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新學期的教學任務,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上課質(zhì)量提前撰寫的書面文稿,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爬山旳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爬山旳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xù)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nèi)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也可制作演示的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第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自由匯報) 1、應注意正確書寫的字有:隙、漾、莖、逐、瞧。
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將預習中畫出的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討論。著重討論空隙、漾、均勻、重疊、蛟龍、蝸牛、休想等詞語。
4、預習中還遇到哪些問題?(有些問題同學之間當時能解決就解決,有些可放在學習課文時再解決。)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讀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爬山虎的?(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特點等。)
2、理清文章脈絡。(第一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葉子的顏色和樣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爬山虎腳的特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共兩句話,第一句講學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講家里的爬山虎。)
3、這段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爬山虎的特點?(爬)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一、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guān)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guān)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屏幕(或黑板)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5、熟讀,指導背誦。
6、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詳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觸 巴 拉 貼
3、在四人學習小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變與彎與貼的因果關(guān)系。
4、小結(jié):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⑴ 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教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⑵ 評議剛才同學的演示。
⑶ 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⑷ 教師小結(jié):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就必須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⑸ 看電腦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墻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緊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⑹ 熟讀課文,試著將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7、小結(jié)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變成什么樣呢?請同學們自學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歸納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 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guān)系怎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四、總結(jié)
1、學生歸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2、復習第三、四、五這幾個自然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4、總結(jié):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了細心而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聽寫詞語
六、拓展作業(yè)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2、細心觀察一種植物,將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3、實地觀察爬山虎(如有條件),了解爬山虎的其他特點。
4、思考人類有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腳攀爬的原理;或我們?nèi)祟愒谀男┓矫婵梢阅7屡郎交⑴逝赖脑?,去解決實際問題。
爬山旳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lǐng)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jié)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爬山旳教案篇3
一、主要內(nèi)容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通過連續(xù)仔細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爬山虎怎樣爬的秘密。文中不僅講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墻上爬,最后講它必須觸著墻才能生存。
選編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難點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教師課前搜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梢灾谱饔嘘P(guān)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并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里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么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墻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可先讓學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出示掛圖(或?qū)嵨锘蚨嗝襟w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xiàn)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后,在小組里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4.在反復感知課文內(nèi)容以后,學生已接近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較快地背下來。按一定的順序記憶,抓住有特征的詞句記憶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第2自然段,可按剛長出來的葉子長大了的葉子的順序背。背長大了的葉子這一層時,可抓住葉子的綠和密的特點背。第3、4自然段的背誦,可借助畫一畫幫助記憶,邊畫邊背。當然,也可以抓住順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幫助記憶。幾種記憶方法的綜合運用,更能提高記憶效果。
三、重點字詞
疊讀dié,不讀diě;隙讀xì,不讀xī;拂讀fú,不讀fó;莖讀jīng,不讀jìng。
疊,上中下結(jié)構(gòu),查又部,上邊是三個又字,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且字。書寫時注意又的捺變點。隙,查雙耳部,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雙耳,右邊是小字頭、日字、小字。書寫時注意小字頭一豎無鉤。
漾起波紋的意思是蕩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動蕩。課文是指爬滿墻壁的爬山虎的葉子被風吹動,好似波浪一樣在蕩漾。理解時,要讓學生認真讀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葉子被風吹動時上下波動的樣子。
要注意區(qū)別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紅、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
課后,可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爬山旳教案篇4
教學目標: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了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學難點: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是形形色色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接著來認識爬山虎這種植物。繼續(xù)學習《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二、品讀課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
1、出示爬山虎葉子的圖片,提問:這滿墻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個部分?你覺得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指名答。(預設:爬山虎的葉子很多,鋪滿了墻面。葉尖一順朝下,沒有重疊的。)
2、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3、交流:預設:
a色美:綠得那么新鮮。由“嫩紅”到“嫩綠”再到“綠得新鮮”。
b形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縫隙。
從“新鮮”和“那么”體會出來的?!靶迈r”就是說葉子水靈,鮮嫩;加上“那么”就說明葉子非常鮮嫩。從“均勻”體會到葉子分部得很勻稱,葉子之間間隔一般大。看起來葉子很美。
從“一順朝下”體會到葉子很美。葉子尖都朝著一個方向,非常有條理,看起來很美。
c動態(tài)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4、作者能夠把葉子寫的這么美,是與作者的一種好習慣分不開的,你知道是什么好習慣嗎?(認真觀察)
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過渡:課文題目是爬山虎的腳,為什么先寫葉子呢?(預設:因為葉子靠爬山虎的腳才能夠爬滿墻。我們通常會從遠處先看到爬山虎的葉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腳。如沒人回答則說:我們在這畫一個問號,先來看看爬虎山的腳)那么,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1、大家仔細閱讀寫爬山虎腳樣子的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做上標記。板書
位置:長在莖上。
形狀: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嫩紅的。
2、佳句欣賞: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出示蝸牛觸角的圖片,感受爬山虎腳的細。
3、這一段的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進行認真仔細觀察了呢?(注意)
4、過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根據(jù)以下幾方面小組合作學習: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動詞,在底下畫上標記。c演示爬的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小組匯報,指名一人到前面來演示爬的過程,其他同學跟著演示。師朗讀給以提示。
板書:爬:觸——巴——拉、貼(牢固)
師:把“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好嗎?為什么?
