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0的教案優(yōu)秀8篇

時間:2023-01-10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制定教案并不是簡單的事情,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思考,只有認真寫好適合自己教學任務的教案,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生動有趣,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shù)學0的教案優(yōu)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shù)學0的教案優(yōu)秀8篇

數(shù)學0的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數(shù)量食物的圖片。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胸前有兜兜的綠色圍裙,供幼兒系上扮毛毛蟲,與故事資料相應數(shù)量的食物小圖片若干,根據(jù)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圖書一本,1-5點卡、毛毛蟲貼畫、紗巾各若干條,歡快的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趣師:這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師生一齊模仿毛毛蟲快樂地在草地--綠地毯上爬行、嬉戲,教師不時地用頭輕輕觸碰幼兒的頭或用臉輕輕地貼近幼兒的臉,并大聲地招呼:"你好!""你真可愛!"……在教師的感染下,幼兒也快樂地相互碰碰頭、貼貼臉,整個氣氛簡單、快樂而友好。)

二、尋找食物--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1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去找些東西吃。

師生在草地上邊爬邊尋找食物,教師依次向場地撒小圖片(一個蘋果一兩只梨-+三根香蕉-+四顆葡萄一五片樹葉)。根據(jù)幼兒在場地上聚集的狀況,可不斷變換著方向向空處撒小圖片,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提問:你找到了什么數(shù)數(shù)有幾個

師: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兒"啊嗚啊嗚",將圖片放進胸前的兜兜里。

(教師透過群眾、個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并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圖片中的食物數(shù)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是潛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也能準確點數(shù)出圖片中的食物數(shù)量,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欣賞故事--拓展對數(shù)量的認知1師:寶寶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有一只搞笑的毛毛蟲,它也出來找東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2師生共同閱讀大圖書,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數(shù)數(shù)、猜猜中,鞏固對數(shù)量的認知。

(色彩鮮明、富有童趣的畫面深深吸引著幼兒,教師適時的提問--"毛毛蟲找到了什么""有幾個""一齊來數(shù)一數(shù)"……不斷引導著幼兒去觀察和思考,讓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追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四、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shù)量的食物1師(出示點卡,點子數(shù)代表第×天),

提問: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動。幼兒每人取一張點卡,將兜兜中的小圖片,按數(shù)量匹配到卡片中相應點子下面的空格里。(圖片的反面貼有雙面膠,操作時,幼兒只需撕去面紙,即可將圖片貼在卡紙上。)

3活動評價。操作正確的小朋友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獎勵,在同伴和教師幫忙下完成的幼兒同樣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鼓勵。

五、毛毛蟲變蝴蝶--感受快樂1師:毛毛蟲吃飽了,它找到了一片樹葉,趴在上面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毛毛蟲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毛毛蟲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2師:你們想變蝴蝶嗎讓我們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覺吧。(主、配班老師悄悄地在幼兒背后粘貼上翅膀--紗巾,解開圍裙。)3師:寶寶們,醒來吧!看看你們長出翅膀了嗎

(幼兒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長出了"翅膀",音樂聲中,師生一齊揮舞著"翅膀"飛出活動室。)附故事毛毛蟲一條綠色的毛毛蟲。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餓了,想找一些東西吃。

第一天,它看見了一個紅蘋果,"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發(fā)現(xiàn)兩只黃梨子,"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顆紫葡萄,"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發(fā)現(xiàn)了四塊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鳴、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綠樹葉,又"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毛毛蟲的肚子不再"咕嚕咕嚕"叫了,它快樂地趴在葉子上說:"我要結一個繭,把自己包起來,好好睡一覺。"過了幾天,毛毛蟲醒來了。它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它說:"我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啦!"

數(shù)學0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分橘子”,課本第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分橘子的實際操作過程,初步了解余數(shù)的含義,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結合實際操作,經歷用豎試表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并體會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明確“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試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課件出示14個橘子,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如果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教師板書)

二、 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師:從題目中你們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盤放4個橘子,總共有14個橘子。

師:題目要求我們要怎么分?

生:每盤放4個(平均每盤放4個)

師:那題目要我們求什么?

生:14個可以放幾盤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誰知道該怎么列式呢?

生1:從14里減去3個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盤;(14-4-4-4=2)

生2:根據(jù)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得出結論可以放3盤,還剩2個。

生3:可以用除法運算列算式:14÷4=3(盤)……2(個) ,說明可以放三盤,還剩2個。

3、教師與學生合作擺一擺,驗證以上結論是否正確。

4、介紹用豎式解決以上問題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3(盤)……2(個)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每一步的含義:

先寫“廠”,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橘子,也就是被除數(shù)寫在“廠”的里面。把每盤的橘子數(shù)4,也就是除數(shù)寫在“廠”的左邊。寫好后,按下面的步驟用豎式計算。

一試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jù)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shù)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shù)14的個位對齊。

二相乘:商與除數(shù)相乘的積寫在被除數(shù)14的下面,相同數(shù)位對齊。三相減:從總數(shù)14里減去分走的12,還剩2個,14-12=2,畫上橫線對著個位寫2。

四檢查:看看余下來的數(shù)是不是比除數(shù)小,并說說豎式上的每個數(shù)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的“試一試”和第4頁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學生獨立解題,再由老師講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4頁的第3題。

數(shù)學0的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得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游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并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游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后,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里。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游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游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游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里,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么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fā)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xiàn)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xiàn)的身體輪廓印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游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床、折疊床、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游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游戲。如從“拔河”可了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設計評析】

這是個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shù)學課的傳統(tǒng)模式,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shù)學教育于游戲之中。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了發(fā)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數(shù)學0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2.明確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理解、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讀題說得數(shù).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義.

