路)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口述解題思路,不計算。

4、教學例5

(1)出示例5。

(2)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水桶的容積,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求水桶的底面積:(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然后訂正)

板書:(1)水桶的底面積:

(4)求水桶的容積:(讓學生填在書上的空白處,然后訂正)

板書:(2)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9立方分米。

三、鞏固發(fā)展

1、完成練一練第3題。

投影出示題目內容,學生獨立完成。

2、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并說解題思路。

3、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啟發(fā)學生從兩個方面談: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yè):練一練第5—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