預設:不好,因為腳的步子大,是交替著走的,而爬山虎不是。
師小結(jié):爬山虎就是這樣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出示爬山虎的腳和蛟龍爪子的圖片
進一步感知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6、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我們趕緊來看一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讀。
交流:(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三、理清順序,總結(jié)全文,拓展思維
1、回顧前面的問題,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要先寫葉子再寫爬山虎的腳?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2、葉圣陶爺爺就是這樣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留心觀察,才給我們寫出了爬山虎的腳這樣美的文章。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4、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課下我們也學一學葉圣陶爺爺留心細致觀察的方法,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四、板書
爬山虎的腳
葉子的特點:色美、形美、動態(tài)美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的特點 形狀: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牢固)
爬山旳教案篇5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后的葉子引人注目,并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xù)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二、學情分析
在我們農(nóng)村生長的植物比較多,爬山虎也比較多見。學習了這片課文能有助于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學習作者觀察植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更多身邊植物(如:小麥,玉米,辣椒,蒜等)的觀察。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對農(nóng)村學生能提高他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義。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
5、背誦、抄寫作者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課文寫一篇介紹植物的文章。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3.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通過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資源:媒體資源、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研讀、講讀法
學法指導:自主研讀、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葉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腳》。誰能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爬山虎的腳?
二、自主研讀:
1、師述:葉圣陶先生用5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你對爬山虎的那一個方面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獲?
2、學生分組研讀,師分組巡視指導。
三、匯報交流(一):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1、師質(zhì)疑:讀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2、組織交流:(點撥導讀)
⑴、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過讀來體會嗎?(朝下、均勻、漾起波紋)
⑵、師:觀察葉子,葉圣陶爺爺還觀察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嫩紅——嫩綠——綠的新鮮)
⑶、聽錄音:再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導入:爬山虎的葉子如此美麗,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墻上呢?(腳)本課那幾個自然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節(jié))
2、師質(zhì)疑: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來解決爬山虎的腳長在那兒的問題。
⑴、讀第三自然段幫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同學們,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的葉子和莖的圖畫,學生觀察畫圖說。
4、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什么顏色?
⑴、自讀課題,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⑵、通過媒體資源中的課件,展示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顏色的段落,學生再讀體會。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質(zhì)疑: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的細絲有什么相似之處?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比喻細絲呢?)
三)、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自學第四自然段,學懂了匯報(可以讀、可以說、可以表演),畫出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
2、學生匯報:
⑴、找出與爬有關(guān)的詞句。
⑵、用自己的話把爬山虎的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動畫。
(4)、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
⑴、指讀第5節(jié),邊讀邊畫出腳的不同變化。
⑵、對比交流:觸著墻的;沒觸著墻的。
⑶、小結(jié):爬山虎真了不起,為了生存,它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墻上,而這一過程不是一兩天可以發(fā)現(xiàn)的,可見作者是經(jīng)過了認真而又持續(xù)不斷的觀察才看清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總結(jié)全文: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可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
2、你從作者的觀察中受到哪些啟發(fā)?(仔細觀察——連續(xù)觀察)
3、小結(jié):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秘等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我們要向作者那樣養(yǎng)成細心觀察,不斷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地把事物介紹清楚。
六、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特點 樣子:……像……(細絲)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
沒觸著墻 萎
觸著墻 變 相當牢固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qū)W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爬山旳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jié)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tài)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xiàn)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nèi)容,使學生在課內(nèi)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爬山虎的腳》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⑴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
(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⑴ 這一段講了什么?
⑵ 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⑴ 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⑵ 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⑶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zhì)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lǐng)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lǐng)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練習3。
(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
(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
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
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
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jù)課后練習1⑶,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
(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jié)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zhì)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九、課外作業(yè)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