3.列式計算.

(1)把40棵樹苗平均分給5個小組栽,每組栽多少棵?

(2)把8米長的鋼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長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課導入.

出示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

板書: 1÷3

教師提問:1÷3的結果能用準確的數(shù)表示出來嗎?怎么辦?學習了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就明白了.(板書、分數(shù)與除法)

2.教學例2.

(1)從分數(shù)的意義上理解1÷3,即把1米長的鋼管著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shù),可用分數(shù) 來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書 米)

(2)學生完整敘述自己想的過程.

(3)反饋練習.

①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長多少?

②把1塊餅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多少塊?

3.教學例3.

出示例3: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

(1)讀題列式: 3÷4

(2)動手操作:怎樣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呢?

(3)學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個圓剪成4個 塊,然后把12個 平均分成4份,再把3個 拼在一起,每份是 塊.

乙生:把3個圓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個 拼在一起,得到每個分 塊.(在3÷4后板書 塊)

(4)看圖根據(jù)乙生分餅的過程說出 表示的意義.

①乙生把3塊餅平均分成了4份,這樣的一份是3塊餅的 ,即

②甲生把1塊餅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shù)是 .

(5)都是 ,意義有何不同?(結合算式說出 的兩種意義)

明確: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還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這樣的3份.

(6)反饋練習:說說下面分數(shù)的兩種意義

4.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1)教師提問:怎樣用分數(shù)來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呢?

學生歸納: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用除數(shù)做分母,用被除數(shù)作分子.也就是說分數(shù)既表示分數(shù)的意義,又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

(板書: )

教師明確: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除法是一種運算,所以確切地說,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母相當于除法的除數(shù).

(2)討論:用字母表示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有什么要求?

(3)反饋練習.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分數(shù)可以用來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 ),分母相當于( ).

2.用分數(shù)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計算.

(1)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長多少米?

(2)把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數(shù)表示)

(3)小明用15分鐘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幾分之幾千米?

五、布置作業(yè).

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數(shù)學0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qū)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shù)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xiàn)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xiàn)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數(shù)學0的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lián)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huán)節(ji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shù)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qū)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和引導。

數(shù)學0的教案篇7

設計意圖:

數(shù)字對幼兒來說是空洞枯燥,但幼兒對生活中的物品充滿了樂趣,于是我將一個個的數(shù)字融入幼兒的生活,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來感受單、雙數(shù)的概念、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shù),本次活動設計的主導是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依據(jù):《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等。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嘗試操作,能熟練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shù)。

2、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xiàn)單雙數(shù)的能力。

3、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小樹葉》、玩具小火車。

2、幼兒分組操作材料(樹葉、小貓小狗圖片、紐扣、瓶蓋)依據(jù):《指南》指出5-6歲幼兒能發(fā)現(xiàn)事物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并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排列規(guī)律;同時,教師應充分運用廢舊品,讓幼兒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發(fā)展。

活動重難點:

正確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shù),知道兩相配的是雙數(shù),余下的一個不能兩兩相配的是單數(shù)。

依據(jù):《指南》指出5-6歲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以歌曲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學習新知,讓幼兒找出10以內的單數(shù)、雙數(shù)。

1、出示掛圖,讓幼兒感知什么是單數(shù),什么是雙數(shù)。

2、幼兒分組操作(小貓小狗圖片、紐扣、瓶蓋廢舊品),嘗試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shù)。

(三)開火車體驗學數(shù)學快樂,結束教學。

依據(jù):《指南》指出要讓幼兒在生活中感知數(shù)學,幼兒每天接觸的各種事物都會和數(shù)、量、形有關,教師應充分運用廢舊品,讓幼兒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發(fā)展。

數(shù)學0的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加深幼兒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2.能用清楚的語言講述算式表達的意思。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shù)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shù)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jù)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開了1朵紅花 ,后來又開了4朵,一共有幾朵花?老師有3支筆,又買了2支,老師一共有多少支筆?小明有5塊餅干,吃了1塊,還剩下幾塊?)

2、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口算。

3、看算式寫得數(shù)。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shù)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shù)。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

活動建議:

重點提示:

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并理解其含義。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教室墻壁上布置蜜蜂、小鳥、小雞各5個,讓幼兒操作,復習5的加減。

家園互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練習5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反思:

要使幼兒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幼兒提供了數(shù)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幼兒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提高幼兒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shù)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shù)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幼兒根據(jù)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fā)散性思維訓練。